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缘识佛教
个人日记
什么是佛教?佛教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诸位信众,菩萨们!
今天,我们就以唠家常的方式谈一谈什么是佛教?佛教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我们先探讨第一个问题:
什么是佛教
有人说,佛教就是一个宗教,这样回答是不确切的。现在,在中国,把除了对共产党信仰以外的信仰,都说成是宗教,那是不对的。
唯物主义是讲究辨证法的,可佛教就是依辨证法产生的教义,我们无妨以辨证的观点来看一看。
宗,这个字义是指一个姓氏或一个种族(民族),或者是一个国家的独有体系。而宗教,则是指这种独有体系的文化传统追求,或者说,是这个独有体系的生哲追求。只要有一个“宗”字,它必然会限制在一个“独有”的体系里。而佛教不是这个样子,它是讲宇宙自然存在和变化的道理的,因此它没有教的“我”相,也没有教主与徒众的上下区别。
佛教指出:众生皆有觉悟的必然,因为一切欲望都是虚幻的,自然界的一切有为的现象行为也都是无常的(仍是虚幻),所以只有放下了一切所执,就自然落在了清净的自在里。
自在,就是不以唯欲缠在生死的轮回里,不受一切形式上的制约,只有存在。这种现象,我们把它称作是解脱的“涅槃”。于是,它就自然体现了平等,因为是教义决定了。所以,佛教的法印是:“诸法无我,诸行无常,寂净涅槃”。
有人要问:“寂净,是不是就是断绝了思想意识?”
回答:“不是!”
思想意识是情欲产生的智慧,如果人要没有了思想意识又怎么会有看破无常而放下所执的见解呢?如果说有情众生,就因为有了欲情而错误,那么,是不是无情的植物众生才是成就的佛呢?如果是这样,我们还以有情度有情(金刚萨埵的作用)做什么呢?
一个思想意识,能以理性达到破除一切虚假,认识到一个究竟的真理,这就是“果位”,佛就是这样。
要想成“佛”,首先得懂得辨证法。用一分为二的辨证看事物的究竟实有实在是什么?在这个过程当中,最忌讳的是迷信和制约,就是以有色眼镜看世界!因此要破开不同国域或主义的政治及政策。只有我们站在一个没有分别所执的境界里,才能把宇宙和世界看透。
佛字是梵语的“觉”字。觉,是感性的认知。觉悟的“悟”,是透过感性以理性追求到“质”的认知。觉悟,就是我们通过了学习和探讨得到了究竟的真理。那么佛的认知是什么呢?就是佛教的法印。—— “诸法无我,诸行无常,寂净涅槃”。
这告诉我们,时空里一切事物现象,是没有一个独立的“我”的自性的。为什么?因为它既然能有呈现的生,就会有不住的灭。就因为如此,一切有生灭的事物都是无常的。犹如四季的炎凉反复,花开花落的重演,山水在时空里的变迁,都是在无常的体现中产生了生、住(暂时现象)、坏(随时的演变),因此,万物都没有刹那的住,所以最后落在一个“空”上。佛在“金刚经”里阐述“一切有为法,犹如幻泡影,亦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就是这个道理。
有为事物与有形物相,佛教里都把它们简称为“色”。这是因为我们用眼能看得到,用触能感知到,所以叫色。而这呈现万象事物的世界,我们称为“法界”。因为事物的生灭都是在遵循一种法则,所以叫“法界”。
那么,法界是怎么产生的呢?
法界与阿赖耶识的缘
如果说法界就是我们阿赖耶识所产生,肯定会有很多人不相信,因为在唯物主义看来,只有见到触到或以理的逻辑论到,才能承认或认知。但这不是坏事,起码避免了盲信和迷信。
但法界万物,确实是唯识所生,这也是确实的。因为唯识起缘,唯识生因果,法界就自然是唯识而生。只是我们看着这几千亿年的山山水水的大自然,和我们只有这不到百岁生命的自己,无法同步观察而认证罢了。但是,只要以辨证去推理,逻辑所趋,自然会找到大自然产生的真相。
佛教讲“缘”,什么是缘呢?就是多种因素所促成的事物产生,所以每件事物的体现都含有多种因素,而这多种因素首先是缘于我们的意识所起。客观世界皆没有独自的我性,而人的意识也没有独自的自性。主客二观世界都是相互依赖产生的,所以佛说,孤缘(根本就没有孤缘,只是假名代借而已)不起,独缘(也没有独缘,因为世界上根本就没有绝对的“一”)不生。既然缘是众“缘”和合而生,那么有无常之聚和,也必然会有分散之无常。于是,生的发展也就必然是“灭”。如是看法界,以唯识生法的逻辑就自然有道理了。既然万法皆在生灭无常中,那么缘的一次次兴起而又复灭,就自然看出“缘起性空”了。于是,佛教的法印:“诸法无我,诸行无常,寂净涅槃”,就自然是法界的根本道理。也是众生由此生起觉悟,求得解脱幻缘的归宿。
既然以这种逻辑认证法界是与众生欲“识”的和合产生,那么回头看佛(觉)教(育),看依佛法的修行,看众生的破迷,就自然会知道,佛教到底是不是“宗教”?或者说,它是不是人类与法界之间的真实而普遍的教育?
