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改,孩子自然会改

天下杂侃

 
诚明导读每个人的成长,都深深地打上了家庭的烙印。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往往比学校还要大还要远还要深!
 
 
 图片

    
       2015
年春节团拜会上,习大大在发表重要讲话时提到:“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

    今年两会上,家风家教话题也一直是被持续关注的焦点。

    那么,一些委员、代表如何理解家风家教呢?他们的父母给其成长带来了什么?听听全国政协委员、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全国政协委员、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全国人大代表、著名生命科学家施一公,讲讲他们的父亲母亲吧!


莫言:母亲为我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我是母亲最小的孩子。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一把热水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我吓得要命,钻进草垛,一天没敢出来。傍晚,我听到母亲呼唤我的乳名。我从草垛里钻出来,以为会受到打骂,但母亲没有骂我也没有打我,只是抚摸着我的头,口中发出长长的叹息
 

    忆中最痛苦的一件事,是我跟随着母亲去集体的地里捡麦穗,看守麦田的人来了,捡麦穗的人纷纷逃跑。母亲是小脚,跑不快,被捉住,那个身材高大的看守人搧了她一个耳光。她摇晃着身体跌倒在地。看守人没收了我们捡到的麦穗,吹着口哨扬长而去。我母亲嘴角流血,坐在地上,脸上那种绝望的神情让我终生难忘。多年之后,那个看守麦田的人成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集市上与我相逢,我冲上去想找他报仇,母亲拉住了我,平静地对我说:“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
 

    记得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一个中秋节的中午,我们家难得地包了一顿饺子,每人只有一碗。正当我们吃饺子时,一个乞讨的老人,来到了我们家门口。我端起半碗红薯干打发他,他却愤愤不平地说:“我是一个老人,你们吃饺子,却让我吃红薯干,你们的心是怎么长的?”我气急败坏地说:“我们一年也吃不了几次饺子,一人一小碗,连半饱都吃不了!给你红薯干就不错了,你要就要,不要就滚!”母亲训斥了我,端起她那半碗饺子,倒进老人碗里。
 

    我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卖白菜,有意无意地多算了一位买白菜的老人一毛钱。算完钱我就去了学校。当我放学回家时,看到很少流泪的母亲泪流满面。母亲并没有骂我,只是轻轻地说:“儿子,你让娘丢了脸。”
 

  我5岁的时候,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的岁月。在那些饥饿的岁月里,我看到了许多因为饥饿而丧失了人格尊严的情景,譬如为了得到一块豆饼,一群孩子围着村里的粮食保管员学狗叫。保管员说,谁学得最像,豆饼就赏赐给谁。我也是那些学狗叫的孩子中的一个。大家都学得很像。保管员便把那块豆饼远远地掷了出去,孩子们蜂拥而上抢夺那块豆饼。
 

  这情景被我父亲看到眼里。回家后,父亲严厉地批评了我。爷爷也严厉地批评了我。爷爷对我说:嘴巴就是一个过道,无论是山珍海味,还是草根树皮,吃到肚子里都是一样的,何必为了一块豆饼而学狗叫呢?人应该有骨气!他们的话,当时并不能说服我,因为我知道山珍海味和草根树皮吃到肚子里并不一样!但我也感到了他们的话里有一种尊严,这是人的尊严,也是人的风度。人,不能像狗一样活着。
 

  饥饿的岁月使我体验和洞察了人性的复杂和单纯,使我认识到了人性的最低标准,使我看透了人的本质的某些方面,许多年后,当我拿起笔来写作的时候,这些体验,就成了我的宝贵资源,我的小说里之所以有那么多严酷的现实描写和对人性的黑暗毫不留情的剖析,是与过去的生活经验密不可分的。
 

    当然,在揭示社会黑暗和剖析人性残忍时,我也没有忘记人性中高贵的有尊严的一面,因为我的父母、祖父母和许多像他们一样的人,为我树立了光辉的榜样。这些普通人身上的宝贵品质,是一个民族能够在苦难中不堕落的根本保障。


俞敏洪:我今天做事的风格都能从我父母身上找到根源


     我小时候很多丰富多彩的生活,都和我的父亲联系在一起。
 

    我的父亲是个木匠,在家乡一带小有名气。但父亲不是那种能够做精细家具的木匠,而是在人家造房子时帮助架大梁的木匠。在我的印象中,父亲用在修家具上的时间比用在做家具上的时间还要多,但他依然乐在其中。每次他做家具,我就在边上帮忙,其实是捣乱,但不知不觉就学会了用刨子、凿子、锯子等工具。在八九岁的时候就开始自己做小凳子,尽管小凳子一坐就散架,但依然充满了成就感。我现在动手能力较强,和小时候玩这些工具有很大的关系。
 

