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情对讲义全集 【词源典出整理】

个人日记

无情对讲义全集(主讲:丑时)
紫雨推荐:对联中无情对的妙趣在于字工意远,读后令人会心一笑或拍案叫绝。这篇讲义虽然有点长,但却是丑时老师所有无情对讲义的汇总。为了朋友们方便,特别是使用手机上网的朋友,紫雨将6篇合并在一篇里,既有讲义,也有实战指导和练习。呵呵,相信即使是生手也会成为熟手了。
很高兴和同学们一起学习无情对。
无情对通常认为出现于清末。前人只留下了少量名句,而几乎没有理论。发展到20世纪末,这一现状基本维持。直到网络时代来临,才又得以发展,参与者多了,优秀作品也多了,零星的经验总结也出现了。不过,仍然存在着概念模糊,认识误区多,争鸣很常见的现状。
本人近年在认真研读、分析、汲取前人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不少探索,也对无情对进行了诸多的理论梳理。主要是想实现无情对从“经验型”到“学术型”的过渡。目前,这些总结和观点已被大部分无情联友认同和接受。
下面这个简要的讲义,就是从学术的角度编写的。它在表述上可能和大家在别处看到的有所不同。之所以这样编写,目的是为了避免同学们学习之后,还是带着认识误区和诸多疑问去实践。
我虽然相信自己的表述和观点是目前最科学的、可传之久远的,但也主张同学们培养自己独立的学术品格,选择性地接受,同时欢迎交流,实现教学相长。
一、初识无情对
无情对的定义
无情对,是一种通过极力追求对称,同时极力追求不对称而创造距离之美的幽默类对联形式。
学习无情对的意义
当前,对无情对的误解有很多,轻视无情对,甚至不屑无情对学习的人也不少,那么,到底为什么要学习无情对呢?
1、可以为学习、生活增添幽默元素。
成功的无情对100%是幽默对联。有了它,心花可以常放。
2、可以拓宽思路,更广地了解和掌握汉语字、词的活学活用技巧。
无情对创作与普通对联创作的差别,主要是利用汉字的多词性、多意义的特点,用求异思维来做文章。
3、有利于提升普通对联创作境界。
无情对萌生于借对手法的大量运用。而借对手法目前仍常见于普通对联。学习无情对,对高层次的对联创作有益。
无情对的特点
无情对的创作和鉴赏,均以普通对联的价值体系为参照物。了解无情对的特点,必须先熟悉对联的特点。
无情对的特点有二。
特点一:固守对联的部分对称要求
固守的内容为:字工和律工。
字工:即虽然看上去不像普通的对联,但一个一个字考察时,却是工整的。
所谓的“字字工整”,通常表现为“在句子中的实际意义和词性不工整”,而把上下比撇在一边,只看某一组字时,“至少有一种词性和意义是工对的”。即通常表现为“当句不工句外工”。
例:
僧来云正过;
道上念真经。
例中,上下比的句型结构,对应位的词性、含义均不符合《联律通则》要求,但一个一个字来看时,“道/僧”、“上/来”、“念/云”、“真/正”、“经/过”却很工致。我们之所以认为这5组字对仗工致,并不是指它们在句中的本来含义和词性是工致的,而是分别把它们当成名词(道,理解为“道士”)、动词、动词、副词(形容词)、动词来看待时,是工致的。
无情对比普通对联对工致的要求更严格,追求“小类工对”。五言以上的句子以意为先,可以有少量的字宽对。
律工:即对句符合对联的平仄要求。五言以下追求符合“相反律”。
特点二:有选择地违背对联的部分对称要求
除了“字工”和“律工”,无情对创作故意有选择地违背对联的其他对称要求,如,词性相对、意义相品、结构相似、意境相谐、内容相关等。
所谓“有选择”,应该这样理解:
①成功的无情对肯定违背了某些对称要求。如果全部没有违背,就是普通对联了;
②某一成功的无情对作品,不一定得全部违背除“字工”和“律工”以外的其他对称要求;
如无情对通常是出句为雅句,对句为俗句;无情对通常上下比不围绕同一主题。但这都不是必要条件,更不是无情对的本质特征。前人所总结的“义远”“风马牛不相及”之说,是对大部分无情对外在特征的形象概括,却是失之严密的、不科学的。
