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修观心和静坐

参禅悟道

 文章来源:修身齐家群大家长明和师兄分享
 
明和师兄注: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篇我十年前自认为看懂的文章,昨天上午我又仔仔细细地品味了一遍,发现自己还是没有完全吸收。这篇文章对帮助他们提高觉照力,如何静心,如何明心见性,如果了脱生死,如果大家真看明白了,就知道怎么做了。

    这是一篇一行禅师关于禅修观心和静坐最好的文章,希望每个有心的人足够重视,请反反复复安静的阅读吸收:
 


    今天有两个女孩和一个小男孩从村子里来找谭苏一起玩。他们四个人跑到我家后面的小山坡上玩要,过了一个小时左右,他们回来要些东西喝。我拿出最后一瓶自制的苹果汁,给每个小孩倒满一杯,最后那杯倒给苏。

    由于她那杯是瓶底部分的果汁,所以里面有些果泥。当她看到杯里有小果粒,就噘著嘴不肯喝。不久,这四个小孩又跑回山坡上玩,但苏没有喝任何东西。

    半小时后,我正在房间里静坐,听见苏在叫唤。苏想要喝杯冷水,但她连踮著脚都够不到水龙头。我就提醒她,餐桌上还有杯苹果汁可以喝。

    她看著苹果汁,发现里面的果泥已经沉淀,果汁看来清澈又可口。她走到餐桌旁,两手捧起玻璃杯。喝了半杯后,放下杯子问道:「这是另外一杯果汁吗,和尚叔叔?」

   「不是,」我回答。「这就是刚才那杯。它静静地坐了一会儿,现在就变得清澈又美味了。

    苏
又看了一下杯子。「真的很好喝。它是不是像你一样在静坐呀,和尚叔叔?」我笑著拍拍她的头说:「应该说我在静坐时禅观著这杯苹果汁,才比较贴切。」

    每晚苏就寝时,我都在静坐。我让她和我睡在同一个房间,靠近我静坐的地方。我们讲好,当我静坐时,她就要乖乖去睡觉,不打扰我。在那种宁静的氛围中,她通常在五到十分钟内就会安然入睡。等我静坐完毕,就替她盖好被毯。

    谭
苏每天晚上都看著我静坐。我告诉她,我正在「静坐」,但没有解释其中的涵义,或是为何我这么做。每晚当她见到我洗脸,穿上僧袍,并点燃一柱香让满室馨香时,她就知道我马上要开始「静坐」了。

    她也明白,这是她刷牙洗脸,换好睡衣,然后安静上床睡觉的时间。我从来不必提醒她。

    毫无疑问,苏认为那杯苹果汁就像她的和尚叔叔一样,静静地坐了一会儿就清澈了。
 
   「它跟你一样在静坐吗?」我认为,不到四岁半的谭苏不需任何解释就能了解静坐的意义。苹果汁在静止片刻后就变得澄澈;

    同理,如果我们在静坐中让心止息片刻,心也会变得清明。这份心灵的澄明让我们身心轻安,带给我们力量和宁静。当我们自觉轻安舒畅,周遭环境也会变得清新。

    孩童喜爱亲近我们,并不只是为了拿到糖果或听故事,而是因为他们能感受到这股「清新」。

    今晚有位访客到临。我把剩下的苹果汁倒满一杯,放在静坐室的桌子上。这时苏已经熟睡,我邀请我的朋友非常安静地坐著,正如那杆苹果汁。

    
著让自己平静,就会变得愈加不安

    我们大约坐了四十分钟。我注意到朋友微笑地望著那杯果汁,它已经变得非常清澈了。

   「而你,我的朋友,你是否也像苹果汁一样?即使你不如苹果汁般沉淀得这么彻底,但你不觉得内心少了些焦虑、急躁和困扰吗?虽然你仍然面带微笑,但我想,你在怀疑自己能否变得像苹果汁般澄澈——即使我们再继续静坐好几个小时。

   「这杯果汁的基础非常平稳。而你呢?你的坐姿并不是这么自在安定。那些微小的屑粒只是依循自然的法则,静静地沉淀杯底,但你的思绪却不顺服这样的律则;相反地,它们像一窝蜜蜂,兴奋地到处乱窜,所以你认为自己无法像苹果汁般沉淀。

   「你告诉我,有思考和感觉能力的人不能拿来跟一杯果汁相提并论。我同意,伹我也知道,我们做得到像苹果汁那样,而且可以做得更好。我们不仅在端坐时能保持内心宁静,在行走和工作中也是一样。

   「或许你并不相信我的话,因为在你努力尝试了四十分钟后,还是无法得到你所企求的平静。苏此刻正睡得香甜,她的呼吸好轻盈。我们何不再点亮另一根蜡烛,好好地秉烛夜谈?

