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的日子《六》
所见所思
 衣
   这几天,天气像过山车,起伏太厉害,整天都在考虑穿什么衣服合适。先是热得不得了,赶快取出裙装,以为可以舞尽霓裳,倾城一回了。谁知忽而又冷得不行,只好把刚刚拾掇起来的滑雪衫、昵毛外套,再抖落出来,穿上。一冷一热间,眼瞅着樱花儿落了,柳枝儿绿了,还没品出春的滋味,离夏天就不远了。人生亦如这气候,在不经意间流淌,偶尔想起那些失落的青春岁月,总不免有些怅然。
记得刚结婚那阵,老先生还玉树临风,一转眼便盘根错节了。那会儿他说:能活到五十岁我就满足了。结果,一不小心就到了古稀之年。有时候静下来想想,还不知道年轻是啥滋味儿昵,就老了,该撤退了,心里真的很难过。
年轻那会儿,自己长得丰腴,穿什么都耐看,就是没得几件像样的衣服折腾。女孩子最能显摆的裙子,都好多年没有穿过。老先生更加可怜,一身工装穿了若干年。那年代, 管他天冷天热, 场面上的衣服就那么一套,冷了往里面加一件,热了脱掉单穿。无论四季怎么变,身上的装束一成不变。如今不同了,衣橱里四季分明,天气一变,就急赶着换装。可是,再怎么换,内容都已经改变,脱了水的蔬果,只剩下外包装了。
即便是这样,衣服还是要换的,哪怕是换给自个儿看。
食
小时候缺吃,天天萝卜白菜,逮啥吃啥,吃得津津有味。就说萝卜吧:清炖,出锅撒点葱花,那是萝卜的味道;红烧,用赤酱熬透,就是肉味道。灾荒年月,没有肉吃,什么都能吃出个铜盘重肉的味道来。如今不缺吃,年岁也大了,就不太看重大鱼大肉。喜欢些新鲜蔬菜野草,喜欢那股田野里、山崖边、河池畔的清新味道。吃的不再单纯是食物,吃的是记忆,吃的是情感,吃的是难舍的岁月。
昨夜,一位年轻的朋友,说是母亲从老家来,带来了难得的家乡野菜,送了些给我。白嫩白嫩的尖芽,水灵灵的一捧,透着股子淡淡的清香。看着似曾相识,离开家乡太久,已经记不起它叫什么。吃这样的菜肴,就觉得珍宝似的贵重,吃的不是菜,是一份厚厚的情义。
住
长大出去做事,离开家,住集体宿舍。一间小屋,几只高低床,吃饭睡觉,全在里面。地方狭,挤来挤去,人口多,吵吵闹闹,没有家的感觉。想家的时候,家在心里,是遥遥远远的地方,那个清清静静的小院。那时,心里想:将来一定要有一间,自己的,大大的,和家里一样的房子。
后来成家了,属于自己的家,戈壁滩的尽头,一间小石屋。房间太小,六个平米,用单人床加上两块板,就占据了大半壁江山,放不下炉灶、放不下家具。家很简陋,又很小,但是,离开拥挤的集体宿舍,总算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房间,还是很满足。年轻就有资本,容易踌躇满志,那时,心里想:只要努力,一定会有大房子的。
工作一次次调动,家一次次搬迁,房子一点点地变大。调到文化馆时,住的家属院,两间平房、一间小屋,还有了一个天井。栽一架葡萄,置几盆花草,种几陇小菜,渐渐地,天井一片葱茏、一片绿意。喜欢那样的家,喜欢那种充充盈盈的感觉。不知不觉中,那个红砖青瓦、绿草阶前的小院,被绿意天井取代,淡出了遥远的思念。
从平房到楼房,经历了多年的等待,是历史性的改变。调到机关后,凭借拥有的中级职称,搭上了公家分房的末班车, 单位分给三室两厅的套间 。此时,家人已经迁居上海。没有亲人,一个人住着配置齐全装修华丽的屋子,却不是家的感觉。每一个空旷的房间里,满满的都是思念。
告老还乡,又回到南方,与亲人团聚。在这个巨大的都市,苦苦挣扎,用十分之一的生命,换取了一个叫做家的房间。两居室,房间小,楼层高。孩儿们长大了,想拥有自己的家。像所有都市年轻一代,他们离开家,挤进房奴的行列。将那个叫做家的地方,留给年迈的父母。
从红砖青瓦、绿草阶前的小院来到这个世界,走过蚁居的集体宿舍、戈壁滩上的小石屋、绿意天井、宽敞的单元楼,在两间居室里尘埃落定。住的轨迹,随人生起伏,与社会发展同步,形成一条弯弯曲曲的波状线,始终是往高处走的。
行
后来,家里那辆很旧很旧、由父亲自己拼装的、唯一的贵重机械,被摔得千疮百孔的自行车,只要闲着,女孩儿可以大大方方地使用了。自从有了自行车代步,女孩儿感觉自己每天都在飞。她认为世界上最快捷、最方便的交通工具,应该就是自行车了。如果有足够的时间和人民币,骑着它去天涯海角,都是有可能的。那年月,人们普遍还靠步行,骑自行车已经很奢侈。所以,地面没有尾气,空中没有雾霾,世界是洁净的,人类是健康的。
像是轮回,多年后,一个男孩儿重复着母亲的行径,偷车学艺。也是从三角架的中间穿出一条腿,站立着骑车;也是摔得鼻青脸肿,乐此不疲;也只有十一岁。幸运的是,父亲发现后,没有责怪他,而是托住车子后架,帮助男孩儿一点一点学会骑车。为了与男孩儿身高匹配,母亲特特地买了一辆小巧的女式自行车,给孩儿们使用。不过,那辆崭新的红色女车,男孩儿第一次骑着去游泳,便被偷走了。害得他一路哭回家,差点晕过去。
车上的女孩儿骑成了奶奶,男孩儿骑成了男人。渐渐地,奶奶习惯了坐地铁,男人嫌自行车太慢,于是,一辆美式小轿车,开进居住的小区,取代了自行车。这年月,轿车已经不奢侈,只是极普通的代步工具。因此,每一座城市都车满为患,像得了动脉硬化的病人,交通极其拥堵。所以,地面充斥着汽车尾气,空中笼罩着厚厚的雾霾,很多很多人罹患肺癌,人们要吃保健品养身。
人类终于意识到骑行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有利于生存空间的长治久安。他们开始思索,思索健康问题、思索环保问题,最早觉醒的是爷爷奶奶们。于是,一种返璞归真的健康生活方式出现了,由爷爷奶奶们发起的骑行运动,开始在全国范围内风靡。他们骑到了新疆,骑到了西藏,骑出了国门,在世界版图上,骑出了一片风采。
有一天,习惯了坐地铁的奶奶,推回来一辆折叠自行车,她要骑上它,去天涯海角。
文章评论
窗边的竹(不聊)
姐姐依然年轻呢。真很喜欢姐姐行云流水一般干净洗炼的文字。
窗边的竹(不聊)
我记得我学自行车的时候也是11岁。都是来了亲戚偷偷拖出去练几把,没人帮忙,自己掏拐。好像机会不多,不知道怎么也学上了。
窗边的竹(不聊)
人生如白驹过隙,不是矫情。
做自己
平常的日子,不平常的天气。 [em]e328522[/em]
紫云庄书法
欠下很多。姐姐的文字,一个不能少[em]e178[/em][em]e178[/em][em]e178[/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