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了幸福还有多远—西安大学生自我实现路
个人日记
人山人海的招聘会
■主持人语:
幸福是什么?这是一个千百年来困扰哲学家们的话题,也是见仁见智,无法定论的问题,更是人类所有反抗、改革、奋斗、追求的终极目标,是人们成功实现自我价值的具体表现。
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打小怪物,这是一种幸福;一家人吃穿不愁,有房子住,有钱花这也是一种幸福;信任并自由地给予和欲意的收入,也可定义为幸福。然而,无论有多少种对于幸福的定义,都必然要归结为三个基本要素的获得:财富、情感、健康。
当财富的获得成为情感获得和健康获得的部分前提时,似乎,财富的足够成为了我们是否能获得幸福的更为重要的因素,而从人类文明开化以来,获得财富的最主要手段,便是劳动,用体力和智力去满足我们的各种需求。
对于一个理想的城市,提供充分的就业机会和劳动保障,便是提供幸福的源泉,在西安,这个荣获2009年全国十大最具幸福感的城市,大学生们的就业状况如何呢?在这里,他们是否能够找到通往幸福的自我实现之路?
■本组稿件作者:罗溯阳侯显敏马超贺磊惠亮实习生 刘俊良 党静妮 丁斌涛 邱文杰 杨惠 摄影:梁萌
就业路 大学生:“眼高手低”心理导致就业不易
就读于西北政法大学 ,今年7月毕业的付阳,在经历了考研的失败后,踏入了大学毕业生求职大军,大半年的时间穿梭于人才交流市场、应聘单位以及学校,回想起整个求职的过程,她说 “那就像是打仗一样。”
“因为不自信,也害怕面对找工作不断失败的残酷打击,我一直没有勇气去招聘会应聘。可是不找工作,看着其他同学一次次的投简历,心理又觉得慌,害怕自己错过机会,就这样纠结了很久。在西安生活了四年,习惯了这里的生活节奏、喜欢留在西安,想要融入这里,融入这里的生活、一切,能够独立生活在这个城市。”她向记者说道。
“记得唯一参加过的招聘会是在学校,当时有一个律师事务所来学校招聘办公室文员,我通过了简历筛选进入了面试,面试完后,面试官对我的表现应该还挺满意的,专门让我留了联系方式,回去等消息。我当时心里挺开心,觉得很有希望,可是很长一段时间也没有再收到通知。在我都快放弃的时候突然又接到他们的电话,可是又一次让我去面试,同学们都说这是在忽悠人,不让我去了。可我明知道也许结果不如人意,却又怕失去这唯一的机会,所以还是去了,然而,最终还是一场空。当时,我才对大学生就业难有了深切的体会。”
小付同学讲道,在有过这一次让人纠结、煎熬的求职经历之后,她便决定放弃了,一边复习再次考研,一边参加各种的公务员考试。在不断地失败、再尝试的过程,终于,她幸运地通过了2010年村官考试,现在就是在等分配,悬着的心也算是放下来了,再也不用去挤大大小小的招聘会了。“身边的同学找工作也都不是一帆风顺,有的是自己放弃了工作,有的是没有通过面试,也有人对自己当初放弃机会的选择后悔,可是毕竟,逝去的不会重来。找工作的过程艰辛而又难熬,希望以后的学弟学妹们不要像我们一样,政府部门能够采取措施,改变这样的局面,让就业难不再成为一种社会压力。”
她的感受在很多毕业大学生中引起了共鸣,李文同学也是今年毕业,他就读于西安三资职业技术学院,因为学校名气的关系,他在整个就业过程中,体会到了更多的“愁滋味”。
“都说少年不识愁滋味,可是现在我想说,找工作真的是一件很头痛的事。很多同学都安慰我说,现在用人单位更看重的是能力。只要你有能力,不怕找不到适合的工作。他们说的我也明白,可毕竟应聘的第一个门槛就是简历,而学校是给招聘单位留下印象的最直接资料,所以,我还是不自信。投了很多简历,连一个面试的通知都没收到,可能也有学校好坏的影响吧。时间越往前,我就越迷茫,现在我的想法就是,只要有工作我就先干着,就当是积累经验。而且工作不好找,有个机会就要好好珍惜。”
在整个调查采访的过程中,记者根据求职大学生的反馈,总结出了下面这些“就业难”的原因:
1、用人单位方面:
a.过分关注文凭,不少用人机构认为,学历越高越好。
b.存在性别歧视。女大学生明显处于劣势,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女大学生生理因素、婚姻因素、成就动机以及生育保险费和女工劳动保护费用等。
c.生源地域歧视。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到本单位的业务情况与当地联系紧密程度,希望招聘的大学生熟悉当地方言及风俗,甚至有一定的人际关系网等,选用人才时优先考虑本地人才。
