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妃井

个人日记

    故宫,金黄的琉璃瓦,微翘的房檐,明黄的屋顶,与秋日落日的余晖交相辉映,凸显着皇家的威严与庄重。几百年前,这儿住着皇家贵族,格格贝勒,后宫粉黛;还有朝廷的各个官员,他们或步履匆匆,或神色慌张,唯恐殿上那人一个不高兴,风云色变。
    景祺阁北面的贞顺门内有一口小小的枯井,叫珍妃井。若不是导游讲解,还有那块竖着的牌子,我怎么也不相信这是一口水井,是恪顺皇贵妃魂归之处。
    在我的印象里,乡下农家的水井应该是大大的口径,井旁有汩汩清凌凌的水流出,还有青青的小草生长。
    这口井,口径小小的。乍一看去,还以为是谁家遗落的马槽。周围用简易的栏杆圈了起来,井旁有一丛竹子,竹子本是生机的寓意,可这丛叶色枯黄的竹子看不到半点生机与活力。
    这样一口水井,让人牵魂,也让人感到发憷。它记载着大清国历史事件的一个小小的细节,也成了大清国历史的一个缩影。
    珍妃,十三岁被选秀进宫,她美丽、聪明、伶俐、善良、性格开朗,会琴棋书画。她的到来,给沉闷的宫廷带来了生气,更为压抑、程式化、胆小的光绪皇帝注入了新鲜的血浆。年轻的皇帝非常宠爱这位妃子。同寝同食,赏花观月,吟诗作画,极尽温柔缠绵。
    我猜想,美丽温柔的珍妃一定与她的夫君皇上来过这口井边,时间应该是某个夏日或秋日的夜晚,一轮明月挂在紫禁城上空的天幕上,也投影在镜面一样的井水中。“明月井中圆”这是珍妃的诗句,我不知道,这诗句是否为那时那刻所作,世间的事总是如此神奇,一语成谶。这位美丽才情的女子,怎么也不会想到,曾经留下过美好记忆的幽幽水井日后竟会成为自己永远的归宿。
    戊戌变法,珍妃极力支持,对于列国的入侵,珍妃主张抵抗。极度自私保守的老女人慈禧怎能容忍一个女人干预朝政?她仿佛从珍妃身上看到了自己年轻时的影子,珍妃成了这个女人的眼中钉,肉中刺。变法失败后,她把光绪软禁在中南海的瀛台,把珍妃打入冷宫。
    一九零零年的紫禁城,我要诅咒你,那一年,你让一个向往幸福的女人消失在这里,一九零零年静卧在贞顺门内的那口无名水井,我要咀咒你,那一年,你张开了血盆大嘴,吞噬了一个年轻鲜活的生命。从此你不再无名,有了见证自己罪恶的名字—珍妃井。
    我在想:在冷宫囚禁了三年之久的孱弱的珍妃,在被太监崔玉贵拖过长长的穿廊,拖进贞顺门的那一小段时间,有过对死亡的恐惧吗?这样一位刚烈的女子一定不畏惧死亡,否则怎敢与独揽大权的慈禧顶撞?她只是心有不甘,她想与自己心爱的夫君日日在一起,她想辅佐皇上匡扶朝纲。。。。。。我还想:当死亡逼近的那一瞬,她一定幻想皇上会来救她。可,她心中的皇上,一个自己都逃不了慈禧掌控的傀儡皇帝,又怎能保护自己心爱的妃子呢?
    口径小小的水井,怎能塞得进珍妃呢,是不是历史弄错了?你一定觉得我的想法有些可笑。
    我查阅了一些资料,这是我摘抄《宫女谈往录》里的一段原话:
    “珍小主进前叩头,道吉祥,完了,就一直跪在地下,低头听训。这时候屋子静得掉地下一根针都能听清楚。
    老太后直截了当地说:“洋人要打进来了,外头乱糟糟的,谁也保不定怎么样,万一受了侮辱,那就丢尽了皇家的脸,也对不起列祖列宗,你应当明白。”话说得很坚决。老太后下巴扬着,眼连瞧也不瞧珍妃,静等回话。
    “珍妃愣了一下,说:“我明白,不曾给祖宗丢人。”
    “珍妃说:“您可以避一避,可以留皇上坐镇京师,维持大局。”
    这几句话戳了老太后的心窝子了,老太后马上把脸一翻,大声呵斥说:“你死在临头,还敢胡说。”
    珍妃说:“我没有应死的罪!”
    老太后说:“不管你有罪没罪,也得死!”
    珍妃说:“我要见皇上一面,皇上没让我死!”
    太后说:“皇上也救不了你,把她扔到井里头去,来人哪!”
    就这样,崔玉贵连揪带推把珍妃推到贞顺门内的井里,珍妃自始至终嚷着要见皇上!最后大声喊:“皇上,来世再报恩啦!”
    我无法想象,一个如此天资聪颖的女子,会是如此悲惨的命运,我也无法考究,一个人生命的旅程到底有多少命运的安排。
    岁月悠悠,香魂渺渺,历史的车轮辗过了一百多年。美丽才情,命运多舛的珍妃走了,这个什么也没有的女人,却拥有了光绪的真爱;留给后人一声喟叹!心狠手辣,至高无上的慈禧也走了,这个什么都拥有的女人,却没有得到过真爱,留了个囚子杀媳的骂名。
  
   

文章评论

青山

清朝的衰败,最大的罪魁祸首就是慈禧! 千古罪人——慈禧。 不错,长假去北京旅游了。

纳木

对于这样的故事,只能是听听而已。中国的历史,就是一部“杀人史”,就是一部“尔虞我诈”的历史。

[em]e327808[/em]四叶草

姐姐旅游带来感慨引人深思。相比古代,我们这些女人虽无他们那般荣华富贵,但是幸福多了。

春江

自古红颜多薄命,珍妃只其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