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自我

个人日记

 
保持自我

2015-9-11 晴

分享一个故事:

一个老者携孙子去集市卖驴。路上,开始时孙子骑驴,爷爷在地上走,有人指责孙子不孝;爷孙二人立刻调换了位置,结果又有人指责老头虐待孩子;于是二人都骑上了驴,一位老太太看到后又为驴鸣不平,说他们不顾驴的死活;最后爷孙二人都下了驴,徒步跟驴走,不久又听到有人讥笑:“看!一定是两个傻瓜,不然为什么放着现成的驴不骑呢?”爷爷听罢,叹口气说:“还有一种选择就是咱俩抬着驴走了。”
 
这虽然是一则笑话,但是却深刻地反映了日常生活中的一种现象――从众效应。
 
什么是从众效应?
 
是指当个体受到群体的影响(引导或施加的压力),会怀疑并改变自己的观点、判断和行为,朝着与群体大多数人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从众倾向,总是倾向与跟随大多数人的想法或态度,以证明自己并不孤立。
 
我很喜欢练字,可是我字写的却很差劲,看到字写的好就模仿,有很多字都写的很好,有的收放有度、有的苍劲有力、有的雄浑苍劲、有的浑厚有力……
 
感觉每一个都很好看,不知道自己学哪种,我一本笔记有几种不同的字体,都是不同风格的,我也挺纠结的!
 
这还是小问题,最核心的是没有主见,A说一个方案,听完觉得很好,B说一个方案,觉得这样也行,选A还是B?我也不知道。
 
您有这样的经历吗?
 
是否因为别人表露出一种不以为然的态度就改变自己的立场?

是否因为别人不同意你的意见而感到消沉、忧虑?

是否因为别人随意的一句话就耿耿于怀?

过去对我而言这是生活常态!
 
为什么?

自卑、过于在乎周围人的眼光,内心没有确定的信念。
 
什么人可以影响众人?

对自己的观点深信不疑的人,这种自信不是虚张声势,不是矫揉造作,而是发自内心的确认,是一种信念,一种创造的力量,同时也是一种毁灭的力量。
 
为什么会随波逐流、人云亦云?

就是缺乏一个信念,一个来自内心深处的确认,当你有了这样东西之后,你不会特别在意别人的言论,不是不在意,如果不在意,就会固步自封;如果过于在意,就活在别人的眼中,没有了自我。向前一步是天堂,退后一步是地狱,有时天堂、地狱就在转瞬之间。
 
如何找到这个确认?
 
很多时候不是一开始就能找到自己坚定的,确认的,怎么办?

有时候是需要时机的,时机不对,逆势而起,也是徒劳无功,这时需要不断的经历不断的累积,最好的累积就是持续不断的看公认的经典,比如《毛选》,之前怎么都看不懂,但还是坚持看,看着看着就会发现里面大有学问,都是实用的工具,《矛盾论》、《实践论》、《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都是详细讲解如何分析问题的(方法论),如何解决问题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这是市场调查的范本,之前看不明白,现在发现这些都是宝贝。
 
思想决定行为,行为产生结果,但是思想是如何运行的?很多人并不是很清楚,想法是意识的动态阶段,而意识是想法的动态阶段,从静态的意识到动态的想法再到现实中起作用,这正是人类的思维过程。在《硅谷禁书》对人的行为意识做了详细的阐述,不过这本书有点像文言文,没看过潜能开发方面的书会比较吃力。
 
为什么我们做事总是不专注,头脑里总会冒出不同的念头,那是因为还出于显意识模式,人真正专注达到忘我是进入洞察模式,《不必拼狠劲,姐有洞察力》这本书就详细的阐述了如何进入洞察模式。
 
这里面都包含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目标细分,单点爆破三大思维模式。其实自然界的规律是统一的,只是不同的人解读不同,多看、多思、多想都会慢慢的看明白。
 
都说要淡定,都说要放下,没有经历过内心无比恐惧后的无助,没有经历过被众人推崇,又被众人遗忘在角落的那种无奈,没有经历过……
 
淡定是需要经历沉淀的!放下是因为你曾经拥有,都不曾拥有何来放下?
 
有的人经历过了没有进步和成长,为什么?
 
因为经历后没有总结和反省,有的人总结反省了,可是运用的是自己有限的经验来总结反省,这样的价值也比较有限。
 
如果能用心学习,利用历代先贤的指点,古今中外典籍的方法来参照,这还不够,这只是累积,再加上高手给予指点,此时就会瞬间引爆,融会贯通,在你内心深处升腾出一股确信不疑的力量。
 
这才是真正的自己——简单、真实、自然!
 
此时自己就好比是一个巨大的熔炉,吸收周围一切的营养,又不失主见,在实践中不断的完善自己……

今天就交流到这里,明天继续。

干干日记QQ:413685446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