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王噶玛巴在南纽泽西:禅修指导
个人日记
法王看见他们会为自己的员工提供禅修的场所,在工作中也强调正念觉知:「每个人都有机会修持禅修,这非常好。」然而在赞扬他们的用心时,法王也提出强烈的警示:
「禅修本质上是属於个人私自的修持,每个人按照自身的需求和性格,按照自身的探索,以个人私自的方式经验禅修,因此,我认为,绝对不能将禅修商业化或用於商业目的。」
之後,法王再度回到这个议题,他指出瑜伽有时被宣传为一种体能运动,但它其实是一种极为严格的传统修行方法:「时下许多人对佛教感兴趣,尤其对禅修感兴趣。但他们把禅修当成某种灵疗法,像是心灵按摩,希望藉此降低生活中的紧张和压力,让自己放轻松。虽然这是许可的,但它并非是佛教中禅修的圆满修持,禅修的圆满修持需要更独具或强力的训练。」
「期望禅修能够让我们放松,让我们更舒服,可能会让某些梦想破灭。事实上,禅修的强力训练,可能一开始会让我们非常不舒服,因为旧有的习气极难改变,而禅修是为了以新的习惯取代旧的负面习气,这与我们性格相违,因此可能会让我们非常不适。」
法王说明,通常佛教的禅修可分为止的禅修和观的禅修。如果没有止的禅修做基础,就很难进行观的禅修:
「一开始学习止的禅修时,我们需要一个安静或隔离的环境。传统上,止的禅修训练需要花上三至六个月的时间。然而,一个安静或隔离的环境,不只是一个物理空间上的安静,它同时必须与散乱的因缘如电话、网路等隔离。」
法王指出,虽然西方有许多禅修团体,每周聚会共同禅修几个小时,但是否真的可以达到止的禅修的目的,法王对此表示怀疑。接着,法王提出的一个建议,激起许多人在中场休息时的热烈讨论:「目前为止,我们很少见到佛法营,会花几个月完全只修止的禅修。因此,我鼓励各位,在西方国家施设场所或机会,以提供数个月止的禅修密集训练。」
法王进一步强调,止的禅修必须成为烦恼的对治:
「止的禅修不只是为了让自心平静、感到舒服,或是在自心中放松。止的禅修是为了提升我们的心,改善我们的性格,透过削减烦恼的力量,最後对治我们的烦恼。有些人以为只要感觉好,感觉放松舒服就是了,但其实不是这样。止的禅修的作用,在於成为烦恼的对治。光在自己佛堂的坐垫上禅修,这还不够。我们需要将止的禅修,融入下座後的所有活动之中,包括我们的工作。尤其在太过情绪化时,我们要能够应用上它,这非常重要。」
接着,法王邀请大家提出与禅修有关的问题。会众的问题一个接着一个,充分把握向法王直接请益的机会。下午的灌顶圆满後,法王继续提供机会让大家发问。
第一个问题是:现代的世界中,很难找到一个适合的隔离环境进行止的禅修,请法王给予指示。
「在这个21世纪的时代,随着物质的高度发展,我们也发展出极端的消费主义和贪婪。这确实是受媒体的影响,并且由於自身的贪婪,我们的心无法远离,也无法不散逸。就算我们对某件东西没有欲望,但总是有其他东西会激起我们的欲望,因为消费主义广泛利用人的心理来吸引我们。我想,如果有人给密勒日巴尊者一个iPhone 的话,可能也会让他忙上几个小时吧!」
「外在的奢华和所有这些装置的盛行,是束缚我们的罗网,让我们难以逃脱。如果我们能够放松自心,仔细检视消费主义的虚幻不实,我们就能够重新获得独立自主。而独立自主是我们可以开始培养心的远离、不散逸的一个起始点,而心的远离、不散逸是止的禅修的必要条件。」
问题之二:我们经常听闻的是,在进行止的禅修之前有必要先完成四加行,请问是否如此?
