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神庙屯看莲花

个人日记

 
图片
窑神庙屯的莲花

图片
神采奕奕的公鸡

图片
通向莲花池的路

 
窑神庙屯看莲花

 

/人生如水

 

正值大暑节气骄阳似火,我从矿区的家里来到乡下。眼里少了矿区里那“小凉快”遍地和鳞次栉比的住宅楼,多了些乡下那广袤深绿的田野和南北东西通透的山风,自感心胸宽阔而又清静。去窑神庙屯看荷花,是我回故乡的心愿,今天终于成行了。

 吃过早饭,背上相机,沿着五桦一级公路西行,过了一片瓜地,再过公路大桥,沿着山梁向南。这个季节家乡大地一片葱绿,苞米已经一人多高了,在山间小路行走看到的都是绿色,三伏天热浪蒸腾,山间的空隙好像有一层浮云,氤氲中那茫茫林海如同仙境一般。走在长满小草的毛毛道上,好像踩在地毯上,萱萱腾腾的。

路边不时有一丛丛托盆(树莓)闪过,还有已经熟透的野樱桃,个大的有点像李子,采摘几只放在嘴里,酸酸的、甜甜的。走过一段山路,山路开始进入高台子五队的屯子里,一只神采奕奕的大公鸡带着一只小母鸡在觅食,已经多少年没有见过这种羽毛鲜亮的大公鸡了,看到这神采奕奕的公鸡,好像把我带回到了几十年前乡间经常出现的农家大公鸡。

从高台子五队向西,是一条平整的砂石路,通向窑神庙屯。窑神庙屯对我来说很陌生,因为童年和少年时我家住在镇北街,很少到南山游玩,来过几次都是在高台子南山,木梳背岭一带,从未到过窑神庙,六月初时我曾来过一次,只听乡亲们说,窑神庙是个好地方,可以钓鱼也可以赏莲花,这里三面环山,就有一条路通向外界,自然条件非常好。所以我一直惦记着莲花开的时候来窑神庙采一次风,也不枉在二道河子生活过一回。

走在砂石路上,天气好像故意和我较劲,闷得透不过气来,汗水把体恤和遮阳帽全都浸透了,走进窑神庙屯子的时候,一位大姐笑道,你这老弟真好信,这么大热的天,怎么独自跑到这大山沟来了,我说想看看窑神庙的莲花,她说,没什么好看的,莲花池离屯子这么近,四年前我去看了一回,现在不知道长成啥样了,听说里面盖了个山庄,你去看看就知道了。

我也没问路,径直向屯子中央走去,看见一个三层的小楼,路遇一位村民,我问这小楼是做什么的,他告诉我,这是水塔,是文革期间建的,现在已经是窑神庙屯的标志性建筑。顺着这条村路向南面走去,不远就是窑神庙水库了,登上水库大堤,连个荷叶的影子都没见到,只见一群鸭子在水库中嬉戏,一位村姑正在用机器向水库中播撒鱼食,随着鱼食抛在在水面上,鱼儿腾跃着抢食鱼饵,平静的水面不时翻起阵阵浪花。

走近村姑,问了声窑神庙的莲花池在什么地方,她说你走错了地方,从屯子中央还得向西,再走二里地就到了,急急忙忙拍下几幅湖光山色,从原路折回,走过水塔再向西行,在黄沙路上,看到这条沟里的石头和大石顶子的石头不一样,虽然也是褐色,但都是片状,层理结构发育,有些像石墨,一层一层的,硬度也没有玄武岩大,一踩就断了。一心想看莲花,无心细致的观察这些远古形成的石头。

路边的苞米地是一道天然的青纱帐,走在路上外面的景色什么也看不到,突然前面出现一台四轮拖拉机,急忙走上前去问路,一位大姐告诉我,这里离莲花池没有多远了,看来这是一家四口开着拖拉机为田里的苞米施肥。看见大姐戴付眼睛,肯定是位识文撰字的人了,所以问起窑神庙的由来和窑神庙的位置。她告诉我窑神庙就在对面的北山上,当年这座庙宇很大,常住老道和姑子,据说和溪河的凤凰山、永胜的九朵莲花山齐名,文革中被破坏了,现在连残垣断壁都没了。

