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境心镜需自净

样稿留存



 

如梦醒时分,窗外雨乍歇。来不及深入,来不及回味,就只剩下一声叹息:又快过完一个月。

有首歌唱:时光飞逝如电……

时间真的过得很快吗?一点也不。

这个八月,天气是悠哉悠哉自顾自地凉爽起来。而我的身,我的心,也随着季节的变化凉起来,只是找不到爽。

不爽,是因为一些事,一些人。

总有些事莫名其妙地要扯拐,总有些人装疯迷窍地要装怪。

你们说,莫急莫气莫恼哈,看清一些事,看清一些人,也就看轻了。

我信。

我信才怪了!

 

 

兴许是感觉到我的焦躁,怕我颓废。朋友说:到外面去看看秋天的花吧。

看花?看个毛的眼睛花啊!八月虽已入秋,那些桂花、芙蓉还有菊,在荷花凋零后有那么给力地接力盛开了吗?

朋友只管笑,有一种故弄玄虚的感觉:每一个时节都有花在开。你若愿意去亲近秋天的花,秋天的花定会回报你别样的感觉。

切,女人花吗?

我嘲笑了朋友,接着嘲笑自己。由浅而深地狠狠嘲笑。

 

 

终还是出去了。

给我那辆破旧的摩托车加满油,一路狂奔。

却只是一门心思地去看树。

去红豆村看了那棵据传是杜甫亲自栽下,已然活了1200多年的红豆树。

去龙居寺看了那棵据传是花蕊夫人亲自栽下,也活了一千多年的银杏树。

看,不能白看,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就码字玩。

两棵树写了两篇文,分别寄给两家报社,好歹都卖了钱。价钱不算好,抵扣了摩托烧掉的汽油费,余下的只可以再买一条娇子烟来抽。

总的来说,不至枉行。

 

 

八月的小城,雨像我空间的那些废话连篇的说说一样多而乱。

小城有很多小巷,斑驳着沧桑。没有人还会打着油纸伞,也不见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

丁香是春天才开花的。丁香一样的姑娘,也该是春天才能逢着吧?

突然就想起朋友的话,突然便想去看看秋天的花。

可,到哪里去看花呢?

 

一段广告语跳出来:红峡谷,一个天琢山水,自然和谐,可以深呼吸的地方。

好吧,去洗洗被烟熏黑的肺吧。

于是,再推出摩托去加满油,直奔40公里之外的蓥华山麓。

走栈道,过索桥,趟溪流。看飞瀑,闻鸟鸣,尝土菜。

除了路遇好多不知名的野花,还真邂逅了格桑花,并惊艳了彼岸花。

格桑花和彼岸花,我都是第一次在大自然中亲眼所见,第一次亲密接触。尤其是彼岸花,以前只以为是红色的,看到过花语,看到过传说,觉得好凄绝。可我所见到的是黄色的,准确地说是金黄色的,而查了百度后,惊喜一下子写满老脸。

百度上说,金黄色的彼岸花的花语是——敬爱,天生的幸运儿,有着不止息的幸福。

这个八月,这个初秋的八月,一次随意的外出,居然有如此的奇遇。晦暗的心情刹那间云开雾散,明媚如花。

 

 

因为心动,所以爱。

可为什么才刚爱上,就要离别呢?

是因为,我是俗人,还有那么多凡俗的尘事等着我去料理。

临走的时候,还能做的是不是只有对着峡谷大声喊——我会记着你,想着你,念着你!

是不是,还应该许下一个约定——红峡谷,我会很快再来看你,一次一次看着你,爱着你!

 

 

八月就要过去了,是该整理一下心情了。

尽管八月的风拂来,越来越凉。因为感染了树的坚强,花的清芬,在这个不安稳不顺当的八月里,我居然也能感觉到一丝丝一缕缕的爽。

爽了就要喊:天凉好个秋!

