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一个人的骑行(七)

个人日记

                                                                                                                                            泰州——扬州
图片
  
    10月5日。上午八点离开旅店,在旅店老板娘的建议下,去泰州老街吃早饭。公共汽车三站路到老街。老街是坐落在凤城河畔,西依桃园,北对梅园的一个年轻的仿古建筑带。老街不长,两侧青砖黛瓦的仿古店铺,经营着泰州最本土的小吃与小手工艺。我从老街北口进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简易的遮日大棚里一群人在棚下早餐。大棚的三面是几家经营泰州传统小吃的作坊,里面饭桌显然不够用,有好多人站着就餐。我没见识过一大早就这么多人聚在一起吃饭的架势,也不知道这里经营些什么,就绕着作坊看了一周,又绕着吃饭的人们观察了一圈。那些小吃除了馄饨和馒头,其余我竟都没见过,就餐的人们男女老少都有。泰州的美食很多,小吃也很多,面对各式各样的早餐,一时间我不知道选择什么吃了。这时想起泰州好友野渡大哥写过泰州小吃,忙打开空间,迅速翻看。根据野渡大哥日志中提到的小吃,我点了一小碗鱼汤面,又吃了两个黄桥烧饼,准备午间再来这里吃蟹黄包和煮干丝.....因为人多,我也和他们一样站着就餐。
图片
    我去老街时,看老街搭建着写有“中国湖蟹大会”的简易棚,使得老街的北入口看上去不伦不类,不知道平时这里是什么样子的。上图是老街的北入口。
图片
    看老街早餐的气氛,感觉泰州人很懂得“早餐要吃好”的道理。烫干丝、蟹黄包和鱼汤面几乎于哪家店铺都有。而且也是平民价格。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我的早餐:鱼汤面、黄桥烧饼。鱼汤面没有鱼腥味,黄桥烧饼外脆里酥,很有嚼头。
    吃完早饭,我游览这条仿明清的老街。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我冒冒失失的进了几家老字号的商铺,让我意外的是它们都是饭店,更意外的是每家饭店人满为患。同时也发现,泰州人吃早茶和西塘见到的喝早茶不一样。在西塘撞见喝早茶讲究的是茶,泰州人吃早茶讲究的则真真是个吃了。进去的几家老街经营的茶楼,每家能容纳上百人同时就餐。
图片
 
图片
 
图片
   这肉脯非常好吃,野渡大哥给我买了好些盒装的(这是后话),回家送给朋友,都说:猪肉还可以做成这么好吃的东西噢?!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泰州婚嫁场景民俗表演、木偶、面塑、叶雕等地方文化绝活也在老街重现。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老街里不只有吃的地儿,还能看到戏院书场。
图片
    泰州还有一种烧饼——草炉烧饼。我在老街观看了草炉烧饼的制作过程:当时是两个人包烧饼(椒盐、糖、萝卜丝三种馅)、擀烧饼、刷糖、撒芝麻,然后由一个炉工把上半身探进一人高的炉子里,炉膛里是一堆麦秸草灰,炉工把饼贴在热气逼人的炉壁上,并在草炉中反复进出。饼贴好后,
把炉里的稻草吹燃,刚刚燃烧的麦秸秆从炉里往外冒黑烟,之后麦秸秆就呈现红红火灰烘烤炉壁上的烧饼。稻草燃尽的时候,烧饼正好熟透。观察中发现,往炉壁上贴饼是个技术活外,那火候的掌握也很关键。我买了一个品尝,刚出炉的草炉烧饼表面金黄诱人,少油,香脆可口,有一种麦芽的香味。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老街很漂亮,它已经成为泰州景区之一。在这里,可以品尝许多泰州特产、小吃,可以看到泰州丰富古老的行当——这里是了解古老泰州草根文化的好去处。
图片
    出了老街来到与它一道相隔的梅园。梅园全称是:梅兰芳公园。是1984年为纪念京剧大师梅兰芳90诞辰所建。我们的空间好友,野渡舟横大哥当初参加了建设筹备工作,那一年,他刚刚参加工作,时年23岁。这个公园有野渡的智慧与辛勤付出,作为他的好友,我为他骄傲!想想今天就会见到他,按耐不住兴奋。公园里有梅兰芳纪念馆、梅亭、梅兰芳大师坐姿全身汉白玉雕像、梅兰芳扮演的杨太真汉白玉艺术形象。梅兰芳纪念馆的四个展厅的五个展区分别是:“梅开中华”“梅香四海”“梅骨铮铮”“梅德如玉”“梅根泰州”。五个展区以丰富的文物、图片、实物、资料提炼了梅兰芳的艺术道路的一生;讲述了梅兰芳与故乡泰州的桑梓之情和故乡人民对梅先生的崇敬和怀念。
图片
 
图片
    梅苑广场。梅苑广场有用河卵石拼成的梅花图案。
图片
 
图片
    走过门厅,就看见小白桥——引凤桥。桥下的水系寓意着京剧的水袖。
图片
    梅像广场。梅像广场的中心是梅兰芳先生的全身坐像,这座汉白玉雕像是人民英雄纪念碑创造作者刘开渠的封刀之作。
图片
 
