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围棋历代国手

个人日记

 

中国围棋历代国手

 

 

唐代国手王积薪

    王积薪 生卒年月不详。开元、天宝间翰林院棋待诏。少年时学弈勤奋,每出游必携棋具,随时与人交流棋艺。开元初,王积薪在太原尉陈九言府的“金谷园”与国手冯汪连奕九局,大胜之;加以评注后,名为《金谷园九局谱》。

    天宝中,安禄山反唐,王积薪随玄宗入川,遇二妇人高手深夜盲奕,甘拜二人为师,二人为王积薪讲解深夜对局,局名为“邓艾开蜀势”(唐薛用弱《集异记》)。王积薪之“一子解双征”局,见于宋代《忘忧清乐集》。

   

宋代待诏刘仲甫

    刘仲甫 字甫之,济阳人。北宋神宗时国手。刘仲甫在离京去京师考棋待诏时,曾路过钱塘,于旅邸前悬一帜云:“江南棋客刘仲甫奉饶天下先。”在城北的紫霄宫,与钱塘名手举行过一场激烈的比赛,无人为敌。约在元佑(1086-1093 间入翰林为御前棋待诏,在京擅名二十余年。其人著作甚多,有《忘忧集》,《棋势》,《造微》,《精理》,《棋诀》等。请看刘仲甫与假托之仙人骊山老媪的对局。

明末无锡过百龄

    过百龄(伯龄) 名文年,明末清初棋手,无锡人。十一岁解弈,与人对局辄胜。少年时因学台叶向高赏识,名噪江南。及长,游北京,与前辈国手林符卿激战百余局,占有优势。数十年间,天下论弈者咸推伯龄为宗,奉为国手。后与周览予对局,负多胜少。入清后,来往于北京及江淮之间,与棋界名手角逐。卒于北京。过百龄熟悉当时流传棋式,所著《四子谱》以让四子为重点,参考古谱,有所创新,其中"倚盖"起手变化尤为详备。另著有《三子谱》、《官子谱》,曾辑定明陆玄宇父子的《仙机武库》。秦松龄的《苍岘集》有《过文年传》。

清初嘉兴周览予

    周览予(懶予) 名嘉锡,明末清初棋手,浙江嘉兴人。幼年观祖父慕松对局而解弈,十四五岁后棋艺渐至妙境,与郡中名手对弈,辄胜。后与前辈国手年已古稀之过百龄对局,多胜。越数年,与名手十余人会于杭州,时人以其名高,由诸名手轮番挑战他应付自如,屡战不屈。评者以为其所以常胜,在于"持一先而不失"。周览予又与当时国手安徽二虎周东侯和汪汉年角逐,亦占优势。其人棋艺虽高,但为人谦虚,棋风绵密细腻,以柔制刚。清徐星友《兼山堂奕谱》云:"应双飞燕两压,其着法始于懶予,最为醇正。"遗谱刊为《周懶予先生围棋谱》。周筼《采山堂集》有《周懶予传》。

黄龙士与徐星友

    黄龙士 (1651-?) 清康熙年间棋手。名虬,又名霞,字月天,生于清顺治八或十一年,四十多岁卒,江苏泰州人。少年时随父往来于江淮间,棋艺已有基础。后漫游北方,境界愈深。明末清初杜濬《变雅堂文集》有《送黄童子序》,书其少年事迹。十八岁时以七战全胜的优势挫败老年时期的国手盛大有;二十一岁时又击败名手谢友玉。当时国手如卞邠原、吴瑞徵、何闇公、凌元焕、程仲容等与之对垒,无不屈居下风,能竭力周旋者仅周东侯一人,两人在奕乐园激争近三十局,时人称为"黄龙周虎"。请看黄周龙虎斗一局。让子棋以授徐星友三子局最负盛名,有血泪篇之称。清阎若璩列黄龙士与黄宗羲、顾炎武等并称"十四圣人"。徐星友《兼山堂奕谱》称其弈技"脱然高蹈,不染一尘,臻上乘灵妙之境"。已刊遗谱约一百余局。    徐星友 名远,浙江杭州人。徐星友年岁高于黄龙士,但甘拜黄龙士为师,初授三子,即《血泪篇》十局。徐星友著有《兼山堂奕谱》等。

奕中李白范西屏

    范西屏 (1709-?) 清雍正、乾隆年间棋手。名世勋,浙江海宁人。生于康熙四十八年,卒年不详。父以好弈破家。西屏学弈于俞永嘉、张良臣,年十二即与师齐名。十三岁与俞永嘉、施定庵至杭州,请益于徐星友。十五岁受先屡胜俞永嘉,十六岁称国手。历游北京、扬州、杭州等地。乾隆四年与施定庵弈于浙江平湖张永年宅,凡十三局(一说十局)胜负相当,被誉为旧式对子局的高峰。后人称为"当湖十局"。翌年为松江钱长泽参究《残局类选》手稿。三十八岁在太仓毕见峰处,教授其孙毕沅围棋,其时已被誉为一代棋圣。五十岁后寓居扬州。范西屏棋风遒劲灵变,当局时思路敏捷,受子棋尤为出色;对棋艺发展规律见解精辟,与梁魏今、程兰如、施定庵并称"四大棋家"
棋中杜甫施定庵

    施定庵 (1710-1770) 清雍正、乾隆年间棋手。名绍闇,字襄夏,别号定庵,浙江海宁人。与范西屏为同里同学,比范小一岁。幼年从父学琴,继而学弈。因慕同里范西屏从俞永嘉学弈进步显著,亦从俞受业。十二岁时与范争先,并随俞永嘉、范西屏至杭州,请益于徐星友。获睹徐著《兼山堂奕谱》,渐窥其奥。青年时在湖州遇梁魏今、程兰如,受先对局获益甚多。又闻梁魏今借山下流水譬喻弈理而有所悟,棋艺愈进,至此与梁、程分先而渐占优势。施定庵与范西屏两人在乾隆四年于浙江湖州对弈十余局,即《当湖十局》,胜负相当。五十岁后寓居扬州,往返于苏州松江等地。棋风精严遽密,操算深远,与梁魏今、程兰如、范西屏并称"四大棋家"
大将刘棣怀

    刘棣怀 (1897-1979) 名昌华,安徽桐城人, 生于南京。十三岁从僧人可慧学弈,十六岁后往北京、东北等地交流棋艺。擅长激战与治理孤棋,胜率甚高,棋界呼为"大将"。约1929年迁上海,与王子晏对局,较占优势。1931年在张澹如创办的上海围棋研究会教棋,1935年至南京任"公馀联欢社"围棋组教棋,同年参加"京沪埠际杯"围棋赛。抗日战争初期曾辗转湖北湖南贵州广西等地交流。1940年在重庆筹建"中国围棋总会" 1942年日本棋手濑越宪作等访华时承认他为四段棋手。1946年迁居上海。建国后在上海对局极多,棋界每以他为四段的"准绳",以衡量其他棋手所达到的棋艺等级。与顾水如、魏海鸿、陈藻藩并称为建国前上海的"四大棋家" 1958年全国围棋赛第一名,1959年获第一届全运会围棋第一名。1960年在中日围棋友谊赛中战胜日本七段濑川良雄,同年任《围棋》月刊副主编。历任上海文史馆馆员,上海市棋类协会副主席,中国围棋协会副主席,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上海市分会常委。。

儒士过惕生

    过惕生 (1907-1989) 安徽歙县人,过百龄之后。一九五六年,一九五七年,一九六二年三届全国围棋赛冠军。

一代宗师吴清源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