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气假毫翰 清风在竹林 ——当代赏石界著名诗人杨崠的石诗人生

随笔

作者:沧浪之水
 
(本文所写主人公为我好友杨崠,并提及鄙人,故转载于此) 
 

一、给石头写诗的人

    早在三年前,笔者就在国内赏石杂志以及众多网络传播渠道中得知,甘肃天水有个人,能慧眼识得石中情趣,能妙笔赋得石上华章,人虽居天水乡野,声名却早已远播全国。这个人,就是让全国赏石界为之侧目且啧舌的武山洛门刘坪人杨崠。

    1113日,立冬之后难得的一个晴好天气,在位于洛门镇渭河北岸的杨崠家里,笔者在火炉边聆听了他关于石头、关于奇石诗词的缠绵故事。

    偶然相逢,便如命中约定。1997年的夏天,杨崠一人漫无目地来到家门口的渭河边闲逛,面对流淌的渭河,他小时候就喜欢玩的打水漂游戏忽然自脑中蹦出。于是,他随手捡起河滩上的一块卵石掷向水中,然后又捡起了第二块。就在即将出手时,他无意识地瞄了一眼手上的石头。就是这一眼,让杨崠与石头结上了缘,而且再也没有分开过。

    “那是一枚鹅蛋大小的石头,石头上一枝雨竹很好看,无论是主杆还是侧枝上的叶片,都非常协调,给人一种非常奇妙的审美享受。不觉间,就被这块石头俘虏了。”忆起最初的石缘,杨崠很感慨。

    那时,杨崠刚过三十。对于喜欢竹子的他来说,那枚打水漂时随手捡拾的雨竹奇石,引渡他从此“咬定青山不放松”,痴迷并从心底里真正爱上了石头。此后他与石为友,一有闲时间,就往家门口的渭河边跑,捡石赏石、觅石玩石,乐此不疲。

    也是从那时起,杨崠对于奇石的诸多领悟和思考,就已经切入并探求到了文化赏析的层面。过眼的石头,总要在他脑海中再打磨上色,若能为之填词作诗,便欣喜若狂。
 
 

二、懂石头,才会有诗情

    “止戈山下弄平仄,易木庭前观夏冬。荣辱皆缘如石静,睦邻水月与松风。”这是杨崠发布在自己博客网页顶端的一首诗,七言格律呈现出诗作者内心的追求与悸动,他清风松月般的恬淡人生志趣,清晰可见。

    在赏石界,皮肤白皙,鼻梁上终年架着一副近视眼镜的杨崠,给人的印象儒雅、谦和。他天生就具有艺术家的气质,闪烁在眼镜片后面的双眼,透露着他赏石玩石的睿智与聪慧。大凡熟悉他的人都知道,无论是挥毫赋诗还是读石填词,他都有自己的独到发现。他赏读奇石的众多诗词,赋予了精美奇石以深厚的文化重量。

    冬日的阳光开始西斜,而室内访谈关于杨崠赏石人生的诗情燃得正旺。杨崠告诉笔者,一方精美的奇石,若能用诗歌的形式加以描述,那么这方石头就有了深度和故事,就有了属于这方石头的文化密码,是玩家们赏石玩石最大的享受。玩石,其实就是在这种赏析品玩的过程中,获得最高的精神享受。

    杨崠说,2001年,他和武山的另外两位石友一道,带着家门口捡拾的渭河石,坐火车到山东参加新世纪淄博第二届全国赏石展。正是这次山东石展见闻,拨动了他为石撰文的心弦。回来后记述此次石展经过,他撰写了《渭石初登大雅堂》,刊发在由甘肃省观赏石协会主办的《石友》奇石杂志上,成为他赏读奇石的处女作。从此他为石作文的心绪一发不可收,从天水走向金城,从甘肃融进了全国。

    13年来,沉迷于奇石诗词创作的杨崠,到底给多少方石头配过诗、撰过文,他自己也记不清楚了。熟悉的、慕名的,都奔着甘肃武山的杨崠来。因为他懂石头,他写出来的文章,不管是旧体律诗,还是词曲对联,都有一种朴素深远的美,就是近乎家常话式的自问自答里,也透露出一种真正属于石头的韵味美。

    在这13年的与石对语中,由杨崠自费悬赏,以求石界赋对下联的传奇故事,至今都是一段石界佳话。

    2001年前后,杨崠得知韩国李知恩女士捐石筹建希望小学的事迹后甚为感慨,遂出上联“知恩图报,慨送石头求师堂,敬请同仁勿恭让”,在全国石友中征对下联。此上联内隐四位石友的名字,一时应者云集,信件纷纷邮至甘肃《石友》杂志编辑部。见此盛事,《石友》编辑部决定排印全国各地对出的下联,以飨读者。最终,经杨崠等人审度,当时在青海工作的谢礼波先生所撰下联“矢志不渝,诚赠科光扬天义,堪歌女士高璟忱”一举夺魁。

