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手先生空间的一段交流
个人日记
这是一段在小手先生《贼退示官事,一个朝代的胸襟》日志中的讨论,参加者有小手、醉影花痕、群星和我。各人叙述自己的历史观,感觉有点意义。现摘录如下(其中客套部分省略,更正了个别错别字):
醉影花痕:读一个朝代的胸襟,我会把两个盛世唐朝和清朝,很自然的联系在一起,唐朝推崇虚怀纳谏,清朝大兴文字狱。野渡大哥怎么看?
野渡:我们不能说一个朝代的胸襟,而是说一个帝皇的胸襟比较准确些。甚至于一个帝皇,其早中晚期,胸襟都不一样。典型的是武则天,她在刚刚获得政权后,为巩固政权和防止异端,启用了来俊臣、周兴等一批酷吏,不用说文字狱了,只要有人告密,不管真假,先酷刑审讯。很多人都冤死于酷刑之下。花痕想想,不是比文字狱更恐怖?但武则天中后期,政治清明,启于狄仁杰等名臣名相,形成了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为唐的持续繁荣做出贡献。同样的,清的文字狱,也是发生在满清建朝不久,主要是顺治到乾隆,这个时期是少数民族统治中原汉族,刚刚把武装斗争的汉人燃火扑灭下去,因此,防止以士人为代表的反清复明的思想的漫延成了朝庭政治中的不可或缺的事情。加之儒家文化为代表的知识分子有相当的同仇敌忾的情绪。因此,从文化上的镇压就成了满清政权的必须。但我们应该看到,恰恰是康乾三世,造就了中华最后一次空前的繁华——康乾盛世。这与三位君主的好学、勤政密不可分。
个人观点,评价一位皇帝时,现在只能从历史角度分析,首先是不是对民族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然后看他对当时的社会繁荣有无功绩。比如,被称之为暴君的秦始皇和隋炀帝杨广,前者一统了中国,统一了文字和度量衡,并取消了封建制,建立了帝国制,为后世的发展和国体开出了道路。后者固定了科举制的模式和开凿了大运河,为从平民中选拔人才和后世的繁荣做出了贡献。
小手: 呵呵,好吧,我就说说我的错误的观点。首先我同意说一个朝代的胸襟,其实是说一个帝皇的胸襟,的确更准确一些,而且,在不同的时期,同一个帝皇所表现出来的胸襟气度都不同,也应该是跟当时的各种情况有关,所以就不细论。
但,接下来野渡大哥的“康乾盛世”和统一了中国的秦始皇及隋炀帝居然是“对民族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这一点,兄弟我就不想同意了。其一,康乾盛世的背景是16世纪的世界,其它国家在搞轰轰烈烈的手工业革命,早期资本主义的种子正在日新月异的抽芽,但,我们的华夏民族还被圈养在封建主义的牢笼里。如果说,康乾的确是盛世的话,那只能说那是16世纪最牢固的一个人性的牢笼。
而隋炀帝和秦始皇是否为暴君,我并不关心,因为没有关心的必要,历史上就没听说过出过一个“平易近人”的皇帝,倒是常常听闻他们的各种不近人情的癖好。皇帝之所以为皇帝,就是因为他特殊的身份地位,那样的身份地位不可能培养出“平易近人”的习性,他自己不允许,他周围的环境也不允许(个中苦衷,大哥可看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
那么,隋炀帝和秦始皇就一定伟大了吗?或者,换句话说,统一了度量衡和统一了一个势力范围就一定伟大了吗?也不一定吧。固然,统一了度量衡能加速经济发展,这是个大好事,也是目前世界的前进步伐。但兼并了一个势力范围就称伟大,也不定是好事吧。其一,秦始皇的统一行为的确是集权得到出现并巩固,但也规避了异体发展的可能。这就如搞垄断,从此一家做大,没的第二家,从这个角度看,统一行为怕是不好,没有竞争伙伴了,发展自然就满,那么,更谈不上促进民族发展了。
况且,那时,也没有什么我们今天所谓的“民族”这个概念,反正就是生活在这块土地上你杀来我杀去的居民而已。承认都是同一民族,干嘛杀了数千年?其二,正因为秦始皇的统一,所以带来了华夏大地上第一次,也是最可怕的一次灾难——焚书坑儒。大哥都是艳羡春秋的人了,那么着焚书坑儒硬是将文人风骨拦腰折断,还毁了无数文化古籍,这究竟是幸是哀呢?
