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住尘香——诗词中常见的典故(三)

原创文学

 
【罗浮梦和鹿梦 】

         《龙城录》又名《河东先生龙城录》,是一部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唐代传奇小说。
         尽管至今不少学者,仍在对其作者是否为柳宗元而产生着疑问,有趣的是,这不仅没有丝毫影响到作品的知名度,反而激起了更多人寻幽猎奇的心理。
        毋庸置疑,一篇关于赵师雄醉遇梅花仙子的浪漫故事,成为了本书中最大的亮点。
 
        故事说的是隋朝开皇年间, 赵师雄因官职的调任而前往广东。在途经惠州的罗浮山时,因天色较晚,再加上自己多贪了几杯酒,人困力乏的他只好将马车停于一松树林间的酒舍旁休息。
         这时,山影溟濛,淡淡的月光透过稀疏的松枝,映照在那些还未来得及消融的残雪之上。(渲染的美好氛围有了,按照传奇小说的套路,如不出意外的话,下面的情节就是某个花妖狐媚该出场了。 )   
         果不其然,师雄正处于醉醒朦胧的状态,忽闻有丁冬的环佩声响传来。只见一位淡妆素服,体态幽娴绰约的女子站在了自己的跟前。他正想发问,谁知人家先启朱唇,盈盈笑语:“此值天寒日暮,况且大人旅途又多劳苦,何不进店与小女子对饮几盏乎?”见他似有疑惑,女子又道:“放心吧,小女子并非酒托,不知大人何惧之有?”
         语毕,师雄只觉一阵香风扑鼻而来,直端地沁入五脏六腑之中。早已是按奈不住的他,赶紧拉着女子的手,一起进店与她对饮。不一会,席间又来了一名身着绿衣的童子,又是唱歌又是跳舞的为他俩助兴。那一刻,师雄好不快活,人生中的种种烦恼忧愁,仿佛通通都没有了。
         就在这脂粉香浓间,师雄酩酊大醉。待他醒来时,东方已泛起了鱼肚白。他环顾四周,却发现自己睡在一株梅花树下。此时,梅花清香四溢,树上还有一只身披翠绿色羽毛的鸟,望着他不停地叫唤。
        美好的梦境霎时成空,师雄只得徒留一声长叹,惆怅而去。
        不用解释,想必大家也一定都明白了。原来,梦中的那位神仙姐姐,不过是对梅花的幻觉。而那名绿衣童子,也只是树上的那只翠色小鸟而已。
图片
         谁也不曾想到,这篇普通的艳遇故事,居然赢得了后世文人墨客格外的青睐。或许人们喜爱它,大概就如浅夏所说,关键是这篇故事虽文字简单,可内容却显得干干净净。因它不像其它古代笔记小说中所记载的那样,一些花妖树精与男主人公初次见面后,就恨不得要说:漫漫长夜是如何寂寞,小女子特此前来甘愿自荐枕席此类的轻薄之语。
      但要论这篇故事真正得以广泛流传,以至影响深入的具体原因,那还真的是要归功于宋朝文人的传播了。    
  
       罗浮山下梅花村,玉雪为骨冰为魂。
       纷纷初疑月桂树,耿耿独与参横昏。
       。。。。。。
       蓬莱宫中花鸟使,绿衣倒挂扶桑暾。
       酒醒人散山寂寂,惟有落蕊黏空樽。
 
       这是苏轼当年贬居惠州时,写下的一首《再用松风亭下梅花盛开韵》的诗。
       其实搁置今日再来细细寻味,你也仍会觉得诗中的意境和赵师雄遇仙之事依然是那样极其的相似。如诗中的参横,绿衣,酒醒,空樽等词语的描写,也难怪让很多的人为此诗反复的纠结,并还不断地去猜测和展开丰富的联想。
       唐人爱牡丹,宋人喜梅花。宋朝人们对于梅花的那种喜爱程度,在这就不用我赘言了。有的人一生中是那样的酷爱梅花,却也无缘而一见梅花仙子的风采。谁又能知,苏轼、陆游还有林逋等那些人,他们当年的心中是否曾都对赵师雄产生过羡慕妒忌恨呢?
        到了南宋时期,一些笔记著作如《类说》、《锦绣万花谷》、《古今事文类聚》等,又再次记载了此事。洪迈的《容斋随笔》也写有:“今人梅花诗词多用‘参横’字,盖出柳子厚《龙城录》所载赵师雄事。”
       宋人蒋捷,也就是那个曾写下“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和“ 少年听雨歌楼上”的著名词人,他后来根据这个故事,还将一曲越调谱上词,并亲自创了一阕长调词牌——《翠羽吟》:
 
       绀露浓,映素空,楼观峭玲珑。粉冻霁英,冷光摇荡古青松。
       半规黄昏淡月,梅气山影溟濛。有丽人、步依修竹,萧然态若游龙。
       绡袂微皱水溶溶,仙茎清瀣,净洗斜红。劝我浮香桂酒,环佩暗解,声飞芳霭中。
       弄春弱柳垂丝,慢按翠舞娇童。醉不知何处,惊剪剪、凄紧霜风。
       梦醒寻痕访踪,但留残星挂穹。梅花未老,翠羽双吟,一片晓峰。
      
