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
个人日记
借鉴
2015-6-18 晴
我学习和一般人不同,要么不学,要么就刨根究底,学谁像谁,说的好听点叫同频,说的不好听就是“模仿”。
学习前期,我不问对错,100%相信、接受、运用,对学习对象顶礼膜拜。
学习中期,我不断用学习内容测试和求证效果,根据执行结果验证学习内容的实用性、有效性和科学性。
学习后期,无所谓信不信,尽信书不如无书,此时既不盲目排斥,也不迷信权威,一切为我所用,不讲对错,无所谓正确,也不论是否有道理,一切为我所用,所用为达成目标。
2014年,我开始全面学习《SG日记》,一般人学习就是看看他每天更新的日记,我则不然,我是把网上SG所有的日记从头开始学一遍,另外看到SG日记有偿阅读,我立马转了年费到SG支付宝里。
从此我便有了一周跟SG沟通的一次机会,非常的划算,每个周和SG交流一次,一般交流一次都是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他的日记我一篇一篇的追,所有才有我的今天。
通过五个月的学习,在我和SG交集的圈子里,很多人给我的评价就是:我很像SG。
五月中旬我来到深圳,五月底我地产小白,进入地产行业,半个月开单,在整个部门从成立到今天四年多时间,我是第一人,没干过这个行业的还在这么短时间开单,一般同事,经理问我,我都说是运气好!
我很明白,这不是运气,我私下所做的努力,有几个人能懂?
但是初入职场,和我一起进这个部门的到目前为止,有五个同事,我是第一个开单,如果我做人不低调,很容易成为老人和和我一起进这个部门的眼中钉,所以只有说是运气。
很多人,只知道我开单了,但是我从去年12月份就开始为自己铺路,坚持追SG的日记,坚持自己写日记。直到现在依然坚持日记天天更新,写了多少?到目前为止!有将近40万字的文章,看看这个数字,就知道我干了多少活。
也就是因为SG,我才有勇气坚持到今天,因为是实干的付费读者,所以任何时候有不解的问题,和SG沟通,SG立马会给到我的解决方案,很感谢SG。
同时自己也有功劳?
看到高手,立马去接近高手,让高手为我所用。
如果当初我不付费,我也不好意思有事请教他,但是我看到机会抓住了,我成为了SG的付费读者,这样不是我联系他,而是他主动每周和我通话,虽然我付了年费,但是是超值的。
今天我开一张单,都可以交N个年费。
跟一个高手学习,是一种本事,让自己跟高手绑在一起是一种智慧。
史玉柱说:“谁消费我的产品,我就要把他研究透。一天不研究透,我就痛苦一天。营销是没有专家的,惟一的专家是消费者。你要搞好的策划方案,你就要去了解消费者。”
我说:“谁是我的学习对象,我就把谁研究透。一天研究不透,我就研究两天……直到把他研究透为止。学习没有专家,唯一的专家就是实践结果。你想学习有效果,就得去了解学习有结果的人。”
“模仿”的像吗?
这其实已经不是单纯的“模仿”了,而是升级版——创新——借鉴加改造。
我学习SG也一样,学习他就得把他研究透,研究透是什么概念?研究透是没有标准的,就是一直在研究,和“活到老学到老”的意思差不多。
绝大部分人学习都是蜻蜓点水,别说学到神韵,估计连皮毛都没学到,这样的学习好比泡妞,什么妞都泡,求量不求质,说的再直白点,这种看似学了很多,感觉挺NB的,其实P用都没有!
刚开始对SG的了解停留在道听途说,随着学习的不断加深,我对SG有了一个立体的认识,虽然我连这个人面都还没见过,但文如其人,你如果把一个人的文字用心看了一个遍,不说了解很深,起码认识会更全面、更客观、更准确吧?
本来准备写一个SG小传的,这些在他过去的文章中都一一提及过,未经人同意写出来不好。
SG是14年开始写日记的,到现在不到一年半,他现在的单篇点击率都在1000
+,一年多时间达到这样,没做什么推广,达到这等效果。只能说是牛人。
在学习SG的过程中,认识了写日记的鼻祖,懂懂,这时候我又开始研究懂懂的日记。
《懂懂日记》输出的价值是什么?
输出了两点:第一、揭开真相面纱,真相即人性。
第二、常识,包括地理、历史、人文。他走的是宽泛路线,什么人都能看,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偏好点。
其实,就是引发了很多人的猎奇心、窥探欲,这也是人性,人都有好奇的心理。
谁是我的学习对象,我就把谁研究透!这句话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也慢慢懂了,究竟我有没有“模仿”懂懂也一目了然了。《懂懂日记》的核心在于素材,这些素材是他过去8年的累积,全部是他经历体验到的,这些经历能模仿吗?
谁都知道答案:NO!
懂懂只有一个,无法模仿,只能学习和借鉴。
那我们能学习和借鉴的是什么?
第一,增长见闻,了解各行业内幕,了解人性,了解真相,了解各个地方的风土人情,他相当于是一只眼睛,带我们去看一些常规途径看不见的故事。同时引导大家不要盲目排斥,也不要迷信权威,最好保持科学独立的思考。
第二,学习写作技巧,比如“只描述不判断”,“絮叨法”,人物和场景刻画,信念植入等,还有就是他的文字表述,他的文字简单、幽默、有画面感。
大家不妨看看马云、柳传志、任正非、雷军等的演讲稿,都是这种简单、通俗易懂手法,这是文字以后发展的趋势,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自己跟上时代的发展,再写文绉绉的内容迟早会被读者遗弃的。
第三,了解一些创业项目,懂懂过去写过不少项目,比如“签名书”、“采访录”、“旅行游记”、“桃花姬”等,这些项目看似简单,若没有一定的实力很难操盘,比如旅游,我也想写旅行游记,不过时机还未到,起码需要筹划两三年,蓄而不发,待其时也。
这样一对比,大家就明白了,懂懂就一个,我根本没办法模仿懂懂,我顶多算是一个虔诚的学习者。
“干干日记”的定位是“个人成长”,日记只是传递思想和价值的工具,我从未想过要成为作家,也不想出什么书,我的使命就是自己去体验和领悟生活和工作的点点滴滴,找到解决个人成长困惑的方法,用日记的形式分享给读者,这也是我的爱好,也是我一个小小的梦想。
与读者一起成长……
好的,今天我们就交流到这里,明天继续。
干干QQ:413685446
文章评论
向婉
真棒,厉害![em]e179[/em]
专心
学习中
颜若初时
竭尽所能与高手发生关系???
东东
一直关注,今日第一次评论,坚持自己的,感悟生活,总结成长,看似简单的东西,用心和不用心结果太不一样!为你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