图片
 
图片
   “梅兰芳纪念馆”六个字由原国家主席李先念题写。
图片
 
图片
 
图片
    水池中央是梅兰芳在《太真外传》中饰演杨太真的艺术形象。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因为野渡大哥,我对公园里的一切,竟也有了一见如故的亲切。
图片
    梅兰芳纪念馆展区。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1956年梅兰芳回故乡祭祖。
图片
     梅先生的生活实物。
图片
    
    从梅兰芳公园出来,步行过桥左拐到 望海楼。
图片
 
图片
 
图片
     泰州是江苏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距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泰州具有很深的文化底蕴,历史上出过很多名人:施耐庵、郑板桥、梅兰芳、吴贻芳、胡锦涛等等。泰州好友野渡舟横,也是大家空间中最博学、最受大家敬仰的朋友。泰州真是人杰地灵的好地方。远古的时候,泰州地域是一片大海,当时的海岸线大约在今天的扬州、镇江一线,受长江及淮河海浪冲击作用,渐渐地就由海洋变成浅海、湖泊、沼泽、陆地。因泰州曾地处大海一滨,是太阳升起的地方,所以古称“海阳”。
图片
 
图片
    望海楼是凤城河景区的一部分,来到望海楼,看到大门上正中一块牌匾:“江左胜境”。这四个字道出了望海楼在泰州中的气势。在它两侧上的牌匾分别四个古朴典雅的大字“汉唐古郡”、“淮海名区”。导游说,这不仅说的是泰州,而指的是“四陵”即:海陵泰州,广陵扬州,金陵南京,兰陵常州。泰州属四陵其中,可见泰州历史文化名城在当时的地位。望海楼从明代开始的含义,就已经不是登楼可望海的实称了,而是远古海滨的写意名称。是泰州人民对远去大海的怀念之情。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望海楼从底层到顶层可分为四层。
图片
    沿台阶而上的是二层,进入大厅,一块大型镏金漆器《重修望海楼记》是范仲淹的嫡孙所写。
图片
    三层是个展厅,在这里经常有各种书画展和艺术文化展。
图片
    站在望海楼上,凭栏独倚,眺望泰州天地,看凤城河,冥思那海......
图片
     四层是观景层。“江淮第一楼”由国学大师文怀沙所题写。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两千年前的泰州,由江、淮、海三水汇聚,绕城四周的凤城河水是千年古城河。水是泰州的特色和灵魂,泰州因水而设、市因水而兴。这不多见的都市水韵彰显了泰州悠久的历史文脉泰州是一座水的城市。


图片
 
图片
    现在仅存的这段遗址是泰州文化保护单位。

图片
 
图片
 
图片
     从望海楼往西,过景观小河,再穿过一片曲径通幽的竹海就到一片开阔的广场,这个广场叫“文正广场”,广场中央是一座范仲淹塑像,塑像身后是文会堂 。广场一侧有一颗神奇的红果冬青树,这棵树奇在它的五个枝共于一个母体,又由于在宋朝泰州出了五位宰相,为了纪念这五位宰相,人们就把它称为“五相树”。牌匾上“文会堂”三个字是范仲淹后裔范曾所书。
图片
 
图片
 
图片
    在文正广场南面的草坪上,有一块石碑上刻有四个“泰”字,人们叫它“四泰石”。四个“泰”字分别由四任国家领导人所写。正面的“泰”字是胡锦涛所写(生在泰州,长在泰州),上面正中的“泰”是毛泽东所写(早年写过泰州人民抗租斗争),左边的“泰”是邓小平所写(女婿是泰州人),右边的“泰”是江泽民所写(妹妹在泰州生活)。(遗憾的是,四泰石的近照和那连理树竟然被我误删了)
图片
  “州城遗址”。泰州是一个四方形,最外面一圈是护城河,将城墙包围其中。
图片
   “古城池地雕图”古城池地雕广场更加直观明了泰州的古城池。这块铜铸地雕长宽见方100平米。是一副泰州城池图,反映了泰州的一些分布,望海楼建在古城的东南角上。地图上的泰州是四方形,最外面一圈是护城河,将城墙包围其中,古城有三纵三横的河流。从图上看到,泰州的桥很多。古代的海陵城的布局像一只腾飞的凤凰,故泰州史称凤凰城。绕城的河水就叫凤城河了。
图片
 
来到看似一片竹林的地方是碑苑。
图片
    进入碑苑,首先看到的是赵朴初先生于1993年,看过梅兰芳纪念馆后为泰州题写的《踏莎行》。
图片 
 
图片
 
图片
    竹林里隐藏着20块形状大小各异的石碑,展示了20首古往今来文人墨客歌颂泰州的诗词。
图片
 
图片
    与望海楼景区隔岸相望的南面是凤凰岛生态园。那里是高级休闲园林区。
图片
 
   世纪宝鼎:望海楼广场前矗立有一尊紫铜世纪宝鼎。宝鼎上面刻有抽象的神兽。宝鼎寓意着泰州各项事业鼎盛发展。
    从望海楼出来,绕着老街、望海楼、三水湾步行看泰州。计划晚间去看望野渡,明天我将离开泰州去扬州。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