       宋末元初的文学家仇远,有一首《清平乐》,这样写来:

       寒泉如线,莎石绵云软。十里梅花香一片。不记入山深浅。
       谩留两袖春风,罗浮旧梦成空。独对阑干明月,教人犹忆山中。

        罗浮梦,也会经常用来描写梅花,故也称作罗浮客。如明代诗人高启的《梅花》诗有:“一尊欲访罗浮客,落叶空山正掩门。”它还可称为罗浮美人和林下美人,如宋朝诗人方蒙仲的一首《落梅》:
 
         青冢锁香魂,罗浮埋玉质。
         美人薄命多,临风空太息。
 
        当然,最有名的还是要数高启的那一句:“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诗中一静一动的描写,真的是非常生动而传神,故历来为人所称赞。
        清代的阿阁主人深深受到了这个故事的影响,还写了一部才子佳人式的小说《梅兰佳话》。书中第二段就写有:“罗浮二山冈峦葱蔚,赵师雄得遇仙妹,至今传为美谈,即其地也。”
       美丽的梅花仙子,不是谁都有幸遇上的。所以,这个典故还告诉了我们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凡事随缘,有的事可遇不可求。
        
         陈继儒写的《小窗幽记》,曾被誉为是明代散文中最清新脱俗的文字。书中有一句:“忧疑杯底弓蛇,双眉且展;得失梦中蕉鹿,两脚空忙。”明代的吴从先编著的《小窗自纪》书中也写有:“梦如蕉鹿,不拟薪者之藏。”书中所言“蕉鹿”二字,就是关于鹿梦的典故。
       忽又想到了《红楼梦》。我们都知,探春在大观园的海棠诗社里,有一个别号名为“蕉下客”的。这个别号的来历,也是跟这个典故有关。书中有回写道:

       「探春笑道:“有了,我最喜芭蕉,就称‘蕉下客’罢。”众人都道别致有趣。黛玉笑道:“你们快牵了他去,炖了脯子吃酒。”众人不解。黛玉笑道:“古人曾云‘蕉叶覆鹿’。他自称‘蕉下客’可不是一只鹿了?快做了鹿脯来。”众人听了都笑起来。」
 
        故事的出处,是来自于《列子集释卷三。周穆王》 。
        
         从前,郑国有一个砍柴人正在野外砍柴。忽然看见有一只鹿正惊慌失措地朝他跑来。从鹿奔跑的样子看去,这只鹿似乎有点瘸,应该是受了伤。他心想,鹿的身后一定还有猎人在追杀的。
       这个砍柴人不但没伸出他救援的双手,并且是乘鹿之危,操起扁担上前几下子就把这只可怜的鹿给打死了。(简直没有半点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打死了鹿,他担心追来的猎人会来和他争抢战利品,于是赶紧把这只死鹿藏在了一个小坑里,并用一些蕉叶覆盖在上面。(一说是蕉字通樵,指的是散木和杂草)藏好以后,就装作什么也没有看见,哼着小调漫步在林间,继续砍他的柴。
  等挨到天都快黑了,并没有人前来询问他什么。这时,他好生得意,心里盘算着要把死鹿和一天所砍得的柴全都挑回去。可计划总是没得变化快,关键时刻就掉链子了,他居然忘了藏鹿的地方。他焦急地找啊找,直到天色昏暗,也最终没有找到那只鹿。  
        他只好低着头,郁闷的回家了。可在路上,他一边走嘴里还一边嘀咕:真是奇怪啊,明明把那只鹿打死了藏在附近的,而且我还用蕉叶盖住,怎么就一下找不到了呢?唉,算了,也许是我根本就没有打到过什么鹿,也根本没有把它藏在什么皮地方,一定是我刚才做了一场梦罢了!”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他的这一番自言自语,恰好被一位同乡的人听见了。于是,这人沿着他回来的路找去,结果还真的找到了那只鹿,他高兴地把鹿取了回去。把鹿拿回家,此人还得意地跟他老婆说:“那个人真是倒霉,打死了鹿却得不到,简直就是做了一场空梦。”他老婆却不这么想,讥讽他说:“别高兴得太早,你虽然得到了这只鹿,说不定也是一场梦。”
        说来奇怪,砍柴的人在当天晚上就做了一个梦。在梦里,他终于找到了藏鹿的地方,并且还梦到了那个同乡取走了他的鹿。第二天一早,他就直接去了那人的家索讨。可是,人家不肯还给他。争来争去,还闹成了一桩民事纠纷案件,于是两人只好对簿公堂。
        最后,法官的判决是让两人把这只鹿各分一半,故事结局也算是皆大欢喜了。
 
图片
 
        后来,这个故事还产生了一个成语叫做“蕉鹿自欺”。这个典故用在诗词中,多用来比喻人世间的得失无常和对人生如梦的感叹。当然,也会用来形容一种糊里糊涂、犹如做梦的状况。
        它的别名也较多,分别有:蕉梦、梦中蕉鹿、蕉中梦、分鹿梦、覆蕉、梦中得鹿、梦中蕉鹿、梦蕉鹿、求鹿梦、蕉中梦、藏蕉梦等等。
 
