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所想
个人日记
六月,在孩子们动听的歌声中、优美的舞姿中姗姗而至。
六月的天空是高远的,湛蓝的。
六月的风,徐徐的,携带着浓郁的花香。
六月,夏之华章。
如此美丽的季节,本该有欢愉的心情。
然而,一个“考”字压抑了多少人,一个"考”字又在折磨着多少人。高考在六月,中考在六月,小升初还是在六月。
从前的六月,只是六月。如歌,似画。不知从何时起,每每到了六月或是提及六月,总会和考生联系在一起。随之而想到的词语便是“紧张”,考生紧张,家长和任课老师紧张。想到的画面是“眼神",考生的眼神,家长和老师期待的眼神。
考前紧张,寒窗苦读,怕考不出理想的成绩。考后,又有几家欢乐几家愁呢?
上午和刚刚参加完高考的侄子聊了几句,问他“对了答案没,估计能上多少分”。侄子说:“没对,不敢对。”
听了孩子的回答,我的心沉甸甸的。
简单几个字,我却深深地体会到了侄子的心情,当然我更能理解哥哥嫂子这几天的心情。
千万个考生的家庭,都一样。
难怪有人把六月比作是“心灵和肉体的火坑”,我看并不为过。
是什么在左右着这一切呢?此时,自然想到了四个字“应试教育”。
虽然,在现行的制度和特定的国情下,“考”是唯一让人觉得公平、公正的事,要想改变命运,必须千军万马挤过独木桥,才能到达象牙塔。记得好像看过是白岩松在一次什么演讲中说过这样的话,大意是:你不考学怎么去干过富二代?
所以,从学前班开始,孩子们就用加减乘除换取老师的分数了。也就是从那时起,其实也就无形的融入到“应试”了。
然而,殊不知应试教育有着严重的弊端啊,那就是“育分不育人”。高分低能的学生屡见不鲜,分数600多,面试口试却通不过;招聘会上,父母代选单位代填简历孩子却在家看电视而被招聘方一口谢绝,却把一个其貌不扬自称“我能吃苦”的农村毕业生录用。。。。。。
曾经在资料上看过,西方国家只要求每个学生有两门必修课,也就是你只可以选学两门学科通过考试即可。他们提倡的是全面发展、自由发展、特长发展。
中国也提倡。
前些天还去孩子学校参加了一个“家长学校”学习班。专家一味指出“不要强调孩子的分数,要培养孩子全面发展”、“要给孩子减负、减压”。。。
而事实呢?大部分时间都被复习题所占用了,哪有时间和空间去自由发展?
减负、减压只是一句空话,实则名存实亡。孩子不止一次拿回过调查表,学校要求家长在教育上提建议和意见。提,可以,但又有哪个校长可以采纳呢?只不过走走形式而已。当然,归其原因并不是哪个校长或哪位老师的做法,相信这是每个地方,小到山村,大到城市所有学校的普遍做法。学生考不好老师得不到奖金,升学率不高领导得不到提升。
这,就是中国教育的现状!
儿子再过一周多也要参加中考了,虽然不是太用功,但每天做完复习题已经十一点了。紧接着就是小升初,高考分数的公布。。。。。。
想到这些,心头偶尔会泛起丝丝缕缕的痛,为儿子那熬的黄黄的小脸,为所有考生的前途,为教师,也在为教育。
教育制度不改,这种痛将无法淡化和抹去。在每年的六月犹为明显。
此时,只能给所有考生送去一个真诚的祝愿和一份虔诚的祈祷:希望他们都能顺利"应试",考出理想的成绩。
六月,天正蓝,草正绿,花正艳。心,却很沉。
文章评论
乐玲
是的,孩子不学,怎能干过官二代富二代,现在的资源都被这些人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