她说这窑神庙,是当年为缸窑而建的。缸窑是一座具有近千年历史的古城。早在金朝时代就生产青砖黑瓦和陶缸、陶盆,鼎盛时期附近方圆几百里陶缸、陶盆都是缸窑出产的。过了北山是瓦盆窑屯,早年也生产各种泥盆、泥㽇、泥瓦之类的陶器,人们为祈求物阜年丰,烧出好的陶器来,所以在此建起窑神庙,每年着这里供奉窑神爷,时间长了,这个地方人们就叫它窑神庙了。

谢过大姐,没走出多远,就是一条上山的路,路边的苹果树结满了苹果,又走几步是一处独院的农舍,周边全是果树,青山绿水间,洋溢着乡村的气息,一位十几岁的孩子冲我笑了笑,喊着大人,说来了。屋里的大人说,肯定是来看莲花的。我说这不是荷花吗,他说长的像荷花,但是没有藕,只有莲蓬,所以村里人都把它叫莲花。原来有藕的叫荷花,没藕的叫莲花。

在他家门前的莲花池里,莲花的叶子高出水面,像亭亭舞女的裙子,层层的叶子中间,点缀着花朵,有的灿若桃花,有的粉红鲜亮,有婀娜地开着,有羞涩地打着骨朵儿。山风吹来,莲蓬随之摆动,送来缕缕清香,滋润着人的心田,滋润着酷暑难耐的乡村……

这里由两个莲花池组成,小的莲花池就在路边,就近就可以与莲花亲密接触,观察莲花的形态。小莲花池边上是个大莲花池,整个水面像个枫叶,叶角处长满了莲花,周边是绿色的群山,在这深山里,有这么一块盛开莲花的水库,真是一个不错的天然景致。远远望去那莲花层层叠叠,粉绿相间,让人顿感心怡,好像喘气都顺溜了。这里的莲花清净自然,就我一个人在莲花池转悠,随便的看,随便的拍,在城里永远不会有这种宁静。

感谢昨夜的一场雨,淋透了不大不小的莲花池;一阵阵清风,平抑着无名的情绪浮躁;那雨,荡涤了莲花池莲叶上的点点污垢;那风,轻轻抖落尖尖小荷上的微挂的泥浊。在高温下她始终含笑绽放,直到孕育出殷实莲蓬;莲开一地自信,美润人间淡定,展示素雅洁净,薀藏千年忠节的情愫。

这莲花池远远望去,碧波荡漾在绿海里,粉莲盈盈、绿叶青青。那宽阔厚莲叶仿佛是正人君子的品性,像敞开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胸襟;那花瓣在蓝天下尽情舒展柔美,如展露娉婷少女的羞红情怀;那挺拔刚柔莲茎犹似男人的倜傥,在风中展示坚韧傲骨。无边满目的莲花世界,彩莲透着秀美无暇不纤弱,展现红火热烈而不见张狂,袒露浪漫洁白而不生轻浮。花开莲池,飘逸花香不自傲,远离世俗偏见的尘埃彰显秀丽默化于人。

年年莲花开,岁岁谈今古。花香从家乡香到了水泥壁立森严的城里,花美从池塘开到寻常百姓家中。对莲花如此喜爱,不止因为文人墨客的赞美和夸大奇谈,也不因为在乎她的清纯淡雅妩媚出的悦目,更不是迷恋她雍华婀娜和悠悠清香。而是为她风清气正,灿烂霓裳,顶着骄阳开放不畏惧,笑口敞开。对莲花执着的偏爱,是它不像浮萍那样浅水自安,飘荡自得,而是坚强挺拔出污泥一尘不染。

时光带着美好在前行,岁月沉淀浓情抒写人生。花美承载着千回百度的眷恋,徜徉在温柔追梦的莲花池;花香无声遥记浓浓诗情,陶醉在跌宕起伏的幽梦。每次从外地回到家乡,我都会找个莲花池边,享受着它带给我的精神力量。我爱莲花脉络清晰、铅华洗尽的品质。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溢清,亭亭净直,可远观而不可褻玩也”,周敦颐之《爱莲说》一语中的,道出了莲之风骨、荷之精神!