       千古老蟾口,云洞插天开。涨痕当日何事,汹涌到崔嵬。
       攫土抟沙儿戏,翠谷苍崖几变,风雨化人来。万里须臾耳,野马骤空埃。
       笑年来,蕉鹿梦,画蛇杯。黄花憔悴风露,野碧涨荒莱。
       此会明年谁健,后日犹今视昔,歌舞只空台。爱酒陶元亮,无酒正徘徊。
 
        这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的一首《水调歌头》。
        词人在这首词中正是借用了这个典故来感叹岁月的无常,人生的空虚。 用典自然,词句既慷概激昂,同时又兼有深沉宛曲,正是稼轩词的特点。
        南宋的词人,站在历史的风口浪尖,无疑是最寂寞最无奈的群体。一次一次对国家的失望,一次一次对人生的失意,使得他们对田园生活充满着无比向往与渴望。


        一笑挥鞭马似飞,梦中驰去梦中归。
       人生事事无痕过,蕉鹿何须问是非。
 
       这首诗名为《乌鲁木齐杂诗》,作者是清朝的才子纪晓岚。此诗的背景,原是有这么一个故事的:

       纪晓岚被贬乌鲁木齐时,一天晚上,朝廷有份紧急公文传来,恰好这时的台兵已经被派出去了不在。纪晓岚急忙叫醒副官梁某,让他起来传递公文。梁某正睡得香,听说要传送公文,只好迷迷糊糊的骑马而去。他跑了十多里后到达了目的地,交付了公文后又赶回来接着酣睡。
       第二天,梁某碰见了纪晓岚,就告诉他说:“大人,你说奇怪不?我昨夜做了个梦,梦见你派我去送紧急公文。我担心误了大事,便一路快马加鞭狂奔而去,最后完成了任务。您瞧,累得我啊现在大腿上的肉都还疼着的呢!”
       纪晓岚听后,可谓是哭笑不得,于是才写下了这首有趣的诗。

       梁某和那个郑国的柴夫,都犯了同一种糊涂,那就是把现实里的真实事情,当作了梦境。梦中得鹿,亦真亦幻,也应了曹雪芹的那句谒语:真作假时真亦假,假作真时假亦真。
       一个人做过的事情,却糊涂到连自己也忘了,还以为是场梦哩。想想,确实有点滑稽可笑。
        
       
        好了,关于古人六个梦的故事到此讲完了,我想大家也弄清楚了诗词中运用这些典故的真正意思。轻轻推开窗,望见天空悬挂的,依然是千年前那一轮明月。只是忽然觉得,身边少了旧时那一缕梅花的清香。
        还是去做一场属于自己的美梦吧,虽然短暂而虚幻,可是那种缥缈幽微的感觉,至少能令人沉醉。
        也不知今夜,又会梦见什么。

       青若写于2014。4.5

     

文章评论

『悟禅』

[em]e160[/em][em]e160[/em][em]e160[/em][em]e160[/em]

清欢小语(拒群)

真作假时真亦假,假作真时假亦真。人生里,总有一些这样的梦,在心头缥缈幽微的,令人沉醉的出现着·····

微雨燕飞

学习典故,欣赏青若的博广才识。[em]e183[/em] 顺祝春安!

微雨燕飞

有梦总比无梦强,梦空也曾美一场。最惧夜来无眠梦,恨愁两味搅断肠。

镜湖自照

学习了!欣赏了!8/[em]e183[/em][em]e160[/em]玫瑰

春以为期

呵呵,又半夜发文章……[em]e160[/em][em]e160[/em][em]e163[/em]

春以为期

嗯,这下明白了罗浮梦与鹿梦是怎么来滴。罗浮遇梅仙,浪慢落心间,鹿梦真和假,不知梦有还。

人淡如菊

有月就有好梦,有四季就能嗅到梅香。祝青若好人好梦![em]e160[/em]谢谢你的美文!

今晨梦醒,遇先生美丽梦篇不禁感触良多,误了起床。

春以为期

《十二时慢:》 念红笺,那时痕迹,悄已翻成影画。念词笔、经年织写。念有书灯一把。念半生涯,倾于词海,不管流年哑。念永夜、幸有卿卿,共剪西窗,才使寂寥轻泻。 芳草青,春风撩起,物事几番轮卸。还剩几人,相知相守,相伴长歌夜。盗此生梦翼,将情向土萦借。 十二时、深情慢酌,饮遍秋冬春夏。更照深山,清明魂野。怎不相思也。怎不肠尽断,任教泪珠流罢。

春以为期

那华胥梦与庄周梦是12年的,你把这几梦都梦完,时间也梦的挺长,足足梦了尽近两年,才醒来了,因此青若梦也应当典故…… 这一部梦完了,下一部继续梦,越多越多……[em]e120[/em][em]e121[/em][em]e160[/em][em]e160[/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