因为大哥说看历史要隔得远了看,要从长远看,所以我才谈了这些,不尽对,但毕竟是突然想到这些,反正也是摆龙门阵,就一气打下来放在这里,请大哥批评。其中一些观点也并非我所想到,是来自《中国大历史》也是黄仁宇的书,我比较喜欢读。最后,祝好野渡大哥。
野渡:你的观点值得我借鉴和学习。我想解释一下:
1、关于康乾盛世,确实,在18世纪中叶,英国资产阶级工业革命开始了。我们看一下工业革命传播的时间序列:18世纪下叶在欧洲传播开,19世纪传播到北美。康、雍在此之前,乾隆的后几十年执政处于18世纪中下叶。显然,同属英文化的美国尚且在十九世纪接受到工业革命的辐射,要想东方的中国在乾隆时期就接受工业革命显然是不可能的。不要说文化上的差异,就谈与工业革命与生俱来的技术保护,就不可能让中国学到技术成果。事实上,中国的瓷器在元就出口到欧洲了,一直到清中期,欧洲人才偷学到瓷器的生产技术。说明我们也有保护的。作为亚洲国家,最早学西方的是日本,也是在十九世纪中后期了。只能说,乾隆后的帝皇没有主动接受工业革命,这才是清朝后期落后挨打的原因。当然,你说的观点是:康乾盛世时英国工业革命就开始了(其实是乾隆时期)。这是事实,但我们不能苛求我们的每一个朝代都走在世界最先进的前列。但先进文化(文明)我们必须主动迎接和接受,才是最重要的。
2、关于秦始皇。秦始皇确实做了很多暴力的事,几乎是悉天下而奉一身。在短短十几年里,比如修阿房宫、秦陵、万里长城、秦直道。是把全国作为一个机器在运转的。非常不惜民力,弄得民不聊生。还有就是焚书坑儒,为后世所病垢。不过,也应该看到,因为是坑儒,这个事件被后世儒生扩大化了。我个人认为:对中国文化的禁锢有重要影响的,倒不是秦始皇的焚书坑儒,而是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文化单一了。但中国一统,确实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事。这之前,夏、商无完整史料,周代就分封天下,大小诸候国有100个左右,春秋时期,不断战争、侵并,到战国,剩下所谓战国七雄。七雄战火不断。从春秋到战国,确实有异体发展,那就是秦国。秦国从不起眼的小国,发展到吞并六国的大国。因此,可以确定的是:即使秦国不异体突起,其它任何一个突起的异体一样是灭六国。那中国的一统是早晚的事了。所以,我不太赞同“但也规避了异体发展的可能”的观点。因为任何一个异体发展,都一样会兼并其它国家。原因很简单:农业国家是靠广阔的土地和人口的数量来决定国力的强弱的。不乘强大时兼并它国,就会被他国强大后兼并。至于统一文字、度量衡、车轨等,可算恩泽后世至今。所以,我还是坚持认为秦始皇是对民族有贡献的人。当然,我并没有说他伟大。这一点,也似乎得到世界的公认,比如在外国人和中国人编著的《影响世界历史的100名人》中,都有秦始皇的名字。
我觉得我们这样的讨论才有意义,相互阐明观点,互相学习。你的观点中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谢谢!
