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谈方言
个人日记
昨天,我抱着孙子溜达到对面菜市,遇着一当地的熟人,因她常到儿子药店买药缘故,寒暄时,她拉着孙子手对我说,“这孩子长得真老气,啊,真老气!”连忙笑脸:“谢谢,谢谢!”……空间朋友,你若读到这段对话,定会觉得匪夷所思;我若不是向房东咨询了这句话的含义,也会怒不可遏。
华夏民族虽都使用汉语,但方言不少,语系多种,南腔北调,南橘北枳。口音、语境差别很大,上述就是一例。其实她所说,是夸奖小宝宝乖巧、成熟。哈哈,还真有这样夸婴儿的,头回听说。当我们一家人第一次听到这话时,由于不懂浙江慈溪赞美婴儿的方言,全家人都错愕惊诧:才刚满月且脸部饱满,咋就老气了呢?!哎呀,鉴于处异域他乡,也只敢怒不敢言,一脸无奈,只好忍着。
华夏民族虽都使用汉语,但方言不少,语系多种,南腔北调,南橘北枳。口音、语境差别很大,上述就是一例。其实她所说,是夸奖小宝宝乖巧、成熟。哈哈,还真有这样夸婴儿的,头回听说。当我们一家人第一次听到这话时,由于不懂浙江慈溪赞美婴儿的方言,全家人都错愕惊诧:才刚满月且脸部饱满,咋就老气了呢?!哎呀,鉴于处异域他乡,也只敢怒不敢言,一脸无奈,只好忍着。
记得前年,我儿子药店刚开张不久,有一当地中年女子来店买药 ,可能文化水平不高不会讲普通话缘故,开口买治“老鹰错车”的药(谐音,不见得准确),我儿媳、女儿及我们老俩口都没听懂。要她慢慢讲,她一字一顿,可还是不懂,一头雾水,她也脸涨通红,气冲冲、嘴里还嘟噜着什么离开了,随后在附近当地人开的药店购了药。出于要弄懂这方言指什么之故,急忙上前讨看她手中买得是什么药,可她怎么也不让看,给耐心解释,才勉强同意。一看,原来是治狐臭的药,难怪人家不让看哩!后来我们将这“老鹰错车”方言学说给房东听,得到印证是指狐臭。
好在房东热心肠也懂普通话,好在孩儿们现在基本上能听懂这儿方言,要不,会闹很多误会。因为这儿老年人大都不会讲普通话甚或听不懂普通话。购药老年人居多,不懂方言是很难与他们沟通的。
各地都有方言。空间好友也有时蹦出句方言来。莫兰友有次回复我,用的是东北方言,我不懂,问她,解释是夸奖词,“棒”的意思,听之任之吧。其实她解释什么,我也只能囫囵吞枣,不能所以然;清风友与如歌友常用上海话相互点评会话,不懂吴语的我看到,好似云里雾里,不甚了了。
好在房东热心肠也懂普通话,好在孩儿们现在基本上能听懂这儿方言,要不,会闹很多误会。因为这儿老年人大都不会讲普通话甚或听不懂普通话。购药老年人居多,不懂方言是很难与他们沟通的。
各地都有方言。空间好友也有时蹦出句方言来。莫兰友有次回复我,用的是东北方言,我不懂,问她,解释是夸奖词,“棒”的意思,听之任之吧。其实她解释什么,我也只能囫囵吞枣,不能所以然;清风友与如歌友常用上海话相互点评会话,不懂吴语的我看到,好似云里雾里,不甚了了。
我的家乡处江汉平原荆楚大地,方言也多也逗,就是相距十里也口音不同。我的祖籍是湖北仙桃市,与我所居县相邻,早前同属大荆州管辖。老姑母健在时,青年的我常去仙桃看望她。出于关心舅侄,可能想给我介绍对象,虽口里没明说,但她给我多次聊到她那与我年纪相仿的邻居女孩,结尾句总是说“雀!长得蛮雀!”呵呵,这“雀”是啥意思,一窍不通。出于没点儿念头,也就没深究这“雀”的意思。数年后,我再去看望她,老姑母见这女子路过,还记着这事,指给我看,啊,是位很美的女孩。这下明白了,“雀”的意思是长得好。姑母见我还是无动于衷,倒流露出遗憾表情。至于这“雀”是怎样借指美,我至今也没闹明白其来历与演变过程。
如果这样说话:“这澳,辊衫子都没穿,搞不使伙!”不翻译,您能懂吗?这就是我家乡方言,其实意思是,这么冷的天,还没穿棉袄,糊涂到不知冷热了。这句话里冷称为“澳”;棉袄称“辊衫子” ;糊涂、处理不当称为”搞不使伙“。您说怪不怪,别扭不别扭,但我家乡就是这么说话。还有游泳称“打鼓球”;橱柜称“馋柜子”;吵架称为”俺席马“等等,数不胜数……
