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齿之间

 
          《琵琶行》是一首华丽的散文诗。说它散是因为它的着墨点不一。其中,有琵琶女非同寻常(浔阳城里的不寻常遇见)的才华;有琵琶女的不幸遭遇;再者就是作者本人的“天涯沦落”之不公。此三者以琵琶语相贯穿,通过对琵琶语的共鸣,既惺惺相惜,又各自神伤。整诗结构浑然天成,毫无拼接之感。
           世有定论说白乐天是现实主义者,关心下层社会百姓的疾苦, 此话不虚,他的这种高尚情操在这一首诗中得以完全体现。琵琶女原本沦落风尘,这在当时是处在极其低下的社会地位里,白却以浓墨给我们展示了琵琶女的高超技艺和绝美的音乐修养,让人读后即时就有了拥琴弹拨的冲动。同时,也消减了二者因社会地位悬殊实际存在的对立感。对琵琶弹奏的描述很华丽,文字里藏着流淌的韵律。白居易很大胆,就像一首乐曲,他把高潮部分提前托出,在回落中,让读者品味诗中人物的个人经历,这样就自然而然的最大限度的生发对倡女对诗人的认同感、同情感。
            尽管此诗白居易以琵琶女自比,“同时天涯沦落” ,但是二者的心境却又不能完全画等。琵琶女遭遇固然不幸,但是这毕竟是一种注定——十三学得琵琶成,这种人生路的结局与中途的风景无关。当然其是否出于强迫这是另论。而白居易则是读圣贤书、过科场走的是“学而优则仕 ”的阳关大道。显然,后者的“沦落”从命运上说是一种不期,是一种厄运,是政权给予的不公和打击。沦落的方式和原因不同,其悲情亦不可同语。因此,白居易自比于风尘中人,是一种无声的悲愤,是真正的谦虚,是“此时无声胜有声”!是彻入骨髓的“别有幽愁暗恨生”!

            琵琶自曝身世一段写得很详,耐人寻味。我认为,这段文字大有用处。“夜深忽梦少年事”,仅仅是琵琶女吗?非也!作者自可喻此中啊,想当年,我也风采过人啊。“梦啼妆泪红阑干”,一个字,悔。悔何?悔处世不慎?悔用情(为官)太专?悔自己不善腾挪?不得而知。至少,这段文字里意味暗藏,人生彻悟感如江心月,半沉半浮。

           后一段是“无故”添上去的一段。虽说是遭贬之人,但也是一介官员,夜宴江边,约弹民妇,虽非艳遇,但也终究于礼不合。祖国边疆的生活太清苦了,“终岁不闻丝竹”实在难熬,此故才有此等心情。这一来,开在江边的音乐会就给洗白了。于时下论之更慎,这一段当重点强调,播出时当打上“请勿模仿”字样。

          另外,以本人见,九江我是去过的,其境内就有著名的庐山风景区,真正的世外桃源。所以,江州司马你哭个什么味儿啊,还青衫湿!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