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的日子《三》
所见所思
小徐
“你吃不吃红薯?”,路过垃圾屋,看到小徐,小心翼翼地问。“吃的,好喜欢吃,老家多,也便宜,这里贵得很咧。”。
小徐人好,肯帮忙,做不动的活儿,只要招呼一声,立马就到。买的大米,太沉,从一楼到四楼,背不动,只要他在,顺手便背了上去;垃圾多,拿不下去,站在窗口,挥挥手,就明白什么意思。
经常麻烦小徐,活儿多了,给他些小费。活儿少,他是不肯收的。一来二去,打交道多了,就像自家的孩儿,见面都是一脸的亲近。
平日里,孩儿们不穿的衣物,送给他,也不嫌弃,常见他穿在身上,欢喜得很。逢年过节,家里礼品多,总会留他一份。给他东西,一定是新的、好的,就怕他觉得轻贱了,伤了自尊心。
这不,媳妇儿订的有机蔬菜,每次配有红薯。吃不完,放那儿晾着,不觉积攒了一大堆。扔了可惜,放着没用,送人没面子,就想到小徐。小徐朴实,农村人,生活简洁,吃东西不太讲究。
毕竟是自己不要的东西,觉得送人不那么理直气壮,怕他多心,所以才小心翼翼地问。告诉他,家里有很多,他吃,就拿去。结果,小徐都要了,觉得好开心,我也好开心。
其实,人心并没有那么复杂,只要是善意的,别人怎么不知道?有时候,人哪,是自己太多心。
买肉
两个摊位比邻,一个卖生态肉,一个卖冷鲜肉, 只供应一个小区。 顾客基本固定,同类商品,就有了竞争。去菜场买肉,两个老板都热情得发烫,笑得像两朵盛开的波斯菊,阿姨阿姨地抢着叫,常常异口同声,听得人心里发毛。
受着那份热情,就多了一份心事,每回买肉,不知去哪家。买冷鲜肉,怕生态肉不开心;买生态肉,又怕冷鲜肉不高兴。肉买得不多,到底是一份生意,又在小区住,打交道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
其实心里很体谅他们,都是底层百姓,都是小本生意,做得不容易。一样的心思,想多拉几个顾客,想留住回头客,都是能够理解的。
实在为难的,是我这买肉的,怕他们为了这样的一份买卖,大家不开心,生了嫌隙。于是,就做傻事,这回买冷鲜肉,下回买生态肉;你这里买排骨,他那里买筒子骨,也不管谁家东西好坏,反正轮着来,谁也不得罪。以为这样,就算是平衡,可以相安无事。
后来,孩儿们不回来吃饭,肉就买得少了,时间一长,下回再买肉,想半天,忘了该买谁家的。买肉,居然成了一桩很纠结的事。
不想这么罪过,就逃避,自己不去了,让先生去买,想买谁的,随便他去。
不买肉了,再从菜场过,偷偷地看两位老板,并没有什么异样。依然笑得像波斯菊,依然阿姨阿姨地叫得烫人,终于放下了心事。
一日,问先生,买了哪家的肉,说:看中哪块买哪块,管他谁家的。一想,也是,生意场上的事,笑脸是职业操守,都明白顾客是上帝的道理。你去买肉,不欠谁的,买还是不买,是你的自由。今天不买他的,明天还是潜在的客户,随便哪家,都会热情待你。这么简单的道理,以前怎么就想不明白尼,可见有些事,是自己折磨自己。
老宅男
老式公房,一梯四户,楼道很窄,两人要错开上下。
右侧紧邻不知道是什么人,搬进来就没见过,房子空关了十几年,既不住,又不出租,想必有钱,不在意一笔昂贵的租金。
左边是租户,房东将房子装修好,以不菲的价格,租给别人。租客是一对年轻白领,每天早出晚归,总能听到匆匆脚步声,难得一见。
顶头住着一位东北老太,知青,老伴上海人。两口子退休后回来定居,老伴先走了,留下老太孤身一人。儿女孝顺,常陪她天南海北地旅行,一去就是十天半月,一直邻居,却不常谋面。
我上班的时间,总个楼层,常驻的只有老先生。老先生懒,不想下楼,一个人待在屋里,看看电视,养养鱼。一个人安静惯了,便怕见人,不想与人交往,不想和陌生人说话,更不想出去。房门一关,天下一统,自由自在,渐渐地,老先生变成了一枚地道的老宅男。
朋友聊天,亲戚聚会,一问,家家户户,大多如此。 楼里住了十几年,一个单元的人,几乎不见面。即使偶尔见到,也是匆匆错过,大多不认识。于是,人际交往就变得很怪,常常是交了网友,才知道住在楼下;成了同学同事,才知道是邻居。
至此,方始明白,时事造人,现在那么多宅男宅女,就产生在这样的环境中。
老先生宅,却十分愿意出去干一件事,买肉。当然,这与他爱吃,有很大的关系。一生别无他求,绝对食肉动物,彻底反苏轼派:宁可居无竹,不可食无肉。
人懒,不肯下楼,却能欣然地去买肉。到了小菜场,老板们使尽浑身解数,包括老板娘千娇百媚的笑脸,欢迎这位慷慨的爷们,他却充耳不闻。唯对砧板上的后腿、肋排,才有兴趣。常常看中一只猪排,扛回半壁,吃得全家人吐腥。
豪爽又公正,对肉不对人,为此,老先生成为冷鲜肉和生态肉最受欢迎的人,了却了我一段心事。
老先生怕人,邻居认不全,却与清洁工小徐熟悉得很。但凡家里有点出力的活儿,就叫小徐。活儿干完,慷慨地给上几张钞票,寻找当大款的快感,取悦自个儿,满足一点点虚荣心。
时间一长,小徐于老先生,便是走得最近的人,自然也有了许多的惦记和信任。彼时,全家人外出,来了快递,吩咐快递员,交给小徐。让他代收,百分之百地放心。四川朋友送的礼物,食品一类,家里不行销,小徐又爱,便做个顺水人情,让我给他送去,让小徐感激不尽。于是,多年宅居,成就了老先生与小徐的一段交情。
宅居数载,不食人间烟火,倒活得干脆、活得痛快,少了我的那些个纠结和心事。想起人常说:上帝关上一扇门,必为你打开一扇窗,果真。老先生屏蔽了社会,却依然有一隙阳光,从转角折射,照亮他的生命。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