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孩子】更多的是庸才!

个人日记

                                                                    【乖孩子】未必能有出息!
    图片


      "可怜天下父母心"。每个父母都是对孩子付出无私的爱,也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于是,父母往往给了孩子过多的限制,都希望自己能教育出“乖孩子”。

  到底是谁,最想让我们的孩子成为一个“乖孩子”?是孩子自己?是父母?是老师?是学校?是孩子未来的职业要求?是社会?第二,“乖孩子”真的是我们教育和培养孩子的终极目标吗?

  对于家长、老师、学校来说,一个听话的孩子、善于接受命令的孩子,是多么让人省心啊!所以,最“保险”的教育方式,就应该是把孩子放在一个“模子”里面,沿用前辈们的成功方法,让自己的孩子也成为一个如法炮制的“优质产品”。可是,即便是孩子考上了清华北大,甚至哈佛耶鲁,谁又能够保证他们走上社会以后,仍然是一路坦途呢?飞速的变化的世界,对人才的要求是越来越高的。一个从小就习惯了遵守各种命令,不会怀疑也不敢抗拒,从而失去了自主自发的探索精神的孩子,20年后会面临何种挑战?我相信,一个惟命是从、胆怯、不敢表达和坚持己见的孩子,是不可能具备领导力的。
       其实,我们身边有太多的孩子,身上拥有“木桶的长板”。而家长却在不知不觉中,按照所谓“短板理论”来培养孩子,结果把孩子的才能给抹杀掉了。孩子也许会变成父母想要的样子,但也失去成为“一代宗师”的可能。以是否“听话”来衡量孩子,从教育的角度来看,这与孩子的活拨、好动、爱表现、爱探索的天性和心理特点并不相符,会造成对孩子的精神压力。

   在我们为孩子拴上“牛”缰绳的时候,看看我们都做了什么:

     ● 孩子喜欢玩地上的脏东西,你禁止,剥夺了孩子的好奇心理;

     ● 孩子观察地上的蚂蚁,你觉得无趣,把孩子拉走,剥夺了孩子的探索能力;

     ● 你让孩子学习,自己却看电视、玩游戏,剥夺了孩子的学习兴趣;

     ● 孩子问你众多的“为什么”,你胡乱解释,造成孩子的认知错误;

     ● 孩子想养狗,而你讨厌狗,不让养,造成孩子失去责任教育和爱心教育的机会;

     ● 孩子画了蓝色的树叶,你认为错了,让孩子改过来,剥夺了孩子的想象力;

     ● 孩子喜欢表现,想当小领导,你认为是瞎指挥,剥夺了孩子的领导才能;

     ● 孩子“喋喋不休”,你嫌烦,让孩子闭嘴,剥夺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 孩子想玩模型,你认为是玩物丧志、耽误学习,剥夺了孩子的创造能力;

     ● 你只让孩子学习,其他一律不许,完全没有生活经验,剥夺了孩子的自立能力;

     ● 家里最好的东西都给孩子,老人反而排到最后,剥夺了孩子的孝心爱心;

     ● 孩子想帮助你择菜,你嫌孩子帮倒忙,结果剥夺了孩子的动手能力;

     ● 你对孩子的情感和情绪,漠不关心,导致青春期的孩子早恋,到外面寻找“爱”;

     ● 孩子和民工的孩子一起玩,你嫌弃对方孩子,剥夺了孩子平等的人际沟通机会,也失去了发现他人优点的机会;

     ● 下雨孩子想玩水,你借口对身体不好,不让,剥夺了孩子的享受;

     ● 孩子喜欢和小伙伴玩,而你却说是浪费时间,剥夺了孩子的社交能力;

     ● ……

  我们作为父母的,为什么不发现、信任、认可、融入孩子,为什么不让孩子有锻炼自主意识和动手能力的机会?父母要做有心人,要能够了解孩子的内心,揣摩透孩子的心理,这样才能把自己所感受到的一切美好的东西,传递给孩子,也才能用生活化、情感化、交流化的教育方法,真诚平等的培养孩子。

  这也从另外一个侧面说明,我们还没有真实地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人看待,总想维护自己的“权威”。在不自觉中,父母喜欢摆“家长”的姿态,从来没有想走进孩子的情感世界,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如果你总是从成人的视角看孩子,孩子当然是一身毛病。而当你变成“小孩子”,便有惊人的奇迹出现:你们立刻成为玩伴,家庭成为乐园,孩子不会感觉你在刻意的教育他们,他们也在不自觉中学到你想“教”给他们的东西。

  所以,对孩子的爱、理解、尊重,是教育成功的必不可少的条件。父母必须会变回“小孩子”,才能去教小孩子的。而变回“小孩子”,就需要懂得孩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指明孩子前进的方向,激发孩子学习的动力,引领孩子发展的脚步。也许,只有这样,你才能真正实现对孩子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才能真正让孩子超越自己!
  
