把教育搞好,个人、国家、世界的运气都能改好
手机日志
把教育搞好,个人、国家、世界的运气都能改好
来源:净土释疑网 录入时间:2013-12-09 16:56:08
摘自净空法师《净土大经科注》第533集 2013年12月7日讲于香港 “三皈”是我们学佛最高的指导原则。“皈依佛”的意思,在前即简略的报告。下面“皈依达摩”,“达摩”是梵 语,翻成中国的意思就是“法”。佛所说的一切法一定要依靠。 佛在世我们有疑难向佛请教;佛不在世了,我们依谁为师?佛在圆寂之前,阿难提出来疑问:佛灭度之后,我们依谁为老师、听谁的?佛告诉大家,“以戒为师,以苦为师”,依照佛的戒律,就跟佛在世没有两样。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佛的法运,用现在的话来说,佛陀四十九年讲经教学的影响,在空间,影响整个世界;在时间,是一万两千年,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正法时期,戒律成就;像法时期,禅定成就;末法时期,净土成就。 那什么叫做“正法”?大乘经上佛告诉我们:有讲经的人、有听经的人、有修行的人、有证果的人,即使证到初果须陀洹、阿那含、阿罗汉,都是正法时期。 那么像法时期根性就不如正法了,有讲经的,有听经的,有修行的,没有证果的了,这叫像法。 末法时期,这是讲我们现代,有讲经的、有听经的,没有认真修行的,当然没有证果。 如果讲经、听经都没有了,这叫灭法 。 佛这些教导非常之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在“四依法”里面,佛教给我们“依法不依人”,“法”是经典。《观无量寿经》上品上生章讲得最为透彻:信心坚定、一门深入,决定有成就! 如果今天佛来了,不要说是阿罗汉、菩萨,佛来了,告诉我们他还有更好的方法帮助我成就,让我改变我现在所学的法门,我们都不能接受?那阿弥陀佛来了、释迦牟尼佛来了,怎么样?学人的态度应该向佛顶礼,告诉佛:我就守你这个法门就行了,我不再改换了。这就正确了。佛亲自来劝我改变,我都不改变,对于经教有这样坚定的信心,决定不可改变的愿力。“‘信、愿、持名’必定往生”,这是佛在经教上说的,如果不能往生,那么佛打妄语,佛怎么可能打妄语?!《金刚经》上说佛的言语,“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妄语者”。那佛给我们的示现是“出广长舌相”,这个佛说了,三十二相。我们一般人舌头伸出来能舔到鼻尖,三世不妄语;佛的舌头伸出来,可以把脸盖起来。给我们做证明,这是生生世世不妄语的果报。我们再不相信,那就没法子了。所以一定要记住“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了义,不依不了意”、“依智不依识”。“智”是理智。学佛人要用理智,不要感情用事,感情用事就会出麻烦,会被魔王外道欺骗你,要有智慧、理智,这个很重要。 现在我们从八百八十九页,倒数第三行: “‘礼义都合’,‘礼义’者,仁义礼智信,世间道德也。” 这世间道德通佛法。出世间法建立在世法的基础上。世间法都做不好,怎么能学佛?! 我们今天走遍全世界,所看到的,看得很难过,佛法变质了!不是世尊当年所传的佛法,只有说的、有讲的,没有人依教奉行。这佛教为什么会衰?就在此地,在家学佛,“十善业道”做不到;出家学佛了,“沙弥律仪”没做到,这佛教怎么能不衰?! 为什么做不到?我们把学佛的根本疏忽了。佛法的根本是什么?净宗《观无量寿佛经》上所说到的“净业三福”,这是根本。三条,第一,“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我们没从这里做、没有从“孝亲、尊师”做。 “孝亲尊师”,最近这十年,我们大力提倡、落实在《弟子规》。我们是遵守释迦牟尼佛的遗教。“孝亲”怎么做、“尊师”怎么做?把《弟子规》做到了,“孝亲尊师”真的落实了。“慈心不杀”,落实在《感应篇》,道家的;有这两个基础,才修“十善业”,“十善业”轻而易举、很容易做到。 第一福能做到,第二福,“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也是很轻松就做到了,一点都不困难。