被人类认知为科学之父的爱因斯坦就这样说过:“完美的‘宗教’应该是宇宙性的,它超越了一个神化的人,放弃了死板的信条教义及主从观念,基于物质和精神的经验浑为一体,那只有佛教才能完全符合这些条件。”他又讲道:“如果有一个能够应付现代科学需求,又能与科学共依共存的‘宗教’,那就非佛教莫属。”
他这是在说明:宗教既然是人类的信仰,它就应该是真实的宇宙性在体现。因此,就没有必要以人为的去神化和做秀。更不能以违背客观真实的死板教条去强迫人们要有必须信从的主从观念!它应该把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的真实关系,与它实有的真实逻辑性作为经验和总结交代给人们。让人们能得以真实的认识宇宙,认识自己,而不误导于人们进入人为的迷信信仰之中。能做到这一点的,目前,我觉得只有佛教。所以,当人类探讨科学时,它不仅能应付所有的需求,而且以指路的方式还会给科学进行向导,因为佛教本身就是科学!因此他强调说:“如果有世界宗教,那就非佛教莫属!”
创造共产主义追求的鼻祖马克思,关于如何使用科学的辨证法问题,就这样说过:“辨证法在佛教徒那里已经达到比较精致的程度。”
恩格斯在他的《自然辨证法》一书中,也这样赞叹道:“佛教徒已处在理性思维的高级阶段。”
什么是理性思维?除了以科学的辨证法去认识世界和宇宙外,还有其它的理性科学行为可践显吗?
由此可见,佛教不是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域性的国家,而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而产生的教育,所以它不是“宗教”。
佛教是以“无我”的中观(不执任何有相的中立观点),揭露宇宙的本质与宇宙运化的实相,因此它的“法印”是人类所公认和认可的。
佛教对一切有情众生的好处
那么,我们知道了佛教的真实可靠性,目的是什么呢?它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呢?
这个福报可就大了!
首先,是通晓了宇宙大自然的规律,来解刨我们的生死来源。我们是怎样来到这个世界?为何要经历人生的各种不同的苦楚?为什么所有的众生(包括水陆畜道)来去是同样的,而经历却是相异的?甚至以同等的智慧却接受了不同等的遭遇?等等这一切的问题,到底是因为什么?这些都是人类追讨了多少世而不能解决甚至是很难找到答案的。
为什么?因为虽经历了昨天但不知会有过去世。我们知道会有明天,但不了解我们的未来世会是个什么样子?或者说,我们有没有未来世?于是,在等等的人生未知上,我们就茫然了。如果我们是积极的在寻找答案,我们就会遇到佛法。如果我们消极了,是过了今天不想明天的混吃等死,或者说因为文化或生存的条件无奈,我们想不到或放弃了对此的求知,我们就会随缘堕在于一世不如一世的轮回中。就是在争,也是在盲从的“造业”。因为我们不知道什么是“命”?什么是命的来去因缘,和不知道缘就是因果。这就是人生最苦的一面!
由于不懂万法皆由缘起,是缘即是因果,总以为善恶无报,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必然会在为了欲望而狂妄的无所顾忌的造业中,堕在了万劫难复的三恶道里。因此,世界上不同历史时期的战争贩子,及创作淫秽故事的作者,制造违背人伦道德的邪教教主等等,没有一个不在地狱与三恶道里遭受罪苦!这就是不了解佛教与不了解因果因缘的后果。
为了诠释佛教的世间意义,和需要彻悟什么才能使我们从反复生死轮回的烦恼与罪苦中解脱出来,我们就应该有系统与步骤的把我们轮回的因缘和我们如何能解脱出去?来以例题进行解释和阐述。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因缘,我们是如何堕入了轮回?
缘与缘起
缘,就是由我们意念的追求所产生的事物。唯识生法就是这个道理。
人道的人之欲念,基本都和生存有关。当人们都明白了过去、现在与未来都存在,就会欲求以已得到的感受或经验去追求未来会比现在更好,那么怎么能实现这个“更好”呢?就开始努力为这个“更好”去不辞辛苦的创造实现条件。
比如少年时的学习,是为完成那个更好的“学习”就是缘起,但缘起本身不是缘吗?是!可以说,动者,为者,皆是缘。
今天,我们不谈“缘起缘”,“次地缘”乃及“增上缘”等,因为这些都是对缘的科类认识。目前,我们只要认识什么是缘?就足可以认识三界,或者说法界的缘起。
佛法讲相待对住,就是对立的统一。有了这个认识,自然就进入了辨证。我们以辨证的观点来看待法界的“法(事物)”,我们自然会得到究竟的答案。因为辨证就是以分别来择取和筛选,使之透过现象而看到本质。于是,我们自然会看清法的真实质与貌的分别和统一性。
法,是有为的代称。法,也是缘的生命。它既然有缘起的生,就会有缘起的灭。那么法(缘)生与灭的缘起又是怎么产生的呢?