       我们有没有想过,我们看看人类历史上的领袖,以及那些亲手改变了世界的人,他们获得的成就是靠什么呢?是靠知识吗?还是靠遵守各种纪律?我个人以为,古今中外伟大的人身上,让他们获得成功的,无外乎是充足的自信、执着的精神、旺盛的斗志、好学且善于学习,以及强大的内心力量。反过来你看,每年国内都有几十名高校学生选择跳楼,而在国外的中国博士们,也有很多用极端方法结束自己或别人生命的。更有日本的留学生,在机场捅了自己亲生母亲九刀的血淋淋的案例,你就更别提药家鑫这个从小就是“乖孩子”了。

        那么好,倘若孩子真是按照这样的轨迹发展,十几二十年后他们进入社会,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他们会变成什么?做好了,孩子也许会一帆风顺,国内一流,甚至国际知名高等学府毕业,就职于世界500强企业。如果稍有差错,孩子没有想象中的优秀,只沦为一个普通高校毕业生,一个普通但合格的职员。甚至,最后成为一颗螺丝钉?还是有自己的想法的人?
 
》》》》》》》》》》》》》》》》》》》》》》》》》》》》》》》》》》》》》》》》》》》》》》》》》》》》》》》》》》》》》》
                                                                                 【乖孩子】更多是庸才!
 

培养听话的孩子,要孩子听话,这是大部分中国家长的观念。听话的孩子好带,能省去许多麻烦,长大后执行力强。

但“听话”的孩子在家长的指挥下放弃了童年的欢乐,早早地开始学习各种各样的知识与技能。这样的孩子走上社会后,就很容易被花言巧语所欺骗,造成办事能力的不足。所以很多家长感叹现在的孩子多么不让人省心。其实这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家长教育理念的问题。只有改变这种教人“听话”的教育理念,才会有所改变。

孩子的苹果,不一定非是红色的

一位幼儿教育专家到国外看到一个幼儿用蓝色笔画了一个“大苹果”,老师走过来说:“嗯,画得好!”,孩子高兴极了。这时中国专家问教师:“他用蓝色画苹果,你怎么不纠正?”那个教师说:“我为什么要纠正呢?也许他以后真的能培育出蓝色的苹果呢!”

其实外国教师或家长这样容忍孩子“不听话”是有道理的,它可以保护孩子的想像力,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当然允许孩子“不听话”指的主要是思维上的“不听话”,孩子们看到的世界是独特的,他们的想像力是很丰富的。如果我们用成人的思维方式对他们粗暴地干涉,就会扼杀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乖孩子更多是庸才

著名的德国心理学家海查曾做过如下的实验:他对二至五岁时有强烈反抗倾向的100名儿童与没有这种倾向的100名儿童跟踪观察到青年期。结果发现前者有84%的人意志坚强,有主见,有独立分析、判断事物和做出决定的能力。而后者仅有26%的人意志坚强,其余的人遇事不能做决定,不能独立承担责任。

综合来看,“乖孩子”真正成为社会精英、业界尖子的不多,他们大多在一般劳动岗位上工作。当然,并不是说“不听话”的孩子就一定聪明,出尖子。孩子的“听话”应更多体现在生活规矩、行为道德上,而孩子天性好动,鬼主意多,父母应做出正确的引导,用于在学习和对待事情上。当孩子出鬼主意时,父母可以与孩子一起挖掘更多的乐趣,引导他们应用在实际生活上。

不要让孩子盲目听话

童话大王郑渊洁说他从来没有对自己的孩子高声说过一句话,也从来没有说过“你要听话”。“因为我觉得把孩子往听话了培养那不是培养奴才吗?”心理学家认为,三岁的孩子不反抗,就不是正常儿童。即使五六岁的孩子,他们的反抗行为也是很明显的。

我们应该培养的是一个不盲目听话的孩子。孩子不但不盲目地听我们的话,而且对所有值得他怀疑的问题,他都会有自己的思考,并且可以无所畏惧地说出来。而这个“无所畏惧”依赖于平时一个宽松的环境,假如他面对的是一个严厉的环境,他不敢说。我们只要从小告诉他一个原则,一个标准。在这个标准下,他知道什么东西去执行,什么东西坚决反对,掌握好这个度就可以了。不是不管他们,而是怎样合理地管的问题。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