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主牛

个人日记

图片

非主牛,是网络上热传的一种牛,因为其毛发时常盖过眼睛,嘴巴嘟起,类似90后非主流”的造型,而被称为“非主牛”。也有说法为:原生长地在南非,是南非主要的哺乳动物,因此得名“非主牛”。经专家鉴定,非主牛应为原产苏格兰的高地牛。

目录 [隐藏]

非主牛-简介

       
(图)周杰伦周杰伦

非主牛的真实学名网络上没有正解,关于其原生长地在南非的说法也未经证实,有网友称在新西兰苏格兰等地也有非主牛生长,称为“长毛牛”。

非主牛主要特征是毛发时常盖过眼睛嘴巴嘟起。

非主牛的经典造型是酷酷的长发披头,网友认为:消魂的“我很忧郁”像极了周杰伦

非主牛-特征与脾气

       

欧洲野牛通常有浓密而深色的毛发、长角、前身沉重、性情剽悍,但在千百年的驯养中,凯尔特短角牛渐渐进化成红发、骨骼轻奇、身材颀长、性情温顺。与之类似,高地牛有长角和浓密的毛,或红或黑。

脾气方面,既凶猛又安静。有一幕可以解释这种矛盾:即使是很驯服的公牛,每当红色薄雾降临时,它们都不再温文尔雅,而变成喷鼻子的野牛。出现这种情况时,最好顺其自然。

非主牛-历史演变

       
(图)非主牛非主牛

据科学家推测,当时冰河世纪还没结束,欧洲野牛跨过大陆桥,来到英国的土地,随后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它们再也无法回到欧洲大陆。在艾尔郡和伯威克夏的泥炭中,不少欧洲野牛的化石重见天日,它们的身材非常魁梧,比现在的高地牛高出6英尺。随着狩猎的加剧和栖息地的丧失,这些野牛被迫向大不列颠岛边远的北部和西部地区迁徙。而人类在猎杀它们的同时,也慢慢驯化它们。

考古学家还发现,有一个体型更小的分支,公元前3000年就存在于苏格兰了。它们的骨骼和红色毛发出现在泥炭下的黄油中。专家推测,这些毛发可能是挤奶时掉进牛奶的。第二个品种被称为凯尔特短角牛,化石显示它们的头骨比其欧洲野牛更窄,角也更短。一种观点认为,这是移民带来的牛与当地的野牛交配后产生的新品种。当时在苏格兰范围内没有其他品种,短角牛和欧洲野牛成为了高地牛的祖先,而祖先的特征也遗传下来。

直到罗马人和维京人来到苏格兰,才有其他品种的牛出现。但即使那时,由于苏格兰地处偏远的高地,不容易将新品种引进。与其他种类相比,高地牛的基因是显性基因,因此生理特征更为鲜明。尽管苏格兰的最后一头欧洲野牛在9世纪左右彻底绝种,但杂种的高地牛却开始繁衍光大。

现在,它们还保留着很多祖先的经典特征。

非主牛-用途

       

高地牛对严酷环境的耐受力很强,它们可以吃质量很差的口粮,不至于像其他品种一样挨饿。它们的工作环境差,浓密的皮毛可以保护它们不受恶劣天气的影响。从很早以来,它们就是农场的中坚:给人们供应牛奶、肉和皮毛。多个世纪以来,它们的牛角都可当作饮用水的器皿。用铜栓钉住牛皮,就像个帐篷一样遮风避雨。这些场景在凯尔特人部落的壁画上都出现过。此外,它们还可以用于制作拖鞋、吊门、靴子、皮包、皮带和马鞍等。

牛角的形状是个重要的信号。“母牛的角应该从头上先向前直长,然后向上长;公牛的角应该直长,然后向前长。”总之,如果角向下长,就不算好牛。

非主牛-价值

       
(图)非主牛非主牛

很难说高地牛毛茸茸的外表有多大的商业价值,但至少让它们免于灭绝。从维多利亚女王开始,英国皇室就开始关注它们。在温莎,高地牛与短角公牛杂交,但它们还是被驱逐出去了,由于“苏格兰野牛”的名声。这样当女士们在公园里就不会被这些“野兽”的黑眼睛吓倒。

就牛肉而言,高地牛在全球都不算理想的选择。倒是高地母牛和短角肉牛的杂交可以产生一种名为Luing的牛。该牛按照欧洲大陆沙罗菜牛的办法养殖,正是超市需求的一种肉。纯种高地牛的牛肉就很难达到高标准的认可。不过,也有牛肉鉴赏家认为,高地牛的形状虽然欠佳,但其牛肉的脂肪层如大理石般贯穿其中,有一种美妙绝伦的味道。

比起那些密集的室内圈养,高地牛开放式的饲养就像我们所理解的“走地鸡”一样,意味着需要更长的生长周期,换句话说,肉质更有嚼劲。

高地牛也可以在肥沃的低地草场养殖,在那里它们长得更快。但它们最大的优点并不是商业方面,而在于其粗放的天性。农场主意外地发现,高地牛可以让草场变得更好,因为它们吃掉老的木本植物,促使青草生长。而后者正是绵羊的最佳食物。

虽然商业价值欠佳,它们还是被运到全球各地,无论是严寒的俄罗斯加拿大,还是南美的阿根廷秘鲁,你都可以看到毛茸茸的高地牛。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