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个人日记


福建师范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
《中国政治制度史》A/B模拟练习题
教学中心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

一、名词解释
1、三公九卿制度
2、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3、郡县制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5、官僚政治
6、九品中正制
7、三省六部制
8、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9、三司会审制
10、军机处
11、庙号谥号
12、大理寺
二、简答
1、清末政治制度发生了哪些变化。
2、简述南京国民政府的公务员考选制度。
3、简论中国历史上宦官乱政的原因
4、简论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基本特点。
5、评中国古代谏诤制度。
6、宋朝统治者是怎样强化中央集权的?
7、皇帝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8、简析南京国民政府的五院制。
9、清代的内阁是一个什么机构?与明代内阁相比有那些变化。
10、概述元代"一省制"。
11、秦朝时期三公的涵义及职能。
12、何为南北面官制。
三、论述
1、评述中国古代监察制度。
2、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3、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内容和关系。
4、论述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主要影响。
5、试述清政府的“新政”及预备立宪的背景、内容及败因。
6、南京临时政府是什么性质的政权?试作论述。
2

福建师范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
《中国政治制度史》A/B模拟练习题参考答案
教学中心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

一、名词解释
1、 三公九卿制
三公九卿制度中国秦汉时期中央政府高级官员的总称。以皇帝为尊,下有三公,分别为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九卿是中央政府各职能部门的长官,秦汉的九卿是主管礼仪教育的太常,如主管皇室的宗正,主管近卫的光禄勋,主管京城护卫的卫尉,主管国家财政的大司农,主管皇室财政的少府等。
2、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中央革命根据地瑞金建立的中央政权机构。它是后来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雏形,首都为江西瑞金。1935年10月转移至陕北,首都迁至陕西延安。1937年9正式宣布取消,改为中华民国陕甘宁边区政府。
3、 郡县制
郡县制是一种中央直接控制与治理的地方行政体制。春秋时代中期随分封制被兼并战争破坏,大国开始将兼并小国改为县作为地方行政区划,郡的设置比县稍晚,且规格比县要低,战国时出现郡管县。郡的长官为“守”或“太守”,负责一郡行政、军事和财政。县的长官称“令”或长,主管全县军政事务。汉代以后州、路、行省先后取代郡成为一级行政区,而县制则沿用至今。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5、官僚政治
所谓官僚政治,乃是指一种与专制统治相结合的政治形态,是指官吏普遍以食禄任官为固定职业,只对君主和上级负责而不问社会效益和民生疾苦,只知墨守成规,按例办事而不问实际情况的变化,遇事推诿责任,甚至贪污受贿,营私舞弊,苟且偷安。这种形态的出现与当时的政治制度有密切的联系。
6、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制是察举制的发展。220年,三国魏文帝曹丕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意见开始实行,亦称为九品官人法,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取士制度。具体做法是:任用 “贤有识鉴”的官员,担任本籍州郡的大小“中正”,由他们按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品来评定人才等级,然后由小中正上报大中正审核,大中正上报司徒核实,再交吏部选用。
7、 三省六部制
