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诗百法.对偶

个人日记

     一、对偶(楹联)

        现代汉语词典上的释义是:写在纸上、布上或刻在竹子上、木头上、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又称楹联,起源于桃符,是一种对偶文学,大致可分诗对联,以及散文对联,严格区分大小词类相对,可见称“对联起源律诗”是根本的错误。传统对联的对仗要比所谓的诗对联工整。随着唐朝诗歌兴起,散文对联,被排斥在外。散文对联一般不拘平仄,不避重字,不过分强调词性相当,又不失对仗的对联。

1、一字对偶法:

        学作律诗,以对偶工稳为最要。学习对偶之法,不外以平声字对仄声字,以仄声字对平声字;而字面则以类相从,如天类对天类,地类对地类,人类对人类,物类对物类,虚字对虚字,实字对实字。其入手初步,可先任拈一字求其配偶,如风对雨、山对水之类。因风雨皆天类字,山水皆地类字,风与山皆平声,雨与水皆仄声,故均可对。但亦有一字而可两对者,如风对雨,自是同类字之最相合者,然而亦可与地类之“水”相对。又如宫对室、皮对革,皆以类相从,而宫又为五音宫、商、角、徵、羽为五音。徵,音止之一,故可对角、徵、羽等字;革又为八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谓之八音之一,故可对金、丝、匏等字。明乎此,则属对自易,而不致为同类之字所束缚也。兹试就天、地、人、物四类,略举其例如下:

        天类:风——雨 日——云 霜——雪 月——星 烟——露 雾——霞 雷——电

2、二字属对法:

        一字之对既熟矣,然后增一字而为二字对。二字之对,有两字平行者,有两字侧串者。何谓平行?上下二字皆实字,或皆形容字。如日月对虹霓、浓淡对深浅之类。何谓侧串?上为形容字而下为实字,或上为实字而下为形容字。如蕙风对甘雨、月瘦对云痴之类。学者须知平行之字止可对平行,侧串之字止可对侧串。至平仄则下一字须平对仄,仄对平,上一字则可平可仄,不必拘定。今再举例如下:

        天类:春风——夏雨 白日——青天 风剪——月轮 三星——十雨 煮雪——餐霞

3、三字属对法:

        由二字对而增为三字对,其连缀之字须要自然,不可勉强硬凑。兹试按照前例,分举如后:

        天类:风吹花 对 日照树  月移栏 对 云出岫  看花日 对 斗草天

二、学诗百法·规则

1、考订四则法:

        何谓四则?一曰字,二曰句,三曰格,四曰法是也。学诗之有四则,尤大匠之有规矩。因规以成圆,因矩以成方,是万古不易之常道,作诗亦何独不然?否则为拗句,为变体,不得谓之正格矣。故学者须先明四则,然后乃有进步。而文人学士虽具出类拔萃之才智,亦断难越此范围焉。今试分析言之如下:

      (1) 字:诗中用字,一毫不可苟且,倘一字不雅,则一句不工;一句不工,则全诗皆废矣。故字贵圆活善用,如转枢机;清新自然,如瞻佩玉。

      (2) 句:作诗最重句法,一句不妥,则全诗皆弱;一句不炼,则全诗皆涣。盖以一诗之中,妙在一句为诗之根本。根本不凡,则枝叶自茂,故欲全诗有精彩,句法不可不讲究也。

      (3)格:诗之品格有九:曰高、曰古、曰深、曰远、曰长、曰雄浑、曰飘逸、曰悲壮、曰凄婉。学诗第一要义,诗格需求高尚,所谓以汉、魏、晋、盛唐为师,不作开元、天宝以下人物是也。若念头一差,势必愈鹜愈远。故曰“取法乎上,仅 得其中;取法乎中,斯为下矣。”

      (4) 法:作诗之法,不论律绝,先须除去五俗。一除俗体,二除俗意,三除俗句,四除俗字,五除俗韵。至于古体今制之别,精朴深浅之殊,贵乎各求其似。汉晋高古、盛唐风流、西昆秾冶、晚唐叶藻、宋氏乖缕等类,若将自己之诗置诸古人诗中,识者不能辨别其真伪,斯可耳。

