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父亲
个人日记
"在我小时候,常坐在父亲肩头,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忘不了粗茶淡饭将我养大,忘不了一声长叹半壶老酒。”我非常喜欢听这首歌,当那委婉的旋律响起,心中就泛起对父亲的无尽思念,眼泪就会不由自主的流出来,父亲的音容笑貌以及父亲那奔波忙碌的身影就会清晰的浮现在眼前。
从我记事起,父亲就是一个干净利落、穿着讲究的人。父亲身材不高,方脸盘,大眼睛,头发乌黑浓密,分头发型,即使待在家里,头发也被梳理得流光整齐、一丝不乱。父亲非常勤快,经常打扫房间,简陋的平房被父亲收拾的窗明几净。
人都说父爱如山,而我的父亲则如山如水。父亲平时沉默寡言,但说话很有分量,对子女要求严格,要我们坐有坐姿,站有站相,做人诚实,不许说谎,吃饭时不许说话、不许挑食、不许在盘中乱翻,掉在饭桌上的饭粒要捡起来吃了。父亲性格细腻,感情丰富,对我们更是温柔体贴。我是长女,比起弟弟妹妹们,我得到的父母的关注和宠爱更多一些,父亲把他初为人父的喜悦化作浓浓的父爱都倾注在我身上。那个年代,虽然物质匮乏,但父亲仍然喜欢把我打扮的漂漂亮亮干干净净的,骑着他的28自行车载着我行驶在大街小巷,去逛公园、逛商场,我坐在自行车的前梁上,依偎在他的双臂环绕的温暖怀抱中。我们姐弟四人,父亲都没有打过一下,有时我们犯了错,父亲气得摔东西,也舍不得动我们一个手指头。对晚辈更是倍加宠爱,捧在手上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父亲为了儿孙任劳任怨,默默付出,倾注了一生的心血和汗水。
父亲爱好广泛,多才多艺,业余生活丰富多彩,打篮球、吹口琴、拉二胡、练书法、向报社投稿、看书、看报,生活有条不紊、忙碌而充实。
我儿时最温馨的记忆就是,父亲做完家务后,坐在自家的小院子里,双手捧着他心爱的口琴,鼓起腮帮,吹奏出世间最动听的乐曲,悠扬的口琴声委婉连绵,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那时我喜欢拿着小板凳坐在父亲身旁,静静地倾听,如痴如醉,任思绪随琴曲飞扬。父亲的口琴声荡漾着我童年的乐趣,陪伴我渡过了童年最快乐的时光。
晚上,父亲喜欢坐在灯下写日记,写文章,写书法。每年春节,父亲都会写副对联贴在门上,邻里之间有喜事也都喜欢找父亲写对联,父亲乐于助人,有求必应。父亲在1979年10月9日的日记中写到,“街道有人结婚,要我写两幅对联,写倒好办,编集却是难事,写的太口号化,像四人帮横行时那样,上联口号,下联口号,现在看起来没必要,但写的有点诗情雅意、而且又很健康的确不容易,所以上午起得很早,一个人穷思苦想,终不能成句,最后勉强凑合了几句算是交了任务,其一:建四化,结成革命伴侣,新长征,并肩勇往直前,志同道合。其二;同学习,同进步,爱情结硕果,男英雄,女模范,绿叶配红花,美满姻缘。”
晚年父亲由于患腰椎间盘突出和颈椎压迫神经,双手用不上劲,毛笔字写的越来越难看了,我曾劝过父亲别写了,买副对联吧,卖的对联比手写的漂亮多了。可是父亲坚持说,“买的对联没有意义,”仍然坚持自己写对联,父亲写的是对联,表达的却是对生活的追求和热爱,直到双手不能握笔才不得已停止了他热爱一生的书法,同时也不能再写任何东西了,但父亲的对联永远的留在了我们的心里。
父亲出生在一个富裕家庭,兄弟姐妹六人,父亲排行老末,是家里的宠儿,从小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六岁上学,刻苦学习,门门成绩都很优秀,有家教,懂礼貌。1949年土地改革,父亲家的土地房产被平分,父亲也被迫辍学,17岁考入开滦当了一名学徒工。父亲天资聪明,勤奋好学,心灵手巧,对技术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很快就成了技术能手,参与和设计了多项技术革新,获得过许多奖励的荣誉,然而由于受家庭出身的牵连,工作中也遭受过很多不公正的待遇,处处小心谨慎,谨言甚行。父亲为人忠厚老实,待人宽厚实在,很受人尊重,参加工作四十三年,共带过四个徒弟,几十年来,父亲和他的徒弟们情同父子,如今徒弟中最大的已经70岁,灵堂前,徒弟们陪伴着他们的师父走完了生命的最后一程。
父亲走了,没有留下任何只几言片语,只有两行浑浊的泪水。我永远也忘不了父亲临终前渴望活下去的那份挣扎,让所有爱他的人心痛成了碎片,我忘不了父亲看我们的最后眼神,我知道那里包含了太多的不舍、太多的放心不下。我总也不会相信,父亲会离开我们,他一定是去很远很远的地方旅行去了,等他玩累了、玩够了就一定会回来的。




这是父亲留下的日记,父亲晚年写的书法,已经大不如从前了,用过的钢笔,父亲在开滦日报发表的文章的其中一篇,其中的大女儿就是我。
