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 严 九 心

大日明王上师

图片
 
承事九心,也叫华严九心,是华严经所开示对善知识的依止发心。"

如孝子心、如金刚心、如大地心、如铁围山心、如仆使心、如除秽人心、如乘心、如犬心、如舟船心。若能以此九心亲近具相善知识,必能获得成就。"

这是显宗的依止发心,密宗博士课程,发心更胜一筹。这些要在对于依止和自身的信心基础上修持。

------大日明王上师


华 严 九 心

选自益西彭措堪布《广论》讲记
 
 

《华严经》说以九种心亲近承事诸善知识,能摄一切亲近意乐所有扼要。
 

《华严经》说以九种心亲近承事善知识,能够摄尽所有亲近意乐的关要。
 

九心,即:如孝子心、如金刚心、如大地心、如铁围山心、如仆使心、如除秽人心、如乘心、如犬心、如舟船心。若能以此九心亲近具相善知识,必能获得成就。

丑二、广说分五:一、如孝子心 二、如金刚心 三、如大地心 四、荷负担已应如何行  五、摄义并引传记说明

即彼九心摄之为四。

此九种心又可摄为四者,即如孝子心、如金刚心、如大地心、荷负担已应如何行。

寅一、如孝子心

弃自自在、舍于尊重令自在者,如孝子心。谓如孝子自于所作不自在转,观父容颜、随父自在,依教而行,如是亦应观善知识容颜而行。

舍弃自己的自由、将行为的权力都交给上师、随上师安排的善心,就是如孝子心。

孝子不论做什么,都不是随自己的意愿,唯一是看父亲的脸色、随父亲的意愿而行,这叫“观父容颜、随父自在”。同样,弟子也应观察善知识的容颜行事。

《德育古鉴》记载:

以前有一位杨孝子,父母非常贫苦,终年卧病不起。当时除衣食外,还要支付许多医药费,生活十分窘困。于是,杨孝子不顾羞耻以乞讨维生,将讨来的食物供养父母。如果父母没有吃饱,即便自己再饿也不敢先吃,必待父母饱食后才吃。若得美食,便恭敬地跪着奉养父母。他不但在物质上这样照顾父母,还想方设法让二老愉快。他自编山歌,在父母面前又唱又跳,逗父母开心。这样经过了十几年,当地人们都被他的孝心感动。

后来,父母相继去世,他用讨来的钱买了两具棺材,并且不顾寒苦,脱下自己的衣服做殓衣。

由此可知,所谓孝子心,就是舍弃自己而顺从父母的善心。

《现在佛陀现证三摩地经》中亦云:“彼于一切应舍自意,随善知识意乐而转。”

《现在佛陀现证三摩地经》中也说:“弟子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舍弃自己的想法,唯一随顺善知识的意乐而行。”

以下对此简别。

此亦是说,于具德前乃可施行,任于谁前不能随便授其鼻肉。

这也是说,只有在具相的善知识前才可以这么做,不能随便把鼻肉交给他人。

“授其鼻肉”,即牦牛把自己的鼻肉交给牧民,任其穿孔,比喻完全受人控制。

寅二、如金刚心

谁亦不能离其亲爱能坚固者,如金刚心,谓诸魔罗及恶友等,不能破离,即前经云:“应当远离,亲睦无常、情面无常。”

任谁也无法破离弟子对上师亲爱之情而能坚固的善心,即如金刚心。

比喻:金刚宝极为坚固,任何法都无法摧破。

意义:天魔及恶友等任何违缘,都无法破离上师和弟子的亲爱之情。

教证:前经所说“应当远离亲睦无常、情面无常”。

“亲睦无常、情面无常”,是指情意不坚固。比如:初见上师时非常激动,事隔三月便将上师视若常人,这是情面无常。经中说:对上师的情意,应远离无常的心态,须如金刚一般坚固不破,始终如一。