d.过分看重工作经验。经验不足是大学应届毕业生最大的劣势,潜力和可塑性被忽视。
2、大学毕业生方面:
a.大学生自身定位偏颇,都希望找收入高、待遇好的单位,“高不成,低不就”心理定位严重影响就业。
b.求职途径把握不准,不少大学生通过参加各种各样的人才交流会“广泛撒网”的方法,或希望通过熟人“托关系”、“找门路”以捧上“金饭碗”,不善于“推销”自己,没有针对自己的切实优势,通过重点了解用人单位实际需求情况,提高就业率。
3、学校方面:
a.实践与理论结合不强,造成大学生实践能力与理论脱轨。
b.学科设置不平衡,学科调整、专业设置仍难以适应市场的需要
4、社会现实:
大学毕业生进入高峰期,供大于求,再加上多年积累下来的待业人员,更加剧了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难的局面。
失业路 待业大学生:理想工作难觅,奋斗脚步未停
在西安乃至全国,每年都有一批这样的群体,游逛在各类招聘会中,永远在投递着简历,有的却永远没有回音。记者见到王超时,他已经打算离开西安去深圳了,“我要离开了,两年来这个城市已经耗尽了我的精力。”,离开西安的他,要再次踏上追逐梦想的旅途了,只是目的地还是一个未知数,何时才能结束失业的状态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呢?他苦笑了一下:“我似乎一直都在寻找的路上。”
无法递出简历的双选会
身高175cm、专业过关、英语过关,熟练掌握C/C++语言以及IDS、PKI、漏洞扫描等安全知识技术与软件,还拿到了华为3COM认证网络工程师证书。大学四年,王超在南郊某大学的一切都很顺利。
2009年3月,西安南郊某大学举行的第一次毕业生招聘会上,王超做了第一份简历,但“根本就递不出去”。
这次招聘会上只有一个公司挂出“信息安全、两名”的招聘需求。当王超挤过去时,才发现这个单位实际上没有收下一份简历。
王超将目光投向相近的“通讯工程”专业,这个专业有十几个人的招聘需求。然而,一说自己是“信息安全”的,对方就说“不对口,对不起,下一个”。其中有一个公司来自四川,王超很快就和招聘负责人攀上老乡关系,但是最终还是因同样的原因得到一句“对不起”。
王超第一次求职便以无法递出简历的尴尬结束。
工资探到底线,求职铩羽而归
进入4月份,西安一家计算机公司到学校招两名实习生。由于公司表示这种实习生多数可以留下工作,报名者众。通过考试和面试,王超脱颖而出。
一个多月的实习后,公司通知正式上班,两人要去培训,但是必须自己先垫付几千元培训费,开出的工作待遇是:合同一签三年以上,试用期800元、正式工资1200元。
王超拒绝了。他来自四川农村,毕业了还要向父母要钱,超过他的心理底线。而且,用这样的工资绑定三年,远低于他“不能寻寻常常”的期望。
5月份的时候,在西安的一次专场招聘会上,仍然没有相关专业需求,一些公司表示可以考虑,但是工作条件苛刻,“基本是去做苦力,月薪都低于800块。”王超和同行的三个同学低着头转身返回宿舍。
求职之路一路过来,均是铩羽而归。
丢掉架子先上班再说
经过几天的考虑,王超调整了定位:丢掉一切名牌大学生的架子,先上班再说。第二天,他就在西安某通讯公司找到一份工作。王超上班后才知道,他们的工作就是每天按照一个深圳电话黄页打电话推销一种网络产品。
“应聘时基本不了解公司,他们也不会让你了解,只会是他了解你。”这个公司刚开办,资金少,工资在800元~1200元之间,而且规定员工工资每个月扣一半,没有任何其他福利。
王超似乎领悟到电话营销的精髓,很快做成一个订单,在他即将又落实两个大单的时候,他辞职了,“打电话老是去骚扰别人,有点烦人,自己也觉得不对。”但他又不甘心,强烈要求领工资,最后算下来不到80元。
离开公司后,王超与同时辞职的另一个大学生一起租了个小房间继续找工作。那名学生给王超介绍了一个房产租售公司,这是一个没有做成业务就没有一分工资的工作。为了熟悉业务,王超按照安排“踩盘”——熟悉楼盘一切以便向客户介绍,但是,王超显然不可能有房源和客源,由此,王超始终无法开单。他放弃了。
“这里做下去我可以看见我的未来,即便成功也没有很大的出息。”
“推销信用卡?太浪费了”
重新进入人才市场,王超很快被某大银行信用卡中心录用。
8月18日,经过三天培训后,王超和同批新员工被安排推销信用卡。他再次成为一个推销员。这一天太阳很毒,王超来到一家大学,在学校食堂吃过午饭,坐在草地上。他拿起手机,给大学最要好的同学打电话,同学很替他担心:“推销信用卡?那挺低级的,太浪费了,你的专业呢?”
