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年(一)

小说

 图片


    吕美香整理书橱的时候,从书中掉出一张铅笔素描来,是林凯高三那年为她画的像,纸片已有些泛黄,画中的她,依然神彩奕奕,青春亮丽。

她看到后吃了一惊,高中毕业到现在都十几个年头了。当年的神彩至今还残存多少?过去那么多人向她投来羡慕的眼光,如今这些人呢?

上次听彩娟说,林凯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就,相比起来,可能他在班里的同学中,算是混得较好的一个了。看着这张画像,回想起了一幕幕当年的许多事。

林凯毕业于一所乡下中学,高一的时候,竟然和吕美香编在同一班,而且还是同一张课桌。吕美香第一次看到他时,觉得他的穿着有点土里土气,而且他总是沉默寡言,好像比较木呐,比乡巴佬更乡巴佬。

刚开学那阵子,他从不主动和同学说话,课堂上,有时老师会向学生提问,他也从来不举手。有次上物理课,黄老师提了一个问题指名要林凯回答:

“假设在真空中,一片鸡毛和一粒钢球同时在同一高度往下降落,哪一个先到达地面?”

林凯才站起来回答:“同时。”

“你说出个道理来!”黄老师继续问。

“初速度和加速度都相等。”

黄老师满意地点点头,说:“对了,很多人一定会以为钢球先到达地面,为什么呢,以为鸡毛的质量轻。而林凯同学对这道题目的理解是透彻了,在真空中加速度与物体的质量无关。”

林凯回答问题时,好像要他多说一个字都不。但是他尽管说得简洁,总是说到了点子上,这又不由不让人对他刮目相看。后来,到了半期考的时候,全班各科的成绩都是他的最高分。

自那开始,吕美香对他的印象开始转变,不再敢小看他。但吕美香也懒得和他多说话,除非有不会做的题目要问他。

渐渐熟悉之后,林凯似乎变得性格较为开朗了,有时也会主动向吕美香开口。例如,有次吕美香做几何证明题时,林凯看到她在苦苦思索的时候,会对她说一句:“先作条辅助线,把A点和E点连接起来。”经他这样一启发,吕美香的思路就打开了,题目一下子证明出来了。

高二开始,吕美香已觉得林凯这人十分不错了。有次,蔡老师提了个问题要吕美香回答:“氯酸钾和次氯酸钾中氯的化学价各是多少?”

吕美香站起来脸一直红着,不知道怎样回答,当着老师和全班同学的面,回答不出来,好像很丢人。这时林凯在一张白纸上写了4 个字:“前5 3 ”,吕美香一眼瞥见,知道林凯要给她解围,就回答说:“氯酸钾中的氯是5 价,次氯酸钾的氯是3 价。”

蔡老师满意地叫吕美香坐下,并说:“吕美香同学答对了,同学们要记住氯酸与钾的化合物的命名规则,氯的化学价高的就直接称为氯酸钾,氯的化学价低的,就称次氯酸钾。记住了吗?”

吕美香如释负重一般,总算没有太丢面子,暗暗感谢林凯相救。

有一次,吕美香患重感冒,掉了三天的课,病好之后,林凯就抽时间给她补课,吕美香觉得,林凯讲的比老师讲的还容易理解和记忆,因为林凯讲的是经过他自己消化理解了的,他对重点难点有更深的体会,告诉她哪些方面要特别注意。

林凯不喜欢打球,也不会唱歌,在有空的时候却很喜欢画画,常常能三笔两笔就勾勒出一只鸟、一张桌子或一个人像。吕美香不喜欢画画也不会画画,林凯却不止一次地对吕美香说:

“学习速度的时候,要引进一个参照物的概念,画画这门艺术,也是要注意参照物的,不然画出来的东西就不像、不真实。有句画画的口诀叫做‘丈山尺树、寸马分人”就是说画山和画树,画人和画马时大小的比例。”

林凯有时也和吕美香探讨文学和诗词,有次林凯问吕美香:“烟柳是什么东西?辛弃疾那首《模鱼儿》的词,最后那句是‘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危栏是危险的栏杆、斜阳是斜照的太阳,这些都好理解。”

吕美香听了笑着说:“你说好理解的,其实是理解错了。危栏不是危险的栏杆,危不是当危险解,是高的意思。烟柳是暮烟笼罩着柳树。全句翻译成白话来说就是:‘不要去高楼上凭着栏杆眺望,那令人伤感的斜阳,正在暮烟笼罩的柳树梢头,快要落入地平线了。’”

 

 

文章评论

娴雅

来看望昔阳,最近好吗?拜读流年!你真厉害!笔耕不辍,佩服![em]e160[/em]

空山净雨

校园里的爱情最纯洁也最脆弱。期待下集。

镜湖闲云

很真实很清纯的友情。很佩服昔杨先生,对化学方程式,物理公式还记得那么清楚,可见当年学习得多么扎实。[em]e179[/em]

梅苑停雪

回味校园,纯情执著,异性友情在萌芽,几多温馨,几多无奈,时间一去不返还。跟着友的笔迹,回味美好的恋情。

月下听箫

真佩服昔杨老师,佳作连连[em]e179[/em] [em]e160[/em]

荷香

化学咱一窍不通--没学,物理也没学多少,数学多少还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