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痛苦来源于徘徊-----答友人问

个人日记

人,究竟怎样才叫一生?人生前、死后会如何?等等,这些与人生终极关怀相关的问题一直是萦绕古圣时贤心头的问题,君能有此问,已胜世俗随欲流转者多矣!这类的问题我若回答,为非也是拾他人牙惠以奉君,终不如君自己看书闻思。

   现在,我倒想和您分享一下我近期的一点心得--------人生的痛苦来源于徘徊!

   我所说的徘徊就是指人思想上的取舍难定。而恰恰是这些徘徊耽误了我们的快乐,甚至耽误了我们各方面的发展,乃至耽误了我们转凡成圣!因此,我个人认为徘徊是人生痛苦的根源!与之相反的是执着,执着就是专一,是一种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高度专注!试看天下的熙熙攘攘,有的人专注于权、名、利、色,他们毫不顾忌周围人的正面、负面评论,生活在自己的专注中活得有滋有味,在他们的心里他们以获得、甚至是短暂的满足他们专注为最大的快乐!有的人专注于学术、文艺,也毫不顾忌周围人的正面、负面的评论,也生活在自己的专注中活得有滋有味,在他们的心里他们以获得学、艺的进步为最大的快乐!再看那些箪食陋巷不改其乐、那些深山枯坐参究心性、克念作圣的隐士,他们根本不去看周围的人,他们以能接近、踏入自己的心灵家园为最大的快乐!可见专注于一点、忘掉(至少是淡化)其余,将生命的热量集中于一点才是快乐人生的起源!而反过来看,若一个人既想得到内心究竟的快乐,又想享受世俗五欲的快乐是非常难的!因为这种取舍不定将使您两边不靠,两边的滋味都尝不到,即使是能尝到一点滋味,也只是这些滋味的影子!绝不会是真正的原汁原味!

     以上三类人若失却专注而犹豫徘徊,那么,一种会成为既想当婊子、又想立牌坊的“伪小人”!“伪小人”就他那个层次的快乐而言是与“真小人”不能同日而语的!试想,岳不群和韦小宝的快乐能比吗?岳不群就是太不如韦小宝专注了!因为擦亮“牌坊”耽误了岳不群太多的做“婊子”的时间!一种人会成为“伪名士”,这种人若获得所谓的成功也仅仅是凭借自己的一点所学购买了一点欲望满足品而已!其快乐和能保持其本色的真名士又不可同日而语!其于为学为艺乐趣的连影子也不会梦到,如果这种人再以得道者自居、以传道者自命,那真要令人作呕三日了!试想:严子陵反穿着蓑衣钓鱼的快乐和刘伶裸体昼寝的快乐能比吗?严子陵太担心人家不认为他是隐士了!但就严子陵这份心态的不平和就不配做隐士!因为他太做了,做过了!至于终南山那位“随驾隐士”也就只能让人冷笑后不忍提及,省得漱口三日!一种人会成为“伪道学先生”,这种人在表面担负起了弘穿道学、担荷圣道的重任,其实内心的龌龊及产生的危害较上两种人更加恶劣!因为他能坑害一代乃至百代人!实属圣道之贼!其夸夸而谈的内容绝不如刘伯温笔下的柑子!其于颜回乐处更是痴人梦中说梦,连一点边缘也摸不到一丝一毫!

    颜回乐处究竟有没有?圣道是否存在?佛语是否真实?

    以上三问是常人的三问。首先我们说一下因果轮回的有无。

    在《左传》中就记载过有一猪“直立而人嚎”。历代的正史中也不乏记载因果轮回的史实。只是到了宋朝,道学(即儒门理学)取佛教而兴,并自立为圣道正统,在编纂史书中将因果轮回的内容删去了4000余条!其目的是斥佛兴儒。道学唯叫人诚心正意,此于上上之人或可做到,但是就大多数人来讲失却了对因果轮回的敬畏,致使一生任意妄为,导致社会人心骤变,让人唏嘘不已!虽然近代有人收集资料写了《正史统记》补全了宋人写史删减的内容,但是影响毕竟太小!

    近代西学东渐,国学更加风雨飘摇!就此,我个人有一个偏执的见解,看看今天农村旧有淳朴风气丧失的原因是农民工返乡所致!在质朴的农村人们善良的认为进过城的人就是见多识广的明白人!岂不知农民工进城只看到了“城里人”生活的表面,甚至是负面!他们根本不去分析或不会分析“城里人”之所以如此生活的根源,也没有理会他见到的城里人是不是真正的城里人的大多数!相反把他们自己内心认为的城里人的生活带回农村并削足适履,从而是淳朴的农村变得浮嚣!尽管他们是好人,但是好人也未必深刻!在此强调一句,农民工的代表是个体暴发户!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做好富裕生活的心理准备就突然富了!同理,清末的留洋生对中国社会也起了同样的影响!住出租房、吃冷面包就自认为了解了人家的制度和社会,就回来变成救世主,现在想想何其可笑!

