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著名教授的反思:最难一课,我们却没教给学生
个人日记
老师,您可以帮我写推荐信吗?这是我过去七个学期的成绩单。”最近一位大四女同学来看我,希望我能为她撰写申请研究所的推荐信。
看了她的成绩,我吓一跳,从大一到大四的过去七个学期,她每学期都是书卷奖得主!在卧虎藏龙、会念书的学生比比皆是的台大校园,这并不容易,可见她多么用功!
说实话,在台大教学十八年,我最担心的学生,不是成绩吊车尾的同学,反而恰恰相反,竟是每一科都拿第一名的传统好学生,最让我放心不下……
这个故事,就从多年前一个很认真、也常拿书卷奖的台大学生说起。
在麻省理工,A就是最高的分数了,科科都拿A,真是不容易的好成绩。
他内心不免小小骄傲,颇以自己为荣,也一直以为,自己的指导教授,一定也为他高兴,毕竟置身于一群天才学生中,他的好成绩堪称“第一名”呢。
很多美国同学不理解,老师更觉得奇怪,学分费交了,也认真上了几个月,为什么他要退选?只为了避免成绩单不好看?这个理由对美国人来说,太不可思议了!来年,他再度挑战这门必修课,一路稳扎稳打,加倍用心,但期末成绩出炉后,他,竟拿到了第一个不是A的成绩!之前的退选,无异于一场时间与金钱的徒劳无功。
那,什么才是更重要更有价值的事?教授笑着回答:“去犯错与创新吧!借着课本教你的基础,然后去有计画的犯错、尝试创新。这才是有价值的!”
当我被MIT指导教授,点出求学观念上的根本错误后,其实是非常受用的。在此之前,我把所有的精神力气、大概有九成,都放在完成作业、求取高分,而只拿一分的余力,用以做研究。
但后来,我大幅度更改比例,变成了两成力气做功课,八成心思做新研究。以前,一拿到作业,就认真埋头苦写,确保尽善尽美以得好成绩,后来却变成了要交作业的前一天,才开始熬夜赶报告。
这并不是说我偷懒,而是我发觉,做新的研究才是更大的挑战,收获更多,所以我选择先做研究。
观念一改变,学习反而突飞猛进。大多数人要念六年方能结束的博士班,我四年就毕业了;因为我把时间与精神,花在对的地方、并做出了新的研究成果,最终得到了教授的肯定,毕业论文顺利通过。
台大管理学院每年都送很多学生到国外著名大学做交换学生。最近一个同学从北欧的大学交换半年回来,与我分享心得。
她的心得我完全了解。因为怕输怕被别人笑的心理,出现在许多层面上,例如阻碍学习新语言(不敢开口怕被笑)、讨论课上沉默者占多数,发言的永远那几个,但下了课大家却七嘴八舌意见多多。
我曾经反省,为何必须到了美国求学、从别人的文化反射出来,才看清自己的迷思?为什么在台湾时,从来没有发现过、从来没有反省过?
答案很简单。在台湾现有的升学制度下,包含高中基测、大学学测,我们的游戏规则就是,谁会考试,谁就是赢家!30年前,我念书时如此,现在亦然。
或许,大学前的游戏规则,真是如此,但是,我们的人生,从考完大学起,就再也不是科科得A者保证胜利了。
唯有能认清环境变化,敢于跨出舒适区,追求本质的创新,才能永保成长动能。从此刻起,挣脱只求第一的魔咒,摆脱怕输的包袱,大步往前走吧!
我必须承认,有一段时间,我真的觉得自己很幸运,也深信只要自己够努力,无论是“美国梦”、“台湾梦”,我都能美梦成真。
然而,从人生进入下半场开始,我陆续遭逢变故,终于明白了什么叫做深深的无力感。
联考制度强调的是,不管喜不喜欢,先抢第一志愿就对了!从来没有人认认真真地鼓励我们:寻找自己独特的天赋能力,倾听自己内在的声音,再找出独属自己而非主流价值一致钟爱的“第一志愿”?
我们从小经常听到的童话故事是,王子好不容易排除万难与公主结婚,然后呢?就没了。从没有告诉我们,王子公主可能吵架啊!人生的本质就是无常的变动。如果有一天,公主离开了,王子该如何?
没有人教过我们,我们也从来不会教学生,关于人生,种种的真实与艰难,种种的难堪与不堪。这些,反而是我在历经人生后,最想要献给学生的礼物。
人生总有悲欢离合,但我希望我的学生,都比我更有能力,去面对课堂以外的人生挑战。
人生说穿了,就是由无数的大小考验组合而成,懂得为自己找到“人生导师”,绝对可以为自己的人生加分不少。
而什么是人生导师?“他”,可能是一份信仰、一场演讲、一部电影、一本好书,重点是里头的精神,能不能让你在历经悲欢离合时,多一点力量与勇气,继续朝能发挥自己最大价值的方向走下去?
我不是完美无缺的老师,但真心祝福每一位学生,打开心胸、主动出击,每天都能遇见自己的人生导师、每天都能茁壮成长。
文章评论
大海
写的真好妹子!里面有三个错别字耶,一顺就过去了,也无大爱[em]e113[/em][em]e113[/em][em]e113[/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