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她们已经太臭美 丨 中国历代女子发式

个人日记

 

最起初,原始社会那会儿,大家都如《画皮》里的扮相一样,长发披散垂落,一个大中分左右对半开来。就差不多是周迅、陈坤在剧中那样儿,不分男女。



披头散发且长发及腰有多不方便,可以去请教一下身边那些有如长发贞子的姑娘,或是小伙儿们,这放在一个生产力刚醒悟的初级社会里,自然会发生“纠结不已”的麻烦事。夏商时期开始有梳小辫儿的了,也不仅仅是为了方便做事,迎合劳动经济的发展,也有爱美之心在这其中嘛。一般说来,以春秋战国时期后,形成女子挽髻于头的习俗,且花样繁多,不同于男子的简易小辫儿。



这当然是有考有据的:“乃自我始祖黄帝制作衣冠以来,隐蔽形体,仅露首面,扑朔迷离,莫可辨识。后圣知其然也,乃命男辫女髻,以便一目了然,诚法良而美意也。”


丱发为儿童或未婚少女之发式


双丫髻是双挂式中最常见之发式,带刘海,一般多用于侍婢丫环


少女头上的两个螺形发髻,宫廷、士庶女子中都流行。


再后来就有众所周知的“十五及笄”了,古代女子十五岁就达适婚年龄了,应梳髻插簪迈入人妻装扮了。是有着神秘光晕的仪式化一举,一个“笄发”就区分了男与女,少女与少妇,童真与,呃,谙世事。


娥髻


垂髻


乌蛮髻


丫髻


回鹘髻


以前念书时问过语文老师,为何女人的头发要称作云,或者青丝,青难道是黑的意思?他说这其实是一种意境,中国人向来喜韵似而非全然的形似,云和丝多柔软多缠绵啊。再说了,“青”字通“情”,“丝”字又通“思”,如若叫成了“黑丝”不觉得那种美妙氛围瞬间就给灭了吗?


张大千绘


我们说梦回唐朝,是有点把方方面面都抵达一定高度的唐朝视作黄金时代的意思了——经济、文化、政治、民风、融合、思想开放程度,无一不含。也可以这么说,遗落在历史长河里的唐朝,应是一朵最艳丽奢华的大红牡丹花。


簪花仕女图(局部)


是琳琅满目的那种美,唐代发髻也是最繁盛多姿的。


着钿钗礼衣和大袖盛装的贵族妇人


那种可媲美洛可可时代法国女人高耸假发的审美情趣,初唐时就有了,飞髻,朝天髻,半翻髻,反绾髻,甚至有诗人如此评价道:“城中皆一尺,非妾髻鬟高”。



唐朝高髻发式


盛唐时期,最为流行的是倭坠髻,把头发从两鬓梳向脑后,然后向上掠起,在头顶上挽成一个或两个向额前方低下来的发髻。你不可能没见过,出土的盛唐女陶俑,基本都是这个型的。还有日本妇女穿和服时梳的发式,也是沿用唐朝的倭坠髻。



至于台北故宫最近又在推出的什么“坠马髻颈枕”,我真的无言以对,惶恐得不知该说什么才好,还稍作反应了一下后,才明白产品诉求。



坠马髻颈枕,售价680新台币,来自台北故宫博物院


《唐人宫乐图》中的坠马髻发型



还有一本有趣的书叫《唐代妇女发髻》,不仅集合了唐代妇女发髻的文字介绍,还配以唐代壁画、雕塑详图示意,真人重新挽起古时发髻形式以作参考,是一个巨大的工程项目,理论结合实践。



再再后来,革命了以后,头发长度不再是那团仪式光晕的分界线了,也有新女性就干脆以此作为突破口,“削发明志”,当然不是剃光了,只是觉得沙宣BOBO头一般的利落感更符合个人包装和定位罢了。说多了都是物化,不死磕了,时尚从来都是千转轮回。只是觉得,前段时间恰巧经过铁水寺,那儿搞的一次中式结婚典礼,抬花轿,点绛唇,梳云鬓,踩火盆——还蛮有意思的。


附赠女子古代发髻示意图: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