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忘的警笛声

个人日记

犹记七八岁的时候,村里人有打麻将、玩扑克的习惯,按当时的收入水平,应该算是赌博了。很多次的晚上,能清晰地听到那悦耳的警笛声,是抓赌的。当时就想,这警察真够傻的,去抓人,还要给个明示,不是等着赌的人跑吗?太傻了!可是现在想来,那时的警笛声,是不是为了警示那些更多的甚至是不走运被抓住的赌博的人,是一种善意的告知呢?

二十年过去了,听到这悦耳的声音的频率越来越小了,甚至都有十来年没听到过了,渐渐遗忘了。警察不出现的时候,应该是社会安定了,村居和谐了。二十年前的时候,所谓的赌博,大概就是一块钱一把的麻将,现在,则一百元、一千元一把的,比比皆是。怎么只是二十年的时间,我们的收入水平提高了百倍乃至千倍吗?原因可能不只是收入的提高,也许很大程度上还有随着社会形态的转变而出现的人们心态的开放。但是,我再也没有听到那悦耳的警笛声。我们要建立和谐社会,赌博大部分被定义为社会陋习,因为输个几千几万元,即便在农村,也不会闹出多大的事来,大不了夫妻吵架,老人闹,孩子哭,不至于造成社会的不安定。这就不用劳驾人民警察了,家庭矛盾嘛。二十年前,赌博一块钱一把的,被抓住,要罚款几千元,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现在,如果罚几千元,或许远远比不上赌桌上摆着的钱数。而警车出动加上人力的的成本也是很高的。这大概是经济的原因。这样,那悦耳的警笛声不复出现了。

这是不是一种社会和政治的进步呢?百姓的自由越来越多了,政府干预的领域越来越小了。从某种角度讲,这不能不算是一种进步。可是,政府干涉领域的缩小,是不是要有一定的标准呢?“小”数额的赌博被视为一种社会陋习,那又何谓小呢?那就会演变为所有的都是小,甚至是可以沟通和交易的“小”。一种依靠罚款的增收方式转变成契约的长期收益。如果这只是经济方式的转变,倒也是没什么,只不过是我们的政治没有倒退而已。可是,随着这种转变,作为政府公务人员的责任心也在消退了。按照这种逻辑,二十年前,抓赌博,有可观的经济效益,但也会心安理得,因为这项工作毕竟是在维护社会正义,执法者的心里也会有一种为民做主的情怀。民主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而抓赌的警务人员也会自认为是人民的代表,在丰富自己的同时,不忘有一种社会责任。这虽不值得提倡,但至少可以表现出一种当时的社会风气,一种虽被称为压迫的集体心态。现在,这种悦耳的警笛声不再有了,人们的自由度不可否认确实也提高了,可是仁心、责任心呢?利大于弊乎?弊大于利乎?

文章评论

击uj西城

鸕癵讞靍犫厵厵靐黷麤齼鸛鸛鸛鱹鼺 维护正义和捍卫为人的道义与尊严,关注:数千位善良民(钂)众的遭遇. url.cn/bKV4p6 灪顳鱻麷鑽靐驩龘齼籱鱺顳鑽麢癵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