     我从小知道生活的艰辛和不容易,需要坚韧和努力,这种个性其实是来自我的母亲。
 

  有一年冬天下了雪,家里没有了草喂猪喂羊,我妈让我拎着篮子在野地里,把雪拨开,把雪底下的青草一颗颗割起来,割了整整一天。这一天成了我童年里最艰苦也是最美好的记忆之一。在我的记忆中,我的母亲也几乎没有打过我,她根本不需要打我,只要看我两眼,我就知道自己必须加倍努力,否则后果会很严重。所以我的勤奋很大程度上是被我妈逼出来的。
 

    我后来能够上大学,成为老师,也是因为我妈。从小我妈就说在农村一辈子太苦了,最后能够当个先生最好。先生在农村人的嘴里就是老师的意思,所以我从小被我妈念叨得对老师充满了憧憬,因此不管怎样被老师折腾,都认为这是一个崇高的地位。
 

    等到高中毕业时的1978年,中国迎来了全国第一次高考统考,结果我根本就不可能考上,英语才考了33分。回到农村种地,我死心了我妈不死心,听说家乡的一所初中缺英语老师,拼命到校长家走关系,说我高考考的就是英语,英语水平很好,硬是把我给塞进学校去当了代课老师。那一年我十六岁,英语勉强能够背完二十六个字母,哪里能够教学生,但农村的初一,似乎怎么教都行,学生还很喜欢我。
 

    从那里开始,我决定第二次参加高考,结果又落榜了。决定考第三次,也是我妈起了重要作用。我本来都打算放弃高考了,但我妈听说县政府正在办一个外语高考补习班,就拼命在城里请人帮忙让我进去,她一农村妇女,在城里哪有什么关系啊,可她硬是找到了补习班的班主任老师,把老师感动得不得不收下了我。从城里回来那天晚上,刚好下着大暴雨,我妈回家的路上,摔在沟里了好几次,我在家里等着我妈,一看到我妈变成那样,立刻就明白了这一次只有一条路了。在拼命了一年以后,终于走进了北京大学。在拿到录取通知书之后,我妈一高兴,把家里的两头猪都给宰了,让全村人足足吃了两天。
 

    我父母成就了我的个性,我的个性融入父母的优点,也把他们个性矛盾地结合到了我一个人身上。今天我做事的风格和为人处事的态度,几乎每一点都能够从我父母身上找到根源。


施一公:父亲是我最崇拜的人

    我记忆中的父亲特别能干,我甚至觉得他无所不能。为了让我们住得更舒适一些,聪明的父亲弄来高粱秆、石灰、黄胶泥,把牛棚装修一新,还隔出好几个小房间。父亲是位很好的理发师,我在到清华上学以前的18年间,从没有去过理发店,总是父亲给我理发;当然,在这方面,哥哥姐姐和妈妈也靠父亲。
 

    父亲还是个很出色的裁缝,我一直到小学毕业为止几乎没有买过一件衣服,大多数是继承哥哥姐姐穿小了的衣服,而哥哥姐姐的几乎所有衣裤和我过年时偶尔惊喜获得的新衣服都是由父亲亲手裁剪缝纫的。
 

    除了剪发和裁衣,父亲还有一手好的木工手艺,会打造很美观实用的家具,20世纪70年代我们家里用的床、柜子、桌子、椅子大部分都是我父亲亲手制作的,有些家具现在仍在使用。1970年以后,父亲在全公社唯一的高中讲授数学和物理,他讲课认真而又生动,颇得学生喜爱。再后来进了城,父亲又在当地的镇机械厂带领技术人员进行硬质合金的技术革新。1977年恢复高考,他辅导表姐、表哥、大姐认真复习数理化,给他们讲解方程式、热力学,X、Y、Z……我当时一点儿都听不懂,但感觉科学真酷,这种耳濡目染的环境对我潜移默化的影响非常大。等我们回到了郑州,父亲又去郑州工学院任教,给学生讲课。再再后来又去工厂,做管理工作……
 

     父亲的言行举止对我影响非常大。不知不觉中,从小父亲就成了我的偶像,我做事的时候总想得到父亲的夸奖。
 

    父亲对我既慈祥又要求很严格,他很少批评我,但是也很少会表扬我;即使对于我获得1984年全国高中生数学联赛河南赛区第一名这样的荣誉,他也只是轻描淡写地赞扬了两句,并要我看到不足戒骄戒躁。
 

     他总是希望我能够做得再好一点,不能知足常乐,而我也一直为了不让父亲失望而努力学习和进取。直到现在,我做每一件大事的时候总能想到要对得起父亲的在天之灵。


(中国教育)

                                                       如果您阅读此文章有收获请分享给您的朋友

                                       我是专注夫妻和睦家庭幸福自我心灵成长的诚明老师,喜欢请加好友
                                                   我的QQ1035324468点击这里给我发信息      (点击可直接交流)
 
      升级我们生命的"软件"学习 请先下载并填好报名表发到1035324468QQ邮箱,
2015年3月起全年开展升级我们生命的"软件"公益心理学课程,
每周五晚上:20:00-21:00

《心理诊断性格分析》《夫妻差异研修》《亲子关糸》等心理学糸列课程 )

2015年,公益第1届课程报名已满,可报公益第2届课程。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