我们现在已知道,说(想)缘在缘中,止缘亦在缘中。因此我们就要依缘说缘,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就能不迷混于看着身外而忘了身内,或者说忘了脚下。这样,我们一下子就明白了法界本身就是个“大缘”。而我们在大缘中不断的缘起“缘”,都是我们的意念所生。
而我们的意念又是如何缘起的呢?我们马上就会想起,蛋在鸡中,鸡在蛋中的叠叠复生的相与原理。因为意念也是心由境(条件的现象)生,境由识现的叠叠复生复灭的。
有生即有灭,那么生与灭的“住”、“坏”是不是有一个链条式的过度呢?从现象看,缘的起(住),缘的灭(坏),在“相”上,有住也有坏的缘起可视。其实从质上看,不然。因为“生”的同时,灭也在缘起。如果缘起的缘有刹那住的空间,缘就杜绝了灭和无常。所以,佛说法没有刹那的住,而无常,又恰恰是它的有“常”,因为是它的逻辑。
那么,我们又要来探讨,缘的缘起,是否也是有偶和复数的过度过程呢?回答:没有!佛教说过,孤缘不起,独缘不生。犹要知道,说孤无孤,说独亦无独,只是为了说明所阐而假名安立而已。比如,我们取见火缘,火由何起?火由薪起,因无薪火不燃。薪既然能起火,何必用火来燃?是啊!那么火缘又如何生起?如果火能自身燃起何必还要用薪?回头再看,火不燃薪,薪不燃。那么火要没有自身燃,它又如何去燃薪?如果说,火的缘是“火种”(如火石等类),这样看,火种本身就有火,既然有,火种亦当自燃。可是不然。火种需要以摩擦起火染可燃物(薪)而燃。那么,摩擦里面有火吗?没有。而火种里的“火”亦非火,因为无缘不起。如此看,火的缘,乃及一切缘,都是诸缘和合而生。那么缘的灭呢?自然也是违于和合的散而灭。因此,缘的无常本性,体现了生于灭是同时存在的。所以,法印才无误的指出:“诸法(缘相)无我,诸行(缘为)无常,寂净(止)涅槃(本质)。”
涅槃的寂净,是法的自性。因为以寂净识涅槃,缘是空起的。就像我们擎起一个空饭碗,饭碗是干嘛的?是盛饭的。碗(比作缘的性)空了才能盛饭(比作缘),碗不空自然盛不了饭。以这个道理看,就自然明白了缘起性空才会有缘起。
明白了缘起性空,我们才会找到“涅槃”。找到了涅槃,我们才会识缘不执缘,以随缘行愿,以愿识缘,而载愿救苦不迷缘。这是指佛菩萨在行普门品的妙演而说。
那么,对于我们刚开始探讨佛教,来剖析佛法的缘中众生所说呢?则是为了了解法界宇宙的真实,而让我们能见到解脱生死的轮回缠缚之彼岸。
对立与不二
对立的统一,则是静与动,亮与暗,幻与实等。
既然是对立的为什么还要说有统一呢?因为它们是相对待住的。不对立是它的性(空),对立是它的缘起。凡所缘起皆是对立之互生。因为没有静,就不会有动,没有暗也不会有亮,没有幻,更不会显现实。这就是说,没有其中之“一”,对立之一,也不会存在。法界万所之缘,俱都是在对立中产生的——即二又不二,即一亦含二,这就是即互生又对立的“不二法门”。
如果没有不二法门的缘,就不会有辨证法。而辨证法也是不二法门。因为先以“一”观其相,再以辨证的分别查其不同(二,也是多的存在),才能准确的知其质实。
这里用最方便又浅显的例如来讲“矛盾论”,讲事物的产生原理,我们就会通晓人类与法界的真实性。也就证实了爱因斯坦所说的:“完美的‘宗教’应该是宇宙性的,它超越了一个神化的人,放弃了死板的信条教义及主从观念,基于物质和精神的经验浑为一体,那只有佛教才能完全符合这些条件。”
之所以能如此,因为佛法是客观,或者说佛教是在反映客观。
佛教与我们的关系
如果我们认识了这个客观,就会找到解脱自己的主观。因为我们是依照法界规律去寻找自己解脱的彼岸的。
那么。我们现在就要该认识,如何依照客观去准确的选择我们解脱的主观?这就是我们要认识的第二个问题。
现在大家已知道,轮回与解脱都是“识”造成的。那么,什么识会造成轮回?什么识会成为解脱呢?
佛说:“地狱因‘我’而造,无我地狱必空。”又说“轮回由欲生,寂净自解脱。”
这就是说,十二因缘的欲取(爱恨与求我所得的追求执着)心,是轮回缘的缘起。而无我利他离苦得乐的菩萨道心,虽然也是“欲”取,但此心无我,即不结地狱缘,亦不结其它恶道之缘,只结愿力于假借“生死船”为度苦海泅众之解脱缘。此缘是成佛的愿力,是大般余涅槃的愿力。这就是依“妄”止妄,以欲灭欲。因为起欲不执,是知欲乃幻。动“妄”不依,是晓得妄是假借。就像我们淘米洗菜切菜,不是为了淘与洗和切,而是为了做熟一顿可口的饭菜。包括其栽种,也都是为了成熟于饭菜的缘起。这就是说,手段不是目的,结果才是所求。
佛在“圆觉经”中,对金刚藏菩萨说过这样一段偈语:
“金刚藏当知,如来寂灭性,未曾有始终。若以轮回心,
思惟即旋复。但至轮回际,不能入佛海。譬如销金矿,
金非销故有。虽复本来金,终以销成就。一成真金体,
不复重为矿。生死与涅盘,凡夫及诸佛,同为空华相。
思惟犹幻化,何况诘虚妄。若能了此心,然后求圆觉。”
此意是在说:金刚藏你要知道,众生本来无动的佛本自性,是不存在有始有终的,它也不存在生灭、垢净、增减的分别。它是从来不动的。但是,若众生起了求欲的妄心,覆盖了成佛的自性,就会产生了生死轮回,是不能入佛的解脱自在道的。因为是以假(幻)追求了假(幻)。那么,要想解脱于究竟的自在,该怎样做呢?也要依欲而起,但这个“欲”只是求解脱的念头(手段),不是目的。犹如矿石中的黄金,如何取出来呢?我们需要以“销”的冶炼才能把纯粹的黄金完整的提取出来。但销不是黄金,也不是因为有销矿石中才有黄金的,不管你用销于否?矿石中的黄金仍不动的在存在。黄金之所以能完整取出来,是我们用了销提的缘故,销,就是一个提取黄金的借助材料。
销不是金,也不是因有销才有金。而黄金一旦被提取出来,它也不会再回到矿石里面了。
这就充分告诉我们,缠缚于生死轮回与成佛于解脱的欲望,都好比虚空中的幻花,只是个泡影,是幻而无实的。只有以究竟觉悟找到了我们不动的“自性”,即,先以分别识认识了虚与实,然后再放下了一切虚幻而不执,依理达到了寂净不动(意识立场),便进入了“涅槃”。如果能这样,就是达到了“圆觉”。
说到这里,大家就该明确,涅槃不是“死亡”,是心识的觉悟。人在活的运动中,如果有了正确的认识而不再迷惑(犹如金出不再回矿),就是涅槃的解脱。前面已再三强调:成为轮回的众生与佛,不是肉体的改变,是取决于心识的迷与觉!
