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故事五则
个人日记
                                                                                                前言
禅宗是众多教宗派之一,且是其中最有生命力的一派。迄今为止,它仍然代表代表着中国佛教的主流。禅是一种顿语,是一种思维方式,它给芸芸众生一个视角,看到的是一个不一样的世界。禅有何妙用?禅如山中清泉,能洗涤心灵的尘埃,禅如春日丝雨,润物无声。当你面对人生的种种烦恼时,读一点禅的故事,就能更加深切地体会到生命的安然。
一,照亮他人照亮自己
一僧人每天外出化缘,返回寺院时总要路经一段黑暗的巷子。又因为巷子很窄,有人迎面而行时经常撞到一起。僧人也有过几次这样的经历。
一天晚上,僧人又路过这条小巷,见前方不远处有一人提着灯笼,正要穿过小巷而去。有了这点灯光,巷子里明亮了许多。僧人于是便跟着这人身后,打算借着前面人灯笼里发出的光亮安然穿过这段小巷。
这时僧人听到身旁有人说;‘这个邻村的瞎子真是个怪人,明明眼盲看不见,每天夜晚出来还必然打着一盏灯笼。’
这句话引起了僧人对前方盲人的好奇。僧人紧走几步,追上了前方几步之遥的盲人,开口问道;‘施主,你真是一位盲人吗?’
盲人答;‘我从生下来就看不见任何光亮,这眼盲是天生的。’
僧人又问;‘既然如此,是白天还是黑夜,对你而言应该没有什么分别,为何你每晚外出时必要带一盏灯呢?’
盲人笑说;‘一到晚上,到处黑漆漆一片,对我是没有什么影响,可对别人来说,却会变的和我一样什么也看不见。’
僧人双掌合十,对盲人施了一礼后说;‘你真是有菩萨一样的慈悲心肠。’
盲人摇摇头答道;‘不敢当,不敢当,这么做是为了我自己的安全,你过这条小巷时,可曾与人迎面相撞过?’
僧人答;‘有过。’
盲人说;‘我带这盏灯笼,照亮了别人的路,也让别人看见了我,这样在行夜路时就不会被撞了。’
僧人慨叹地说;‘我日日求佛法,今日未曾想到,原来佛就在我身边。’
[禅宗智慧] 佛说菩萨不贪福德,只为众生求利乐,而众生得到了利乐,菩萨也便有了福德。瞎子点灯,出发点虽然是为了自己,结果却是方便了众生,与人方便,才能自己方便。
 
二,放得下
一位老和尚挑着一根扁担慢步走在早山脚下,扁担两头各挂着一只汤壶。老和尚不慎被一块石头绊了一下脚一崴,身后的那只汤壶碰到山石上,立即便碎了,壶内的汤也洒了一地。老和尚也不回头察看破碎的汤壶,捏了捏脚,挑起扁担继续往前走。
路边一种地的农人看到这情形,以为老和尚年纪大了,耳聋眼花,便大声提醒老和尚;‘大师,你身后的汤壶破了一只,汤全洒了。’
老和尚慢悠悠地转过身对农人说;‘我知道,我知道。’
农人不解的问;‘壶破汤洒,你知道了,怎么也不转身看看啊。’
老和尚答;‘这壶已经破了,汤也已经全洒了,我回头又有什么用呢?’
[禅宗智慧] 人一生中有太多的旧包袱,旧旧的人,旧旧的情,旧旧的事,积累得多了,你便会被压得喘不过气来。只有不断甩掉一些,我们才能轻松上路,毕竟人不能总生活在过去的影子里。
三,因小失大
从前有个商人,借给别人五文钱,心里一直惦记着,有一天实在等不及便跑去索要。路经一条大河,他花了二两银子雇船渡河,结果到了人家家里却没有找到欠钱的人,于是又往回走,回去又花了二两银子雇船渡河。回到家商人一算,哎呀,别说这五文钱没有讨回,又白白花了四两银子,真是陪了大本。
佛借用这个故事告诉众人;‘为了一点小利就大动干戈,不惜破坏了自己的德行,结果不仅没有获得小利,反尔损失更大。这一世白白担了恶名,为来世种了恶因,轮回之后便要接受恶果,真是因小失大,不得偿失。’
[禅宗智慧] 为了眼前一点利益而穷追不舍,其间耗费成倍的心力和财力,到头来不仅竹篮打水一场空,而且损失惨重,放下一点小不快,得来一片安宁天。
禅宗是众多教宗派之一,且是其中最有生命力的一派。迄今为止,它仍然代表代表着中国佛教的主流。禅是一种顿语,是一种思维方式,它给芸芸众生一个视角,看到的是一个不一样的世界。禅有何妙用?禅如山中清泉,能洗涤心灵的尘埃,禅如春日丝雨,润物无声。当你面对人生的种种烦恼时,读一点禅的故事,就能更加深切地体会到生命的安然。
一,照亮他人照亮自己
一僧人每天外出化缘,返回寺院时总要路经一段黑暗的巷子。又因为巷子很窄,有人迎面而行时经常撞到一起。僧人也有过几次这样的经历。
一天晚上,僧人又路过这条小巷,见前方不远处有一人提着灯笼,正要穿过小巷而去。有了这点灯光,巷子里明亮了许多。僧人于是便跟着这人身后,打算借着前面人灯笼里发出的光亮安然穿过这段小巷。
这时僧人听到身旁有人说;‘这个邻村的瞎子真是个怪人,明明眼盲看不见,每天夜晚出来还必然打着一盏灯笼。’
这句话引起了僧人对前方盲人的好奇。僧人紧走几步,追上了前方几步之遥的盲人,开口问道;‘施主,你真是一位盲人吗?’
