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山之后无中国

共同品味

据说,西南联大的一位历史系教授在讲中国史时,讲到南宋灭亡戛然而止。学生不解,问其原因,教授答曰:崖山之后,已无中国。

确实,有一种说法叫做“崖山之后无中国,明亡以后无华夏”。

公元1276年初,蒙古铁骑一路南下, 临安沦陷。年幼的益王赵昰和广王赵昺,在母亲杨太后及众朝臣的带领 下,逃出都城,四处流亡。公元1278 春,辗转来到雷州。端宗在逃亡途中患病而死,群龙无首,眼看朝廷分崩 离析,陆秀夫慷慨激昂,振作士气: “古人有靠一城一旅复兴的,何况如今 还有上万将士,只要老天不绝赵氏, 难道不能靠此再造一个国家么?”众臣 便又拥立年方7岁的赵昺为帝,改元祥 兴。元军步步为营,不久雷州失守, 于是将流亡政权迁至崖山。历史似乎 注定了要选在这里翻开空前悲壮的一 页。

公元1279年二月,崖山 海域,大战前的肃杀气氛笼罩海疆。

崖山海域今属广东省江门市,这 个原本荒凉的南海边陲之地,却因为 一场决定中华命运的战役而载入史 册。当时,南宋残军源源不断在这里 聚集,海上也出现了一千多艘战船, 九岁的宋少帝在大臣陆秀夫的护送之 下,带领残余的军队,退守到了这最 后的东南绝境。

此时南宋尚有正 规军和民兵二十万,元军的前锋部队只 有数万人。如果战略部署得当,反败为胜是完全可能的。可惜总指挥张世 杰犯下了严重的错误,放弃了入海口 的控制权,把战船联结成一体,退守 海上。此后的十多天,宋军陷入孤立 无援的境地,淡水缺乏,战斗力受到 严重打击。而元军后续部队源源不断 赶来,总兵力超过二十万之众,最终利用潮汐变化的契机,发动突袭。虽然宋军殊死抵抗,但是败局无可挽回。

眼看大势已去,陆秀夫背着九岁 的少帝投海自尽。为了不使战舰落入 敌手,宋军将数百艘战舰自行凿沉, 超过十万众的南宋军民,包括太后、 丞相、官员、士兵、妇女、百姓,不 愿服从残暴的蒙古政权,纷纷蹈海自 尽……元朝所编的《宋史》客观的记载 了这段史实:“七日之后,海上浮尸以 十万计……”。张世杰本欲率军作殊死 搏斗,但不幸遭遇台风,最终也同残 军投海殉国!

文 天祥,张世杰,陆文夫被后人称为“宋末三杰”。

南宋虽然覆没, 但输得是这样的悲壮,这样有节烈之气,勇士们面对外族入侵和压迫,拼 死抵抗,为争取民族生存、自尊、自 卫而英勇献身,义无反顾,闪耀着爱 国主义的“崖山精神” ,即中华民族精神。崖山精神,春秋 大义,鼓舞后人。

“崖 山多忠魂,后先照千古。”以文天祥、 陆秀夫、张世杰“三忠”为代表的忠臣 义士受到历代肯定,任凭沧海桑田, 时代更叠,他们永被历史和人民铭 记,千古流芳。正如蔡东藩《宋史通 俗演义》最后结句诗:“一代沧桑洗不 尽,幸存三烈尚流芳。”

两宋三百余年,一直都是重文抑武,在军事上屡受外敌之辱,常被称为“弱 宋”。但全面看待,宋朝在经济、文 化、科技、农业、工商业、手工业等 诸多方面都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巅 峰,其成就超过了之前的隋唐和之后 的明清,他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没 有抑制工商业的朝代,并且极力发展对外贸易。虽然不断的纳贡称臣,但 国库岁收依然充裕,终宋一世,只爆 发过几次小规模的农民起义,这应该 是有其原因的。