《佛说大乘金刚经论》中有这样一段佛说:“佛由心成,道由心学,德由心积,功由心修,福由心作,祸由心为。心能作天堂,心能作地狱,心能作佛,心能作众生。是故心正成佛,心邪成魔。心慈是天人,心恶是罗刹。心是一切罪福种子。”
可见,我们的进退升堕,皆缘于心。
会有人问,既然心识是幻,依幻所成,会是真的吗?
哈哈!法说到这个时段,请问法界有绝对的“真”和“假”吗?前者已阐述,任何一色(物)一心(识),都是相对之缘的显现。如果我们只执着一个相去执求,即是邪见。可以这样讲:幻幻相对,对立缘一;二依一出,一即二体。佛说不二,性体圆融。正邪二法,是法非法。如此可见,依幻(心)见幻(法),故见所说,说是(法)非是(是法皆幻)。因此,佛在“金刚经”中讲道:“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这是在说,如来所说的法好比是医治众生患病的药。有病才有药。药到病除,病去药也无。故药与病都是相对而制约的幻。不是有“我”的住而实在的。如果说众生本无“迷”病,如来就先有“觉”药,这是不可能的,这分明是在谤医谤佛。药(法)是因病(法)而有,没有绝对独有的我性我体,以法说药,只不过是假借说名而已。所以佛又说道:“若以色(物相)见我(独有),以音声(声相)求我(常住),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究竟觉悟)。”
现在我们该明白了,我们都是在依幻(缘)说幻(法),如果要求个绝对的真和假,是不可能的。因为娑婆世间由识所生,以无常之有为为法,如此,就不可能有形而上学的“真”和“假”。法界一切见,皆是以心识明幻,以幻验心。虽然二者皆幻,确有明理或误迷之正邪分别见,而这个邪见,即是迷在轮回道里的众生。正见,则是佛说的“了义般若”,以此解脱成佛。
有人会问,佛在很多经典中,都讲“修道成佛”,而今天你在这里讲的似乎都是“悟道成佛”。到底是佛依修成?还是以悟成呢?
其实,前面讲的再清楚不过了。佛与众生都是因缘而成,而因缘法或者说因果法,都是无常之幻,佛把它们比作虚空中之幻华(花)。而我们为什么看不透这一点?这是因为我们在世间的生活中,是以“文凭”或职能“证件”来说明自己能力的。故习惯之见,总是把一个“果”当作实有的。而我们所闻的“修”,就是习。如:学习、修习、温习,目的都是为成一个“惯”,即习惯。以习惯成自然,我们就觉得到位了。
佛知道我们是以习惯来到位,所以就提倡以正确的“修”来改变我们的错误习惯。犹如念佛法门,要我们念佛、想佛、以心作佛,在行住坐卧中日日时时的念,就是以佛的形象和作佛的意念,来改变我们因情欲恩怨与喜恶之求或弃所产生的轮回习惯。这就叫“以妄止妄”。
那么悟呢?则是大智慧大善根基所成。因为他能因知而一下子放下。即放下假的捡起真的。所以我说:依妄解脱靠念佛,依理解脱明般若。依修解脱禅房坐,依悟解脱当下得。
依妄的假借,依理的觉醒,依行的实践,依悟的到位,皆是以明“了义”的“心行处灭”。哈哈!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识幻的“知”,是缘于“入灭出空”的“觉悟识”。这个觉悟识,是感知的“悟”。即:是妄亦非妄,是理亦非理。净觉俗垢出,洁莲淤污起。法无正邪性,无住无对立。言语道即断,心行处灭迹。
如是之见,我们那个“佛果”,是有相有标记的吗?如果没有,我们如何去追求?如果说我们追求的就是一个空,那么空依何见?不以见以识何以知空?回头再问,已知空的见与识还叫空吗?我们如何回答?是不是不可说啊?这就叫“言语道断”。可谓:法无正邪性,无住无对立。言语道即断,心行处灭迹。所以,是妄亦非妄,是理亦非理。故不可以执见法求法。因为,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如何以修改变自己
下面先探讨,学佛之修行,为什么要守戒的问题?