③在截止目前的实践中,除了“字工”和“律工”以外,对联的其他对称要求,都有被违背的成功实例。
无情对作品成功的标志
无情对虽然更多的从分析字、词入手来创作,但它不是机械的排列组合,无聊的对字对词。作为一种特点鲜明的机巧对,无情对的创作,通常是在熟练掌握基本技巧基础上的灵光一现。
成功的无情对作品,有以下标志。
1、句子流畅自然,无语法和逻辑错误。
更高一点的要求:就是“单看对句也是好句”,如角度好、观点新、语言美、意境佳等。
2、对称与不对称有很鲜明的对比。
字愈工,律愈合,则对称之美尤为突出。
其他的不对称特征愈明显,则“不对称美”愈突出。

当人们在欣赏时,自然而然以普通对联的价值判断为参照物,体味到“对称美”与“不对称美”之间的强烈反差,从而感受到其幽默风趣。
人们常说的无情对的“歧义效果”,即“对称美”与“不对称美”之间拉开的距离。
所以,无情对之所以幽默,其根本原因是“实现了明显的对称与明显的不对称的和谐统一”。
无情对,生动地展现了艺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魅力。
二、无情对创作手法及应用
创作无情对,目的简单明了:把字对工整,并保证句子质量。
为实现这一目标,凡有对联基础的人都能很快摸索出自己的一套方法。在长期的实践中,这些方法有人简单总结过,但没有系统化、科学化。前辈中的无情对高手,也使用过这些手法,但具体到每个人,往往各有偏废,重视一些手段,而很少用另外一些手段。这一状况,使创作空间没有得到很好的开掘,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无情对的发展。希望同学们通过掌握要领,反复练习,娴熟掌握所有手法。
一、常用手法
无情对的创作手法有:转义、变词性、异步和直对。
下面简要介绍:
转义:又称借对(借义),指让一个字或词,在句中以甲义与对应的字词相对,但以乙义与之形成工对的手法。
例:
庭前花始放
阁下叶先生
例中,“叶”是名词,在句中的含义是“姓氏”,但与“花”形成工对的则是其另一含义“植物的一部分”
变词性:指让一个字或词,在句中以甲词性与对应的字词相对,但以乙词性与之形成工对的手法。
例:
树已千寻休纵斧
果然一点不相干
例中,“果”是副词,但以名词与“树”形成工对。
词性变对的同时,肯定实现了转义。所以,“变词性”手法隶属于“转义”,通常为了便于分析与交流,把“改变了词性的转义”单独拿出来归纳为一种手法。
异步:就是故意造成上下句“词不对位”的手法。
当以词为单位断句时,上下出现错落情况。(这一手法,有人总结为“变结构”,但通常与现代语法的“变结构”情况混淆,所以,本文总结为“异步”)。
例:
三/径/渐/荒/鸿/印/雪
两江/总督/鹿传霖
这是“223”结构对“1111111”结构
鸡冠花/未/放
狗尾/叶/先生
这是“212”结构对“311”结构
举国/关心/高考/热 [赤兔马]
张家口/眼下/严寒 [田园微风]
这是“322”结构对“2221”结构
恐龙/闹/青海
喜马拉雅山 [陈远清]
这是“5”结构对“212”结构
“异步”情况,只有错开较明显时,对无情效果的贡献才大;通常,“异步”的同时,还叠加“转义”和“变词性”手法。
直对:即根据实际创作需要,使作品中的部分“对位词”像普通对联一样直接相对。
例:
人生/欲望/多
马克思/名/大 [柳絮飘]
例中,“大/多”在对应的位置,即“对位词”,其对仗方式与普通对仗一样,既没转义,也没变词性,更没异步。
细/羽/家禽/砖/后/死
粗/毛/野兽/石/先生
例中,“粗/细”“毛/羽”“野兽/家禽”是3对直对的词。
直对,虽不直接为“不对称”作贡献,但它为“对称”作贡献,保证句子成立,和谐一体,是综合造就无情味的重要手段之一。
当然,成功的无情对,至少运用了前三种手法中的某一种,不能全部直对。全部直对,就是普通对联了。(有部分词借对,可能还是普通对联,这是后话。)
二、转、变的细分
