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卷气,迷人的优雅

个人日记




图片



世界四处漏风,书本为我们遮风挡雨。

阅读纸质书籍,是先喜欢了文字才喜欢作家。

这样的喜欢是从眼睛到心里,一直喜欢到地久天长。

仔细想想,那些留在记忆里的作家和文字,都是纸质书籍给我的。
我所能记住的热爱的作家,都是那些飘着墨香的的书。

 

——张廷珍


图片


读天下好书,养人间正气

说读书是为了升学,为了获取知识,为了改变命运,
为了做官,为了就业,为了成名成家,为了报效祖国,等等,均无不可。
但我觉得,最根本的一条是,读书可以养气。

 

人有三宝精气神,腹有诗书气自华。
读不同的书,可以养不同的气。
豪气,灵气,平和之气,浩然正气,可以养也;
邪气,戾气,酸腐之气,阴阳怪气,亦可养也。
读书于人,就像吃饭喝水一样不可或缺,
我们可以从书中汲取无尽的精神力量——
不,吸取气,汲取一种激荡于我们的血管,
充盈于我们的周身,又从我们的每一个毛孔里散发出来的气。
同时,读书也要像吃饭那样,吃各种蔬果和五谷杂粮,
摄取多种营养——阅读各式各样的书,
汲取各种各样的气,以避免先天不足,后天失调。
不过,血气方刚的少男少女,不仅要杂学旁收,大量读书,
还要有目标、有选择地读书,吸取精华,剔除糟粕,读天下好书,养人间正气。
就像孟夫子说的那样: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也!
 
   
如果说读书是养气,是输入。那么,写作则是释放,是输出。
作者把气注入文章,读者又通过读书,感受到文章的气,吸收了文章的气。
你我常说的“回肠荡气”,不正是说一种读书的经验,
说文气在我们的胸腹之间流转激荡吗?
是什么样的人,读了什么样的书,便会写出什么样的文章来。
气不同,文章的味道就不同,形成的风格也就大不相同。
所谓韩如潮、苏如海、柳如泉、欧如澜,
便是韩苏欧柳四大文豪的禀赋、气质、学养之差异,
贯透于文章中的具体表现。
 
曹丕说“文以气为主”。
韩愈也强调“气盛而宜”——
就是说,写文章的人,只要气足了,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所谓“气”者,分为两个层面,先天为禀赋(本气),后天为学养(养气)。
自身气弱的人,器小气力薄,容易被书拿住,
故世上多有食书不化的“两脚书橱”。

 

而自身气足的人,不仅读书可以养气,而且善于融会,善于吐纳。
作文时自然就会“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了。
正因为如此,“野孩子”们的身上一开始虽有侠气、野气和不驯之气,
可是经过书卷气的浸透,其人性便会改变,
其笔下之文,便多有豪气、霸气和蓬勃之气,
别有手眼,异光灿烂,爽!
    
人虽有先天的禀赋、气质上的差异,
然而读书可以养气,则是共同的,也是共通的。
庄子在《逍遥游》中说过: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真正的文章好手,
必须读书多,养气厚,厚积而薄发。
那手笔,真叫个:
斯须九重真龙出,
一洗万古凡马空!
 

 

图片
 
   

书卷气,迷人的优雅 

付长芳

 


《红楼梦》里说:“才华馥比仙,气质美如兰。”
书卷气就是这样一种内外一致的气韵美、动静结合的灵动美,
可以作为年轻人培养气质的目标。


 

所谓书卷气,
是一种饱读诗书后形成的高雅的气质和风度,
是良好素质的表现。
一位学者,在谈及学习和修养时说:“人要有点儿书卷气。”
书卷气采自于书卷,得益于孜孜不倦地读书。
人通过读书,在幽幽书香潜移默化的熏陶下。
浊俗可以变为清雅,奢华可以变为淡泊,
促狭可以变为开阔,偏激可以变为平和。

 

  读书被誉为“生命的美容”。
书卷气自有一种迷人的优雅。

拥有了书卷气,
便消除了傲气、娇气、霸气、
激愤气、粗俗气、痞子气、卑微气、小市民气;

拥有了书卷气,
便增加了静气、秀气、灵气、
自在气、文明气、富足气、高贵气、泱泱大气。
一部经典,半杯香茗,
足以富可敌国、贵比王侯了。

对喜欢阅读书写的人来说,看书是一种享受。
书是我们最好的伙伴,

在寒冷的冬天送来温暖,在炎热的夏季泼洒凉爽;

在你痛苦的日子递上安慰,在你快乐的时候播放笑声。

从书中,你看遍悲欢离合,享尽侠骨柔情。

阅读,让我们睿智;书,让我们谦和;
阅读,让我们博大;让我们思接千里、视通万里。
阅读,总是漫步于我们的心间,让我们永不孤独。

 

“有气则有势,有识则有度,有情则有韵,有趣则有味。”

古典文化充满了精华和珍品,我们应在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

穿越时空,与历史人物对话。

在浩瀚无际的书的海洋里,熏染古人逸飞的豪情、
横溢的才华、博大的胸怀、独具的人格。

陶醉于古人绝妙的文字之中,

楚辞的风骚、汉赋的酣畅、唐诗的俊逸、宋词的雄阔、

元曲的典雅、明清小说的厚重,会奔腾而来,尽收眼底。


经验告诉我们,
一个人要有书卷气,不但要爱读书,还要善读书。

唐代皮日休认为,书籍“譬乎药,善服有济,不善服反为害”。

所谓善读、善服,包括许多内容,

读书妙决有千条万条,但最重要的一条是“通”字。

茅盾的“穷本溯源”,是为求通;
秦牧的“牛嚼鲸吞”,是为求通;
 

