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说无知
随笔
邓伟标先生的《无知》一曲,是有几个版本的,其中有一个还夹杂着琵琶的声音,那个嘈杂,乱。
还是说说偶贴的这个版本吧。音乐一开始是以鼓点呈现的,随着后台配乐的加重,第22秒有鸟声的出现,持续到第30秒流水的声音。其实这个水声一开始就存在着的,只是缓慢地加重,到后来才让你有所察觉。说起这个,我觉得这很象男女之间的相处。说着说着,聊着聊着,忽然有一天,你的心那么动了一下,这就是察觉。当然你可能在后面,走着走着就散了,看着看着就倦了,一直到两两生厌为止。
好了,回归正传。这是一种哗啦啦地小溪流水的声音,幽静的感觉应该是打这里开始的。南朝王籍《入若耶溪》有诗云,“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确眼前的你应该会显现,邻溪伴水,流水诤诤,鸟语带花香那样的一副画面。没感觉的,打这里略过,继续下一行。
邓伟标先生的无知一曲,应该是想凸显大自然的纯净、玄远,那种空灵感。让我们忘了俗世的纷争,人与物与情的困扰及至对生命的思索。在大自然的前面,我们是渺小的。而我在这首音乐面前,想到的只是自己的小情小感,这时似乎有些对不起邓伟标先生了。
第50秒吉他声一响起,从属和弦到主和弦,整个基调是悠扬哀婉的,这时的你应该是会陷入沉思中的,象我就陷入了深思中。至于你问问我到底是在想些什么,说真的,我说不出,就觉得会是一种失重的感觉吧。佛家有一句经典的话是这么说的,“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是错。”语言有时常会禁锢很多东西。当然佛家也说了,爱恨情仇皆是空。
现在来说说箫这种器材吧,据说吹箫是讲究低头眯眼,余音绕梁,这又跟沉思的姿态很像了。中国的汉字有音形之说,箫这字形,点点都为孔,风入孔鸣而易水寒。那时的箫声该是凄凉风,是哀怨的,是一将功成万骨枯,又是寒声蛰蛰的捣衣声……箫从字义上看,也是很凉落,很收涩的。就像大冬天的姑娘家,只穿了一双薄薄的袜子,浑身瑟瑟发抖。我看了很忧郁。在接近两分钟的时候箫声的出现,让整个曲调的气氛更显哀怨。
3分零7秒吉他声又响起,整个曲调似乎稍微积极了点。3分28秒同时加入了女声吟唱,宏壮,豪迈。到了这里曲子像是接近了尾声,如感叹,如惋惜!
一直到全世界只剩下鸟鸣之声……
PS:本只有“无知”一文,因论坛哭泣的石头的执着,才写了“戏说无知”一文。做为音乐贴,偶更多的是写一种心情,而对音乐本身没有作过多的描述。相反的,哭泣的石头由此贴查了很久,说感触,说心情,说喜欢。偶觉得是有点愧对了,那么就再码一文吧,呵。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