转义和变词性,是无情创作最常用两大主要手法,通常简称为“转”、“变”。根据“转”、“变”在具体无情作品中的实际情况,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下转”、“下变”;“上转”、“上变”;“双转”、“双变”等手法。 由于它们最常用,且统计表明:传统的习惯主要采用下转(变)手法,而上转(变)、双转(变)只是偶尔无意识使用。所以,有必要进一步细分,并重点掌握。
如果同学们主动认识到以上手法应均衡使用,并调整创作习惯,一定会如鱼得水。下面是具体介绍:
下转:就是保持出句中字的含义不变,通过对句中的字来实现“转义”。
实施的前提条件是:对句中的字至少有2个及以上明显不同的含义。
B

树已千寻休纵斧
萧何三策定安刘
1位、7位下转
萧,名词,由“姓”—“植物”;刘,名词,由“姓”—“兵器”
下变:就是保持出句中字的词性不变,通过对句中的字来实现变词性对。
实施的前提条件是:对句中的字至少有2种及以上词性。
例:
树已千寻休纵斧
果然一点不相干
1位、7位下变
果,副词—名词;干,动词—名词
上转:就是把出句中的字当成别的意思来对。
实施的前提条件是:出句中的字至少有2个及以上明显不同的含义。
例:
三星白兰地

五月黄梅天
2位上转
星,名词,由“星级”—“星星”
上变:就是把出句中的字当成别的词性来对。
实施的前提条件是:出句中的字至少有2种及以上词性。
例:
陈水扁
卖汤圆
1位上变
陈,名词—动词
双转:就是让出句、对句中对应位置的字“形成工对的含义”都不是它们在句中的本来含义。
实施的前提条件是:这组对位的字,都至少有2个及以上明显不同的含义。
例:
盛夏风光观食日 [聿舟]
单元水电表居中 [纪晋唐]
2位、7位双转
“元/夏”,由名词的其他含义转为“朝代”;“中/日”则全部转为“国家简称”。
双变:就是让出句、对句中对应位置的字“形成工对的词性”都不是它们在句中的本来词性。
实施的前提条件是:这组对位的字,都至少有2种及以上词性。
例:
面壁思过
角膜神经 [柳絮飘]
4位双变
“经/过”,全部由名词—动词
数学概率表明:“下转(变)”和“上转(变)”出现的几率应该一样,“双转(变)”可能出现的几率应该比前两类更高。但实际使用情况是:
对流传至今的18副经典的无情作品的统计是:下转(变)18处;上转(变)6处;“双转(变)”1处。
对中华国粹网无情版擂台1-45擂“胜出”作品的统计是:下转(变)109处;上转(变)55处;“双转(变)”10处。
希望大家在娴熟掌握手法后,根据数学概率的指向,多使用上转(变)、双转(变)手法。
三、实战示范
无情创作实战指导(一)
利用出句中汉字的多词性、多含义来创作无情对
本帖为对联网校中级班实战指导帖,也欢迎本版无情联友交流。
每一帖,只从某角度,或就某方法进行分析和示范。切忌机械学习、孤立理解、片面对待。待学习任务基本完成后,进行综合实践或日常对句与参赛时,应该灵活应变,打好“组合拳”。
无情对创作,主要的手段就是利用汉字的多词性、多含义来做文章。那么,怎么做呢?下面,从如何利用出句中汉字的多词性、多含义来做文章开始,举例示范。
所举之例,主要是为了说明方法和思路,同时展示无情创作角度之广,不一定精彩。

出句:对联 [丑时]
注:我们只把“对联”理解为名词
创作步骤:
一、分析组成出句的字的词性和意义。
分析:“对”是名词,其含义都是指“对子”;“联”是名词,其含义指“对子”。
结论:应对时,尽量不对以上分析中显示的“同样的词性”或“意义相品的字”。 二、分析出句中的“字”,还有其他哪些词性和明显不同的含义可以利用来应对。
分析:
“对”字除了名词,还有——形容词、量词、介词等其他词性;
“联”字除了名词,还有——动词、量词等其他词性。
“对”字作为名词,还有——配偶、对手、对策等其他明显不同的含义;
“联”字作为名词,还有——联盟、联合会等其他明显不同的含义。
结论:可以利用“对”与“联”字的其他词性和含义做文章。
三、运用常见创作思路创作:
如:把“对”字分别理解为形容词、量词、介词,可以有如下应对:
出句:对联 [丑时]——形容词
对句:错落 [丑时]
出句:对联 [丑时]——量词
对句:八戒 [丑时]
出句:对联 [丑时]——介词
对句:向左 [丑时]