哈哈,讲了这多,罗嗦了。要说方言演变、形成,我想,主要是历史上人口流动不多,相对稳定、封闭,口语就慢慢演变成当地语音的方言了,但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历朝历代都以建都的地方为官方语言所导致,如洛阳的中原语;南京的吴语;北京的京腔(满语与吴语的结合体)等。清朝以北方话为基础,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国语,实际上是种”折中南北,牵合古今“的人造语言。实行三百年来,尤其是解放后推广普通话,但还是难改各地的乡音。有意思的是在1955年”全国文字改革会议“上对普通话的确立以投票方式表决,北京话(现在的普通话)获52票,西南话(以西南话为基础,城都语音为标准音)获51票,以一票之差被否决,吴语获46票,粤语获25票,翌年国务院发文,在全国推广普通话。我倒是想,如果成都话为普通话,呵呵,那我们说出的就又是一副腔调了。
人在外,就要会普通话,不然,虽不说寸步难行但也会闹出很多笑话和尴尬,在外地的我,感受格外深刻。好在各种媒体和学校都以普通话为准进行传播、教授,相信不久这些笑话和尴尬会大大减少。
如果这样说话:“这澳,辊衫子都没穿,搞不使伙!”不翻译,您能懂吗?这就是我家乡方言,其实意思是,这么冷的天,还没穿棉袄,糊涂到不知冷热了。这句话里冷称为“澳”;棉袄称“辊衫子” ;糊涂、处理不当称为”搞不使伙“。您说怪不怪,别扭不别扭,但我家乡就是这么说话。还有游泳称“打鼓球”;橱柜称“馋柜子”;吵架称为”俺席马“等等,数不胜数……
哈哈,讲了这多,罗嗦了。要说方言演变、形成,我想,主要是历史上人口流动不多,相对稳定、封闭,口语就慢慢演变成当地语音的方言了,但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历朝历代都以建都的地方为官方语言所导致,如洛阳的中原语;南京的吴语;北京的京腔(满语与吴语的结合体)等。清朝以北方话为基础,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国语,实际上是种”折中南北,牵合古今“的人造语言。实行三百年来,尤其是解放后推广普通话,但还是难改各地的乡音。有意思的是在1955年”全国文字改革会议“上对普通话的确立以投票方式表决,北京话(现在的普通话)获52票,西南话(以西南话为基础,城都语音为标准音)获51票,以一票之差被否决,吴语获46票,粤语获25票,翌年国务院发文,在全国推广普通话。我倒是想,如果成都话为普通话,呵呵,那我们说出的就又是一副腔调了。
人在外,就要会普通话,不然,虽不说寸步难行但也会闹出很多笑话和尴尬,在外地的我,感受格外深刻。好在各种媒体和学校都以普通话为准进行传播、教授,相信不久这些笑话和尴尬会大大减少。
文章评论
镜湖闲云
“这澳,辊衫子都没穿,搞不使伙!” 我懂这话。我下放就下到那里。[em]e113[/em]
寒烟
[em]e1000058[/em]
吟风、和
听方言,很有趣!不过你文章的有趣点也挺多[em]e113[/em][em]e179[/em]
午夜莫兰
原来只觉得东北的方言土,现在看看别处方言也没好到哪里去![em]e113[/em]
绿色满天
大哥,早上好
君目
哈哈,百里不同俗,十里不同音,这话虽然有点夸张,但还挺形象。你说的对,还是讲普通话好,一个国家的人总的有一种统一的语言进行沟通,要不然的话,到了外地就像跟外国人说话一窍不通,岂不别扭死了。
ぉ美玉ゞ
说土话搞笑,说普话易懂![em]e113[/em][em]e181[/em]
好样的
南腔北调异曲同工跑,天南地北海角天涯聊[em]e112[/em][em]e113[/em]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北京走表,中国梦中国习以为常平易近人了
书院幽荷
方言的确很有趣。我们村里有几个云南媳妇,说的话我一句都不懂。我自以为我们河南话和普通话没多大区别,可人家有时候还是听不懂。
欧阳雨竹
[em]e179[/em] [em]e179[/em] [em]e179[/em]
寒梅
方言难懂。
梅
推广普通话大有益处!
东哥
哥、老弟真是佩服你,写出来的文章一看就让人很舒心。[em]e179[/em][em]e179[/em][em]e179[/em]
芳姐
呵呵,俺们这嘎达基本上是普通话,就是垮了点。老弟懂俺说的意思不?[em]e120[/em] 其实在哪呆的时间久了,那里的地方语言也就懂了。我们这的朝鲜族住到山东屯的,说出的话就是山东味。那山东屯的山东人说出的朝语也自然是山东朝语[em]e113[/em]
王老大
各地方言,都有着有趣的故事,欣赏,祝你秋安吉祥![em]e181[/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