寅三、如大地心

荷负尊重一切事担者,如大地心,谓负一切担,悉无懈怠。

荷负上师一切事业重担的善心,是如大地心。

比喻:大地担起地上一切有情无情,而毫无疲倦。

意义:荷负上师一切事业重担,没有任何懈怠、疲倦之心。

例如:种敦巴格西荷担阿底峡尊者的一切事业,毫无疲厌,即是如大地心。禅门中,杨歧方会禅师是以大地心荷负尊重事业的典范。杨歧的师父慈明禅师,性格率真,作事忽略,无甚忌讳。杨歧忘我地投身于师尊的事业,唯恐有一事不周全、有一法不圆满,即使冒严寒、顶酷暑,他也不曾爱惜自己。整整三十年中,他毫无懈怠、尽心尽力地辅助师父,秉持丛林的纲纪法律。

如博朵瓦教示慬哦瓦诸徒众云:“汝能值遇如此菩萨我之知识,如教奉行,实属大福。今后莫觉如担,当为庄严。”

诚如博朵瓦开示慬哦瓦的弟子们说:“你们能遇到这样的菩萨善知识并且依教奉行,实在是莫大的福报。今后不论为上师做任何事,都不要觉得是负担,应当持为庄严。”

比如:将军虽披戴沉重的铠甲,但并不觉得是负担,反而视为荣耀。若换成其他人视铠甲为负担,就会觉得难以承受。同样,若将上师交付的事视为负担,内心就会无法忍受;相反,若视为庄严,则会觉得因缘殊胜难得,做起事来充满欢喜。

寅四、荷负担已应如何行分六一、如轮围山心 二、如仆使心 三、如除秽人心 四、如乘心 五、如犬心 六、如船心

荷负担已应如何行,其中分六。

宗大师把华严九心中的后六心归于一个内容,即荷负上师事业重担之后应如何行的善心。

卯一、如轮围山心

如轮围山心者,任起如何一切苦恼,悉不能动。

“如轮围山心”,就是生起任何苦恼都无法动摇的善心。

比喻:铁围山,以汹涌的海浪也无法动摇。

意义:依止上师时,任何违缘都无法动摇的善心。

再看大德教言。

慬哦住于汝巴时,公巴德炽因太寒故,身体衰退,向依怙童称议其行住。如彼告云:“卧具安乐,虽曾多次住尊胜宫,然能亲近大乘知识听闻正法者,唯今始获,应坚稳住。”

慬哦瓦住在汝巴时,公巴德炽因天气太寒冷,而身体衰弱,他和依怙童商量是离开还是住下。依怙童劝他:“在卧具住所的安乐方面,我们虽曾多次住过帝释天的尊胜宫,但能亲近大乘善知识听闻正法,只是如今才有这种机会,你应当坚持住下来。”

《禅林宝训》中记载:

大愚、慈明、谷泉、琅琊结伴参访汾阳禅师,当时正值寒冬,河东的天气异常寒冷,大家都畏惧寒苦,唯有慈明志在道业,昼夜都不懈怠。

夜晚昏昏欲睡时,他就用锥子刺大腿,难过地说:“古人为了生死大事废寝忘食,我是何等人,竟然这样放逸。生无益于当时,死也无闻于后世,我是自暴自弃呀!”

后来,慈明辞别师父归去时,汾阳禅师感叹地说:“慈明今日走了,我的道法也随之东去。”

卯二、如仆使心

如世间仆使心者,谓虽受行一切秽业,意无惭疑而正行办。

比喻:“仆使心”,即仆人虽然做一切低贱污秽之事,也没有任何犹豫和羞耻,而能以平常心去做的善心。仆人是以平常心打扫厕所,因此没有太多分别。如果让一位大人物去做这种卑贱之事,他往往会表现出两种心态:一是做之前犹豫,以自己的身份该不该做?二是做时会害羞,觉得在别人面前打扫厕所有失颜面。这两种心态就是“疑”和“惭”,然而卑下的仆人就没有这种执著,他做起来和走路吃饭一样平常。

意义:“如仆使心”,即无论为上师做任何低贱之事,不但没有羞耻和犹豫,而且真心去做的善心。也就是承事上师时,不管事情是否体面,都不分别而照办的善心。

下面引公案说明。

昔后藏中,一切译师智者集会之处有一泥滩,敦巴尽脱衣服扫除泥秽,不知从何取来干洁白土覆之,于依怙前作一供坛。依怙笑曰:“奇哉!印度亦有类似汝者。”

以前,在后藏所有译师和智者聚会的地方,有一块泥滩。种敦巴当时脱下衣服,扫除地上的污泥,又不知从哪里找来一些干净的白土盖在上面,然后在阿底峡尊者面前做了一个供养上师的坛城。尊者笑着说:“奇哉!印度也有像你这样的人。”