 

 

那个朋友又说:亲,心情好了,该写写字了。

是的,我越来越疏离文字了。这个八月,我没有继续写我的小说,也只在公开发行的报刊上发表了两篇短文。

这不是热爱文字的一杯愁绪的风格。

 

 

那么,写点什么呢?

写爱吧。

 

 

是的,写爱!

 

 

原本,生活中处处都有爱的。最怕的是被幽怨与愤懑蒙蔽了双眼。

换一个地方看风景,换的其实是一种心情。

无所谓要去发现什么哲理,探寻什么禅意,最好的姿态无非是——

没有心情去恨,只有心情去爱。

 

 

废话又多了些,题记的字数又多过了正文。

老规矩,到月底晒一篇见报拙文留存一笑吧。

 

 

——题记

图片 


 

好友相遇,直呼岁月不饶人。回家一照镜子,隐约间果见有白发悄生。不由得唏嘘:老矣。

不怪我矫情,对镜自照从来就关乎心情。汉乐府《木兰诗》有“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的诗句,将荣归与亲人团聚的喜悦洋溢于镜中。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却恰好相反,将对离人的相思郁结于镜。当怀才不遇的压抑和渐趋老迈的慌张袭上心头时,连诗仙李白也忍不住怆然涕下:“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以铜为鉴,可正衣寇;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这是唐太宗李世民在吊唁魏徵时的感叹。每每读到此,我都大为感怀。以心为镜,时刻不忘自省与警醒,当是人生最不该缺少的态度吧。

五祖宏忍禅师欲传衣钵于弟子时,让寺中所有人出一偈语,其大弟子神秀信心百倍地作一偈:“身是菩提树,心似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五祖虽称赞,却认为未达禅宗境界。当慧能呈上“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时,五祖甚为欣慰,便传其衣钵,是为六祖。慧能,孔子,老子,并称中国三大圣人,其境界不同凡响无异议,但作为大弟子的神秀在佛门研修多年,饱受五祖言传身教之影响,六根尚未清尽,除却自身悟性不够外,恐怕也和五祖本身的修为程度脱不了干系吧?再说“本来无一物”,又何来衣钵可传?

树非树,镜非镜,这样的禅境不是谁都可以参透的。但只要愿意,谁都可以在心里存一面镜子。只要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态度在警醒中净化灵魂,在自省中剔除杂念,即便没有一双慧眼,在人生的道路上也不至于迷失心智,足可以走稳走好。

当我对着镜子想要拔掉那几根白发的时候,又突然想到了轩辕磨镜的传说。据传,身为天下奇丑的嫫母在山中无意中发现一块光亮的石头,经过打磨发明了世间第一面镜子。在惊叹这传说美得太残忍的时候,似乎又总觉得暗含着某种禅机哲理。似乎在告诫,又像警戒,让人不得不去反思,不去自省。

想我已到中年,白发虽是老去的信号,却也是岁月的痕迹。心不老,梦就在,就让多情笑我,早生华发吧。

 

图片 

 

2014年8月
于什邡城西
 
 

图片

 http://wxb.newssc.org/html/2014-08/27/content_2105844.htm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以上景点均拍摄于愁绪家乡川西明珠什邡市龙居寺、红豆村、 李冰陵、花信箭台和红峡谷。

因有私人照片,本文谢绝任何形式的复制和转载。谢谢。



 

文章评论

时之沙

老规矩,只赞题记不赞正文。[em]e160[/em][em]e121[/em]

蝶舞蓝玫訫

[em]e120[/em]那个图片中光着上身的,不雅,老哥露点了,看文的友友有眼福了[em]e113[/em]

ゆ爱水晶ゆ紫吟幽梦

那些花儿 很美 那些景 很美 那个人 潇洒中 有些些儿忧郁 快乐中 有些许无奈 然后 还有一些惫懒和无赖 ------- 鉴定完毕 走了 --------

悠悠

文章不错,风景不错,只是拍照的技术不咋地[em]e120[/em]!尤其是拍人物,角度方位都不对[em]e113[/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