人都说父爱如山,而我的父亲则如山如水。父亲平时沉默寡言,但说话很有分量,对子女要求严格,要我们坐有坐姿,站有站相,做人诚实,不许说谎,吃饭时不许说话、不许挑食、不许在盘中乱翻,掉在饭桌上的饭粒要捡起来吃了。父亲性格细腻,感情丰富,对我们更是温柔体贴。我是长女,比起弟弟妹妹们,我得到的父母的关注和宠爱更多一些,父亲把他初为人父的喜悦化作浓浓的父爱都倾注在我身上。那个年代,虽然物质匮乏,但父亲仍然喜欢把我打扮的漂漂亮亮干干净净的,骑着他的28自行车载着我行驶在大街小巷,去逛公园、逛商场,我坐在自行车的前梁上,依偎在他的双臂环绕的温暖怀抱中。我们姐弟四人,父亲都没有打过一下,有时我们犯了错,父亲气得摔东西,也舍不得动我们一个手指头。对晚辈更是倍加宠爱,捧在手上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父亲为了儿孙任劳任怨,默默付出,倾注了一生的心血和汗水。
父亲爱好广泛,多才多艺,业余生活丰富多彩,打篮球、吹口琴、拉二胡、练书法、向报社投稿、看书、看报,生活有条不紊、忙碌而充实。
我儿时最温馨的记忆就是,父亲做完家务后,坐在自家的小院子里,双手捧着他心爱的口琴,鼓起腮帮,吹奏出世间最动听的乐曲,悠扬的口琴声委婉连绵,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那时我喜欢拿着小板凳坐在父亲身旁,静静地倾听,如痴如醉,任思绪随琴曲飞扬。父亲的口琴声荡漾着我童年的乐趣,陪伴我渡过了童年最快乐的时光。
晚上,父亲喜欢坐在灯下写日记,写文章,写书法。每年春节,父亲都会写副对联贴在门上,邻里之间有喜事也都喜欢找父亲写对联,父亲乐于助人,有求必应。父亲在1979年10月9日的日记中写到,“街道有人结婚,要我写两幅对联,写倒好办,编集却是难事,写的太口号化,像四人帮横行时那样,上联口号,下联口号,现在看起来没必要,但写的有点诗情雅意、而且又很健康的确不容易,所以上午起得很早,一个人穷思苦想,终不能成句,最后勉强凑合了几句算是交了任务,其一:建四化,结成革命伴侣,新长征,并肩勇往直前,志同道合。其二;同学习,同进步,爱情结硕果,男英雄,女模范,绿叶配红花,美满姻缘。”
晚年父亲由于患腰椎间盘突出和颈椎压迫神经,双手用不上劲,毛笔字写的越来越难看了,我曾劝过父亲别写了,买副对联吧,卖的对联比手写的漂亮多了。可是父亲坚持说,“买的对联没有意义,”仍然坚持自己写对联,父亲写的是对联,表达的却是对生活的追求和热爱,直到双手不能握笔才不得已停止了他热爱一生的书法,同时也不能再写任何东西了,但父亲的对联永远的留在了我们的心里。
父亲出生在一个富裕家庭,兄弟姐妹六人,父亲排行老末,是家里的宠儿,从小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六岁上学,刻苦学习,门门成绩都很优秀,有家教,懂礼貌。1949年土地改革,父亲家的土地房产被平分,父亲也被迫辍学,17岁考入开滦当了一名学徒工。父亲天资聪明,勤奋好学,心灵手巧,对技术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很快就成了技术能手,参与和设计了多项技术革新,获得过许多奖励的荣誉,然而由于受家庭出身的牵连,工作中也遭受过很多不公正的待遇,处处小心谨慎,谨言甚行。父亲为人忠厚老实,待人宽厚实在,很受人尊重,参加工作四十三年,共带过四个徒弟,几十年来,父亲和他的徒弟们情同父子,如今徒弟中最大的已经70岁,灵堂前,徒弟们陪伴着他们的师父走完了生命的最后一程。
父亲走了,没有留下任何只几言片语,只有两行浑浊的泪水。我永远也忘不了父亲临终前渴望活下去的那份挣扎,让所有爱他的人心痛成了碎片,我忘不了父亲看我们的最后眼神,我知道那里包含了太多的不舍、太多的放心不下。我总也不会相信,父亲会离开我们,他一定是去很远很远的地方旅行去了,等他玩累了、玩够了就一定会回来的。
这是父亲留下的日记,父亲晚年写的书法,已经大不如从前了,用过的钢笔,父亲在开滦日报发表的文章的其中一篇,其中的大女儿就是我。
文章评论
滍汝之水
经历过生离死别的人,更懂得爱和珍惜。
骄阳
[em]e1000058[/em]
骄阳
┈┾★用最美最真诚的祝福送给远方的你,让开心喜欢你,让快乐深爱你,让幸福围绕你,让每一个属于你的日子都是吉祥如意!★┾┈
三月樱花
[em]e178[/em]
_傲雪-
好感动,就好像发生在昨天的事,听着父亲这首歌词曲更加想念
樱桃果果
对父亲的怀念写的真切.感动`你是你爸的好女儿.继承了你爸的才华.写的真感人.望妹保重.
快乐无限
[em]e1000058[/em]
快乐无限
妹妹节哀顺便吧[em]e115[/em][em]e181[/em]
骄阳
渴望每一次伸手都能握住一份真诚,喜欢每一次对视都能看到一份暖。有的时候,刹那就是永恒,感怀人生的际遇。珍惜每一次重逢。岁月沧桑当爱已成歌。生命中留下的只有温暖和感动。祝友永远幸福安康![em]e177[/em]
骄阳
[em]e1000061[/em]
晚霞
咖啡香妹妹节哀顺变吧。你真的已经尽力了。老父亲在天堂一定会保佑你一生平安的,你真的是一位好女儿。好妻子。好母亲。我佩服你[em]e179[/em][em]e183[/em]
好儚
失去亲人的那种痛,是心在痛。多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