像盖房子,第一层盖好了,盖第二层很方便、很容易。第二,这是佛教的小乘,这三句“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 佛在经典里面教导我们,佛说:“佛子,不先学小乘,再学大乘,非佛弟子。”佛教人是要循规蹈矩,好像念书一样,得先念小学、再念中学、再念大学,不能躐(liè:超越)等。小学、中学都不念,就念大学,哪有这回事情?!办不到!如果真能办到了,那国家办研究所就行了,小学、中学、大学都不要办了,省多少钱、省多少力!个个三年毕业就拿到博士学位,这不是很好吗?那个博士是假博士,不是真的。佛法的修学亦如是! 你看先做人,把人做好,第一福是做人,人天福报,用这个做基础,然后再小乘;小乘学成之后,再提升到大乘。佛法的小乘是声闻、缘觉;提升上去是菩萨,三乘佛法;十住、十行、十回向,再提升到十地。“十地”好比是大学,“等觉”好比是博士班,他有次第的,《华严经》上讲得很清楚、很明了。 “礼义”是戒律,基本的戒律。 …… 我能把这些宗教搞成一家人,每一个宗教的活动,大家都来参加。我们佛教的佛诞节,所有宗教都来参加、都来祝福;基督教的平安夜,圣诞节前一天是平安夜,我们佛教去了五十个出家人,穿袍搭衣,进到教堂里面做弥撒。你看,老百姓看到都欢喜!问我怎么做的?我说这是释迦牟尼佛教的。他很惊讶:“释迦牟尼佛怎么教的?”我说佛教给我们“四摄法”。他说:什么叫“四摄法”?简单的来说就是公共关系法,“四摄法”就是交际法,人与人之间关系。用在家庭,你家和万事兴;用在你公司,你公司上下团结,你这个公司兴旺;用在国家,你的政府能够团结起来,确实可以达到治国、平天下。那个“平天下”的意思,这“平”是公平,是这个意思;“天下”,就是国家与国家、族群跟族群、党派跟党派和睦相处、平等对待,这个是整个世界的盛世,没有战争。他说:佛教里有这些事情?我说:有啊!我们就从这学来的,所以能够很容易把宗教团结在一起。 这个“四摄”是四种方法,第一是“布施”,第二个是“爱语”,第三个是“同事”,第四个是“利行”。那么这个“布施”跟“六度”的布施意思完全不一样。“六度”里面“布施”,是度自己的,是断悭吝、断贪心,布施的目的在此地;“四摄法”的“布施”,就是现在讲的多送礼、多请客,那人与人的关系就好了。一定要往来,人与人不往来,麻烦可大了,互相猜疑,越猜越讹,那麻烦就大了;人与人之间一定要常常往来,什么问题都化解了、都解决了。 …… “‘包罗表里’。‘苞’同包。‘罗’者,《嘉祥疏》曰:‘罗之言摄。’故知‘苞罗’即包容含摄之义。” “罗”这个字就是摄受的意思。“包罗”,包容、含摄,心量就拓开了,我能够包容别人。佛的心量最大,量大福大,你看佛的心量“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你问问这些不同的族群,佛有没有包容?所有不同的宗教,佛有没有包容?没有说“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某个宗教除外、某个族群在外,没有说!那没有说就全包容了。大乘教里常说“哪一法不是佛法”,这个味道深!哪一法不是佛法?法法皆是佛法。 第一等有福报的事情是什么?是教学。所以他老人家教学四十九年。三十岁开悟,菩提树下开悟,就开始教学,鹿野苑开始教学,七十九岁圆寂,一生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是最好的老师!负责尽职,而且不接受供养,不要交学费,来者不拒,去者不留,你只要肯跟他学。经典里我们看到,《地藏经》大家念得很熟,你看有婆罗门女,那是什么?那是宗教信徒,婆罗门教的。婆罗门教比佛教早,大概在释迦牟尼佛之前一万多年,就是现在的兴都教。新加坡前一任的总统纳丹,印度教徒,他是印度教,我跟他很熟。第一次见面的时候,我们坐在一起吃饭,他就告诉我,他心目当中最佩服的就是佛教,他说佛教重实质不重形式,我很佩服他。这句话,我第一次听,是章嘉大师告诉我的,那一年我刚刚学佛,二十六岁。大师告诉我:佛教重实质不重形式。没有想到纳丹能说出这句话,内行!不外行。佛法的形式是度众生的,好像舞台表演是接引观众的;最重要的是在你生活上,你要把佛陀的教育落实在生活、落实在工作、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活学活用,真正是人生最高的享受。 …… “上智下愚,悉得度脱。世出世间,融通无碍也。” 在极乐世界,世间跟出世间没有差别,是一不是二,为什么?他没有分别了,他没有执着了,所以有能力,这都是念力的能量。现代的科学研究“念力”,“念力”的能量,把世间法转变成出世间法,让世间法跟出世间法没有两样,也就是从理上讲转“八识”成“四智”,世间法就变成出世间法,十法界依正庄严就变成一真法界,无法想像!这么好的地方我们人人都能去得了,为什么不去?这不能不知道。 …… 什么都能改!个人能改、家庭能改、国家也能改,连全世界的世运都可以改。怎么改法?教学。把人教好了,人的心好了,恶的念头没有了,都是好念头、都是好的言论、行为,整个世界世运就变好了。 所以我在马来西亚,第一次跟现任的首先见面,见面很早,好像二00五年,我们第一次见面,那个时候他没有做首先,他是副首相。做了首相,第一次跟我见面,第一句话问我,他说:法师,我很想把马来西亚治好,问我有什么方法?这个话难得!可见这是个好首相,他没有问个人的功名富贵,他问的把国家治好,人民有福报,关心人民,很难得!我告诉他:只要把教育办好,什么问题都解决了。人心好了,人人是好人,好人做的事情都是好事,你不就做了太平天子了?!教育比什么都重要!他听懂了。我们在马来西亚想办一个汉学院。马来西亚这个地方很难得,华侨有七百多万人,占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五点几的样子,是个大家族,华侨很团结。华侨办了一千多个小学,华校,六十二个中学,没有大学。我们现在在那里搞了一个汉学院,就是大学,华侨欢喜!我们毕竟有一个最高的学府了。首相问我:马来人能不能进汉学院?“欢迎!”我说汉学院前面冠上“马来西亚汉学院”,是属于马来西亚的,马来西亚人当然可以到这里面学汉语。我说我们不分种族,我们希望为全世界汉学培养师资、培养好的老师,目的在此地。 --------------------------------------------------------------------------------------- 所言由佛学撮要①,顿生正信,一以宿有善根,一以令严慈之熏陶使然。印光一介庸僧,于法道无所知晓,唯谛信净土,以期带业往生。有志愿相同者,随便酬答以自分之事业,意似有可取者,而文笔肤浅,实为贻诮②高明,不禁惭惶无地。何得以理圆词妙等以誉之,不惧膺③以凡滥④圣之愆⑤乎。所言念佛三昧,说之似易,得之实难,但当摄心切念,久当自得。即不能得,以真信切愿摄心净念之功德,当必稳得蒙佛接引,带业往生。事一心,若约⑥蕅益大师所判,尚非现世修行人之身分,况理一心乎。以断见思惑,方名事一,破无明证法性,则名理一。若是内秘菩萨行,外现作凡夫,则此之二一,固皆无难。若实系具缚凡夫,则事一尚不多得,况理一乎。当过细看印光与永嘉某居士之极长一信,则可知。至于悟无生以后,护持保任,销熔⑦余习,彼自了明,何须预问,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否则纵令饮者说得十分的确,而未饮之人,究不知其是何滋味。以居士将此悟无生忍,看得容易,恐自己或悟而不知保任护持,致余习复蒙,得而复失,故有此问。真无生忍,实非小可,乃破无明证法性,最下者为圆教初住菩萨,即别教之初地也,谈何容易。祈且依印光文钞所说而行,待其悉知净土法门之所以然,及信愿行俱能不被一切知识异说所夺,此后若有余力,不妨兼研诸大乘经论,以开智识,以为宏净土之根据。如是则虽是凡夫,可以随机利生,行菩萨道。且勿妄意高远,恐或于事理不清,则难免着魔。永嘉某居士之长信,专治此病,彼病与汝病,名目不同,性质是一,光固不愿多说,祈于彼信领会之。须知悟后之人,与未悟之人,其修持仍同,其心念则别。未悟无生者,境未至而将迎,境现前而攀揽,境已过而忆念(攀揽二字,赅摄好恶憎爱,勿谓好爱为攀揽,憎恶为不攀揽)。悟无生者,境虽生灭,心无生灭,犹如明镜,来无所粘,去无踪迹。其心之酬境,如镜之现象,绝无一毫执着系恋之思想。然虽于境无心,犹然波腾行海,云布慈门,凡世间纲常伦理,与夫上宏下化之事,必须一一认真实行,虽丧身命,不肯逾越。且莫认作于境无心,便于修持自利利他上宏下化之事,悉皆废弛,则是深着空魔,堕于顽空,由兹拨无因果,肆意冥行⑧,乃成以凡滥圣,坏乱佛法,疑误众生之阿鼻地狱种子矣。