首先要承认,我们之所以学佛修行,因为我们是俗人。什么是俗人?就是放不下“五欲”,即放不下“财、色、名、食、睡”的人。
财,即钱财、与和生活有着密切相关的利益。
色,即物质(房产等生活设备)与人的两性相求。
名,即社会地位,身份或是人的名望与自尊。
食,则是食物与食物的五味(酸甜苦辣咸)。
睡,即是安养。
这五欲,是人们在生活中难以离开的,是对自己生养与趣味的追求。如我们的身体,是以吃喝拉撒代谢的肉体。
即不吃则饿,不喝则渴,吃喝后的消化还要代谢。而人在性成熟后的青春期还要有所求偶,来以繁殖延续后代。这一系列的过程,都是有着感受的,感受着舒服与痛苦。舒服是精神上的享乐,痛苦则是烦恼、疲累、忧虑、愁恐、疾病等的反应。于此,人们自然要对舒服的趣味去求去贪恋,对于造成的种种痛苦则要弃和远离。那么,在这一弃一求中就会产生无量的恩怨爱恨情仇,于是,就缠在了求报的轮回之中,难以看开放下的自缚之中。
佛菩萨载愿来到娑婆世界行“普门品”,就是要我们以舍己的心愿广泛和痛苦众生交朋友,以度什么人现什么身来施之行愿的方便善巧,以受的经历来揭示轮回苦的实质,同时要戳穿这个不住的无常虚幻,让大家以放下来解脱,这就是佛说的“苦、集、灭、道”四谛法。即,让大家以智慧找出所有苦的原因,和灭除它们的道理。
可是,有很多人明理却因有缘而放不下,而在落实欲望的缘中又很容易无知中造了很多欲业。尤要知道,欲业是轮回缘,所以,在随缘的修行中我们必须要有“戒律”法来约束自己,让自己禁止造恶,多行功德。因此说守戒可升天道,因为戒律是有为之善法。
佛在涅槃前,弟子阿难问佛:你老人家涅槃后,谁作我们的老师啊?佛说:依戒为师。这就是说,佛法戒律是控制众生免堕恶道遭受罪苦的法律。能控制自己向善,鞭策自己解脱,就是最实际的老师。而佛在世时所因缘讲的法,又何以不是善法戒律呢?
这样看,我们一切行者,该知守戒的必要性。但也要知道,戒律是为可能犯戒人制定的,如果你有佛的知见,不造恶,以三昧净定不生一丝欲念,必然道在究竟的佛果。因为四果阿罗汉就不用思念戒律,他无有一丝欲念可生,以一净涅槃在“杀贼”(欲)定中。由此可见,戒律与念佛,都是依妄止妄。
戒要守,佛要成,目的是解脱生死轮回。
那么怎么依守戒成佛呢?
首先要分析戒律两字的含义。
戒,就是止,即止恶不行。律,是戒的条款内容,即,为什么我们要行戒止恶?律中会告诉我们,是以多善不恶来成就解脱的功德道。因此,律就是行善。止恶是本份,行善是功德。所以有本份才会有功德。
有人说以慈悲正见无我利他,乃善莫大焉。这话说的对。
人当做到为了所有迷欲于罪苦轮回的众生解脱,奉献自己。甚至以无倦无悔无怨的,以度什么人现什么身的,不计个人所受的反复来去进行努力救苦,决心于“众生不度尽,我不成菩提”来行大誓愿,这就是佛的意志与胸怀。
我们已知道的是大愿地藏王菩萨发此誓愿。其实,所有的佛菩萨都是如是之愿。普看三界,不可数不可数的诸佛菩萨化身,可谓遍布法界六道云天山海。有的化身慈父慈母般的舍爱老人鼓励人们向善,有的化现魔众体现反面教材,以果报教训人们止恶,甚至以入地狱演受罪苦教育众生放下贪欲之屠刀。其所大爱,皆体现了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之妙演菩提上。“普门品”,是本师对行菩萨道的开示指教,而妙演普门品,则是一切菩萨成佛,或佛的倒驾慈航必然所行的大愿。因为这是正见正行正慈悲。
什么是正见?无我。
什么是正行?以求结果来实践无我利他。
什么是正慈悲?以无我布施一切大爱而无倦无怨无悔。
一个行者只要体现了正见正行正慈悲,就已是在佛道证佛果。所谓涅槃,就是无我。
我,是躲在欲中很难被发现的毁佛间谍。只要你不杜绝“利衰毁誉,称讥苦乐”邪八法,“我”,就会时常在你的欲海中浮出水面,而自己却无所觉知。
什么是“邪八法”呢?即,得利生喜,逢衰消沉,遇毁忧恼,受誉欢乐;被称惬意,遭讥气愤,临苦悲伤,有乐兴奋。这八种心里反应,皆是由我起缘。若杜绝了邪八法,“我”就自然在清净中涅槃了。
由此可见,无我利他的行菩萨道,是解脱唯一的成佛善巧。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要为解脱而解脱,必然会有“我”在萌生。因为是你的“我”,在追求逃出轮回,逃就是避。尤要知道,有我就不可能解脱轮回,因为轮回是我欲而缘起,是地狱之缘。如果无我利他,以不执我去解脱,解脱已自然缘起。因为解脱不是逃避,解脱是奉献的无我正行。所以,有很多带着我去念佛往生的居士众,难以往生,甚至以栽下善缘而来人道几世仍在持佛号修行,就是这个缘故。为什么?因为有个迷者众生的本质在压着她,心不清净,必染污泥中。所以我们要认真解读“阿弥陀经”里的每句佛说,念佛是以一念即心是佛,而不是二念以我成佛。佛在金刚经里强调过:“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那我们为什么还要以我去解脱轮回?以我去往生呢?这是自欺欺佛啊!我说过,阿弥陀佛不是外来者,你念佛以心即佛,就是你自己!所以我说:阿弥陀佛非是他(你自己),一朵莲花在自家(不动自性)。念佛念到开悟时(明白),菩提台上一化仨(法身,报身,化身)。
如果你非要把自己谦虚成迷者众生,那也没办法,因为一念即佛,一念即魔。心生法的实际道理,哪个佛菩萨都在讲,可你为什么就听不进去听不明白呢?非得要心外再找一个心?有道是:心到法到,心障法障。所以“心经”里说,“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我们天天念着心经念着佛说,为什么就不依佛说生信起行呢?其实,这就是执修的一个误区。
要知道,只要我们依戒奉行,住善止恶,以六度般若波罗蜜广行菩萨道,以知而放下“知”,依净而放下欲,你必然解脱成佛!