种敦巴心地纯朴,他在遇到阿底峡尊者之前,从十七岁开始,曾经十九年中依止康地的大德菩提童子。最初依止上师时,他如常啼菩萨般依止师长,白天在山上放牧牛羊,晚上还骑着好马,手持弓箭,四处巡逻看顾牲畜。他是真正以奴仆般的善心依止上师。

蒋山元禅师是慈明楚圆禅师的侍者。《景德传灯录》说:“二十年中运水搬柴,不畏寒暑,样样亲作,如此来求道。”

卯三、如除秽人心

如除秽人心者,尽断一切慢及过慢,较于尊重应自低劣。

“慢”,即对下劣者认为自己超胜他,对平等者认为与他平等。虽然符合事实,但因内心高举,故称为慢。

“过慢”,即对平等者认为自己超胜,对超胜者自认为与他平等。

比喻:“除秽人心”,即普通清洁工毫无傲慢的心态。

意义:“如除秽人心”,即断除了一切慢及过慢,在上师面前自处卑下的善心。

例如:未生怨王身为国王,但在迦叶尊者面前听法时,仍是毕恭毕敬。释迦族人种姓高贵,但仍谦虚地在优婆离尊者面前受教。

下面引教言说明。

如善知识敦巴云:“我慢高丘,不出德水。”慬哦亦云:“应当观视春初之时,为山峰顶诸高起处青色遍生,抑于沟坑诸低下处而先发起。”

正如善知识敦巴所说:“我慢高丘,不出功德之水。”

慬哦瓦也说:“应当观察初春时,是在山顶隆起的地方青色遍生,还是在沟坑等低下处最先发起青色?”如同低洼处长满青草,由谦下心方能出生功德。

《大乘庄严经论》云:“下心为缘起。”拜见善知识或为善知识做事,应当以谦下心来做,身心调柔,不应有傲慢的行为。

卯四、如乘心

如乘心者,谓于尊重事,虽诸重担极难行者,亦勇受持。

比喻:“乘心”,即大卡车装载沉重的货物,虽然路途难行,却没有丝毫疲倦之心。

意义:“如乘心”,即上师交付的重任,即便再困难也能欢喜受持的善心。

教证:《功德藏》云:“极具忍耐如柱子。”《普贤上师言教》对此解释为:“或施加难以承受的压力,也应当尽力忍耐,犹如柱子一般。”

例如:智光吩咐菩提光迎请阿底峡尊者,此事非常困难,但菩提光没有违背智光的心愿,勇悍地承担。

卯五、如犬心

如犬心者,谓尊重毁骂,于师无忿。

比喻:“犬心”,即忠实的爱犬被主人打骂时,不仅没有丝毫反感,反而对主人摇尾乞怜。

意义:“如犬心”,即虽受上师毁骂,但对上师没有丝毫忿恨的善心。

下面引公案和教证说明。

如朵垅巴对于善知识画师,每来谒见便降呵责。画师弟子娘摩瓦云:“此阿阇黎于我师徒特为嗔恚。”画师告云:“汝尚听为是呵责耶?我每受师如此赐教一次,如得黑茹迦一次加持。”

善知识画师每次拜谒朵垅巴时,都会遭受一顿呵斥。他的弟子娘摩瓦不满地说:“这位阿阇黎对我们师徒特别嗔恚。”

画师告诉他:“你把它听成是呵责吗?我每次受上师这样赐教一次,就像获得黑茹迦的一次加持。” 

《八千颂》云:“若说法师于求法者现似毁咨而不思念,然汝于师不应退舍,复应增上希求正法,敬重不厌,随逐师行。”

般若八千颂》说:如果法师对求法者显现呵斥、毫不重视,即便如此,但是你对法师不应退失信心而舍弃,应较以往更加希求正法,对法师敬重不厌,一切皆随法师的意愿而行。

下面以公案来说明如犬心:

浮山远和天衣怀听说叶县归省禅师的高风,特意前去参拜。时值大雪,气候寒冷,省禅师一见他们就呵骂驱逐,而且往衣服和垫子上泼水。其他僧人都气愤地离开了,只有浮山远和天衣怀整衣敷具,如前安坐。

省禅师又骂道:“你们还不去,是不是等我打你们!”