如:把“联”字分别理解为动词、量词,可以有如下应对:
出句:对联 [丑时]——动词
对句:判断 [丑时]
出句:对联 [丑时]——量词
对句:三本 [丑时]
如:“对”字理解为名词“配偶、对手、对策”等其他含义进行借对:
出句:对联 [丑时]——配偶
对句:偶遇 [丑时]
出句:对联 [丑时]——对手
对句:敌视 [丑时]
出句:对联 [丑时]——对策
对句:方向 [丑时]
如:把“联”字的含义当成“联合会”来应对:
出句:对联 [丑时]——联合会
对句:团委 [丑时]
下一示范,将讲解如何保持出句中字的词性和意义不变,在对句中做文章。
无情创作实战指导(二)
利用对句中汉字的多词性、多含义来创作无情对
本帖为对联网校中级班实战指导帖,也欢迎本版无情联友交流。
利用出句中汉字的多词性、多含义来做文章,是常见的、容易想到的创作角度。有时候,我们发现:如果出句中字的词性和意义比较少,就感觉创作空间有限,不好下手了。这时候,还有没有别的办法呢?有!就算是保持出句中所有字的词性和意义不变,也可以利用对句中汉字的多词性、多含义来做文章。
下面,举一个很极端(即出句中的字只有唯一词性和意义)的例子。所举之例,主要是为了说明方法和思路,同时展示无情创作角度之广,不一定精彩。
例:
出句:登山 [丑时]
登:常见只有动词这一词性和一个含义;
山:常见只有名词这一词性和一个含义。
创作步骤:

一、分析正常对句,可以应对哪些字
分析:
登:可以对“上”、“越”、“跳”、“落”、“挺”、“进”,等等
山:可以对“海”、“水”、“道”、“塞”、“岸”、“土”,等等
二、分析这些可应对的字,哪些有明显的多词性和多意义
分析:
在可以对“登”的字中,除了动词词性,还有其他明显的词性或意义的字有“上”、“落”、“挺”等
在可以对“山”的字中,除了名词词性,还有其他明显的词性或意义的字有“水”、“道”、“塞”、“土”,等
结论:可以利用它们来做文章,想办法让它们在句中的实际词性和意义与“登”“山”不能相对。
三、创作示范:
1、利用字的其他词性来切入:
例:
出句:登山 [丑时]
对句:上级 [丑时]“上”在句中是形容词
出句:登山 [丑时]
对句:挺土 [丑时]“挺”在句中是副词,“土”是形容词
2、利用字的其他意义来切入:
例:
出句:登山 [丑时]
对句:出道 [丑时]“道”还是名词,但已不是“道路”的意思
当然,对句中某个字有多词性和多个含义,只能说提供了一个创作的角度,不一定条条道路通罗马,也不一定精彩。我们通常要在诸多的选择中,确定最理想、最精彩的对句。
附:“登山”还有多个可依靠整词“借对”手法实现无情的对句。不能说明上述问题,所以没拿来举例:
出句:登山
对句:辞海
对句:上海
对句:出路
下一帖,将专门示范“出、对句中的字同时改变词性和意义”的实战。
无情创作实战指导(三)
同时利用出、对句中汉字的多词性、多含义来创作无情对
本帖为对联网校中级班实战指导帖,也欢迎本版无情联友交流。
前面已经练习到,分别单独利用出句、对句中汉字的多词性、多含义来做文章,来创作无情对,创作空间已经很大。但无情创作之便利,远不止此。我们还可以同时利用出、对句中汉字的多词性、多含义来做文章。
下面,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所举之例,主要是为了说明方法和思路,同时展示无情创作角度之广,不一定精彩。
例:
出句:花落 [丑时]
花:在出句中是名词,含义为“植物的一部分”;
落:在出句中是动词,含义为“下降”。
创作步骤:
一、分析出句中的字,还有哪些常见词性和意义
分析:
花:还可以做动词“使用用钱财”、形容词“班驳的、花俏的、不专心的”等
落:还可以做名词“住处”、形容词“稀疏”、量词“叠、摞”
二、分析“不直对时”,出句中的字可以应对哪些字。这些字有哪些其他明显不同的词性和含义
分析:
花:可以对“费”、“用”、“典”、“白”,等等
落:可以对“房”、“宫”、“疏”、“叠”,等等
再分析上述这些字,哪些有常见的其他词性和意义。
三、创作实践:
想办法使某一组字形成工对的词性或意义,全部不是它们在句子中的本来词性和意义