隋代建立三省六部制,唐继承之,为中央职官制度。三省即尚书省、门下省、内史(唐改中书)省,共同组成中央辅政机构,为最高行政机关。 六部隶属于尚书省,分管各项政务:吏部掌管官吏的铨选、考课、勋封等;户部掌管户口、田土、赋税等;礼部掌管礼仪、祠祭、学校等;兵部掌管军事行政、武职铨选等;刑部掌管刑法和司法;工部掌管水利土木工程及工匠等事务。
8、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简称“总理衙门”、“总署”、“译署”,为清政府为办洋务及外交事务而特设的中央机构,于1861年1月20日由咸丰帝批准成立。总理衙门存在了40年,直到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据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辛丑条约》第12款规定,改为外务部,仍位列六部之首。
9、三司会审制
三司会审是明代在唐代三司推事基础上形成的。在审判重大、疑难案件时,由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三个中央司法机关会同审理,简称三司会审。三司会审一般由皇帝下令,三大司法机关承命,审理结果报请皇帝批准执行。
10、军机处
清代在皇帝直接指挥下的最高军政决策和执行机构。雍正时期设立。在军机处任职者,称军机大臣,通称大军机,无定员,最多时达6—7人,由亲王、大学士、尚书、侍郎或京堂在皇帝指定下兼任。满汉两班,各8人,后增至四班32人。军机处与皇帝商议重大事务,秉承皇帝的旨意,草拟上谕和诏书,对皇帝发下来的奏章进行处理,提出意见供皇帝参考。军机处的工作特点可概括为三个字:密、简、速,为中国历史上中央集权制的最高发展。1911年内阁成立之后,撤销军机处,以军机大臣改任为内阁之总理大臣、协理大臣。
11、庙号谥号
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如宋朝赵匡胤称太祖,其后的赵光义称太宗。谥号是后人根据死者生前事迹评定的一种称号,有褒贬之意。一般人的谥号多用两字,如岳飞谥曰武穆,海瑞谥曰忠介。
12、大理寺
官署名。相当于现代的最高法院,掌刑狱案件审理,长官名为大理寺卿,位九卿之列。秦汉为廷尉,北齐为大理寺,历代因之,明清时期与刑部、都察院并称为“三法司”。清末新政改称为大理院,民国初年北洋军阀政府亦袭此名。
二、简答题
1、 清末政治制度的变化。
随着西方列强的侵入“西学东渐”的加深,清末政治制度出现以下变化。
第一阶段为1861年的洋务新政,主要表现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和南、北洋通商大臣的设立,海关总税务司和同文馆等新式学堂的产生,政治体制开始向近代化迈进。
第二阶段为1898年。康有为等人在变法过程中提出维新图强的改革政体和官制的方案。中国“宪政”改革的初步尝试及其失败。
第三阶段指1901-1905年的清末“新政”,表现为军制的改革与“新军的出现”、行政机构的改革与部院调整,改变了中国传统的政权组织形式和国家机构的设置;建立新式学堂,颁布《钦定学堂章程》,废除科举制为新型人才产生和官员选拔方式的改变提供了前提条件。
第四阶段指1905年-1911年预备立宪时期资政院、谘议局和责任内阁的设立在形式上体现了资本主义国家三权分立的原则,使政治体制向近代化方向推进了一步。
2、 南京国民政府的公务员考选制度。
南京政府的公务员考选制度是南京国民政府选官制度的重要形式,开创了中国现代文官制度的先河。该制度规定,公务员的选拔,一律实行公开竞争考试,考试分公职候选人、事务官和专门技术人员三类。铨叙部负责公务员的登记、任免、审查等事。
3、分析中国历史上宦官乱政的原因。
(1)外朝官一般有家族和师友背景,一些势大权重的朝臣也确实有可能夺取皇帝的权位,因而他们很难赢得皇帝的衷心信任。宦官作为服侍皇帝私人生活的奴才,一般没有家族背景,在皇帝的眼里,对皇权并不构成威胁,故往往得到皇帝的信任与纵容。
(2)宦官与皇帝朝夕相处,比外朝官更有机会摸透皇帝的禀性,投其所好,易讨得皇帝欢心,也极易与皇帝产生情感上的联系。
(3)从制度设置上看,随着历史的演变,外朝官的权力逐渐趋向于分散,直到废除宰相,这就失去了能够于宦官相抗衡的体制力量。
4、论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基本特点。
(1)"礼制为本,法为用"。即礼为目的,法为手段。礼是制定法律的准绳或者说是指导思想,法则是礼的原则和精神的外在体现。
(2)中国古代的法律制度是与中国的宗法制社会和以王权为中心的集权政治相适应的。法律集中体现维护王权制度和父权家长制的基本精神。天子是实际的最高立法人。
(3)中国古代法律制度一脉相承,有清晰可辨的发展演变的线索。
(4)法律形式相对完备,自魏晋南北朝以降,法律已有律、令、格、式的分别。除总体性的法典如《唐律疏议》、《大明律》、《大清律例》等外,还有独立的行政法典,如《大唐六典》、《大明会典》、《大清会典》。
5、评中国古代谏诤制度。
中国古代通过向统治者进谏言的形式,规劝统治者纠正过失。谏诤方式有讽谏、顺谏、规谏、致谏和直谏,对促进政治清明有一定作用。
6、宋朝统治者是怎样强化中央集权的?