盲人答;‘我从生下来就看不见任何光亮,这眼盲是天生的。’
僧人又问;‘既然如此,是白天还是黑夜,对你而言应该没有什么分别,为何你每晚外出时必要带一盏灯呢?’
盲人笑说;‘一到晚上,到处黑漆漆一片,对我是没有什么影响,可对别人来说,却会变的和我一样什么也看不见。’
僧人双掌合十,对盲人施了一礼后说;‘你真是有菩萨一样的慈悲心肠。’
盲人摇摇头答道;‘不敢当,不敢当,这么做是为了我自己的安全,你过这条小巷时,可曾与人迎面相撞过?’
僧人答;‘有过。’
盲人说;‘我带这盏灯笼,照亮了别人的路,也让别人看见了我,这样在行夜路时就不会被撞了。’
僧人慨叹地说;‘我日日求佛法,今日未曾想到,原来佛就在我身边。’
[禅宗智慧] 佛说菩萨不贪福德,只为众生求利乐,而众生得到了利乐,菩萨也便有了福德。瞎子点灯,出发点虽然是为了自己,结果却是方便了众生,与人方便,才能自己方便。
二,放得下
一位老和尚挑着一根扁担慢步走在早山脚下,扁担两头各挂着一只汤壶。老和尚不慎被一块石头绊了一下脚一崴,身后的那只汤壶碰到山石上,立即便碎了,壶内的汤也洒了一地。老和尚也不回头察看破碎的汤壶,捏了捏脚,挑起扁担继续往前走。
路边一种地的农人看到这情形,以为老和尚年纪大了,耳聋眼花,便大声提醒老和尚;‘大师,你身后的汤壶破了一只,汤全洒了。’
老和尚慢悠悠地转过身对农人说;‘我知道,我知道。’
农人不解的问;‘壶破汤洒,你知道了,怎么也不转身看看啊。’
老和尚答;‘这壶已经破了,汤也已经全洒了,我回头又有什么用呢?’
[禅宗智慧] 人一生中有太多的旧包袱,旧旧的人,旧旧的情,旧旧的事,积累得多了,你便会被压得喘不过气来。只有不断甩掉一些,我们才能轻松上路,毕竟人不能总生活在过去的影子里。
三,因小失大
从前有个商人,借给别人五文钱,心里一直惦记着,有一天实在等不及便跑去索要。路经一条大河,他花了二两银子雇船渡河,结果到了人家家里却没有找到欠钱的人,于是又往回走,回去又花了二两银子雇船渡河。回到家商人一算,哎呀,别说这五文钱没有讨回,又白白花了四两银子,真是陪了大本。
佛借用这个故事告诉众人;‘为了一点小利就大动干戈,不惜破坏了自己的德行,结果不仅没有获得小利,反尔损失更大。这一世白白担了恶名,为来世种了恶因,轮回之后便要接受恶果,真是因小失大,不得偿失。’
[禅宗智慧] 为了眼前一点利益而穷追不舍,其间耗费成倍的心力和财力,到头来不仅竹篮打水一场空,而且损失惨重,放下一点小不快,得来一片安宁天。
                                                                                   四,松开手
有一青年人行走在山路上,一面是高山密林,一面是百丈悬崖。突然脚下一滑,青年向悬崖下跌去。危在旦夕之际,青年抓住了山崖上的一根半枯老藤,算是暂时保住了性命。但是人悬挂在半空中,没有力气向上爬,向下又是不见底的深渊,而且这根藤并不结实,不可能维系太久。
就在这时,佛祖出现了。青年连忙向佛祖求救;‘慈悲的佛祖,请你救救我吧。’
佛祖说;‘你按我的话做,我就有办法救你上来。’
青年急忙回答;‘都到这种地步了,你说什么我都会听你的。’
佛祖说;‘现在就把你攀在藤上的手松开吧。’
青年连连摇头,说;‘一放手,我就会掉下去,摔得粉身碎骨,命都丢了,如何救得了我?’青年的手抓得更紧。
佛祖见青年一味执迷不悟,只得转身离去。
[禅宗智慧] 学会松手是多么重要,放下执著才能得救,人生更快乐,活得更从容。
五, 生死是自然
有个老妇人的独子去世了,老妇人伤心不已,觉得活着也没意思,于是天天在儿子坟前哭泣。
佛陀看到老妇人伤心的眼泪,便来到她面前,问;‘想要你儿子复活吗?’
