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红军的足迹—空山大捷遗址

个人日记

寻访红军的足迹

 

—--空山大捷遗址

 

 

2011年10月13日,我们结束了赤北的调研工作后,应朋友的邀请,决定到空山乡寻访红军的足迹。

1点30分,我们从赤北镇出发,历经河口,穿过险峻的群山,进入四川省通江境内,前往位于通江空山乡的“空山大捷遗址”。

空山乡位于通江北部山区,是巴中最边远的一个乡,它与陕西镇巴、南郑、西乡接壤,属“两省四县七乡”交汇处,位于一个特殊的地理位置。空山海拔1500--2100米,是一个凹型天盆,盆底平坦,盆周层峦叠嶂,高耸入云,一百三十七个山峰,终年云蒸霞蔚,烟雾缭绕,景色美轮美奂,变幻无穷,宛如一个“天然盆景”,故称“空山天盆”。空山的地表深处是空的,山坡上有许多深不可测的地窟窿,即使山洪暴发,也不驻水,水在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故称为“空山”。

1933年红军为粉碎川军重兵围剿,在李先念、徐向前的指挥下,在这里打了一场漂亮的大胜仗,名为“空山战役”。 

图片

       在去往“空山大捷遗址”的途中,朋友告诉我们说:这座桥的左边是陕西地界,右边就是四川地界。过了这座桥,我们便进入了四川通江县的两河口乡。“当年红军从陕西的大树坪进入通江两河口乡。”对面那座山叫大树坪,是陕西地界,所以两河口乡被称为红军入川第一镇。

图片

 

图片

        从山底两河口我们继续前行,眼前是巍峨的群山,一条狭窄的盘山公路,该山路才新修不久,除有两处山体滑坡损坏路面外,其余路况尚好,但有些偏窄,汽车就在这险要的道路上行驶着。

 

      图片

         由于是第一次上空山,激动和好奇让我忘记了道路的险要,依然用手中的相机留下了我身后的风景(不过就是蓝天白云和巍峨的大山罢了)。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经过约两个多小时车程,终于到达空山乡。由前国家领导人李先念指挥的“空山战役”就发生在被群山环绕,风景秀丽,犹如世外桃源的空山乡。

图片

   1933年3月至6月,军阀田颂尧纠集38个团,近60000人马,对刚刚建立的川陕苏区进行“三路围攻”。面对强大的敌人,红四方面军采取“收紧阵地,诱敌深入,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与敌顽强战斗。6月上旬,红10师、红11师、红12师和红72师,在空山坝一带,集中力量采取断敌后路,分割包围的战术,经过3天的激战,歼敌7个团,5000余人,溃敌6个团,取得了粉碎敌人“三路围攻”的大决战,并取得“空山大捷”,捍卫和巩固了革命苏区。1983年7月,时任国家主席的李先念亲笔题写了“空山战役遗址”。 

图片

   如今在空山乡很多地方还留存着红军曾经战斗过的足迹。在空山乡政府门前有一棵百年核桃树,此乃李先念在空山指挥战斗、运筹帷幄时拴马的一颗核桃树。最后战斗胜利了,空山人民欢心鼓舞。这棵核桃树也被空山人民尊称为“将军树”。至今这颗核桃树依然枝繁叶茂,年年硕果累累。

图片

图片

          沿着将军树向前,我们来到了一条古老的民居,叫“红四街”, 这是唯一一条保存较好的老街,听说有200多年历史。布满青苔的青石板、色彩鲜艳的雕花栏杆、精巧的木质小楼透出了这一古老的建筑。

图片

图片

  “红军战壕”、“红军洞”等遗址至今保存完好。红军住过的溶洞已成为旅游景点。溶洞入口很小,里面却很宽敞,可容纳500余人。洞的顶端离地面近20米,洞内的绝壁上有很多方的、圆的、以及不规则的小孔。遗憾的是,我们没有时间进入洞内,只有等下一次专访了。

图片

图片

         当地人们还告诉我们:“空山乡战斗是红四方面军的一次很重要的战斗。对于李先念来说,这场战斗的胜利也是他革命战斗中最为自豪的一次胜利。所以他在逝世前曾表示,要将骨灰撒在这里”。他逝世后,空山人们按照他的遗愿,将他的骨灰撒在空山。我们怀着敬畏的心情,来到一座纪念碑前,上面写着“李先念骨灰撒放区”八个大字,无声地告诉人们,这里撒下了一位伟大的共产党人的骨灰,以及这里曾经经历过一场伟大的战役。我们静静地伫立在纪念碑前,抚今追昔,更加敬仰老一辈革命家为党和人民不懈奋斗的高尚风范,也更加深切缅怀先辈们的丰功伟绩。     

图片

        图片

   如今,空山的人民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强基础、兴教育,修建了“空山乡先念小学”。 兴产业、惠民生,发生了巨大变化......