例:
出句:花落 [丑时]
对句:费翔 [丑时]
“花/费”均理解为动词形成工对,而它们在出、对句中实际全部是名词
出句:花落 [丑时]
对句:子宫 [丑时]
“落/宫”均理解为名词“房屋”形成工对,而“落”在出句中实际是动词;“宫”虽然还是名词,但其含义不是“房屋”,而是“女性的器官”。
同时利用出、对句中汉字的多词性、多含义来做文章,不但可以拓宽应对空间,而且能使对出的句子歧义效果尤为突出。
此法初学时看似复杂。熟悉之后,用起来也简单,且不需要去刻意强求。
以上三帖实战指导,偏重于从单个字着手。此外,无情应对还有“整词”的借对、变结构等。容后再开专贴指导。
通过这三帖实战演示可以看出:无情应对某一个词,真是非常之自由。娴熟掌握这三种思路后,应对5字以上长句时,就可以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比较容易对出理想的对句来了。
无情创作实战指导(四)
多字词的借对
本帖为对联网校中级班实战指导帖,也欢迎本版无情联友交流。
多字词,指2字或2字以上的词。有时,我们从组成该词的某一个字着手,可能使整词实现借对。这点,创作方法已经在前面涉及了,就不专门讲了。本帖调整一下创作的切入角度,即重点讲如何从一个词整体出发,实现借对。某些例子,实际上会与前面殊途同归。
一、哪些多字词可能用于借对
借对,就是使一个词在句中是“甲义”,而以“乙义”与出句形成工整的对仗的手法。
所以,当一个词有多个含义时,就可能被借对或用来借对。
但请注意:并不是说只有一个含义的词,就没法用来借对。当“一个词的内部有任意一个字实现借对时”,该词也可以实现借对。
通常可能被用于借对的词包括:
1、含引申义的词
例:
“风流”有三个明显不同的含义:1、风移动;2、放荡不羁;3、风采特异、业绩突出。

在不同的具体对句中,就可以在三个含义中作相应的选择了。到底在句中是哪一个含义,取决于具体的语境。只要是实现“甲义-乙义”就是成功的借对。
2、专用名词
如名人名、物名等约定俗成的专用名词等。一方面,它们有固定的含义,另一方面,组成这些专用名词的字,可能恰好与其他“义类”的词形成工对,出现一个滑稽的“虚拟义”。故常用于借对。
如“李白”、“半夏”等就经常被用来借对。
3、外来词和音译词
外来词和音译词肯定有其固定含义。组成这些词的字却往往无固定的、具体的含义。它们与某些其他“义类”的词很可能字字合拍,实现借对。
如“马拉松”等经常被用来借对。
4、“词内字实现借对”的单义词
理论上,绝大部分词都可能用于借对,哪怕它们只有一个含义。只要组成它的字有任意一个能实现借对。
以上只是为便于交流,大致进行分类,指明常见的路径。分类还有交叉的可能。
二、具体创作中的探索
总体来说,借对有如玩机巧联,既要知识渊博、又要有一双慧眼。不过,探索一点创作的具体经验也是有益的。
1、观察分析第一个字可以对哪些字
由句子的第一个词、第一个字入手,是很多联友应对的自觉选择。
例:
出句:一天
分析:
“一”按今音可以对“二、四、五、六、九、百、千、万、亿”、“零、半、两”、“对、打、念”等字
2、思考用“可以应对的第一个字”能够组哪些同样长度的、属于上述三类的词
根据上面的分析,试随便作应对:
出句:一天
对句:零点
对句:半夏
对句:五秒
对句:四季
对句:打点
对句:千载
对句:万岁
3、看哪些词恰好可以实现字字工对,且“义类”相远
对出来之后,其实,大家已发现有些是明显的借对:
出句:一天
对句:半夏
对句:打点
对句:万岁
它们之所以是成功的借对,是因为“半夏”是专用名词;“打点”是“词内字实现借对”的词;“万岁”是一个引申义的词。
4、再观察组成该词的其他字,如尾字,重复以上程序
例:
出句:一天
考虑“天”字还可以对“地”“海”“道”“水”等,还可以进行如下的借对:
出句:一天
对句:陆地
对句:大海
对句:半道
5、以某个合格的词为思维发散点,进行长句的创作
一个词,稍加推敲,经常可以对出诸多借对方式来。从中,我们有可能选择某个词作为思维的发散点,找到切入的角度,去应对后面的词,对出成功的句子。