老妇人见佛陀现身,忙上前恳求;‘儿子是我活着的唯一希望,求你让他活过来吧。’
佛陀于是说;‘要想儿子复活,你得找到一把上好的的香来这里点上,而且要用家中从未死过人的人家的火点香。’
妇人擦干眼泪,去集市买来上好的香,就开始挨家挨户地寻找从未死过人的人家。
她问遍了附近所有的村庄,可没有一户人家是没有死过人的。老妇人感到绝望,拖着疲累的的身体回到了儿子的坟前。
再次见到佛陀时,老妇人说;‘我走遍了这里所有的人家,哪里有一户人人家家中从来都没有死过人?’
佛祖这才开口说;‘有生有灭,世界万物都遵循这个道理运行。春天万物苏醒发牙,夏天草木繁茂,秋天硕果挂枝,树叶也开始枯黄,到了冬天草木枯萎。人有生就有死,就如同一年四季更替,是再正常不过的过程啊。’
[禅宗智慧] 生,老,病,死都的不可避免的事情,我们能做的就是在当下让自己活的更洒脱,更健康,更快乐。
                                                           
有一青年人行走在山路上,一面是高山密林,一面是百丈悬崖。突然脚下一滑,青年向悬崖下跌去。危在旦夕之际,青年抓住了山崖上的一根半枯老藤,算是暂时保住了性命。但是人悬挂在半空中,没有力气向上爬,向下又是不见底的深渊,而且这根藤并不结实,不可能维系太久。
就在这时,佛祖出现了。青年连忙向佛祖求救;‘慈悲的佛祖,请你救救我吧。’
佛祖说;‘你按我的话做,我就有办法救你上来。’
青年急忙回答;‘都到这种地步了,你说什么我都会听你的。’
佛祖说;‘现在就把你攀在藤上的手松开吧。’
青年连连摇头,说;‘一放手,我就会掉下去,摔得粉身碎骨,命都丢了,如何救得了我?’青年的手抓得更紧。
佛祖见青年一味执迷不悟,只得转身离去。
[禅宗智慧] 学会松手是多么重要,放下执著才能得救,人生更快乐,活得更从容。
五, 生死是自然
有个老妇人的独子去世了,老妇人伤心不已,觉得活着也没意思,于是天天在儿子坟前哭泣。
佛陀看到老妇人伤心的眼泪,便来到她面前,问;‘想要你儿子复活吗?’
老妇人见佛陀现身,忙上前恳求;‘儿子是我活着的唯一希望,求你让他活过来吧。’
佛陀于是说;‘要想儿子复活,你得找到一把上好的的香来这里点上,而且要用家中从未死过人的人家的火点香。’
妇人擦干眼泪,去集市买来上好的香,就开始挨家挨户地寻找从未死过人的人家。
她问遍了附近所有的村庄,可没有一户人家是没有死过人的。老妇人感到绝望,拖着疲累的的身体回到了儿子的坟前。
再次见到佛陀时,老妇人说;‘我走遍了这里所有的人家,哪里有一户人人家家中从来都没有死过人?’
佛祖这才开口说;‘有生有灭,世界万物都遵循这个道理运行。春天万物苏醒发牙,夏天草木繁茂,秋天硕果挂枝,树叶也开始枯黄,到了冬天草木枯萎。人有生就有死,就如同一年四季更替,是再正常不过的过程啊。’
[禅宗智慧] 生,老,病,死都的不可避免的事情,我们能做的就是在当下让自己活的更洒脱,更健康,更快乐。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