   话说回来,因果轮回的研究在西方也已经有相当的成果。其实,因果轮回是真实不虚的客观存在。

   一个人当他真正的去专注自心的时候,一旦达到一定的程度,内心获得的那种难以言诠的快乐是世间的任何欲乐所不能比拟的。这也就是儒家说的“受用”、佛教讲的“觉受”也就是说颜回乐处绝对是真实存在的!道情长一分,世情就减一份!关键是看你的专注程度和修养方法的正确与否!一但步入正途,那么你会觉得“戒律规矩”给您造成的“损失”是多么的渺小!至于修养的方法可以看佛经,甚至《大学》、《中庸》里面也有,关键是您能否顶门生眼?因此,我建议您看《印光法师文钞》比较得宜。一旦拿出今年的功夫专注于此,您起码会相信圣道不虚!内德于己、外德于人的境界就在当下,看你是否捉得住!

    再则,一旦道情增长是否丧失了做人的乐趣?这关键是看您对乐趣的理解,是世俗的欲乐?还是常乐我净的乐?但是,我可以告诉您,心性(儒家的明德)的自觉、澈现才真正是生命火炬的点燃!才能真正意义上获得生命生存的意义!您是否想把您的生命火种点燃,是否做行尸走肉?这完全看您自己的抉择!

    关于艺术的乐趣,建议您看一下朱新建的《生命的跟帖》一书!那是真正享受到艺术乐趣的人才能说出来的话!中国的艺术教人“雅”、“逸”,绝不像《圣经》里那个被上帝灭掉那个索伦多城堡里那种男女乱伦的肉体之乐!因此,我认为学学中国的琴棋书画是挺好的,但是一旦掌握了艺术语言后就要搞自己的情趣上的东西,别太“伟大”、太“专业”也就是说千万别求好,否则您的为艺的乐趣就没了,您的艺术生命也就终结了!

    梁启超说:自从一读《楞严》后,不看世间糟粕书。我现在已经走入另外一个“极端”,自从2008年起,我懒得看世间的一些书籍,因为书籍只是药引子,关键还是自己内心的药方;书籍只是味精,关键是内心的那盘菜!心中没有定见,看书只能使自己更加彷徨,充其量能使之成为一种谋生的工具!因此,我认为梁任公此语不单单是说《楞严经》文辞之美,更想说的是道情生发后对世情的淡漠!因此,我也建议您早日去掉文人习气,多一些道心,专注于道!虽然孔子说:志于道、依于仁、游于艺。但是这更像是成功后看经只为遮眼的境界,或以事显理的方法,想想我们现在还是驴皮也能看破的水平,还是放弃一些世俗的学问好些!因为这时过多的关注世俗的学问往往流于卖弄!何况这种放弃从长远看并无损失,就艺术而言,艺术的成熟就像烧一壶水,您守着等它沸腾会感觉很无聊,这时您不妨只管去忙别的事,忽然您会听到声音而一震惊------他妈的!水开了!!那多好!(我当然不反对艺术语言的学习和锤炼!)

   至于世间的工作,饭碗加平台。一是我们依此吃饭(工资就是薪水,买柴禾、水的钱),二是可以借助此于服务社会中确立自己的形象,一定要认真并超然的对待!认真和超然并不矛盾,这一点您会知道!

    至于交友,古人云:观机而动,相人而交!对任何人都慈悲对待,但是交友须择,益友、损友对人的影响太大太大,尤其是我们还处于彷徨中的人!个人的日子个人过,尊重每个人的活法不失是一种进退自如的态度!关注别人也很容易使自己徘徊!会浪费很多的生命因子!实在不值!因为人的习气就是如此-----您说得和我想的一样,我就听您的;您说得和我想得不一样,我就听我的。我们还远远不具备、甚至永远不会具备能影响任何人的程度,不妨互相放对方一马!

    另外,佛教的义理和修为境界最为高深,建议好生念佛!其具体方法可以看《印光法师文钞》。

   一个人很难服务于两个价值观,认准自己的道执着的走下去,就会得到自己想要的乐趣!无论做婊子还是做其它还是做圣人!否则,会什么也得不到!当然,您如果对自己、社会真正负责,不妨走圣道、去看看自性的风光、净土的殊胜!

   世人所讲的真才实学要甄别清楚,知识多只能叫“才”,落于心地、真正能改善自己的才叫“实学”!有实学的人才可能是真才。要想获得真才实学关键是自己对自己要绝对的忠诚!别自欺!千万别拿着自己骗自己玩当学问!世间的欲乐、学问往往是最好的骗自己的玩具!其结果终如水月镜花,了不可得!

   人的劣根无非是贪嗔痴慢疑,把贪心转为对圣道的希求,把嗔心转成对自己毛病的对治,把痴心转成对圣道的执着,把慢心转成对自己希求圣道的肯定,把疑心转成对精义的深参。这样你就有一颗高贵的心灵,有这颗心灵的你就是高贵的人!无论您穷通蹇达您绝对是一个高贵的人!您就有一颗平实而活泼的心灵,您的生命之火就会点燃!

    世间的欲乐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所以欲壑难填!因为世间的欲乐只是一时虚幻之乐,最终会形成空虚!这种空虚又需要以更大的欲乐来填充,如此以赴,结果可哀!

   我虚灵已经40岁了,我现在已经开始比较认真的活自己的下半生了,想想曩昔的徘徊,唯汗颜而已!今后这类的信我也坚决不回,有什么事可以电话交流,祈求自己能专注于圣道,心无旁骛!

  阿弥陀佛!

文章评论

本来面目

干爹啊! 读这篇文章后感受颇多! 待回德州后在赐教。

朵朵

[ft=,2,]无意中进了你的空间,不介意吧,好文章,感悟很深,转了,谢谢。[/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