此中关系,甚深甚深,光固不得不为略陈其利害也。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世间之乱,乃众生同分恶业所感,彼邪僻诸说亦然。世风之变,最初皆一二人为之发起,治乱邪正,无不皆然。何可不于人力转变处讲,而专归于佛菩萨显神变乎。佛菩萨非不能显神变,奈众生业重,亦无如之何。譬如浓云厚雾,渺不见夫天日,将谓天日已无有乎。而人与天地,称为三才,僧与佛法,名为三宝,其如此称者,以参赞化育,宏扬法道之义而名之。汝专欲弃人力,而任佛菩萨天地之力,是尚可谓知道者乎。大乱之世,大悲菩萨示现救护,亦救其有缘耳。以乱乃同业,其宿因现缘乃别业,有感菩萨之别业,则蒙菩萨加被救护,何可笼统而论。菩萨逆顺方便,救护众生之事,非胶知板见者所能知。今为汝说一例,由此而推,勿道是菩萨,即真怨家,亦好作入道成佛之基。诸佛以八苦为师,成无上道,是苦为成佛之本。又佛令弟子最初即修不净观,观之久久,即可断惑证真,成阿罗汉,则不净又为清净之本。北俱卢洲之人,了无有苦,故不能入道。南阎浮提苦事甚多,故入佛道以了生死者,莫能穷数。使世间绝无生老病死,刀兵水火等苦,则人各醉生梦死于逸乐中,谁肯发出世心,以求了生死乎。至谓拥强兵踞高位,作种种苦恼众生事者,或亦有大悲示现者欤⑨。此义唯可与通人⑩言,不可与无知无识者道。若是通人,即真恶魔,亦可得益。无知无识者若知此义,则不知发心修行,反去毁谤佛法。譬如用药,小儿不肯吃药,涂之于乳,则不吃而吃矣。汝欲作通人大张此义,则害人处多而利人处少矣。且祈缄默,勿妄谈说。佛菩萨之境界,非凡夫所能测度。中国之贫弱,由于不依礼义,依礼义何至贫弱。试问贫弱之因,何一不是贪赃受贿以利外人乎。汝未认清病源,便谓药不见效,可谓智乎。外国之强,以国小,不同心协力,不能自立。中国则人各异心,纵有同者,外人以贿诱之,则随贿所转,不但不顾国与民,并将自身亦不顾,谓为奉行礼义之失,其可乎哉。昔林文忠公之驱夷,即是其证。以后大小事,何一非中国代为周旋令成乎。中国之人,多半皆属亡八字,故致外国如是之强,中国如是之弱,使皆守礼义,则外国之无益各货,将无处可消,而中国一年当保全数千万万金矣。中国人之下作,诚可谓下作之极矣。孟子曰,独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虑患也深,故达。汝虽读书阅世,未知读书阅世之道,故有此问也。为今之计,当以提倡因果报应,生死轮回,及改恶修善信愿往生,为挽回劫运,救国救民之第一著。谈玄说妙,尚在其次。然欲救世,非自己躬行,断无实效。由身而家,由家而邑,由邑而国,此风一倡,或可有意料不及之效,否则便难梦见矣。(选自《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一 书一) 注解: ①撮要(cuō yào):摘取出来的要点。撮,聚起。 ②贻诮(yí qiào):见笑。贻,赠给。诮,责备。 ③膺(yīng):担当;接受。 ④滥(làn):虚妄不实。 ⑤愆(qiān):错误;过失。 ⑥约(yuē):拘束;限制。 ⑦销熔(xiāo róng):亦作“销镕”。 熔解;熔化。 ⑧冥行(míngxíng):夜间行路。 ⑨欤(yú):文言助词,表示疑问、感叹、反诘等语气。 ⑩通人(tōng rén):通达、明白的人。 ---------------------------------------------------------------------------------------
佛告诉大家“以戒为师,以苦为师”
佛亲自劝改变学其他法门都不改变, 坚定信心一门深入决定成就
走遍全世界看到佛法变质了,很难过
“净业三福”是根本,却没做到
佛子,不先学小乘,再学大乘,非佛弟子
善用“四摄法”,就能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第一等有福报的事情是圣贤教学
只要把教育搞好,个人、国家、世界的运气都能改好印光法师文钞选读
复袁福球居士书
文章评论
40626460
@{uin:1840689907,nick:妙音,who:1} 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