 


图片
路边的瓜地

图片
是蝶还是花

图片
疏浚二道河

图片
五桦一级公路

图片
山路边的托盆

图片
山路边的野樱桃

图片
山峦重叠

图片
田间小路

图片
木梳背岭

图片
通向窑神庙的沟塘子

图片
凤凰牌的自行车

图片
通往窑神庙的砂石路

图片
路边蓝色的小花

图片
爬豌的野花

图片
水塘中的鸭子

图片
山下的稻田

图片
北望窑神庙屯

图片
水库下的池塘

图片
窑神庙屯最老的房子

图片
文革期间建的水塔,窑神庙屯的标志性建筑

图片
一家四口去田间施肥。

图片
树上的苹果

图片
莲花池的莲花

图片
照片名称:DSCN9471

图片
照片名称:DSCN9473

图片
照片名称:DSCN9476

图片
大莲花池

图片
照片名称:DSCN9499

图片
照片名称:DSCN9504

图片
照片名称:DSCN9512

图片
照片名称:DSCN9525

图片
照片名称:DSCN9528

图片
照片名称:DSCN9530

图片
这种莲花没有藕,以此种方式传根。

图片
照片名称:DSCN9533

图片
群山环绕

图片
争奇斗艳

图片
照片名称:DSCN9550

图片
照片名称:DSCN9551

图片
照片名称:DSCN9554

图片
照片名称:DSCN9555

图片
照片名称:DSCN9562

图片
照片名称:DSCN9576

 


文章评论

心然

好一派农村田园风光!读大哥文章欣赏美景的同时,还增长知识.[em]e160[/em][em]e179[/em]

[em]e1000058[/em]

太阳石

如水大哥此篇文章写得太美了,普通的农家小屯在您的笔下熠熠生辉,简直就是人间仙境,这不仅仅是文学功底,而是对家乡的真诚热爱。

太阳石

大哥的品格如莲花一般,不妖不艳,正直坚定,虽是写莲,实际是在抒发自己的情感,这样接地气的文章,受看、耐看特别有韵味,尤其是那乡土气息的照片,更是让人留恋。

天天

无边满目的莲花世界,彩莲透着秀美无暇不纤弱,展现红火热烈而不见张狂,袒露浪漫洁白而不生轻浮。花开莲池,飘逸花香不自傲,远离世俗偏见的尘埃彰显秀丽默化于人。

青青子衿

写莲之人必有一颗爱莲之心,以莲之净喻己之净,以莲之洁喻己之洁,以路遥酷暑而寻莲之人,将内心的爱莲说付之于笔端,想那情愫也是常人难以理解的吧

青青子衿

没有藕之莲以她特有的方式繁衍生息,可见其生命的强大,生生不息令人感叹。

青青子衿

山野的风,路边的草,原山如黛,近水如蓝,总会有些许回忆萦绕,原来并不曾远去,柔弱之处才是最好的归宿

安静

美丽乡村,宁静家园

天天

窑神庙屯看莲花写得好,小时候去过窑神庙,来回需要20多华里,全是山道,佩服如水大哥的体力,独自一人,顶着烈日,三伏天别说走路,就是呆在家里都冒汗,爱莲之人,就是执着,向你学习。

安静

一直佩服大哥的毅力,一部相机,一些文字,记录着大千世界,山山水水,做这些的前提是要有个好的身体,祝福您[em]e163[/em][em]e163[/em][em]e163[/em]

香羽灵

大哥一直是我学习的榜样。文采飞扬,摄影技术也越来越好

ǐ.桐..

已拜读,实在无知,家乡竟有如此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