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十三

个人日记

       大学的时候,学校的放映厅偶尔会放些片子挣点外快,虽然都不是最时髦的大片,也没有影院里的大屏幕,但价格很实惠,而且一次放三部。所以很多记忆深刻的影片都是那时欣赏到的,《肖申克的救赎》《辛德勒名单》《勇敢的心》,还有老谋子的《活着》。我到现在也不知道活着为什么会是禁片,也不知道为什么会在我们学校里被放映,只是觉得它饱含对生命的思考、对命运的嘲讽,是部佳作,那时的老谋子还年轻,充满理想。后来其他几部影片我都重复看过,只是《活着》再没见到,甚至类似这么好的国产片都再没见过。
       于是张艺谋成为了中国电影界代表性的人物,名气越来越大,捧红了一个又一个的明星。然后他开始做商业电影,我看完《英雄》后,觉得真是一部烂片,除了色彩华丽些外,丝毫没有值得欣赏的地方,但后来看了《十面埋伏》和《黄金甲》,还是觉得《英雄》其实很不错,至少不恶心人。我看他的最后一部影片是《三枪拍案》,我其实不是个耐性很好的人,但还是觉得能拍出《活着》的导演是值得期待的,在看前几部片子后会有对他落入凡尘的失落,希望他能重塑理想,没想到他最后一头扎进了大西北的土里,,起来时渣子掉一地。与他有相同经历的还有陈凯歌,曾经的金字招牌被他们亲手摔得粉碎。
       后来的《山楂树之恋》,我已经不再期待了,正好又手贱去翻了下原著,看了两页赶紧扔远点,这样的文字也就只有在大西北土里的人能欣赏的了,至于依赖这本文字拍出的电影更让我生不出丝毫的兴趣。倒是最近的《金陵十三钗》,原本颇为意动想去瞅几眼,以为是描述古代秦淮河上花魁的万般风情,却不料影片简介里看到的是南京大屠杀,NN个比尔,顿时倒胃。这和之前的《唐山大地震》,套路都是一样的,首先是惨痛的不能遗忘也不敢遗忘的悲剧,然后是悲剧中闪光的人性。如果说真像他的初衷所说希望让大家看到绝境中人性的美好,以此来净化灵魂的话,那我们经过这么多年来不断的精神洗礼,这世界不应该是现在这个样子。我听到周围的人看完这片子后都只有一种感觉,就是更痛恨日本人了,所以老谋子不如直接的说用这种反差来吸引大家的注意力,吸引大家花钱看电影,这样我会好接受些。有关南京大屠杀的片子很多,我觉得每看一部都是对自己的折磨,因为你并不能去日本报仇,那是上几代的仇恨,跟满清在中国屠杀了几遍一样,其实只是历史,你不能因为这个就去报复现在的满族人,这不是他们干的,如今一遍遍演示他们曾经怎么杀了我们的男人,怎么抢了我们的女人,有什么意义呢?这些都是政治腐朽然后国力落后所造成的代价,死几千万人的悲剧解放后还有不少呢,当然你不敢叙述,但是如果你不能描述背后的政治,那你至少也不要一次次的撕裂那些血淋淋的伤口,然后说里面闪光的人性,那里的人性最后都被野兽吃了,什么也带不来,什么也改变不了。农耕文化几千年后,我们这民族本来就很勤劳善良甚至有些懦弱,这里不缺人性。需要教育的从来都不是人民。
     虽然周围看过的人都说拍的不错,但我始终认为这种题材的影片不会给人带来任何的思考和记忆,很快会被遗忘,这达不到大家对张艺谋的期许,或许已经不能再对他有所期许。

文章评论

忘忧草

[ft=,2,]因为有期待,所以才有失望。[/ft]

忘忧草

[ft=,2,]被你题目吸引了,我还以为十三是什么呢?原来是金陵十三钗,牛,大哥。[/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