小手:呵呵,老哥边回我就边看,但不言语,这时间来回您!一,我还是坚持认为封建制度太过完美到近代后几乎就是灾难,当然这点老哥也表示赞同。二,听老哥解析,的确,也立刻就同意“独尊儒术”的荒谬,甚至就延伸出所有的大一统就是独断的认识,还好老哥拉回了我这一冲动。三,看得出野渡大哥对历史有兴趣且有研究,那么,《万历十五年》和《中国大历史》就真值得读,且您读会比我更有感悟。四,谢谢您。五,补充一点,你连楼上都把字数写满,只好挪到这里回复。也对群星老师表示歉意,对不起·········
野渡:你推荐的两本书我一定学习。尽管我感兴趣的并不是历史。任何事物的逆向思维都是对自己认识的反思和验证。再次谢谢。
群星:野渡客气了,小手的福地群星岂敢贪为己有。初始,还是云里雾里,不知文字缘何而来,查看了之前的日志,才豁然开朗,拨开云雾见青天。我想历史风烟亦是如此,各有见解,百家争鸣,理不辨不明,事不鉴不清。这样的互承论断,独展思想,彼此沟通交流,是个很好的切磋学习过程。群星很荣幸倾听两位的见解。
两位共识一个朝代的襟怀实质是皇帝的胸襟,我也赞同此观点。皇帝也是人,政治上不免自己的个人喜好和偏颇。所以对于时代的作用和历史的价值,也是要秉承大的方向而言的,功过自然不能混为一同。我个人认为,评价一个皇帝的政绩,一是以当时黎民百姓的生活恒定指数为基准,毕竟江山的最大基数还是底层的百姓,追崇社会繁荣,国力强盛,是一个皇帝的首要职责。二是,有雄才大略统一和谐各个民族的发展。虽然可能遏制了异族的发展,但是如若没有归于大统的眼界,弱国小族即便相安无事也好,割据纷争也罢,都很难闭关自守的延续不衰。
醉影花痕:纵观整个中国的历史,说“康乾盛世”缔造了中国最后一个盛世,是毫无疑问的。但从整个世界历史来看,只有唐朝才可以称得上真正的盛世,清朝“闭关锁国”的政策,把中国陷入了“夜郎自大”的尴尬境地,做着天朝大国美梦,无视西方工业革命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最终在短短几十年就落后了,落后就要挨打,一八八四年鸦片战争开始了百年屈辱的历史。
关于“清朝的衰败与工业革命”非常赞同野渡大哥的观点,关于“闭关锁国”,我有疑问,野渡舟横说:“ 。。。但要求康乾时,就能发现蒸汽机和纺织机,那是太苛刻了。康乾时,并没有闭关锁国。相反,是开放的姿态。当时,对国外出口瓷器、茶叶和丝绸的量很大。后来落后了,为了不受国外影响,闭关了。目的是为了维护统治。如果,在十九世纪下叶能够学习工业文明的话,就不会这样了。事实上,日本的维新也是在十九世纪中下叶。到了光绪,是想了,又没那权,所以,慈禧,就成了万世唾骂的人"。
皇帝自称”天子“,自然不会”平易近人“,但也有明君与暴君之分啊,是非功过后人评嘛。秦始皇统一中国,就当时而言,第一利大于弊,第二正如野渡大哥所说”即使秦国不异体突起,其它任何一个突起的异体一样是灭六国。那中国的一统是早晚的事了。“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第三,统一中国与”焚书坑儒“是功与过的关系,不是因果关系。
(超现实主义摄影:网络)
(谢谢读完,无需评论)
文章评论
游子_WorldDF.com
转回慢赏,先陪儿子游泳。
阿紫
已经读完,遵旨不作评论。
秋天的童话
有选择的看了看,不评了[em]e113[/em]
灯火阑珊。
认真看完,高手过招,看者赞叹,各抒己见,妙在图片,谜底揭晓![em]e160[/em]
雪里飘香
我们现在也会是将来的历史,自认为还是平平安安为好[em]e113[/em][em]e113[/em][em]e113[/em]
草木情深
我在小手那里已经读完,不谢。
婧玥
学习了[em]e100[/em][em]e160[/em]
晶莹世界
精彩!没看够呢!