    这段围绕在奇石之上的诗文联对,演绎出了奇石独具风神的文化魅力,作为此项活动的始创者,杨崠声名从此远播。

    2003年,《石语》杂志刊登了青岛市观赏石协会会长王立新的一方内蒙戈壁石“猴王”,“猴王”图片的刊出,广受全国各地石友关注。杨崠看到后,专为此石创作了诗歌《猴王之歌》。诗歌被《石语》杂志刊登后,又引起了国际爱石协会、台湾中华赏石协会同仁的极大关注,这方奇特的戈壁奇石,也因此被更多的爱石人所熟悉。

    “告别了紧箍咒,归还了定海针,脱下了虎皮裙,任东海洗净西游风尘,迎椰风抖动那金丝满身。石破天惊处,摆他个前生模样,展现出大圣写真。稳住了猴脾气,远离猪脑筋,玩起了人深沉,看人间众生来去匆匆,看天界八方迷雾蒙蒙。人妖仙佛事,模糊了火眼金睛,向静处运目凝神。师傅啊师父,没有俺老孙,你依然马到成功,哪一路妖魔无非是菩萨暗箱操纵……

    好事成双。杨崠为《猴王》奇石所作的文字,被同为赏石界著名诗人的谢礼波看到了。谢老遂将杨崠的《猴王之歌》诗作谱曲成歌,公诸于众,上演了一曲感人至深的石头传奇。这样跨地域的诗曲联手,开创了中国赏石文化新的先河。

    采访越深入,杨崠一系列鲜为人知的诗石故事就越有意味。在笔者看来,杨崠就像一方精美的奇石,他质佳色丽、形奇纹美。当然,他无穷的诗词韵味,无一例外源自他对石头的热爱。
 
 

三、石界四君子 竹节武山风

    雕塑家罗丹说:“自然总是美的,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赏石玩石,不外乎此。一方普通的石头,因为发现而有了艺术,有了文化,这就是赏石家乐此不疲的快乐所在。

    杨崠就是为了寻求赏石快乐,备受吟咏赋诗之苦而乐此不疲的一个人。作为我省观赏石协会《石友》杂志的特约作者,他每月都如约受命,为指定的精品奇石赋诗作文。他出手快,立意新,往往于无声处听惊雷,给石界带来惊奇与惊喜。也正是因为他为石赋诗达废寝忘食般的执著与努力,使得他在中国观赏石领域声名卓著。

    笔者采访时获知,在赏石界众石友中,流传着“石界四剑客”这么一个温厚而尊荣的称呼。冠以“四剑客”称谓的四位赏石家,分别就是甘肃杨崠、山东谢礼波、青海贺林和四川春媚。他们因石相知、都乐于为石赋诗作文的故事,也见证并传扬着中国观赏石文化的源远流长、后浪推前浪。

    奇石配诗词,天作之合。用诗词的韵次之美,来诠释和解读奇石身上的天开图画,堪比绝配。他们四人虽身处各地,却常常因石聚在一起,全国各地的石展,他们的出现,简直就是令石友们最为惊艳的四方美石。

    作为国际赏石文化研究会赏石诗词研究所所长的谢礼波,是四人中年龄最长者,他的《咏石诗词五百首》和《咏石诗词又五百首》真可谓篇篇珠玑。贺林赋诗纵横捭阖,如昆仑立马,剑指苍穹。巾帼不让须眉的女中豪杰春媚,为石赋诗婉约中有勃勃气象,迷离中处处骨血。而杨崠就是逸气假毫翰、清风在竹林。

    采访中笔者认真地问杨崠,赏石人都爱梅兰竹菊,这样题材的奇石常为石友最爱,若将你们四人比拟为“石界四君子”,你当做何选择。杨崠笑而不答。笔者说,那你就是竹子吧。“此君志欲擎天碧,耸出云头高百尺。”杨崠又问笔者,那其他三人呢?笔者谢老年最长,铮铮傲骨梅花傲放,无需选择;春媚遣词婉约当做空谷幽兰贺林独居青海凌霜斗艳,当属菊花无疑。杨崠回应了一句话:“我们得商量商量。”

    采访归来落笔,笔者最先敲出的八个字就是:石界四君子,竹节武山风。在笔者眼中,他们四君子之间诗酬唱和、赋诗填词的情谊不正是当下赏石文化最为绚烂迷人的一抹风景吗?

附图:
001:把玩赏读奇石,成为杨崠先生最大的人生乐趣。
图片

002:玩石如此心神俱往,痴就是爱。
图片

003:腹有诗书气自华。此中况味,便是高峰。
图片

004:于玩石而言,清风竹节不易得;与人生情怀而言,此理亦然。
图片
 

  





文章评论

沧浪之水

贺老师好,欢迎能来天水赏石,也祝福贺老师玩石愉快!期待有机缘,聆听大家讲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