浮山远上前说:“我们从几千里外特来参和尚的禅,怎么会被一勺水泼走呢?”

禅师笑着说:“二位果然是来参禅的,快去挂单。”

后来,浮山远担任典座,管理大众的饮食。

有一次,省禅师出门时,浮山远私自取了油面为大众作五味粥。粥刚煮熟时,省禅师忽然回来,唤来浮山远说:“你窃取油面,属于盗用常住。”

浮山远说:“我是取了油面,愿和尚责罚。”

省禅师叫他估算衣钵偿还常住,又命人责打三十杖,将他逐出院门。道友们来劝,和尚不答应。道友说:“如不开许回来,只求让他随众听法。”但和尚仍不应允。

一天,省禅师上街,看见浮山远站在旅舍前,便说:“这是院门的走廊,你为何住在这里?”又叫人来追算店钱。至此,浮山远也无难色,反而持钵到城中化缘,付清店钱。

省禅师回来后,对大众说:“法远真是参禅之器。”于是便让浮山远回来,上堂在大众前付法给他。

所以,弟子应如良犬般,无论上师如何打骂也都欢喜承受,视为加持。

卯六、如船心

如船心者,谓于尊重事任载几许,若往若来,悉无厌患。

比喻:“船心”,即摆渡船来来去去,无论往来多少趟也无疲厌之心。

意义:“如船心”,即对上师的事不论承担多少、不论如何来往奔走,都无厌患的善心。

例如:索达吉堪布对法王如意宝吩咐的大小事务,皆以如船心办理,往来奔走,心无疲厌。

一般修行不好的弟子,见到上师吩咐的事接连不断,便会心生疲厌,这是不具足如船心。

总之,荷负上师事业重担之后,当如是行持:

一、以任何违缘不能动摇;

二、受行秽业心无惭疑;

三、断尽傲慢;

四、欢喜承担;

五、上师毁骂不起忿恨;

六、数数劳作心无疲厌。

寅五、摄义并引传记说明

道的根本是亲近善知识,而亲近善知识的结果,取决于弟子的意乐,因此修习亲近意乐极其重要。

对一切亲近意乐的关要,《华严经》中归摄为二十一心,《集学论》中再摄为九心,本论按《集学论》以九心总摄一切亲近意乐的关要,而且把九心归纳为四点。

一、舍弃自己的自由,随善知识的意愿而行

这是入门的第一步——修如孝子心,要在内心和行为上兼修。如果以前凡事以自己为主,并没有把自己舍于善知识、随善知识的心意而行,现在就应将“不孝之心”转为“如孝子心”,而且行为上也要有所体现,这才是修如孝子心。

二、对善知识的心意如金刚般坚固

学人应对照自心修正。比如:以往高兴时,就说要生生世世依止,不高兴时,就认为善知识不重视我,还是离开更好;或者有时恭敬随顺,有时则违背教言。这些都是心态不稳固的表现,现在必须改变这种如浮云般变化无常的心态,而且行为上要有所体现。

三、如大地般荷负上师的一切事业重担

若对照此项反省自己,或许会发现发心和行为离如大地心的要求相去甚远。比如:上师要你负责任时,便马上回避;或者要稍负责任,就不愿意承受。这是如“草尖心”,即稍稍负荷就无法承受。因此,首先要调整内心,然后改正行为,这样才能逐渐变成贤善弟子。

四、荷负重担后如何修心

对此也应自我反省,若已做到则应修欢喜,策励自己更进一步,若尚未做到就应发愿早日圆满。

因此,总的依师意乐有九种心。对学人来说,先在内心观想,然后付诸实行。如果能切实做到九种观想与加行,就是到达听闻、了知的彼岸。

以下讲述成就者之王米拉日巴尊者的传记,让学人具体体会具相的弟子应如何以华严九心来依止善知识,由此追随祖师大德,学习他们依师的意乐和行为。

米拉日巴尊者出生在西藏阿里贡塘地区,最初他的家境非常富裕,但自从童年时,父亲过早去世之后,家境剧变,所有财产都被伯父夺走。从此,母亲、妹妹和他三人生活艰苦,衣食等一无所有。后来,米拉日巴为了报仇,就去学咒术和降雹术,压死了伯父的儿子、儿媳等三十五人,又降了三墙板高的冰雹,收拾那些欺负过他们的当地人。