2、领会四体法:

    诗必有所谓而作。所为者何?既喜、怒、哀、乐之四体也。喜而得之则其辞丽,怒而得之则其辞愤,哀而得之则其辞伤,乐而得之则其辞逸,是谓四得。反是而失之大喜则其辞放,失之大怒则其辞躁,失之大哀则其辞惨,失之大乐则其辞荡,是为四失。取得失而比较之,而诗之体用判焉。兹特举例于下:

   (1)诗之丽者:如“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九枝花”等句是也。

   (2) 诗之愤者:如“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等句是也。

   (3) 诗之伤者:如“泪流襟上血,发变镜中丝”等句是也。

   (4)诗之逸者:如“谁家绿酒欢连夜,何处红妆睡到明”等句是也。

   (5) 诗之放者:如“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遍长安花”等句是也。

   (6)诗之躁者:如“解通银汉终须曲,才出昆仑便不清”等句是也。

   (7)诗之惨者:如“主客夜呻吟,痛入妻子心”等句是也。

   (8)诗之荡者:如“骤然始散东城外,倏忽还逢南陌头”等句是也。

3、相准题意法:

    作诗先贵相准题意,有宜含蓄者,则语当浑厚;有宜豪放者,则语当显豁;有宜庄重者,则语当雄壮;有宜轻灵者,则语当圆活。相题既准,斯所作之诗亲切而有味;否则如隔靴搔痒,虽极字斟句酌,而与诗之正意难免有格不相入之病。兹再举例如下:

  (1) 题有显贵意者:如岑参《和贾至舍人早朝》诗:“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

  (2)题有隐逸意者:如黄滔《隐居》诗:“纱帽隐囊谈旧事,断琴枯砚识前朝。”

  (3)题有神仙意者:如杨廷选《过葛岭》诗:“高崖树古丹霞晕,仄径苔深白雨飞。”

  (4)题有方外意者:如贾岛《题天竺灵隐寺》诗:“山钟野渡空江水,汀月寒生古石楼。”

  (5)题有闾阎意者:如杜甫《野老》诗:“渔人网集澄潭下,贾客船随返照来。”

  (6)题有闺壶意者:如薛逢《宫词》:“云髻罢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

4、辨别体格法:

       律诗正格,八句成章。一、二句为首联,可对可不对;三、四句为颌联,不能不对;五、六句为颈联,亦不能不对;七、八句为结联,则亦可对可不对。然正格之外,又有变格。唐以来均盛行之,但初学作诗,总以正格为是。若不注重体格,谬托古人变格之说,好高骛远,随意吟咏,势必不能形似而贻画虎不成之诮。兹特将律诗中各种变格,分别言之于下,学者不可不细辨也。

   (1)拗体格:对偶与正格相同,但句中平仄不似正格之稳顺,即所谓拗句是也。

   (2)偷春格:第一联对,第二联不对,是将第二联换向第一联。犹之梅花在冬,偷春色而先开也,故云。

   (3)借对格:又谓之假对格。借同音之字作对,如“厨人具鸡黍,稚子摘杨借杨为羊梅”之类。

   (4)交股对格:如“春深叶密花枝少,睡起茶多酒盏疏”二句。“密”与“多”对,“少”与“疏”对。是上下交股对也。

   (5)隔句遥对格:又谓之“隔扇对”格。如郑谷《吊僧》诗之前半首云:“几思闻静语,夜雨对禅床。未得重相见,秋灯照影堂。”第四句与第二句遥对也。

   (6)八句全对格:始于初唐,如李峤《主家山第》诗之类。

   (7)八句全不对格:如孟浩然《挂席东南望》诗之类。

   (8)五六句对余全不对格:如贾岛“下第惟空囊”诗及李白“鹦鹉来过吴江水”诗之类。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