上面说了什么是佛教,和佛教对我们到底有什么好处?也辨别了几个因追求解脱成佛的误区。而下面,我们就该以佛的平等清净做标尺,量一量世间的一些“佛法现象”。
佛教门里的非佛行
现在很多寺庙收门票,售高价高香,尤其是一些地方政府,以保护文物为借口把寺庙作为旅游景点,利用佛教的神秘赚钱收利,这是典型的出佛身血!
我们现在已知道,佛教的宗旨是以奉献来启示大家,杜绝贪、嗔、痴,明了解脱的道理,使社会和谐与人类产生博爱,由此来接受大家的认可而得到生活供养。而现在呢?是披着袈裟伸手管信众要钱,以“舍一得万”理论为借口,曲解舍一得万的意义来骗取信众“舍求”。这也是出佛身血!
我们再看看寺院里兜售高香,宣传烧高香得大福报。甚至敲下鼓楼里的钟都要收上几万,其说法也是“钟响灭业”。那我们要问,你所宣传的佛还是佛吗?你所说的佛法还是佛法吗?如果佛不管你做恶多少,只因你烧了高香而会多福报的加被你,那佛是不是名利眼哪?如果非以固定的巨费而敲下古钟,为求“一声洪钟响,灭却无量业”。那佛教干嘛还要宣传“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啊?干脆就说:交钱多敲钟,罪业灭得清吧!
当然,佛曾开示过:古刹一声洪钟响,地狱众生身心松。
但是,你要利用佛说以敲钟收获信众财利,那就是心出有邪见,以贪出佛血。因为众生也是待觉的佛。
要知道,世间国政的改革开放是为强国富民,但不是让我们把佛法变成了“商法”!把道场变成了“市场”!
现在不是我对此有异见。而社会上只要懂一点佛法的人都对此都有愤愤不平。
有的居士为此给和尚提批评意见,有的和尚就说,“白衣批判和尚,批判寺院就是污蔑三宝,是要下地狱的。”
真是这样子吗?今天,我们就要依理来筛清筛清!
先依佛说认识一下什么是和尚?
和尚是佛法僧三宝中的一“僧宝”。
那什么才是和尚?什么才为僧宝呢?就让我们打开佛说真正的来认识一下,同时也认清什么是伪披袈裟的魔?
和尚一词,据《佛学大辞典》中译:“和尚,又曰和上,律家用上字,其余多用尚字。本为印度之俗语,呼吾师云乌社,至于阗国等则称和社,和闍等,和尚者其转讹也。罗什三藏翻为力生,以依师而弟子道力得生故也。”
摘此简译,一是和尚名之来源,二是和尚以“力生”之义说明乃依师之教示,凭道力所生故。既然依道力所生为和尚,和尚当以见道得称。什么道?自然是佛道了!
我们再认识一下和尚的统称为“僧”。
僧,是僧伽之略称,译为“和”或“众”。就是说,“僧”者,绝不是指个体。当最少以四人以上。《智度论》三曰:“僧伽,秦言众,多比丘一处和合,是名僧伽。”《佛学大辞典》中译:“僧,非可名一人之上。”“僧伽”略下曰:“若单曰僧,则四人以上。”“行事钞”曰:“四人以上,能御圣法办得前事名之为僧。僧以和合为义,言和合者有二义,一理和谓证择灭故。二事和,此别有六义:一,戒和同修;二,见和同解;三,身和同住;四,利和同均(均供养之利);五,口和无诤;六,意和同悦。”如此看来,僧不是指个体之人,乃四人以上,能承办正见圣法,依道理择灭求寂,依“六和”同持正行之僧众僧团也,所以才能称“宝”而不失其所称。
那么,再具体的认识一下对僧概括的“僧宝”!
《佛学大辞典》里引佛说译:“三宝之一,三乘圣众,即发真无漏者(无烦恼之寂净),为世所皈依之福田者,若举似宝,则宜悉取发心以上。”由此可见,僧宝乃是见道之出家众,因见道于佛教法印,才能以涅槃心达无漏智。非是“凡僧”(指人道至加行道之僧人)能据此僧宝之称,也就是说,凡所未见道之修学之出家人,都难以称为“僧宝”。因为“宝”,是见道而寂净僧。
那么,见道的僧宝会出现以求利的贪恋之心,行于出佛身血的“五逆”重罪吗?
我们再认识一下什么是伪披袈裟的魔?
伪披袈裟的魔,就是借助佛家衣钵,欺骗信众而谋取私利,不是发心为众生解脱,而是披袈裟行魔道,以拥和世人求利之欲心,邪说似道,惑众迷邪,冠冕谈佛,暗行淫秽,贪求利养,实行破戒,借寺拢财,毁佛教相,以法谋商,出佛身血之一切虽是出家人身,但实行已违背菩提之假僧假尼,皆为“伪披袈裟的魔”!
为了破除迷信,杜绝邪说似道,魔占佛坛的毁佛教相,佛又说了“四依四不依”,来正法护众。
何为“四依四不依”?