米拉日巴自知造下重罪,若不修法必定会堕地狱,因此发起了求法的决心。最初他在绒敦上师处修大圆满法,但是因缘不契合。绒敦上师告诉他:“南岩卓窝隆寺有印度大成就者那洛巴的亲传弟子圣者玛尔巴译师,他与你前世有缘,你应当到他那里求法。”

当米拉日巴听到上师尊名时,心中顿时涌起无法言喻的欢喜,全身汗毛竖立,眼泪如潮水般涌出,他生起了无量的欢喜心、恭敬心和无比的信心。

于是他动身去寻找上师,沿路想着:“不知道何时才能见到我的上师。”他是以一种寻求善知识的心渴望依止上师。

当他见到上师时,就恭敬地顶礼说:“我是从拉多地方来的大罪人,我把身口意都献给上师,请您赐给我衣食和正法,并赐给我即身成佛的法门。”

上师说:“你是个大罪人,与我何关,又不是我让你造业的!你到底造了什么恶业?”

米拉日巴详细地讲述了自己的经历。

上师告诉他:“把身口意供养给上师是应该的,但是我无法同时给你衣食和正法,就只能给一样,随你自己选择。”

米拉日巴说:“我是来向上师求法的,衣食我自己解决。”

住了几天以后,米拉日巴想要供养上师,但因没钱,便决定在南岩一带乞讨。他一路乞讨,得了二十一升青稞,便用四升青稞买了一个四方形的大铜灯,又用一升青稞买了肉和酒,剩下的青稞都装在皮口袋中,一起背回来。

当他走到上师房前时,已经累得难以支撑,便把东西“扑通”一下放下,震动了整个屋子。

上师这时正在吃饭,听到响声后马上出来,见到米拉日巴就骂:“你这人力气很大,是不是要把我的屋子弄垮了压死我?快把口袋拿出去!”边说边用脚踢。

米拉日巴只好把青稞拿到外面,心里暗想:“这位上师真不好接触,以后要好好谨慎承事。”当时他心里并未生起一丝不满或邪见。

米拉日巴一开始就发心以身口意供养上师,这是具有“如孝子心”。为了供养上师而去讨饭,这是具有“如世间仆使心”。上师显现打骂等粗暴的行为,他也没有任何邪见,这是具有“如犬心”。

此事过后,米拉日巴急于求法,就到上师面前请求说:“请上师传给我大法和口诀。”

上师说:“卫藏地区来我这里学法的人很多,但是蜀大和令巴两处的人经常抢劫他们,不准他们送食物、供养我。现在我要你对这两个地方降冰雹,成功之后我就传法给你。”

为了求法,米拉日巴又一次降下冰雹,成功后他便返回向上师求法。

上师说:“你只下了两三块冰雹,就想得到我从印度苦行得来的正法?如果你真想求法,卡瓦地方的人打过我的徒弟,一向与我作对,你去施咒咒杀他们。若能成功,我可以传给你那洛巴传下来的即身成佛之法。”

这一次施咒也成功了,回来后米拉日巴再次向上师求法。上师却哈哈大笑说:“你造了这样大的罪业,还想让我把用生命换来的口诀、空行心要传给你?你不要太过份了!如果你能恢复蜀大和令巴的庄稼,而且让卡瓦被杀死的人复活,我就为你传法,否则你不要住在我这里。”

米拉日巴受到上师的痛骂后,内心非常失望,不禁放声痛哭。师母见他可怜,便来安慰他。

次日早晨,上师过来说:“昨天我是凶了一点,你不要生气!你的身体很好,我想让你为我盖一间装经书的石头房。房子建好了,我就传法给你并且提供衣食。”

米拉日巴说:“如果造房期间,我没有求到法就死了,那怎么办呢?”

上师说:“我保证你在这个期间不会死。一个人没有勇气是不能修法的,你好象是一个有毅力、能精进的人,能不能即生成佛,全看你自己是否精进。我的教派与别人不同,具有不共的加持力。”

米拉日巴听了很高兴,就请上师给他建造房子的图样,上师要求他在东方山顶上建造一座圆形房子。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