   「小谭苏毫不费力地就这样沉睡了。你明白那些夜不成眠的时刻是什么滋味,你愈努力尝试反而愈睡不著。你试著强迫自己内心平静,却感觉到内在有股抗拒力。

    许多人在静坐的初体验中,也都感受到这股抗拒力,他们愈急著让自己平静下来,就会变得愈加不安。
 
 
    禅修,就是去观照并且随顺所有的细微之处

   「越南人认为,这是因为他们受到恶魔或恶业的控制,事实上,生起这种抗拒正是由于我们获得内心的平静。这些努力本身变成了一种压迫。

    思惟与情绪犹如河水般奔流,若想拦阻一条河的涌动,就会遭遇流水的阻力。所以,较好的方式是随顺著流势,来引导它朝向自己所希望的方向。千万下要企图围堵它奔流。

   「请记住,河水必须流动,我们要顺著它,必须察觉沿途加入的每条小溪,察觉自己内心生起的所有思绪、情感和感受——看它们如何生起、伫留,然后消失。

   「你看见了吗?现在这些抗拒力开始消失了。这条念头之河仍然在流动,但不再隐身于幽黯之中。

    如今它在「觉知的阳光」之下奔流,要让这太阳在我们内心永远闪耀,清楚照见每一条细流、每块鹅卵石,以及河流的每个转弯处,这就是禅修。最重要的是,禅修就是去观照并且随顺所有的细微之处。

    平静的心,不等于没有思绪,不是感觉的漠然麻木

   
「在觉知的当下,虽然那条河仍然奔流不息,我们却感到能够自主。我们觉得身心平静,但不是苹果汁的那种「平静」。

    处于平静中,并非意味著我们的思绪与情感是冰封僵固的,它跟麻木的情况不同。一颗平静的心不代表心中没有思绪、感觉或情感,平静的心不是麻木不仁,不是心不在焉。

    显然地,单凭思绪和情感无法单独构成我们生命存在的全部。愤怒、憎恨、羞惭、信心、怀疑、不耐、厌恶、渴欲、悲伤和哀痛,都是我们的心:希望、抑制、直觉、本能、潜意识和无意识,也是自我的一部分。

    静坐,不需强行压抑内心的念头和情感

    初学静坐的人常以为,为了创造能够进入专注(定)和理解(慧)的状态(即「真心」),必须压抑内心所有的念头和情感(即「妄心」)。

    他们采用种种方法,如把意念集中在某个对象或数念自己的呼吸,试图摒除纷扰的思绪和情感。专注于某一对象或数息都是极佳的方法,但它们不是用来压制妄念的。

    我们知道,凡有压制必有反抗——压制必然伴随著反抗。真心与妄心实为一体,否定此就是否定彼,压制此就是压抑彼。我们的心就是我们自己,我们不能压抑它,而必须用一种恭敬、温柔,以及绝对非暴力的态度对待它。

    既然我们连「究竟什么是我」都不知道,又如何能分辨某一心念是妄是真,是否该压制及压制什么?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让觉知之光照亮我们的「自我」,让「自我」觉悟,这样我们就能够直视本心。

    正如花朵和叶子只是植物的一部分,波浪也只是海洋的一部分,我们的知觉、感情和思绪也是自我的一部分而已。

    绽放的花与绿叶是植物外观自然的展现,而波浪是海洋呈现的自然现象,企图压抑或扼杀它们根本徒劳无益,而且这是不可能的。我们只能从旁观察,因为它们的存在,我们就能找到它们的源头,而这个源头正是我们自己。

    阳光即是绿叶,绿叶即是阳光

    觉知的太阳源于自我最重要的部分,能让自我获得觉悟。它不仅照亮了所有的思绪和情感,也照亮了自身。

    让我们回到苹果汁,静静地厂坐著」。念头之河继续在流动,而今在觉知的阳光照耀下,平静地流动著,而我们也祥和平静。这条念头之河与觉知太阳之间的关系,跟真正的河流与太阳的关系并不相同。

    不论夜半或正午,不论浓云蔽日或金光万丈,密西西比河的水依然潺潺流动,一切都没改变:但是,当觉知的太阳照耀在我们的心念之河上,我们的心就会转化。这儿的心念之流与觉知的太阳本质是相同的。
 
    别将你的心沦为战场

    
觉知之光的照耀下,观察内心发生的各种变化。你会发现,就连呼吸也已经改变,与这个在进行观察的自我变得「不二」(我不想用「一」这个字)藉由觉知,你的思绪和情感也会在刹那间转化。