(1)宋朝统治者鉴于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弊端,将强化中央集权作为基本国策.
(2)根据宰相赵普的建议,赵匡胤将地方军权,政权,财权,司法权全部收归中央,实行高度的中央集权,而中央之权又全部集中于皇帝手中.
(3)宋将各级文臣武将的事权加以分割,设立枢密院掌管军事,三司使掌管财政,考课院和审官院等负责对官员的考核与监督,而宰相权力则被分割限制.
7、皇帝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1)神权被皇权进一步利用,借助神的威灵,突出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
(2)皇帝在全国范围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和绝对的权力。
(3)全体官僚都是皇帝的臣仆,庞大的国家机构都是君主的办事的机构。
8、 简析南京国民政府的五院制。
南京国民政府根据孙中山“五权宪法”的思想而设计的政权机构,即立法院、司法院、行政院、考试院和监察院五院,为国家最高权力机构。行政院位列五院之首,是国民政府最高行政机关,立法院是最高立法机关,司法院是最高司法机关,考试院是最高考试机关,监察院是最高监察机关。五院长官为正、副院长。五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彼此制约,共同构成了国民政府组织体系的主干。
9、清代的内阁是一个什么机构?与明代内阁相比有那些变化。
  答:清代内阁与明代内阁相比并不具备中枢性质,官居一品的内阁大学士没有参预国家重大政务的权力,远远比不上明内阁大学士的权力。特别是军机处成立后,内阁的票拟诏旨等权又为军机处侵夺。内阁大学士更无什么实权了,清政府往往还以此作为对某些重臣明升暗降的一种手段。
10、概述元代"一省制"。
  答:元朝正式废除三省制而实行一省制,以中书省为全国政务中枢(其间虽三次设立过尚书省,但不领宰相事而只是主管全国财政,相当于宋代的三司使司,且旋置旋废,不为定制)。执掌最高军政事务的仍为枢密院,但地位较中书省低。长官为枢密使(由太子兼任),其下有枢密副使、同知院事等官。
11、秦朝时期三公的涵义及职能。​
  答:三公指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由丞相府、太尉府、御史大夫寺构成中央的中枢核心机构。丞相(也称相国)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太尉掌军政,为全国最高军事长官;御史大夫为副丞相,兼掌监察百官。
12、何为南北面官制?