例:无情第19擂的出句,开头的词恰好是“一天”
擂句:一天飞雪苦寒锁 [田园微风]
我在应对时,就是从“一天”着手,大致在心里进行了以上推敲,选择从“半夏”切入,再去中药里找了一番,恰好有个“防风”可以对“飞雪”,于是有了对句:
擂句:一天飞雪苦寒锁 [田园微风]
对句:半夏防风清热毒 [丑时]
当然,这只是一种最常见的切入方法。实战中没有必要僵化之。从任何一点切入,寻找灵感,均有可能此路可通。今后,实践、积累一定经验后,大家可以摸索自己独到的方法,形成自己的创作风格。
下一帖将示范“变结构”手法。
利用“变结构”手法创作
本帖为对联网校中级班实战指导帖,也欢迎本版无情联友交流。
“变结构”手法可以运用到什么程度,目前联界还没有统一认识。本帖按最自由的程度进行指导。将来同学们自己可以选择个人认可的程度。
一、“多变一”和“一变多”
“多变一”,即把2个及以上相邻的词,当成1个词看待来应对。
“一变多”,即把1个“多字词”拆开来看,当成几个词来应对。
1、“11”变“2”与“2”变“11”
例:
树/已/千/寻/休/纵/斧
果然/一点/不/相干
例中,“树/已”对以“果然”,是“11”变“2”。“树已”不是词,属“11”结构,把它当成一个词看待,应对一个词“果然”,是“2”结构。
明月/几时/有 [候补僵尸]
后天/才/刻/完 [陈远清]
例中,“几时”对以“才/刻”,是“2”变“11
2、“111”、“12”或“21”变“3”及其反变
例:
三/径/渐/荒/鸿/印/雪
两江/总督/鹿传霖
例中,“鸿/印/雪”对以“鹿传霖”是“111”变“3”
鸡冠花/未/放
狗/头/叶/先生。
例中,“鸡冠花”对以“狗/头/叶”是“3”变“111”(也可断句为21)
四个字及以上的“多变一”和“一变多”,通常,成语、长的专用名词属于此列。大家可以在成熟的作品中找到例子。
例:
实践/科学发展观 [田园微风]
花生/类/产品/抽检 [一格]
例中,“科学发展观”对以“类/产品/抽检”是“5”变“122”
“多变一”和“一变多”,一般不改变句子的意节和音节,故普遍被联友所接受。

注意:普通对联作品也常有“多变一”和“一变多”的情况。所以,这种变结构的形式,大部分歧义效果不明显,实践中,无情高手常常叠加其他创作手法,以使其歧义效果明显。大家注意分析以上例子,基本上都伴随有词性和意义的变化。
二、“多变多”
“多变多”,即把2个及以上相邻的词,打乱结构,对以另外2个及以上相邻的词。
例:
举国/关心/高考/热 [赤兔马]
回家/看/眼/老/娘亲 [LANLONG888]
例中,“高考/热”对以“老/娘亲”是“21”变“12”
举国/关心/高考/热 [赤兔马]
张家口/眼下/严寒 [田园微风]
例中,全盘皆变,全联无一处直接对仗,属于“2221”变“322”
“多变多”的手法,一般改变了句子的意节和音节,故被一些联友所反对。其实,这种反对是没有道理的。因为,如果允许“多变一”和“一变多”,而反对“多变多”,可以推理出来这种观点在逻辑上会出现自相矛盾的情况。推理示范见:



2楼
“多变多”手法直接造成了视觉上的不对称感,一般歧义效果明显。就算不叠加其他手法,也是成功的。如果能叠加,则歧义效果更突出。
当然,“多变多”直接挑战传统对联阅读习惯,还是以尽量避免为上。如果的确能对出很精彩的对句,则何乐而不为
5个实战指导帖子,基本上举例介绍了常见无情对创作手法的实战运用方法与常见思路。这好比练习乒乓球,掌握了推、搓、拉、攻等技术动作。真正参加比赛时,要综合起来灵活运用,并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色。切忌机械的生搬硬套,或走进玩字的死胡同。
各种手法综合起来灵活运用,因地制宜,目的是要对出自然流畅,有较高质量的句子来。所以,请注意:不要为一字一词的精彩而得意,整句精彩才是最精彩的。
一招一招讲解和示范,目的是为了帮助掌握。待娴熟使用后,成熟的无情作者在应对时,往往是心中无招的。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