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辩完后

个人日记

        答辩顺利通过,很失落。这种失落感甚至让人难以接受。照理说,这么容易就毕业了,应该很轻松才是,紧张了半个多月的脊梁应该有如释重负的感觉。恰恰不是。当人负重的时候虽是弯着腰走路,但铿锵的步伐发出的却是展现生命的节奏。譬如登山,虽然步伐缓慢、气喘吁吁,但朝着山顶前进的冲动又是无比幸福的;下山时,脚步不听使唤地加快,像被推着走一样,即便山下有再美好的目标,相对于山顶来说,又是无比地渺小。除非下山后又望见一座需要攀登的更高的山。生命不息,奋斗不止。这句话通常被人们用来激励自己,但斗志是需要激励的么?不停地前进本身就是人最大的欲望。箭射出去以后是不会回头的,人也一样,自出生之日起就是在朝着地平线前进。这是一种高傲,同时也是一种宿命。要想摆脱这一宿命,大概只有一个办法:放弃生的权力。加缪在《西西弗的神话》开篇就提出了人应不应当自杀的问题。这看似是一个很深奥的问题,但它只不过是哲学家们玩的一种逻辑游戏。比如,有人说自杀是个人的自由,他人是没有资格干涉和妄加评论的。因为自由好像是最大的道德,所以,这种说法也忽悠了不少人。只要我们智力健全,就会明白这种说法的矛盾,它是在用生的逻辑去规定死,两个不同范围的东西怎么能够放到一起说呢?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应不应当自杀本来就不是个问题,但围绕它的讨论却越来越多。我想,这种无谓的讨论的根源就在于知识的大量生产。有太多自以为是、高高在上的知识不是人们努力探索和追求的成果,而是像厂房里的产品一样被批量生产出来的。这种知识本身没有什么意义,其能够存在只是为了利益分配的协调。很多人经常宣称,我是学什么什么的,我的研究是很重要的。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他的研究是否真的重要,而在于他想通过强调自己研究的重要性来分到更大杯的羹。从这些繁杂、无聊的知识游戏中跳出来,不断地登山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文章评论

玉兰花开

[ft=,2,]失落什么叻,工作就好了,加油哦~~[/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