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音新:觉悟的人,他为来世着想!

清静觉海

图片


    1
、为来世想是聪明人

人有过去世,有未来世,聪明人会为来世着想,把生死置之度外。人有生,哪有没有死的道理?早死跟晚死,有什么差别?实在讲,没有差别。

这一世时间短促,来世的时间长。能够想到来世,起心动念为来世负责任,这个人就有智慧。

佛在经里面常提醒我们:人命在呼吸之间!一口气不来,就是第二世。所以,一定要懂得断恶修善、积功累德,为来世着想。

古人说得好: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这是一个比喻,说得不错;我们讲得更具体,死了以后,你到哪里去?

佛告诉我们:人死了以后,摆在我们面前的是十法界,等于说是十条路,我们要走哪一条路?要到哪里去?这个才重要。

对于来世每个修行人,都要认真马虎不得!来世,一个是三途,一个是三善道,一个是西方极乐世界,这是值得我们考虑的,我们来世要到哪里去?我们现在就要把全副的心力来办来世的事情。

人不只是这一生,人有来世,觉悟的人,不会为这一世着想,他为来世着想!
 

             图片


    2
、佛说法是应机而说

佛在经上所讲的,是依二谛而说法。什么叫二谛?“二谛”就是真谛跟俗谛,真俗二谛。

“真谛”就是真实的,真实的理、真实的事,但是我们众生见不到,是佛菩萨所见到的,那是真的;“俗谛”是随大家的知见、常识。

随顺世俗来说,大家很容易懂,为什么?因为你的常识、你的见解能达得到。依“俗谛”就是随顺众生,说起来你们好懂,你们会点头。

依“真谛”,真谛是佛自己亲证的,不太容易叫你点头,说出来你不相信,但是那是真的,那不是假的。

所以佛说法,总是不离开这两个原则:一个就是说他自己亲证的境界,一个说我们现实生活环境。真跟俗能圆融,我们的生活就会很幸福、很美满。

你要是懂得佛,为一切众生说法的原则,佛所说义趣所在,我们才能体会得到;你要是不晓得这个原则,你就很难懂得佛究竟说的是什么。

佛说的所有一切经,都是从自性流出来的,我们没见性,怎么能够懂得经典里面的道理?


图片 
 
    
    佛的经教,一定要有人跟我们解说,如果没有人解说,世间一等聪明智慧的人都无法理解,原因在哪里?世间人用分别心、用执着心。用分别执着来解佛的意思,无有是处,所以需要人说。

所以读经不是个容易事情,所谓:佛法无人说,虽智莫能解。必须要有真正修行人跟我们讲解,我们才会懂得这里头的意思。

可是虽有人讲解,还是有很多人把意思错会,不但后世多,世尊当年在世的时候也有,什么原因?分别执着没有放下。佛当年在世,是应机说法。

佛说法,在什么场合说,对哪些人说,这个关系很大。有人提出问题,佛的神通能力殊胜,这个人生生世世的事情佛都知道,所以说法很契机。

另外一个人再来问,这两个人宿世的根机不一样,同样问一个问题,佛可能是两个不同的答复,我们看起来就莫名其妙,为什么佛对这个人这样说,对那个人那么说。
 

           图片


    不但佛如此,孔老夫子也是如此,《论语》里面学生问孝,孔老夫子给每个人答复的不一样;问仁,答复的也不一样,到底哪个对?当时来问,孔老夫子给他讲的都对,应机!

佛法是契机契理,所以这个不容易。我们今天展开经本来看,有的时候不契我们的机,为什么?不是我们问的。假如佛陀在世,我们一问,佛一定为我们来开示,这个经是为我讲的,所以契我的机。

佛无有定法可说,不但无有定法可说,佛无法可说,佛心清净,哪有法可说?佛是看到你有毛病,告诉你,你哪个地方有毛病,应该怎样改正。所以,佛说法是应机而说:说而无说,无说而说。

就好像大夫治病,这个病人来,他一把脉给他药方;第二个人来,他的体质不一样,同样的病,这个药就有些不一样,份量就有增减,哪里会有相同的药方?

所以,佛无有定法可说,你把佛法看成定法,佛怎么不喊冤枉?你错会了意思,还埋怨佛,这是毁谤三宝,这个罪业就造深了,果报在阿鼻地狱。

依文解义,三世佛冤。你把佛的意思搞错了,三世诸佛都喊冤枉。佛菩萨说法尚且如此,我们说法,被人冤枉就更多了!
 

           图片


    3
、佛法的修行是放下,而不是拥有

诸佛菩萨示现在世间,为我们讲经说法,目的就是一个,破迷开悟,然后果上讲的是离苦得乐。迷破了,你开悟了,开悟是什么?智慧现前,智慧能解决一切问题,真正是离苦得乐。

所以佛法是智慧不是知识,这个道理要知道。佛法的修行是放下,不是拥有,拥有是错误的,为什么?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

现在所有的,那是你的福报;如果你觉悟了,觉悟了你舍掉,这叫舍得。佛法叫舍得,你所得到的统统舍掉;舍掉之后,你得的是道,你得的是菩提,你得的是明心见性。

见性之后什么都具足了,智慧圆满了、德能圆满了、相好圆满了、福报圆满了,圆满就是没有一丝毫欠缺,真的圆满,得大圆满!南无阿弥陀佛!

      
 图片
 

         图片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