    当你不再试图去论断或压抑这些念头,它们就会与观察的心融合。

    你可能经常觉得烦躁不安,而这份烦躁又不会自动消失。碰到这种情形时,你只要安静坐著,随著呼吸的韵律,面带微笑,并让你的觉知之光照耀著这份不安。

    切莫试著摧毁或论断它,因为这份不安正是你自己。它只是生起,停留一段时间,然后就会自然地消失。

    先别急著找出这种不安的源头,不要大奋力想让它消失,只须觉照它即可。你将会看到它一点一滴地开始变化,最后跟你这个观照者融合成片。

    只要在觉知的光明中,任何的心理状态终究会软化顺服,并获致跟「观察的心」同样的状态。
 
 
    禅修,不是要跟内心的问题奋战

    在整个禅修过程中,要让觉知的太阳不断闪耀。就像真正的太阳能照亮每片叶子和草尖,我们内心的觉知之光也照亮每个念头和觉受,让我们观照它们,觉察它们的生起、停驻和消失。

    在过程中不做任何论断或评价,保持不迎不拒的态度。

    很重要的是,不要将觉知视为自己的「盟友」,然后号召它来压制「敌人」——也就是内心难以驾驭的念头。别将你的心化为战场,别在那儿发动一场战争,因为你所有的感受——欢喜、悲伤、愤怒、憎恨——都是自己的一部分。

    而觉知犹如一位大哥哥或大姊姊,温和又专注,在那儿引导和照亮所有的心念。

    觉知是充满包容力与清明的状态,是非暴力和无分别的:觉知只是在那儿密切观察思绪和情感,而不论断它们的好坏,或将它们画分为不同阵营,陷入彼此的争斗。

    好与坏两股相对势力常被喻为光明与黑暗,但我们假如以不同的方式来看待,就会发现,当光明照耀之际,黑暗并未消失。它没有离开,而是融人光明之中,它本身变成了光明。

    刚才我邀请我的客人微笑。禅修,并不表示要跟内心的问题奋战,禅修意味著观照,你的微笑证明了这点,它显示你与自身和谐相处,显示了觉知的太阳正在你心中闪耀,而你已经掌控自己的内心状态。

    因为这时候你才是真正的自己,你已经获得某种程度的平静,而这份内心的平静正是吸引孩子乐于亲近你的原因。

    我学会在一切活动中保持觉知

    我
能够做得比一杯苹果汁更好。我们不仅在坐著不动时,可以平静地沉淀下来,即使是行走坐卧,或甚至是工作之际,也都能如此。当你在散步,冲一杯茶或咖啡,或洗衣时,是什么东西阻挡内心觉知的太阳闪耀生辉?

    当我初次成为慈晖寺的学生,我学会在一切活动;中仍保持觉知——不论是在园中除草、耙取池塘边的浮叶,或是在厨房洗碗,我都遵照读体律师在他那本禅修手册《毗尼日用切要》中所教导的方法,去练习觉照。

    这本小书上说,我们必须全然觉察自己所有的活动。当一个人醒来的时候,要知道自己是醒著的:在穿衣服时,要知道自己是在穿衣服:洗手时,要知道自己在洗手。

    读体律师写了一首偈颂,以便我们在洗手或穿衣时能够诵念,好让我们一直保持在觉知中。以下是他为我们在穿衣时背诵所作的偈:
 
我于穿衣际,
但愿诸有情,
温暖涌心间,
恒不失正念。
 
    弟子
的举止,就是他禅修的境界

    藉由这类偈颂的帮助,觉知的阳光就很容易照耀在我们的日常活动,以及思绪和情感上。当我年幼时,常听见母亲告诉姊姊,女孩子必须注意自己的每个举动。

    我当时很庆幸自己是个男孩,不必像她那样随时注意自己的举止。直到我开始习禅时,才恍然大悟,自己在行为举止的留意要比姊姊当年还更多上千百倍。

    我所专注的不仅是自己的举止,还有思绪和情感。我的母亲就像天下所有的母亲一般,明白注重自己仪态举止的女孩,外表会显得更加光采动人。她的举动毫不愚蠢、急躁或笨拙,看起来非常温婉、柔和、优雅。

    其实,我母亲在不知不觉间,已教导姊姊体验禅修了。

    同样地,修习正念的人看起来也很优雅。禅师只需观察弟子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击钟、打扫庭院和摆设碗筷,就能判断他的成熟度如何;禅师能在弟子的举止和个性中,看出他的「单修境界」。

    这个「境界」就是平日修习正念的成果,禅师称之为「禅味」。

    妙悟注:看完师兄的分享,除了赞就是赞了,每一句话都值得细细品味。将这样一篇珍贵的文章分享出来,希望自己细细的回味,也督促自己实践。独乐不如众乐,希望有缘的朋友能够看到文章的可贵之处,愿和不同地域的朋友,共同学习和实践,祝福有缘人安康,吉祥。 
 
相关链接

你愿不愿意试一个幸福的现在和未来?
 
 
真实的我在这,同频的你在哪?
我是修身齐家群家人妙悟,喜欢看我文章的朋友,欢迎大家加我为好友,QQ/微信3060173095。 
阅读是一种修养,分享是一种美德。如果您觉得有价值,欢迎转载或分享,让更多的人获益。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