法王说明,四加行分四共加行和四不共加行。四共加行是转心四思维,四不共加行指的是皈依与发心、金刚萨埵、献曼达,以及上师相应法。法王指出,大部分的人对後者的关注远远超过前者。
法王诙谐地表示:「大家情愿花更多的时间在四不共加行上,是因为它可以计数。」引来全场笑声。「我们计数,因为可以累进数字,所以觉得有成就感,而大家都喜欢有成就感。而四共加行纯属思维,无可计数,也就没有一个可以赋予我们成就感的标记。但无论如何,成就的真正徵兆,是自心和性格的改善。」
法王强调:「四共加行的思维非常重要,而事实上,我认为它比四不共加行还重要。」
问题之三:在面对严酷的障碍时,如何继续我们的修持?
法王劝告,我们其实应该将逆境视为机会,而不是障碍。
「从佛法本身的观点而言,修行者遭遇逆境其实是更好,因为这给他更多学习和实际运用佛法的机会,将佛法的修持融入逆境的经验中。」
「重点是我们如何看待逆境。如果将逆境视为修行的机会,这似乎就是利用它的最好方式。一旦逆境生起後,我们就无法制止它,不让它发生,因此我们应该要善用它。光是恼怒无补於事,最重要的是,我们如何看待逆境,并且应该将它视为机会。」
一位弟子问,以修持佛法或药物来治疗忧郁和焦虑等病症,这两者之间是否有冲突?
「我们通常的情绪状态,有别於真正的忧郁和焦虑症。」法王首先澄清:「忧郁或焦虑并不只是一种心理状态,而是一种显着的病症,它其实是具有物理基础的疾病,因此需要物理上的治疗,光靠修心可能无法克服。因此,在医师的指示下服用抗忧郁或抗焦虑的药物,它非但与修持佛法没有冲突,反而,如果因为开始修持佛法就停止服药的话,这才是不智之举。」
「有时忧郁症患者在成为佛教徒或学佛之初,发现修持佛法似乎能对治他们的忧郁,然後在一阵最初的兴头下,他们停止服药,结果却变得很不好。这非常不明智。的确,我们不想吃这些药,因为它们都有生理上的副作用,我们只有在必要时才会服用它们。理想中的情况是,我们的修持达到一定的阶段,使得我们不再需要它们,而逐渐摆脱对药物的依赖,但这不可以为之过早。」
在答覆什麽是增长智慧的最好方法时,法王首先将智慧区分为向内看的智慧和向外看的智慧。
「向外看的智慧,基本上是透过学习而来的知识。通常我们的心什麽都知道,但就是不知道它自己。我们对任何事情都很聪明,唯独对自己的心不聪明,而我们的心通常对它自己完全无知。」
「因此,最重要的是,我们要获得的是明白自心的这种智慧,这是真正智慧的基础,我们称之为『知一即解脱一切』,这是因为我们得到的这种洞见涵摄一切,能令我们的智慧和学习的力量自然增长。」
另一个问题是:我们如何能够每天24小时持续禅修?法王告诫,这不能强迫,因为只会揠苗助长。
「尝试整日整夜进行正式的上座禅修,这不切实际。但我们可以做到让心保持在禅修的状态中。要诀是在每天的一开始就要下决心这麽做,让心保持在定中成为这天的目标。带着这样的誓愿,我们就会定时提醒自己。」
法王提出一个使用现代科技的创新点子,帮助我们整天保持正念。
「智慧型手机就非常实用,我们可以使用上面的闹钟,让它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发出提醒我们的铃声或音乐。我们在一天的开始就立志要保持正念,这时我们可以设置手机里的闹钟,让它每两、三个小时就响一次,提醒我们这件事情,如此就可能保持我们禅修的动能。」
在下午的问题与回答中,有人请法王说明详察烦恼的方法。法王以瞋恨为例,传授对治烦恼的三个步骤。
「在面对任何烦恼的第一步,便是认出烦恼带来的过患。这不能够以听闻上师的开示,或阅读佛法的相关教导来取代,而是你自己必须以个人的、贴近的和经验性的方式将它认出。」
法王解释,第二步是学习稳定自心。我们可以利用慈悲等正面特质做为回应情境的工具,而不是任由烦恼来主导我们的回应。
「第三步是下决心不向烦恼屈服。但这样的决心或誓言我们可能会忘记,因此要定期提醒自己,真的不许生气,这很重要。久而久之,绝不生气的誓言便会愈来愈稳固。」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