ruirui
发表一些我的观点。其实每个朝代刚取得政权后,为了巩固政权都会镇压一大批反对自己的人,甚至会影响自己皇位不稳的人。这和胸襟是两嘛事,譬如朱元璋,等社会因素稳定了,他们也知道要发展经济,增强国力。这是必然。
一海明月
【相关知识】阅读之一 1、《万历十五年》简介 本书是[url=http://baike.baidu.com/view/47410.htm]黄仁宇[/url]的一部[url=http://baike.baidu.com/view/3023534.htm]明史研究[/url]专著。1587年,在[url=http://baike.baidu.com/view/167692.htm]西欧[/url]历史上为西班牙舰队全部出动征英的前一年。当年,在[url=http://baike.baidu.com/view/3371.htm]明朝[/url]发生了若干为历史学家所易于忽视的事件。这些事件,表面看来虽似末端小节,但实质上却是以前发生大事的症结,也是将在以后掀起波澜的机缘。其间关系因果,恰为历史的重点。其著作主旨在书中末段看出:“当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各人行动全凭儒家简单粗浅而又无法固定的原则所限制,而法律又缺乏创造性,则其社会发展的程度,必然受到限制。即便是宗旨善良,也不能补助技术之不及。” 2、作者介绍 黄仁宇,湖南[url=http://baike.baidu.com/view/7127.htm]长沙[/url]人。早年辗转于求学、从军之途,曾梦想成为中国的[url=http://baike.baidu.com/view/4866.htm]拿破仑[/url],然而时代却不允许他有这样的机缘。其后赴美研习历史,于一番[url=http://baike.baidu.com/view/826648.htm]逼仄[/url]煎熬之中提出大历史观,主张要“从技术上的角度看历史”,而不能简单地以道德评价笼罩一切。中国少了一个[url=http://baike.baidu.com/view/4866.htm]拿破仑[/url],却多了一个以其睿智打开人们视野的历史学家。 代表作有《十六世纪时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万历十五年》、《[url=http://baike.baidu.com/view/535736.htm]中国大历史[/url]》等。[url=http://baike.baidu.com/view/8647515.htm]他传奇[/url]性的一生以及大历史观的由来详见自传《黄河青山——黄仁宇回忆录》。[ft=,,仿宋_gb2312][/ft]
一海明月
【相关知识】阅读之二 3、出版历程 1976年有一件事情,值得我们叙说从前。这一年夏天,美籍华裔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用英文完成了他那部后来影响世界的著作《1587,无关紧要的一年》,翻译成中文便是《万历十五年》。未曾料想到的是,这样一部书稿,为寻找出版几经周折,延宕多年后英文本才由[url=http://baike.baidu.com/view/21360.htm]耶鲁大学[/url]在1979年出版。而中文版也几经审阅,起死复生地迟至1982年在中华书局付梓。 4、出版影响。 这部两种不同文字版本的历史书应市后,随即在东西两域畅销,谈论的文章很多,影响广泛。对这书的读后感叹,多是赞誉有加,总起来说的一句话,便是“原来历史可以这样写”,那原因想必很少有人这样观察历史,当然也很少有人这样写作历史。“社会强制被作为公正的替代品,总是自上而下地施加压力”成为书中的名言,被复叙和引用。那年黄仁宇先生五十八岁,迄今已是三十年前。
一海明月
【点评:赞赏野渡先生的这篇日志】[em]e179[/em]
小雨点
[ft=#444444,,][/ft]不是是比文字狱更恐怖? 多了一个“是”字 也不定时好事吧。 “ 时”应为“是”
小雨点
看完第一部分,没有你们学问大,不会评论,只是跟野渡先生说明,剩下的慢慢欣赏,包括上一篇的24条。 顺祝野渡周末快乐。
醉影花痕
花痕再次感谢野渡大哥与小手先生的不吝赐教!没想到花痕一个问题引起了一次很有意义的讨论,涉及内容广而深,让我受益匪浅,心悦诚服!顺便俺也自夸一下,俺真是一个很会提问的学生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