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的咏叹调

个人日记

       11月26日到五城镇安装广告牌,空间到桥头农民公园看了看,因为有好多年没去过了。
      来到桥边拿起手机先给始建于明朝万历四年的石拱桥蔚林桥(又称古林桥)留个影,这座桥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了。上世纪50年代末,通往婺源的S220线建设,蔚林桥便被用做了公路桥梁,经历风雨车碾,斑驳的色彩尽显其中。从公园树丛缝隙中看到的桥与水中的倒影,似织就出来的一样,瞧那绣着的错综枝杆,挂着的枯萎枝条,摇着的渐渐变黄树叶,透着的斑驳的桥梁。此景,您会是如何感受的呢?
图片

公园里拼石行道上散落着残枝败叶,路旁的花圃里已被野草覆盖,凄脱的古树毅然的撑着天空,公园正中的亭里有两位老人坐在亭椅上闲聊着琐事。往日的人来人往,热闹一时的公园,此刻就如同法国梧桐叶枯皮落的无奈。
图片

     正要回转时,从一个小合院里传来了《大悲咒》音乐声并夹杂着叮叮当当的声音,盛感好奇,便循声而去。来到近前只看见院墙、大门、墙栅与庭房的造型,似一个永远也合不拢嘴的胖头娃娃,有人说那是弥罗佛的造型,为的是让农民朋友舍去每日的烦恼,开心过好今天的幸福生活。
图片
   
走进庭院,迎面就看见一对铁匠夫妇在打造柴刀,火红的炉膛随着风箱的抽动,越发的烈焰,旁边一个个半成品的农用工具,分门别类的摆放着,一个老式磁带盒播放着委委婉婉的经曲《大悲咒》,有意思的是铁匠的落锤声,好似在给乐曲打着节拍,起起落落,或重或轻的锤声与乐曲声交相回响,身在其中忽然感觉到是那样和谐,深感在这僻静的桥缘下,也许这《大悲咒》就是他们平日劳作的精神支柱呢?
    看着眼前的情景,看着那火红的刀胚从炉灶中钳出,在锻轧机上溅起的火星,似乎看到了他们的生活也同那火红的刀胚一样红红火火并锤打出灿烂的星光。看透人生,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叼着一支未点燃的香烟,耳畔回旋着《大悲咒》,风箱的拉动与铁锤的起落,一件件锻轧出来的物件,......也许这就是他们的幸福与满足了。
图片
     
离开的时候,身后叮叮当当的声音依旧时起时伏,只有那委婉的《大悲咒》曲弥漫在这小离的角落里,记录着平常人家的咏叹调。


文章评论

点点湖/ai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