华罗庚的“厚书薄读”,是为求通;
钱钟书的“取长补短”,是为求通;

冯友兰的“知音解味”,是为求通。

把握了“通”的原则,
我们在读书中就能做到学贯中西、识透古今。

 

真正的“书卷气”应当与博学、谦逊、高雅、悲悯情怀
等人类美德紧密联系在一起,只有那样的书卷之气才是我们追求的。
当我们走进书山,会发现里面的风景美不胜收。
这是骤雨初霁晴日丽天的一束彩虹,
这是沉沉黑夜划破苍穹的一道闪电,这是乌云散去妆点西天的一抹晚霞。
这份美好牵引着你读下去,精气神就会渐入佳境。

 

打开书,便打开了一扇面对世界的窗口,
你读天,无际的长天予你灵性;你读地,宽厚的大地赠你理性。
打开书便打开了一面审视生命的镜子,那扑面而来的真善美,令人陶醉,
长此以往,你便会体现出浓郁的书卷气了。
“惟书有色,艳于西子;惟书有华,秀于百卉。”
书卷气不可自封,有麝自然香,何必当风立?
从来读书长精神,应与书籍伴终身。



图片

 

生命永恒的香味

 

马德

 

 

书香是生命永恒的香味。


一个人,若手头,桌头,床头,
总有悦心的书陪伴,是一生的幸事。
书在左右,或信手闲翻,或倾心细读,或一笑看过,或反复品赏,
芬芳盈口,满心余香,所得的都是生命的真意趣,大滋味。
把读书作为生活的常态,是生命最美好的习惯。
从春花读到秋月,从夜雪初霁读到朝暾甫上,
在春秋默然交替里,在岁月寂然运行中,
心灵因书,时而大恸,时而微喜,时而寒霜彻骨,时而微风拂面,
一波三折,百转千回,在起起伏伏中,
或悟人生至理,或叹世态炎凉,都不失为人生之快事。
即便从青春读到暮年,从黑发读到白首,
也自痛快淋漓,无怨无悔。

 

读书,是智慧的行为,而这种行为本身,却引领一个人走向更大的智慧。

一个人在自我的精神世界里,能够始终恬淡愉悦,
一定是一本本的书,为他的心灵暗开了一扇扇窗,悄启了一扇扇门,
默指了一条条路,所以才活得豁然开朗,意境层生。
而有这一切,都是书的智慧,对人的提升与引领所致的。

愚昧的人,象行进在黑暗中,只能随波逐流,浑浑噩噩活过;
而智慧的人,书是心中永远的明灯,引领自己时时清醒,
步步睿智,最终走出完美的人生。

 

读书可以培养人儒雅的气度。

苏轼道:腹有诗书气自华。书博采百家之灵气,荟萃文化之精髓,
古今中外,万千气象,云集其中。这些书足以陶冶人的情操,
历练人的性情,厚实人的底蕴,纯粹人的精神。


常读书的人,锦心绣口,
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受书的熏陶渐染。
所谓“是真名士算风流“,其实就是指书的灵透,书的雅致,书的睿智,
穿过岁月的尘烟,浸润到读书人的心底里,然后由内及外,
随着于举手投足做人处世之中,从而形成了一种翩然的风度,
一种迷离的气质,超凡脱俗,卓然于众人之上。


被命运的大书影响过的人,不会轻易被生活打败。

在这个世界上,有经历过大起大落大荣大辱,九死一生而百折不挠的人;
有遭遇过多舛命运的、遭受过灭顶打击而顽强拚争过来的人。
读这些人物的史书传记,常常让人热血沸腾,灵魂震撼。
这样的书,联缀在字里行间的,都是精神之钙。

读它,可以使人变得刚强勇毅,不畏强暴,不畏艰险,
淡定在面对生活呈现给自己的一切。
即便真的遭遇了人生的不幸,也会泰然自若,从容应对。

 

读书的人不会孤独。
这个世界上寻求热闹的人常常会觉得孤单,精神贫乏的人常常会觉得孤独。

一本本书,就是一个个心灵的朋友,在独酌的时候,它会与你同饮;
在孤寂的时候,它会静坐在你的对面。它是平淡的朋友,不喧哗,不招摇。
以自身的丰富影响着你的丰富,以自身的安祥引领着你的安祥,
以自身的厚重充盈着你的厚重。它不说话,却无时无刻不与你的心灵对话,
它不思索,却无时无刻不与你思索。它以自身的简单,
成就着你的丰富,它以自己的开放与接纳,完善着你的精神世界。

 

在这个世界上,比黄金更贵重的,永远是知识。

而读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只有读书,才会让自己成为有价值的人。
一个民族的强大,也是与读书密不可分的。
犹太民族是这个世界上最有智慧的民族之一,
而恰恰是这个民族,却是最喜欢读书的民族。


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一个读书人,永远不会沦落为精神的卑微者。


岁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时光流逝,岁月不言,
生命在一天天在书香的濡染中,变得愈加醇厚耐品,
一种灵魂的香味,自然就会生发出来,飘逸四散,那如兰的一缕芬芳,
就是我们留在这个世界上最美的痕迹。

 

图片



《墨湖de况》转录于2015-7-24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