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写作的带路人

个人日记


    提起作文,百分之八九十的同学都不太感兴趣。究其因,他们平常对生活疏于观察,体会不够;词汇贫乏、遣词造句能力不强,以及缺乏良好的写作习惯等。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窃以为:放说教的大架子,做写作的带路人。

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为此,在实践中,我每每于作文讲评时,总要把自己的“下水作文”念给大家听。前不久,寒食节那天,我上完第二节课,要求同学们假期亲身参与祭祀活动,并以“清明”为话题,写一篇不少600字的文章。由于有了亲身经历的第一手资料,此次的文章写来较以前的大有喜色。少数同学除了能把握记叙的“六要素”、“四阶段”外,内容具体而丰富。物别值得一提的是:陈梦真、蒋泉两位同学还懂得了在结尾寓情于景,确有耐人寻味之感。同样,我也不忘展示“下水作文”。我先把标题写在黑板上,

                        披肝沥胆育桃李

                         ------回忆我的父亲。

    此次,为了让学生学会写题记,我以《绝句》的形式展示给学生:

           杜鹃花繁正清明,行人纷纷出家门。

           雨后骄阳红胜火,塘前枝上见落莺。

                                            -------题记。

从他们的表情可以看出被我镇住了。我趁机告诉大家,这,就是写题记的好处:先声夺人、引人入胜。不少学生心领神会。果然,在以后的作文中收到了意想中的效果。有位同学还步我的韵,写出了这样的好诗:

          塘前枝上见落莺,心潮澎湃万千情。

          昔日教诲今犹在。忙把纸钱焚故亲。

看到学生的进步,我,忘了职称的阵痛,沉浸于片刻的满足之中。

记得著名教育家加里宁曾这样说:“教师每天仿佛蹲在一面镜子里,外面有无数精细、审视的孩子的眼睛时刻盯视着你”。我想,如果一个老师能坚持“做写作的带路人”,就能很好地帮助学生克服懒惰的心理,甚至会产生写作的动力、源泉。教师的一个不经意的举动,对学生来说,影响都是不可估量的。特别是初中生,他们有着一定的辨别、欣赏能力,一旦认定你,就会模仿、崇拜。教育的潜移默化作用即时得以体现。古今中外,诸多名家均重视、强调“身教”的重要性。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就说过:“教育工作的全部就是为人师表,这是他能否胜任这一职业的关键,也是师德的重要体现”。

是啊,古有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身教重于言教”。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坚持做写作的带路人、实践者,就会缩短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比起空洞的说教来,胜之何此百倍。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都证实了它是颠簸不破的。

其实,“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教学相长”。此中道理,我想,也不必在此深究。坚持做写作的带路人,不仅给学生做出了榜样,而且也充实、完善了自己。知识是个无边的大海,学无止境,唯有在“教中学”、“学中教”的老师,方能培养出更好的学生。
                                  
                                       (此篇习作是我新课程培训的作业。还望各位好友多多指正。) 

文章评论

温婉娴静

问天下莘莘学子,谁不想在考场中笑傲群雄,独占鳌头?可有时取得的作文成绩却与付出不成比例。原因何在?嘉幸老师就这一问题作了技巧分析,阅读本文会从中获得启迪。 嘉幸老师开篇引出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引领下文,接着阐释并论述写作的含义。文中还列举了《绝句》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及学生学着步韵,写出了好诗的进步的事例论述。 嘉幸老师运用了举例、引证等论证方法,把“做写作的带路人”阐发得十分透彻。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篇文章最难得的也是最动人之处在于笔端饱含真挚感情。嘉幸老师在挥洒才情同时,恰恰好处地提出了文章的主旨,振聋发聩,富于哲理,真切地表达出了自己的思想和认识,很好地体现了:“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的特点。嘉幸老师独特警策的见解,浅出而深刻,体现了你丰厚的语言基础“内功”;旁征博引,说明了你阅读面广,语言基本功扎实,表现出其不凡的才气、骄人的灵性。 添加题记,是新意拟题第五招。题记是指写在文章题目下面,正文之前的文字。作文中巧妙地役置题记,既能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又能提示文章内容,揭示文章主旨,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写作文巧妙地拟写题记,能树起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使文章锦上添花。

凤栖梧

固然写作方法对于吸引快速阅卷的阅卷老师很有用,但是一旦陷入固定方法的怪圈就会难以自拔,无法突出个性,这也是我常常感到困惑的地方。

春江

秀才叹气说:“写作真是难啊!”他的夫人说:“有我生孩子那么难吗?”秀才说:“难多了。夫人生产容易,因为你肚子里有货,可我的肚子里无货啊!”

沧海一粟

常常有新作于学生面前,或有新作发表于报端,就是对学生最好的鼓励!

沧海一粟

常常练笔,既保证了大脑的经常活动而不至于凝滞退化,又能引发学生们的兴趣,有促进自己的教学工作,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