辽太宗确立一种“因俗而治”的行政原则,依此行成了南北两套行政体系,南北面官。北面官使用契丹族官制,掌握军、政事务,是辽朝最高权力机构。由于这个官署住地在皇帝御帐北面,所以称北面官。南面官多为汉人主事要职,又称汉宫,下设汉枢密院、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及御使台、翰林院等
三、论述题
1、评述中国古代监察制度。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由两部分组成,一是针对百官的御史弹劾制度,一是针对皇帝的谏官言事制度。秦汉确立御史弹劾制度,汉代御史台成为专掌监察的中央监察机构,隋唐时期御史台的监察作用得到加强和完善,清代“台谏合一”,监察衰亡。
封建帝王建立监察制度是为了强化自己的集权,通过监察机构匡正决策的失误,加强对朝廷政局的控制,加强对百官和全国的控制,使政治生活由无序变为有序。监察制度对消除统治阶级中的腐败因素、长治久安起了一定的作用。
2、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1)君主专政,个人集权与宗法血缘关系贯穿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始终。在高度君主集权制度下,行政权力包揽一切,实行人治。
(2)政权与神权相结合,以神权作为论证权合理性的依据,悬切剥削阶级政权的共同手段。
(3)政治制度与伦理道德相结合,儒家学术思想长期影响古代政治制度,也影响到半殖民半封建的民国政治制度。
(4)贵族特权和官僚政治伴随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始终,并一直延续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民国政治制度。政治制度公开承认不平等原则,肯定社会等级差别,承认特殊权利阶层,对不同的阶层采取不同的对待方法。
(5)中国是地域辽阔的多民族国家,不论是汉族还是其他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都曾经实行因俗而治的政治制度。
3、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内容和关系
(1)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即所谓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宗法制:是为了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的分配与继承上的矛盾而通过血缘关系确立的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为大宗,拥有继承权。
(2)分封制是西周分封诸侯的制度,宗法制是与分封制密切相关的政治制度,分封制与宗法制最突出的特点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宗法制是分封制实行的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的具体体现。它们互为表里,相互依存,成为维系统治阶级内部关系,加强奴隶主贵族世袭统治的工具。层层的分封,形成森严的等级,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宗法关系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 
4、论述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作用有哪些。
积极作用:
(1)剥夺了士族地主的政治特权,使封建官吏的选拔和任用权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消除地方和中央在选官方面的腐败,改变了自秦汉以来以荐举为主的官吏选拔制度,是历史的一大进步。
(2)通过科举考试,向整个地主阶级开放仕途,有利于笼络人才,缓和了矛盾,扩大了统治阶级的基础,也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3)科举制的推行,在客观上改变了社会文化面貌。拥有相应的文化底蕴才是受人尊重的资本,读书人普遍受到尊重。同时,中国古代的唐诗、宋词等文化高峰的形成,都与科举考试选拔优秀的人才具有密切的关系。
负面效应:
明清以后八股取士等使科举成为束缚知识分子思想的枷锁,所带来的脱离实际的学风无法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严重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

5、试述清政府的“新政”及预备立宪的背景、内容及败因。
(1)背景:
20世纪初,经历了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的入侵,使清政府的统治已是风雨飘摇。国内外反清革命浪潮风起云涌,维新派也在海内外为变法而奔走呼号;列强为实现其“以华制华”的目的,也极力向清政府施加压力,促其“速行变法”以“革新”政治。在内外压力的交互作用下,清政府力图通过改革克服危机。1901-1905年颁行“新政”,1905--1911实行预备立宪。
(2)内容:
①政权机构方面,新政时期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裁汰冗官冗衙,精简机构。预备立宪时期资政院、谘议局和责任内阁。
②军事方面裁汰绿营、防勇编制;废除旧武举,各省设立武备学堂;组建新军等。
③文化教育方面废除科举制度,各省设立学堂等。
④法律方面颁布了一些仿照西方国家的法律制定的法典等。
(3)原因:
上述各项改革的实施范围和力度远远超过了戊戌变法的内容,但没有能延长清政府的统治寿命,因为改革只是旧制度上的被迫修补,其性质是维护清王朝封建专制统治,具有欺骗和应付的性质,而且清廷已成强弩之末无力真正贯彻改革。
6、南京临时政府是什么性质的政权?试作论述。
南京临时政府是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在南京建立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府。
(1)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南京临时政府包括革命派、立宪派,旧官僚三种势力,但它不是三种政权的混合体,领导权掌握在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手中,具有鲜明的资产阶级性质。
(2)临时政府是以资产阶级的平等自由等思想为思想基础构建的,颁布了资产阶级民主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及相关法律制度,保护私人财产,推进自由平等,改进教育制度,发展资本主义,代表了资产阶级的利益,体现了民主共和的思想 。
(3)建立了议会民主制度和行政、立法权力分立的民主共和政体 ,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是典型的资本主义民主制。


9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