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阅读生涯

个人日记

    423世界读书日,据“2014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7本,人均每天读书13.43分钟,大大低于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的水平。这则消息不禁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联想起我自身的情况,几十年来虽不敢夸口博览群书,但阅读倒是我自幼养成的良好习惯,书籍也是始终伴随我左右的良师益友。作个粗略的总结,我这一生的阅读大致可以分成六个阶段:

一、启蒙期:上世纪五十年代――童年时期,父亲就开始为我订阅《小朋友》杂志,就是这种图文并茂的低幼读物开始了我的阅读启蒙。后来进了小学,开始识字后改订《儿童时代》,其中的一些内容至今仍有模糊的记忆。这在当时可以说是我课内学习的最重要的补充,除了丰富知识,我感觉更重要的是它让我懂得了还有书这样一种能给人带来乐趣的东西,喜爱它、珍惜它,从而开启了我课外阅读的先河。

二、基础期:六十年代我上了中学,学校图书馆便成了我的知识宝库,极大地开拓了我的阅读视野。我借阅的图书包括中国古代的三国、水浒、西游、红楼四大名著,以及近代作家鲁迅、巴金、茅盾等人的作品《呐喊》、《家》《春》《秋》等;还有一些当时中学生中很流行的如《红旗飘飘》、《敌后武工队》、《苦菜花》等大量战争题材作品。外国文学方面,欧洲文学名著也读了一些,如《巴黎圣母院》、《红与黑》、《简爱》、《呼啸山庄》等等。由于学习俄语以及整个国情与苏联亲近,我被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作品所吸引,读了大量诸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青年近卫军》、《静静的顿河》等长篇小说,还有许多描写苏德之间间谍与反间谍的中篇小说尤其爱读。;另外记得《福尔摩斯侦探》系列简直让我着了迷,一册接着一册爱不释手。我后来一直青睐侦破、悬疑类的文艺作品(包括现在这类题材的电视剧),大致也就源于此。在高中阶段,由于喜欢化学,我还细读了许多化学方面的科普读物,如《元素的故事》、《碳酸气的行踪》、《奇妙的化学世界》以及《十万个为什么》等等不下数十本,书籍为我打开的化学世界使我决心向这一方向努力深造,后来终于如愿以偿考入了大学化学专业。通过大量的阅读,我还从中摸索到了一些有效的读书方法。例如在读《三国演义》时,有名有姓的人物不下百人,而且归属的阵营常常变换,我便在一张大纸上逐一记录每个人名及其归属,既加快了阅读速度又提高了读书质量。我的同学中许多对文科感兴趣的,他们边读书边摘抄好词佳句,课外阅读蔚然成风。可以说中学六年是我阅读的一个高峰期,深深地感谢师大附中这所百年老校,她那深厚的文化底蕴对我的熏陶,奠定了我一生成长和事业的坚实基础。 

说到这里讲几句题外话,我自己后来都难以想象中学时代怎么有那么多时间读课外书?想来一方面当时信息渠道比较狭窄,课余时间除了运动便只有看书。但另一方面确实也没有当今中学生那样繁重的课业负担和升学压力,压根没有尝过什么“题海”呀“减负”呀究竟是啥滋味。反观现在,教育改革叫个不停,大家总是把目光投向海外,仿佛大洋彼岸才有什么灵丹妙药,为什么自己的过去总是不行?我真觉得中国教育在一个死胡同里怎么也转不出来,我既是受益者也是施害者,随波逐流稀里糊涂干了一辈子教育,至今也得不到答案。悲乎?哀乎?

三、专业期:进入大学后我的阅读方向转向了化学专业。除了在图书馆借书,几乎所有的零花钱都花在了买书上,收藏了不少专业书籍。毕业后从事中学化学教学20年,又坚持长年订阅专业杂志并加以装订收藏视同珍宝,每次迁居最沉最重的,就是那几大箱书籍杂志,真是“孔夫子搬家――尽是书(输)”。这20余年的专业阅读,对于提高我的教学水平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也为我带来了丰硕的成果。30来岁时,我便成了当时地(市)级的教学教研骨干,并首批破格获评全区最年轻的中学高级教师。书充实了我也成就了我。

四、荒芜期;九十年代――我的不惑之年。我离开了学校步入了政府官场,新的环境、新的领域,必须重新去适应重新去学习,加上年轻人的热情和追求,我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了工作。现在回想起那十年,日复一日的文山会海、没完没了的迎来送往、三天两头的下乡入校,连休息时间都不得安宁,哪有空闲和心情看书学习,我的读书生涯就此荒芜了十年。有人指责公务员只懂酒桌喝、官场斗,孰知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当今基层公务员的个中滋味也只有亲身经历方能体会。不过回想那十年,对我来说却也是人生的一大体验,丰富了阅历,开拓了视野,书本知识虽说丢了许多,但社会经验却也增添了不少。我深刻体会到,如果书籍是人类获取间接经验的重要来源,而亲历则可算是取得直接经验的唯一途径。

五、重拾期:九十年代末――知天命之年。随着工作调动回到福州,最为庆幸的是逃离宦海重返书斋,我又回到了一所中学。积多年的教学和行政管理之经验轻车熟路,使我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回归自我。学校图书馆那琳琅满目的书籍让我重新体验了阅读的乐趣。这一阶段我的阅读方向转向了反映时代现实的报告文学,涉猎社会的方方面面,结合自己的各种经历,对当今社会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思考;同时我也阅读了各类古今中外具有传奇色彩的名人传记,丰富了对人生的理解和认识。一晃又过了十年,读书的爱好一发不可收拾。

六、享受期:耳顺之年告老退休。我仍然是学校图书馆的常客,每年都要借阅二、三十本各类书籍,七年下来已有一、二百册,读书成了我退休生活的重要内容。有人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我倒觉得并不尽然。虽因受客观条件的限制难以经常外出远游,但静下心来读自己喜爱的书却也是人生一大享受。除此之外,现在平面的、空间的各种媒体,巨大的信息量让我们目不暇接。感谢上苍,至今仍赐予我耳聪目明,头脑清晰,不可一日不读书、没有一天不看报,再加上听广播、上网络、刷微信,轻松地享受生活,不断地充实自我,活到老、学到老,直至……。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