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三百门渔夫《李登辉变脸了吗》
杂谈
李登辉的“变”与“不变”
这些天,李登辉到底“变”还是“没变”,引起台湾政坛和两岸媒体的极度关注。事缘李登辉1月28日接受媒体访时亲自澄清:未主张过“台独”,当初他是说中国大陆与台湾是特殊国家和国家的关系,“特殊”包涵的意义很大。李登辉的话,在台湾引起震荡,不少人说李登辉又在变。但国民党的立法院长王金平说,李前总统的理念从未变过;民进党大佬沈富雄说,大陆应就批判李登辉主张“台独”一事,向李登辉道歉。
李登辉有没有变,早八个月前,2006年5日23日,我在讯博客发表的文章《三百门渔夫台海系列之四:李登辉,从“统一旗手”到“台独教父”的半神半兽》,就替李登辉澄清过:“李登辉本人只字不提‘台独’主张”(http://sanbaimen.blog.hexun.com/3811295_d.html倒算第五段)。
李登辉那些没变过:
1、坚持不主张“台独”没变过。
李登辉对记者说:我的书和演讲集二十几本,我什么时候说过台独?李登辉的书和讲话,笔者没全读过,但自信读过的不少,的确没有发现李登辉说过台湾要独立的话。
2、坚持台湾的主体性,主张一个“自由、民主、均富的中国”没变过。
李登辉认为,在台湾的中华民国是一个主权独立国家,不是一个地方政府,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只有互相承认对方的主体性,对等地位,而不是谁吃掉谁,两岸才有统一的前提和可能。李登辉以“台湾的主体性”对抗“一国两制”,认为大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台湾的“中华民国”是特殊国与国关系,只有承认两岸分裂的现状,才说得上两岸的统一。两岸的统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华民国”的统一。一个“自由、民主、均富的中国”,统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华民国”之上,而不是统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或“中华民国”之下。
3、坚持“经营大台湾,建立新中原”的李登辉路线没变过。
什么是“经营大台湾、建立新中原”的李登辉路线?综合李登辉的演讲和1999年出版的《台湾的主张》一书,可将之概述为:发端于中原的中国文化,经历了几千年中央集权统治,大一统根深蒂固,变成一种封闭、僵化、自大、霸道的大中华文化。大中华文化,己远远脱离、落后于现代化的西方文明。近百年来,中国历经重重苦难,始终未能建立自由富裕的现代化社会。儒家文化主张天下为公,提倡民本思想,与西方民主法治精神在本质上有其相互贯通之处,台湾地处海洋文化与大陆文化交汇的枢纽,接受西方现代化文明影响甚早,终于能够在传统儒家文化中,顺利完成创造性转化,从民本思想发展为民主思想,实现主权在民,建立了民主宪政制度。比之中原文化的停滞,台湾文化具有现代的先进性,复兴中华文化的希望和途径之所在。在这一过程中,在大陆人民不能当家作主,专制主义仍坚守“旧中原”文化,推行大中华霸权主义之时,保护台湾的自主自立,维护台湾主体性,本土化,从政治经济文化上做大台湾,是台湾的安全和中华文化复兴的保障。“台湾经验”应该成为未来一个中国文化的新典范。
4、坚持“左派”立场没变过。
李登辉的左,是真左而不是假左。年轻时,读马克思著作,参加共产党及其外围组织的活动。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深受鲁迅、郭沫若的影响。在政治理念上,主张平等权利:民主必须包含对个人自由及社会公义的尊重,以及个人能够直接影响国事的参与感;主张均富:经济发展不仅是为了追求财富与繁荣,还必须包括均富理念的实践。
上过李登辉的四个坚持,四个没变过,可称为李登辉的“四项基本原则”。
李登辉也有变的时候。在台湾,李登辉路线,界于统独之间,界于民进党的激进和国民党的保守之间。2000年,李登辉集合一些不满国民党、亲民党,又反对民进党台独立场过分鲜明的国民党本土派,组成台联党,想走中间路线。但逢到陈水扁领导民进党执政,宣示走台独化的“新中间路线”。台联的生存空间,受到民进党的挤压,李登辉一举把台联的台独立场激进化,吸收深绿选票。尽管如此,六年来,李登辉仍不松口说出“台独”。所以,这几天,李登辉讲话和台联党的转变,一点不令人吃惊,与其说李登辉和台联突然转向,不如用英国每日电讯报的评论更贴切:回归李登辉路线。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