 

图片

图片

   夕阳西下,天色渐暗,我们没有太多的时间在此久留,但红军战士曾经同敌人浴血奋战的历史画面和红军精神会永远在我们记忆里留存。

 

文章评论

冰雪儿

[url=http://b213.photo.store.qq.com/psb?/V10LDMXi0Q8DSH/Cf9d49dk2NNlw5LAI7wrqoTbT0LA7zypOzbH7WzaaUE!/b/YRzS.X7XWAAAYm3Y.X5CWAAA][img,487,340]http://b213.photo.store.qq.com/psb?/V10LDMXi0Q8DSH/Cf9d49dk2NNlw5LAI7wrqoTbT0LA7zypOzbH7WzaaUE!/b/YRzS.X7XWAAAYm3Y.X5CWAAA&ek=1&kp=1&pt=0&su=0221617345&sce=0-12-12&rf=2-9[/img][/url] 太美了。

潘福成

[ft=,2,]四川的山秀美,四川的天蓝,加上革命胜地,有点神圣并向往,你要去参观旅游可以,如果要住在山区,日子一长就会孤寂,珍惜你的城市生活吧,这才是大多数人向往的地方。[/ft]

唯一

[ft=,2,][em]e179[/em][/ft]

开往春天

[ft=,2,][ft=,,] [/ft][/ft] 赤北于我的记忆中算不得陌生,但除开核桃树的红色党支部、大池茫茫原始森林和黑水潭及洞坪的一眼汪泉延自闹市还在记忆里时隐时现外,清淅可见者还真不多。工作之余能凭看借笔,写就这么一篇文章,真的很佩服!先烈们过往的风风雨雨,让我们在不见硝烟的现在再渡重拾过去和比较现在,留给我们感受就是:生活在这个年代就是一种幸福!文间不少细节描写,还配以精美图片,更让文章在每个读者幽幽的心河里划向更远的远方!若再配以好音乐,更妙! [ft=,,] [/ft][ft=,,]不期到此,留作一言为痕,以作纪念![/ft][ft=black,,arial][/ft]

今晚的月亮圆

[em]e179[/em][em]e179[/em][em]e179[/em][em]e179[/em][em]e179[/em][em]e179[/em]

瑩舂埖閞

[ft=,2,]认真读完,我已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人美文亦美,下次一定要亲自去看看。[em]e179[/em][/ft]

妙然依依

[url=http://b216.photo.store.qq.com/psb?/V10LDMXi0Q8DSH/d0AMhvNmK6dy9Lnh5qZ8onQPzogQvAaNZlzFSNp*428!/b/YXyVw4B9LAAAYgKGwIAJLQAA][img,411,497]http://b216.photo.store.qq.com/psb?/V10LDMXi0Q8DSH/d0AMhvNmK6dy9Lnh5qZ8onQPzogQvAaNZlzFSNp*428!/b/YXyVw4B9LAAAYgKGwIAJLQAA&ek=1&kp=1&pt=0&su=0208895937&sce=0-12-12&rf=2-9[/img][/url]

妙然依依

[ft=,4,]红军战士曾经同敌人浴血奋战的历史画面和红军精神会永远在我们记忆里留存。[em]e181[/em][em]e183[/em][/ft]

草原

[em]e179[/em][em]e163[/em]

车站

[ft=,2,]辛苦了[em]e160[/em][em]e100[/em][/ft]

红枫戏秋

很好的一篇游记,你把一个游子的心带到了久违的故乡的山山水水,你文章中的赤北镇我感觉到既陌生又格外情切,时下怕很少有人这样称呼了,勾起了我太多儿时的记忆,不管走的多远走的多久,对故乡的情结依旧那么浓烈。感谢你秋牧歌,你的文章带给了我许多......

山风

到此一游,长见识。谢![em]e163[/em]

小溪流

我要有机会去看一眼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