即:“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言”,“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依智不依识”。
“依法不依人”,即是要我们依佛法的原则(法印),去鉴别一个人的言行。不要依个人的感情去待人处事,更不要以迷信他人的身份、资历去盲从依信他的所说所论。
“依义不依言”。此义,是指佛说的中道了义。
世间法,是以人的唯生唯欲为哲学,基本是活的欲望追求。它执著了人生的现实,不求人生死后的缘源。所以它是断见不是究竟的。而佛法,则以揭示无常看破虚幻,以放下的不执一相而清净在见性解脱上。故,行菩提道要依究竟的中道了义,不要依人哲的言理。这样,我们可以避免邪说毁觉,不误解脱实道。
“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
“不了义经”,是讲众生在欲望轮回中的因果报。
为了避免以恶堕恶,佛讲了有行于缘和必报的因果法。为了不让众生轮堕恶道,佛又以戒律和功德善法,指出了入善绝恶的作法和前途。
如,对淫欲堕胎的女人,佛讲《佛说长寿灭罪护诸童子陀罗尼经》。对未步入家庭的青少年讲《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佛说盂兰盆经》等等。这些都是因缘说法,是要求众生在轮回道里认识因果,要懂得感恩报恩,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而好自为之。但不是见性的解脱法。
“了义经”,则是佛以破无常见缘空识妙有的究竟圆觉智慧观察镜中,以破除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来见性获究竟净涅解脱而说的法。如《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圆觉经》、《大方广佛华严经》、《维摩诘经》等。以世出世法让行者识了义而见性,可证在般余涅槃。
“依智不依识”。
此处所说智,是指佛说的般若了义智,即以“中观”见道的究竟圆觉智。而识,是依境所生。它往往与轮回里的现实哲理密切相融。当然,识也可以证映了义识,但此识即在了义智中。但诸法毕竟唯识所生,为避免进入轮回误区,我们当以智慧来鉴别了义与不了义之分别本质,确定对智与识的选择。所以我们“要依智不依识”。
以上四依四不依,是佛为我们能筛查真伪所讲的辨证法。有了这个智慧手段,我们就可以杜绝迷信,不受邪说似正的诱惑,不上伪披袈裟魔的当。佛教的标尺,就是“法印”,即“诸法无我,诸行无常,寂净涅槃。”只要我们牢记法印,就永远会道正法正。
记住:在法界的欲界里,因欲是缘,我们要有分别智慧的选择。但在见性上没有分别,因为性净法空。
下面,我们再讲几个学佛信众,所以会进入“误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和我们该敬畏与尊重的是什么?
识正辨邪
我们笃信佛教应该是因为了解了人生苦短,为了离开这反复于生死轮转的六道轮回而去解脱自己。如是这样,我们很容易就会认识到贪嗔痴的恶业缠故,而清净的放下一切欲趣,以涅槃境界得获解脱。
但另有一部份人,因不了解佛教的究竟意义,只兴趣于“有求必应”,“许愿即灵”的求上。于是依信于“舍一得万”的相上,来以舍身舍才舍精力的至诚去求,去膜拜,目的,是为了自己的欲望得以实现。这种人不是学佛,顶多是以信佛来迷佛。因为她不知道佛字是个觉字,她只以为是个“神”字,因此,也最容易上伪披袈裟魔的当。就是真有求必应了(如求子求健康),也是她供养的因果,但她没有得到真实的法宝,因为她还是求在爱欲的轮回里。学佛不求解脱,等于所食不为健康。可谓:虽以此世近佛法,不知下世流何途?进得宝山不识宝,空去空回穷壤中。
那么,什么是佛讲的舍得呢?
舍,是一种奉献。如我们把种子放在土壤里,是物舍,种子发芽出土后,我们要为其灌溉除草施肥,这是心力与智慧舍。秋天了,我们要收获了,以春天舍出的一粒种,通过两季的辛勤劳动,我们获得了千万颗种粒,这就是得;是舍一得万的“得”。
佛教的“舍一得万”,并不是你供养三宝一元,最后你会得报在招财一万元上。
如果你为了万元的招财而舍一,不是为了发挥弘法救苦而舍己,那你不仅以一报不来万余,而且还要以贪求堕入地狱,因为你这是以贪的方便善巧在出佛身血,是五逆重罪之首。请大家记住一句话,佛法是教人向善向公,绝不是向恶利私。如果你发心在:不管多少,能以自己微薄之力,供养三宝一元或几毛,以添柴加热之心,来资助弘法利生之力,你供养的奉献,真就会“舍一得万”!
佛教再三阐述:有我是恶,无我是觉;恶是魔为,觉是佛途。这个原则是金刚不变的!
谈佛教,离不了人在作为。因为没有人,没有人的思想,就不会有佛教。我在《成办正法佛教》一书里,说过这样的一句话:“虽然佛教具备众生解脱的道理与方法,但要众生了解它依信他,这要决定普及它的人在以身实践它的行为。”同时也要看到:“看一个修行佛法的人,不是看他的资历与身份,或是他有多高的学问与辩才。而是看他是否有依奉献自己来行菩萨道的慈悲心与智慧心?把自己一生,甚至多生多世,看作是为众生解脱而来而存在。”这就是佛的愿力!是大菩萨的追求!
