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亭山

心随步旅

小云说,说到敬亭山,最先想到的却不是山,而是一个人,一个诗人,大诗人,李白——儿时的记忆里,那是一幅夏日午后的山水画——各种鸟儿都飞走了,只有一片孤单的云,独自停落在山尖的树枝上。人躺在山坡上,山风轻柔;青山抚我如弟,我仰青山如兄。山与人,彼此相依不弃,也只有李白与敬亭山了。

在李白眼里,敬亭山俨然就是他的情人山。

小云说,敬亭山,真有其山,在宣城市区北郊,原名昭亭山,晋初为避司马昭之讳,改名敬亭山。需要说明的是,敬亭山东西绵亘十余里,有大小山峰60座。也就是说,敬亭山并不是特定的某一座山,而是一片山。

敬亭山的主峰叫“一峰”,海拔才317米,肉眼所见的高度也就200余米——可见,山真不在高。

小云说,自南齐谢脁tiǎo有《游敬亭山》和唐李白留《独坐敬亭山》诗篇传颂后,敬亭山声名鹊起。而继谢李之后,唐代有白居易、杜牧、韩愈、刘禹锡、王维、孟浩然、李商隐、颜真卿、韦应物、陆龟蒙;宋代有苏东坡、梅尧臣、欧阳修、范仲淹、晏殊、黄庭坚、文天祥、吴潜;元代有贡奎、贡师泰;明代有李东洋、汤显祖、袁中道、文征明;清代有施闰章、石涛、梅清、梅庚、姚鼐等慕名登临,吟诗作赋,绘画写记。历代吟颂敬亭山的诗、文、画达千数,敬亭山遂被称为“江南诗山”,名声直追五岳。

小云说,谢眺的《游敬亭山》在今天看来,其实远没有李白那首《独坐敬亭山》上口,传诵频率更是极低。《游敬亭山》之所以出名,是另有缘由的。

公元495年夏季,谢眺出任宣城太守。这一年,谢眺31岁,人生盛年,生命却进入了倒计时。在宣城任上的几年,谢朓将他的诗歌创作推向了数量和艺术的高峰。流传至今的诗歌,大多是在宣城时期流传下来的。所以谢朓被后人称为“谢宣城”。谢眺的诗,多描写山水景色,风格清逸秀丽,为当时人所爱重。梁武帝萧衍说:“不读谢诗三日觉口臭。”

谢眺当时就是宣城的太守,也就是宣城的一把手。一把手写的诗,怎么会有不好的道理?更何况,在当时,谢眺的诗在风格上的确摆脱了玄言诗的影响,开创了诗清词秀的新貌。

小云说,为表彰谢眺对诗体变革的历史贡献,沈约称:“二百年来无此诗也。”而李白对谢脁倾心如故,居然在敬亭山住着舍不得离开,前后完成有关敬亭山的诗作45篇。《独坐敬亭山》只是其一。清代王士禛在《论诗绝句》中称:李白“一生低首谢宣城”。

附:谢眺《游敬亭山》:兹山亘百里,合沓与云齐。隐沦既已托,灵异俱然栖。上干蔽白日,下属带逥溪。交藤荒且蔓,樛枝耸复低。独鹤方朝唳,饥鼯此夜啼。渫云已漫漫,多雨亦凄凄。我行虽纡组,兼得寻幽蹊。缘源殊未极,归径窅如迷。要欲追奇趣,即此陵丹梯。皇恩既已矣,兹理庶无睽。

接下来的问题是,李白与敬亭山,为何“相看两不厌”?

小云说,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夸张是他最大最擅长的表达手法。见一木塔,便说“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见到数丈长的瀑布,就“疑是银河落九天。”见到最高不过三百米米的敬亭山,李白所有的狂放劲儿一下都没了,低调成了一座山的忠实粉丝。总体而言,相对于他在仕途上的抱负,李白一生可谓终不得志,而敬亭山的身高与不奇顽的形体,可能刚好抚慰了李白的孤寂,于是才有流传千古的《独坐敬亭山》。

尽管今天的敬亭山首拿这首诗来做旅游宣传,但李白真的没有夸耀敬亭山有一丁点的风景。只表明他与敬亭山,彼此相容,默默无间隙。而我们喜欢这首诗,根本不确定是否真的存在那么一座山,甚至怀疑这个山名只是一个假想的虚无。因为诗文的前面两句已经把心灵的背景交代得十分清晰——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一旦有了这种心境,人为彩朵,在哪座山的山上山下,就根本无所谓。

小云说,今天的敬亭山,主要景点有:一峰庵、抱翠亭、云齐阁、翠云庵。此外,还有云根石、额珠楼、最高亭、穿云亭、十贤祠、太白楼、古昭亭坊、勒诗石、裴公井、绿雪井、梦珠泉、广教寺、双塔、怀英亭等。

小云解释:拥翠亭,传说是李白独坐题诗处。此处碧山千层,青翠欲滴,敬亭风光,拥落身前,故名拥翠亭。清人王可第曾作诗:“探奇曾不厌,一榻拥昭亭,坐爱双溪碧”。

小云解释:云齐阁,取谢朓诗“含沓与云齐”而命名。

小云解释:翠云庵,位于敬亭山腰,初名卜静室,元末毁,明重建。明人贡安国曾赋诗曰:“小阁虚岩畔,回蹊古桧端。朝晕开锦眺,秋色在雕阑……”

小云特别提醒,在宣城解放前夕,敬亭山的建筑毁坏殆尽。所以,今天能看到的敬亭山上的所有景点,都是近年来做旧的……

图片

在敬亭山的山门前的东西两侧,各有一占地辽阔的寺庙。靠西头的是广教寺,目前还在土建中;靠东头的是弘愿寺,为上图。香火很兴旺。我们去时才下午2点多,寺庙便开始收拾“功德箱”,有成箱的钱票被倒入僧侣的斋袋中。

上图有信号塔的高处,并不是我担心的一峰。一峰在左侧,离山门步行约40分钟的路程。

图片

这是敬亭山的入口处。敬亭山是免费旅游的景点,很意外,很感动。

图片

石碑的边上,是一棵较大的香樟树,树开五杈,比较少见。

图片

李白那首名满天下的诗,刻在路边的石头上。石头着实差了些。

石头背后是茶田,茶田现在是敬亭山最耐看的风景。在茶田之后,有白壁黑瓴的马头墙,暗示着这里也是为徽州文化所浸润的土地。

图片

敬亭山的山腰,各色树木都挺拔笔直,真是怪哉。李白那个时代的树木也这么正直吗?该不是李白感慨的缘由吧?

图片

一峰庵往上,还有茶田,在初冬的夕阳下,仍不失其春上的清韵。

图片

茶畦象一条条青龙,壮实而灵动。这不是旅游公司的人造景观,却是游客争着拍照的背景。

图片

山脊,往一峰顶的路,需要低头拍摄

图片

一棵无叶的乌桕,却硕果累累,奇了怪了。

小云说,现在乌桕的皮油和籽油都不值钱,所以,乌桕结好果也没有好结果。

小云,宣城宁国人,少年于临安国美学堂从艺,青年游历南粤,继而赴沪行商,容才艺于玉石,常有卓见醒世。

文章评论

白日梦想家

[em]e120[/em][em]e128[/em][em]e104[/em][em]e179[/em][em]e121009[/em]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似水流年

小云,原名程云,因慕家乡小云山,遂取艺名小云。民国年间,曾以国画留名淮河两岸。现存世作品稀少,多为小幅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