汉文明在宋朝时候,领先世界,富有人文精 神,科技发达,也具有抵抗精神,在 蒙古横扫欧亚大陆后,独立支撑数十 年。蒙古军队占领中国北方时,其种 族灭绝手段极为恶劣。几乎每个城市 都有屠城记录。蒙古屠杀造成了中国 北方人口大量减少,其程度令人触目 惊心。在北方有4500万以上登记人 口,而在各地屠城以后,还不到700 万,而且这个数字一直保存到元末甚 至明初。不排除有几百万人口逃到南 方,以及死于瘟疫,饥饿的人口,那 么也至少屠杀了80%以上,据记载, 宋人到中原后发现,中原地区千里无 人烟,白骨遍地,井里塞满了死尸而 水不可饮。

南宋之后,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不复存在; 政治意义的中国,也从此消失;民族 意义上的中国,也由于汉族主力的消 亡,而消失 。

宋朝的灭 亡,绝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改朝换代, 而是中国第一次亡国。此战之后,大 汉民族、大宋帝国的精英阶层几乎全部殉国,发展鼎盛的中原文化被蛮夷 游牧民族吞噬,一脉相承数千年的中 华文明由此产生断层,崖山之后留下 汉人的大都为胆小懦弱之辈。其实,当种族文化被摧残,当汉族的纯正血脉被玷污的那一刻,那个代表着荣耀与 光辉的种族已不复存在。崖山之战, 影响深远延续至今。

南宋的灭亡 是中国的历史发生的重大的转折,不仅仅是汉族政权的彻底灭亡,更标志 着在南宋时期得到长足发展的工商 业、高科技、农业、科举与世族相结 合的官僚制度、开始受限的皇权、先 进的政治制度等等都中断了,文明相对落后的蒙古人统治的元朝开始实行封闭、保守、轻工商业和更加集权的制度,并正式以程朱理学为科举的主要内容和政府的官方思想。

即使百年后汉人复国成功,但继起的明王朝还是受到蛮族很大影响,大开历史倒车,无视生命价值,抑制商业 贸易。汉人在遭遇北方骑马民族的重创后,开始变得保守,其统治阶级相比较宋朝统治者而言也更残暴,此后 的数百年,面对外侮,大多数的汉人 精神麻木苟且。 明太祖朱元璋继承和 加强了元朝的各种制度,而禁锢的文 化思想、落后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 在同为异民族统治的清朝达到了最高峰,在清朝虽然中国国力还算强盛, 但清统治者始终坚信着“非我族类,其 心必异”而对汉人极度排斥,清军入关 后的“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是最直接的 表现,而后来兴起的文字狱又对本已千疮百孔的中华文化造成不可恢复的 伤害。直到鸦片战争,清被迫打开国 门,文化发展才从新开始一个新的阶段。

崖山之后,中国的精英,无论国民还是文明都尽丧蒙元之手。此后汉文明再也没有振作起来,市民社 会的发育,新型商业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创新都无从谈起,中国 丧失了最好的发展机会。

中国文明垂世而独立,可以说是除西方基督文明外最大的原创性文 明,但在游牧民族的入侵和打击下, 在南宋末年,崖山之战后千年文明, 毁于一旦。我们文明的发展的积累被 完全破坏,崖山之后,已无中国。

崖山之后,文人再无气节 可言,一切气节都是生活中慢慢磨灭殆尽,蒙古军队攻占长沙时,岳麓书数百名赤手空拳书生全部壮烈战死, 十数万军民因不甘异族统治而自杀殉 国,到大明朝还有文人坚持自己的意 见,以身殉节,甚至是在朝廷上当场廷杖而亡,而到了明亡,崇祯帝朱由检身亡之时,身边仅仅只有一个太监 相陪,更别提什么陆秀夫般的忠臣 了…..;更有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 颜”,为一时意气,不惜引外虏入关。 到了民国时,连国家的副总统都居然 做了汉奸,鲁迅笔下那种麻木的看 客、世人是对当时国民的真实写照, 卖国贼层出不穷,日军攻破南京时, 数千手握钢枪的国军竟然会向几百日军投降,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民族的悲 哀。当然,这一时期也出现了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但比之崖山,何足道哉?

我时常想,古中华遗风,究竟会有何等的团结与彪悍,连相对柔弱的南宋,都有十万军民自发跳海殉国, 这样的气节,还能不能在我们这代人身上再现,何时能再现?中华文明的复兴,需要我们这代人的努力。崖山 之役,应写入教科书,告知后人,华夏当年那样的气节!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