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西莲的天空下

个人日记

陪匡作家采风、到村里开会、深入农户走访、写完2篇信息,一整天,匆匆而去。
按上周的安排。今天自己包的石门垭村开党员集中学习大会,为了使活动达到预期的效果,我和村里的干部提前一周进行了谋划:首先是请乡党委书记及乡长上党课,接着是观看电影《吴仁宝》,最后是全体党员到实地讨论村里的建扶发展。从会场的布置到投影器材的准备,全都安排到人。忙着农活儿的村里党员要集中学习一天,既然已经耽误了干活,那就要学出名堂,我们的党课,绝不走过场。
清早,再次交代好村里的会议安排后,我先陪匡作家去石门垭村赶集。因为下雨,高山浓雾,我们的车在雾海里飘忽,转几个弯,雾少了,视力刚刚轻松,一个弯转来,前方又被雾盖住看不见了。匡作家对这样的云雾景观很感兴趣,对我说:“粟乡长在这么美的村子里工作,你就把这里最感动的人、事、景写下来,一定是好文章......”大作家的金玉良言,自己记在了心里。
来到石门垭赶集的地方,一下车,大家在一脚踏三县的地方伸脚试探,这一条线,踩踏过的脚印,有多少只是慕名前来?又有多少是沉思揣摩?边界,一个互容共生的环境还有多少耐人寻味的传说?匡作家在泡粑粑、豆腐、饺子等特色小吃里寻找;在水果、蔬菜、零食里仔细察看;在孩子、老人、商贩中耐心询问......不大的一个小市场,匡作家一个摊位一个摊位的绕着,看着,问着,拍着,陪在他的身边,我默默看着,认真听着,仔细学着,一个作家的创作,不管最后作品的反响如何,原始素材的扑捉与创作的取舍,都由作者的精神调教着,这种调教,便是一切的起点。
按照既定的时间,10点采风完毕,和匡作家一行握手道别后,赶到石门垭村部参加学习。虽然自己不是党员,但作为包村干部,这样的大型活动,是自己难得的学习机会。
会议室里,全村28名党员,共有23名党员参加学习,其中女党员2名,(4名外出打工,1名病假),82%的参会率我很满意。再看参会的党员,一半以上鬓角都露出了白发,有的还柱着拐,大家都很认真的坐在椅子上,真实地神情传达着最基层的党员在和平年代最朴素的状态。
李书记的党课从“如何正确认识新常态和如何正确认识建扶工作”展开,意蕴深远又通俗易懂,抓党建促产业是他的核心思想,从会议到行动,一直在践行。
何乡长讲党课的主题是“如何做一名合格党员”,团结、务实是他对村里党员的要求,“四度”是对所有党员的期望,他以自己多年的农村工作经历鼓励着所有党员:支持村里就是支持老百姓自己。
党课结束,观看电影《吴仁宝》,选择这部电影,不奢望石门垭村能达到华西村的样子,但我们急需的是吴仁宝为村里发展从青丝干到白发的执著,是他“不做好邻居,要做一家人”的大爱,是他“村支部书记,就是要让村里的群众吃饱、穿暖、有钱花”的实在。观看前,我要求所有的党员代着问题看,别人的村里不是天生就是富裕,我们村里也不是永远贫困,村里的发展,靠在座的所有党员和村组干部们。
观看电影,那些熟悉的村里家长里短及全心全意谋发展的细节感动得自己眼泪直流,一个村支部书记,拿出全家的口粮,送出自己的儿子、挑起全村的担子,一次次的绘画展望,一次次的实现超越,以自己的实事求是与吃苦耐劳的品质铸就了一个“华西精神”。
看完,大家在石门垭村赶集的地方讨论村里建扶规划,先由村支部书记介绍:建扶成什么样?再由大家讨论:面临的拆迁难题怎么办?一场实地的大讨论,全村的发展,再每一个党员的心中都有了轮廓的初现。感动的是大家都能站在全村发展的大局上出谋划策,有了统一的发展认识,拆迁,不再是难题。
大半天的会议结束,再与政府干部一起去月岩村向绪楚家祝贺老人迎来101岁生日。老寿星子女孝顺,自己身体无大病。经历了百年风雨的洗礼,101岁的人生旅途有点长,那些过去的岁月,相必全都成了老人现在喜欢静坐的陪伴。老人不多说话,我们的问题都是他的亲属代为回答,能活到101岁,除开自己的身体过硬,孝老爱亲的家风值得学习。叮嘱家属要悉心照料老人外,我们道别。高山,百岁老人,生命的释然......
夜晚,仰望,西莲的天空下,自己曾经在茶园里穿越,在日出时祈愿,在瀑布前呼唤,你是自己最深的绝望里遇见的最美风景,如天空那端的神,如何安放?
许以庙的虔诚......





体验一脚踏三县的感觉



匡作家在石门垭村集市采风



乡党委书记李成忠给石门垭村党员上党课



乡长何国永给石门垭村党员上党课





观看电影《吴仁宝》



拄拐杖参加学习的老支部书记 李幼岩





签到





村里党员实地讨论村里发展







月岩村向绪楚喜迎101岁生日,乡党委政府代表上门祝贺。好身体,好家风,好幸福!

文章评论

蜜蜂

现在的干部挺多,但有文才的确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