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来的锣鼓敲不响”
冷静思考
原河北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副厅长李友灿,在监狱中交代自己的受贿动机时曾经说:“自己根本不缺钱,平素生活简单,不嗜烟酒,不近女色,贪来的那些钱基本上没有动”。既然如此,为什么还一包包地往家里提钱呢?李友灿说:“自己只不过偶尔到藏钱的房子里,把那些现金一摞摞铺在地上“静静地欣赏”,于是便觉得“我满足了,我现在终于有钱了”。(《法制周报》)
贪官捞钱,或为了过花天酒地的奢侈生活,或为了养情妇、“包二奶”、金屋藏娇,或为了给子孙后代“造福谋利”,或为了狂赌寻求刺激。可是像李友灿这样疯狂聚敛五千万元巨款,只是为了“静静地欣赏”,在贪官群里倒亦是一个另类货色。马克思在《资本论》里总结货币的五大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可是马克思当年万万没有想到,货币竟然还有“静静地欣赏”的职能。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李友灿在无意之中用言行“丰富”了银行货币学。其实,这种“静静地欣赏”的职能,亦算不上多么新鲜,旧时候的土财主,就经常在深更半夜关门闭户把钱罐拿出来,一遍遍地数来数去,以获得极大的满足。在莫里哀的名著《吝啬鬼》里,老财迷阿巴贡害怕别人偷他的钱财,不断地把装金币的罐子埋到地下,又不断地挖出来“欣赏”,最终还是被人偷了去。美国有一个印第安酋长,把大笔金钱存入银行,过一段时间,就要把钞票全部取出来,摆在柜台上好好欣赏一遍,然后再重新存进去。不过,人家这些都是自己挣来的钱,是私有财产,所以,无论明里暗里,想怎么欣赏都行,谁也管不着。
李友灿在监狱里用烟盒及胶带糊的众多精致小轿车的一辆
而贪官们捞来的钱财就不一样了,“偷来的锣鼓敲不响”,即使躲在屋里“静静地欣赏”,亦是提心吊胆,一有风吹草动,就紧张得不得了,生怕有一天东窗事发。钱虽然是捞来了,可是花亦不敢花,藏亦无处可藏,放在哪儿都是定时炸弹,就是想方设法逃到国外,亦难免终被引渡回来归案。清朝乾隆年间的大贪官和珅,亦有“欣赏”钱财的爱好,不过,他不叫“静静地欣赏”,而是称为“点验”,因为捞来钱财太多,每点验一次就需要半个月时间,所以,每当和珅称病请假,朝里熟悉他的大臣就知道,和珅一准是在家里点钱呢。可是最终,和珅一遍遍反复点验过的巨额家产被没收充公,自己亦被皇上赐死。如今贪官李友灿亦是如此,其赃款不论是拿去挥霍,还是放在家里“静静地欣赏”,罪行都是一样,同样难逃法律的严惩。
唐代张说有名文《钱本草》曰:“钱,味甘,大热,有毒。偏能驻颜,采泽流润,善疗饥,解困厄之患立验,能利邦安国,污贤达,畏清廉,贪者服之,以均平为良;如不均平,则冷热相激,令人霍乱”。古今贪官们犯的一个共同错误都是,只看到了“钱,味甘”的一面,而忘记了其“大热,有毒”的一面,因而不择手段,近似疯狂地贪污受贿,成为不可救药的钱痨、钱奴、钱癖,最后亦就不可避免地将会因为“毒发”而亡,身败名裂,遭人唾骂。从严嵩到和和珅,从胡长清到成克杰,从王怀忠到李友灿,都是这样走上不归路,概莫能外。曾经豪气干云,“要弄一提包纸我不知道怎么弄,要弄一提包钱非常容易”的贪官李友灿,现在只能到牢狱里去“静静地欣赏”。但愿李友灿的堕落经历能使人们时时想起陈毅元帅的那句名言:“手莫伸,伸手必被捉”!
文章评论
老四小号
往微博上也转不成了![em]e111[/em]
坤哥
[em]e179[/em] [em]e181[/em]
坤哥
[em]e179[/em] [em]e181[/em]
镜子
不看不知道,看了吓一跳!
水澜山
[em]e179[/em][em]e179[/em]
清风摇弋
2918965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