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淡,平和,宁静
个人日记
记得有这么一段文字:“极尽三千繁华,不过弹指一刹那,百年云烟过后,不过是一捧黄沙。不争就是慈悲,不辨就是智慧,不贪就是布施,断恶就是行善,改过就是忏悔,谦卑就是礼佛,守礼就是持戒,原谅就是解脱,知足便是放下,利人就是利已......“这简短却又哲理的文字,阐述的只有一个道理:人生其实就是一场修行,修的是一颗心,修的是一颗,淡看浮华的,平淡,平和,宁静之心。 生活中,种下了一种心态,收获一种习惯;种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种下一种性格,收获一个人生;因此,我们若能怀着一颗素雅的心去欣赏去活着,便会收获意想不到的美丽。学会平淡,便会淡看荣辱得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让清淡的日子活出精彩;学会平和,适时清扫心灵污垢,便会让脚步轻盈,心在路上,永远不会疲惫;学会宁静,便会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淡看天边云卷云舒,盈一份洒脱,享受诗意的人生。 人生,匆忙之中,我们常常,忙不择路,趋之若鹜。为攀荣求富,为追逐别人的追逐,绞尽了脑汁,以至于,忘记了审视自己,忘记了这天地太大,而我们太渺小;忘记了,朴实做人,踏实做事;忘记了,生活不只是有温暖,路不只是有平坦!所以,众生之苦,苦于名利、苦于争抢、苦于财富、苦于荣辱、苦于得失、苦于计较、苦于执着!所以,在我们人生的这趟旅行中,若能让心不被灰暗的烟尘所覆盖,若能以平和,宁静的心态上路,一切因放不下,得不到的物质引起的重负就自然会变轻,如此,人生的这趟旅行,我们走得岂能不更轻快愉悦? 生活,并非姹紫嫣红才算春天,平和,宁静,才是恒久的芬芳。平淡的做人,不沉迷于幻想,不茫然于未来,走今天的路,过当下的生活;不羡慕繁华,不刻意雕琢,不要太吝啬,不要太固守,不去争抢,平和宁静,对自己有信心,知道自己的价值,懂得珍惜自己,自然从容,丰润底蕴,洗尽铅华,这才是人生大智慧。 所以人生路上,即便是一粥一饭有暖凉,一朝一夕有苦乐,一求一取有得失,我们仍要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宁静。风也好,雨也罢,坎坷泥泞,委屈忧伤,寂寞痛苦,欢喜惆怅,始终微笑着,以一颗平淡的心去面对。苦乐人生,不卑不亢,亦不彷徨。属于自己的风景,不要去错过;不是自己的风景,只需平静的去是路过。要知道,人生本不是一味收获的旅程,有谁不是在放弃与选择中前行呢? 水,越淡则越清澈;人,越淡就越快乐。水中掺杂的东西越少,或许会少了许多不同的味道,却越显清澈亮丽。同样,人生看淡的诱惑越多,或许会少了许多做人的欢乐,但却会因为心境的宁静平和而少去更多的烦恼。享受,都以付出为代价,你扮演的角色越多,活得就越累。所以,平淡,平和,宁静的心境能让人变得清澈,变得快乐。 生命的可贵就是能拥有一颗平淡,平和,宁静之心。在面对我们不可能一一解释明白的,众多繁杂纷争时,这份平和与宁静,就会让我们的内心时时保持平静,只有活得平淡,活得平和了,不争名利,不计得失,心平气和地对待自己的有无,珍惜上天的赐予,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我们的内心才能装下满满的幸福。 要知道:人生,就是一次跋涉,只有前行,没有退却;要明白:生命,是在于内心的丰盛,而不在于外在的拥有;要懂得:做人,要努力得到的不是呼风唤雨的能力,而是淡看风云的胸怀!佛语,“心外无物,是舍是求,只于你一念间。”急于追求,只会把自己弄得身心疲惫:攻于心计,只会把自己变得世俗平庸。如此,何不看淡,看透,锁一份平淡,平和,宁静于生命处?然后,人生路上我们且歌且行? 修得平常心,笑看世间事。人生的路上都有精彩,但更多的却是平淡。淡然于心,自在于世。云淡得悠闲,水淡育万物。世间之事,纷纷扰扰,对错得失,难求完美。若一心想要事事求顺意,反而会深陷于计较的泥潭,不能自拔。若凡事但求无愧于心,得失荣辱不介怀,自然就会落得清闲自在。正可谓:如水人生,单纯见底;云海烟波,飘拂于心。 人生,要做自己的主人,就得要有一颗平淡,平和,宁静的心态。心态安好,则幸福常存。树欲静而风不止,能真正救赎自己的,不是流淌的时间,也不是他人的帮助,而是自我良好的心态。人生在世,总想争个高低上下,总想论个成败得失,殊不知高与低,上与下,成与败,得与失,都是人生的滋味。功名利禄来来往往,炎凉荣辱浮浮沉沉。人生一份平淡,一份平和,一份宁静。 一片叶,落在哪里都是归宿;一朵花,开在哪里都是芳香;一双脚,走到哪里都是道路;一颗心,安到哪里都是幸福。所以,人生路上,一定请记得保持内心的平淡,平和与宁静。做到为人,不贪、不妒、不谄、不骄、不急、不躁;做到,时刻保持内心世界的纯净与芳香,时刻充实自已丰富自己;做到,让自己的心自由跳动。如此,即使没有鲜花与掌声,我们的内心世界也会遍布那无边的醉人景色。 风轻的日子,浅舞一季美丽。人生百味,情最浓,人生繁华,淡最真。所以在我们生命的旅途中别忘了,给人生一份平淡,给生命一份平和,给生活一份宁静,然后,不困于情,不憾于心,无悔于生命,充实于生活,守一份心净,淡淡就好... 文:天涯倦客 图:网络 编辑:山川 音乐:静(川井宁次)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