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路。。。

一一日记

和最好的同学电话沟通一小时,关于教育。
同学的儿子理科非常好,只是英语单词,两字:不记。 同学说,逼着儿子记,马上就记住,如果不逼,英文和英文对应的中文翻译是对不上号的。俺这从小到大关系最好的同学,她已经做好充分的准备,高中三年,陪儿子天天背单词。天下最伟大母亲之一,这话我没说出口。

对于教育,中国所有当了父母的家长已经吵吵了多少年,这早已经不稀奇,相信这种争吵到地球玩完时也只可能越演越烈。。
同学也说,儿子能享受到理科做完问题时那种成就感,偶问,那说明在英语上孩子是体验不到这种感觉的。
对于人文教育,偶一直强调,兴趣打头,同学说,哪有时间????
因为关系最好,也常常和她探讨兴趣的重要性,可她说,儿子没兴趣,为此在她那里,俺也落得只会理论的名声
    


其实刚才一通电话,偶在想,是不是所有科目都能找到兴趣?
 一个好老师,是教给孩子好办法好思考并找到兴趣的老师。只是那兴趣是不是每人都能找到?这事自己得琢磨琢磨。。。


同学两口子苦口婆心教育儿子,如果学习态度不端正,将来如何如何。。。
道理估计几卡车都装不下,只是初中三年下来孩子英语成绩还是那样。。 

 

我也问同学,是不是陪孩子天天背单词是唯一的最好的办法? 
相信在同学眼里那是最有用的办法?

同学说,她在埋怨她的母亲,没让她再复读,没走个学校,所以,在儿子身上,她不要留下遗憾。


人生,有如果吗?
人生,能对比吗?可对比吗?
相信,在前行的路上,我们一直在摸索前行,一直在借鉴,一直在反思,一直在调整。。。至于最后路走成啥样也是前面那些个一直最终的综合结果反应。。。
只是只是,我们是想找一些事半功倍的办法出来。



人生,没有假如,如果一味强调假如和如果,那也只是不能勇敢面对现实的做法罢了。。。

 

文章评论

可乐1+2

理想和现实有时就是冲突矛盾。

大月氏

兴趣培养,按我的理解,是属于非学分教育的范畴。因此,我觉得没可能用兴趣去解决应试教育中的所有问题,棍棒也许可以打出来名校成绩,但打不出来孩子们自己的精彩人生。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而用孩子的未来去圆自己的梦,按自己以为的美好前景去要求孩子按部就班,呵呵,我认为对孩子是不公平的。 我们都曾经是孩子,曾经是学生,我不希望我的孩子经受我曾经的坎坷和无奈,我希望给他留下机会和希望,属于他自己的。怎么拥有抓住机会的能力,怎样去找到他的希望和梦想,则是我希望能帮助他的(也许是名校,也许还有其他的) 但愿我能做到,但愿天下的父母都能做到

独怜幽草

不可能每门课孩子都有兴趣,可高考却是每门都得好。所以凭兴趣让孩子学好,这条路走不通。

圣诞老人

找路?应试教育,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这种现象,是社会造成的,个人想找到路径解决此事,匪夷所思。

何夕

我也买了本《立》分三个晚上读完了,并且又开始了一遍,孩子的成功不可能是同一个模式,但家长的引导绝对是关键。在应试的教育体制下,不妥协的家长和学生又能有几人呢?

若瑜

一个要好的同事,儿子只有18个月,她说,孩子上学前,都不会送到幼儿园,孩子姥姥带着,因为她不想让孩子过早地生活在一种竞争和束缚中。。。

小叶

应试教育没有那么大的错。在此评论的人都是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几乎所有的老师教授都是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不说解放前了,新中国成立以后应试教育功不可没,大批的人才是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现阶段取消应试教育非乱套了不可。大学不应该是唯一的好出路,如果学技术的生活待遇高于或等于大学毕业生,那无疑道路要宽得多了,这属于分配不公的问题了。所以单是教育系统是解决不了这些问题的。学生不可能对每个学科都有兴趣的,没有兴趣也是可以学好的,这需要目标和理想的支配。所有的学科都是相通的,学英语有物理的兴趣也是可能的。只不过学习方法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