“低级”这个字眼,瞬间触到了王超心里一直隐忍的情感,他在电话里就哭了出来,泪流满面。
“现在想起来,当时最大的感觉就是委屈。刻骨铭心。”面对记者的王超依然无法忘记当时的孤独和无助。在他的手机里,至今存着当时写下的一段话:“想起一个半月来的种种,应该有所改变,不要急于求成,要把力气用在正确的位置上,反思吧。”这是他至今为止对自己就业经历的唯一个人记录。
他离开了这家银行,“铁心找一个专业对口的工作。”
转了一大圈,最终再来西安
他分别通过了两家网络公司的面试,等候最后通知。后者的待遇是他目前遇到过最好的一次:公司提供免费培训,培训期每月1500元。
也在这个时候,一家在福建泉州筹办中的外语学校到西安招聘,一眼看中王超,要求他立即随车前往泉州。此时已是8月27日,到西安已近两个月,带来的一千余元已所剩无几,手机也欠费了。他只好决定去泉州。
在泉州,王超待了1个月,学校正在筹办,王超有时还需要监督工人施工,与专业更加遥远。校长承诺转正后每月2000元,但是,刚开始第一个月300元,第二个月400元,第三个月500元。王超放弃了。他领了300元工资,9月27日,他返回老家四川。
10月8日,王超回到西安。通过网上投递简历,他通过戴尔电脑售后技术支持部门的第一轮面试。有20多人参加两周后的考试,其中包括英语考试。“这是我第一次觉得自己有差距,来考试的都是有几年工作
经验的,表达镇定,工作和处世也老到,而我之前在西安应聘的都是小公司,而且都是和一群应届生在一起。”
希望之后再“失落”,重回漫漫求职路
10月29日,王超来到人才市场,一家网络公司的招聘信息让王超心动起来,而一个月仅1000元的工资王超也并没有放在心上,“能够在与专业相关的公司上班实在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终于,辗转求职的努力似乎有了希望,但是,专业不对口,价值没有办法体验,让他最终还是选择了离开,重回失业者大队伍。有一天,王超打来电话:“我的专业在公司也用不上,我已经准备去深圳了,继续找工作。”
王超告诉记者:“回头看这段在西安求职的日子,我还是很幸运的,比我艰难的人还有很多,如果说有一点痛苦的话,相比成长而言,这也算不了什么。”
从就业到失业,王超的这一路显得曲折起伏,然而,他毕竟还有再踏上征程的勇气和实力,对比之下,众多既无学历又无技能的真正失业者们,他们的生活,不仅时刻“在路上”,而且难寻终点。
创业路 大学生创业者:社会信任与政府扶持是创业成功的保证
在大学生创业这个江湖中,严文是个“熟手”,他前后进行过两次创业,每次都差一点成功,虽然他的结局如众多选择走创业这条路的大学生一样,以失败收场。但是,两次创业经历的磨练,在让他体会到大学生创业的艰辛之后,还让他积累了很多经验和感悟,对于西安的整个创业环境也有了深入的认识。
“我是福建人,南方人的商业意识比较浓厚,大学还没有毕业的时候,我就想着以后不能给别人打工,要自己干,所以就在大四的时候萌生了创业的念头。”严文说,自己第一个创业项目是代理“金冠”糖果的销售,和一个同乡合作,但是由于这个糖果品牌在西北市场的知名度和接受度不是很高,很难得到发展。
“第二次的创业也是和人合作,代理品牌运动鞋,当时也是因为有陕西福建商会和几个福建老板的帮助才做下来的,可是后来,由
于和合伙人的经营理念不合,就只好退出了,然而当时项目已经发展得越来越好了,所以我也很惋惜。”
创业的时间不到一年,却对创业这回事有了很深刻的认识,严文告诉记者:“创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创业,渴望最多的是信任,信任是对一个年轻创业人最大的帮助 。除此之外,一个组织或某些企业家前辈的帮扶,都能让创业人少走很多弯路,更快进入正轨。我认为,政府应该加强对创业人的引导和政策扶持,不论在放宽贷款限制,还是加大贷款额度,同时加上创业项目推荐和扶持,加强创业培训和创业导师负责制,最重要一点希望加大对外地人非本地户口创业人的帮扶和放宽政策和贷款条件。”
谈到西安的创业环境,严文说:“西安的创业环境相比沿海和南方的省份当然还有很多需要改进和学习的地方,无论是政策扶持还是硬件设施方面都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但总体创业环境和市场还是较适合创业,比起西北其他地方好很多,尤其适合本地人创业。”严文说道,自己身边好几个朋友都从西安市政府的创业扶助项目中获得了贷款,“有的几万,有的上十万,没有听说有什么大的困难,只要你的创业项目够好就行了,总的来讲,贷款不成问题。”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