我们今天谈什么是佛教?佛教对我们有什么好处?不仅是解决我们对佛教的认识,更重要的是,要解决破除迷信,以佛教觉知的辨证法来辨别真伪,剥魔伪装,以见佛真谛成就“佛果”。
佛法之“修”
修佛法不是为了求福报和享受福报,是要安贫乐道,净在无染。辽宁海城大悲古寺的行者们就是佛门四众的榜样!朴实的清修,引起世人赞叹,就是承佛衣钵的弟子!如果出家人还贪图福报安养,那还出家干什么?干脆穿上西服系上领带回到世俗里算了!不要依前世修来的福报于这世毁佛教相。因果不饶人,再轮堕在恶道里,何时可逢善缘解脱,那可不是可预料的事了。要知道,知佛法而毁佛法,是要下无间或金刚地狱的。
有人说末法魔多,在我看来,魔多魔少,不在于时空与界相的界限,而在于佛法的普及是否彻底?只要正法得兴,就没有正法、相法、末法的分别。佛说正法、相法、末法,是根据众生的欲幻所阐。因为是法皆为幻。
有人说,佛法虽无边,但大不过众生的业力。我说,众生的业力再大,也大不过菩萨的愿力!为什么?因为佛法是客观,是法界现实,不是地域或民族域的人哲。只要众生有理性智慧,自会依止佛教,笃信佛法。因为光阴无常始终在闪耀着佛法的智慧!一切有为如幻泡影,也一直在显示佛教的真谛!所以,大自然就决定了:邪不压正!迷不混觉!佛法必然兴盛!因为众生有理性逻辑,有辨别真伪的智慧。
世间,有很多寺院,也在年年不停的在山水丰足的地方建设庵院道观。但寺院必须有正修佛法的行者,寺院才是佛家道场。所以,以物普及佛法,更要以心了义佛法。要知道,寺院不是旅游景地,不是社会货币交易场所。更不是测算命运的道观,寺院就是布施正法教育的觉悟道场!这一点,必须向世人讲诉明白。只有世人明白了这个道理,一些伪披袈裟的魔,和以权投机钻营的邪众,才能无机可乘。
寺院的长老,都叫作“当家”的,当谁的家?可不是寺院的家,是佛教正法的家!当领一方信众依佛法教育解脱轮回的家!这个家当不好,肯定会堕入恶道!因为吃穿受着八方供养,不以得道来解惑众生,肯定要报在因果里!有道是:“供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
佛法之所以兴盛,久世不衰,就是它讲因果,这是因缘的真实。如果披着袈裟自欺欺人,炫耀佛法而步入污泥,因果已经在报了!有道是欺心即欺天,大限自提前。
现在,我们基本明白了什么是佛教,也明白了佛教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往下,我们就该如何利用佛教对我们的好处来解脱我们自己了。
首先,我们在认识到人的生活过程是因果过程,我们就该知道,现在所受,是过去所为,而未来之果,当由现在积因。这就是万法皆空,因果不空的道理,因为因果是逻辑。
法空是指缘的无常而性空,因果不空是指法缘的舍(栽种)得(收获)必然(逻辑)。但要智观法性还是空的,因为实是没有一个“我”的栽种与一个“我”的收获。皆是假名安立。
既然是这样,那我们要如何去修呢?因为修就是栽因,得就是解脱啊!因此,我们修的第一件事,就是守戒!
严守戒律,可以保我们不堕恶道,有了这个承载我们不堕恶道的船,我们才有依修航奔解脱彼岸可言。因为成就解脱同时也就成就了福慧具足,福慧皆由守戒而成。
那修什么呢?还是要在戒律上下功夫。因为戒是制约我们止恶。律是指导我们依善念善行积累功德。我们要在依欲生活的世间,不断的制止由于有我而造的欲业。再以明佛说,灭除我、人、众生、寿者的分别,这样才能达到入涅的清净。
如此做的最方便法是什么呢?就是念佛。
念佛思佛以心作佛,就是解脱的最好方便法。因为如此作,一是能改变自己的轮回情缘,二是应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而应缘往生。但在这里我们首先要注意的是,由于在人道间,我们是依肉身载心修法,而心的所受和躯壳有直接的传导关系,这样,就很容易误认为往生是躯壳的事。这样就大错特错了。所以要时刻提醒自己,念佛是谁?谁在念佛?由此而找到成佛的根本(自性),就是见性解脱。所以往生不是人身,是“心”!这样看来,往生也不是等“死”,是心的成佛到位。
西方极乐世界与阿弥陀佛不在外星系与外宇宙,就在我们心里。只要我们放下幻我,广行六度般若波罗蜜之菩萨道,就是花开见佛!至于多年以后放下肉体的“死”,那只是一个幻缘结束。除了能留下我们依正精进修持所化现的舍利外,我们的心识自然会脱离三界而化生于莲池佛界。在娑婆世界里讲,这就是究竟解脱。而在佛的境地里讲,便是无所谓究竟与解脱,因为本来就是,这就是了义观。
下面,在略微讲一下“密法”。
密法的“密”,不是密不可宣,如果密不克宣,还有“法”的意义了吗?
密,是指密在一定的法域里的规则。它好比我们一件衣服的面与里一样。我们可以常见衣服面而不常见衣服里。为什么?因为要想见衣服里,就得要解开或脱下衣服,这解开与脱下衣服的过程就是法的规则。但要知道,有衣服,必然就会有里有面,这也是佛法的对立统一,即不二法门。
有人会问,念佛既然是最方便的解脱法门,那就以一方便大家共乘岂不更好?何必还要修什么密呢?
在这里我必须告诉大家,行修密法者必须是发大心而不怕复苦的载愿大乘者。因为密法之“密”,是载托众生解脱的殊胜手段。就像我们以算盘的智慧是在算数,但以电子计算机的操作也是在算数,但其功能之差,就是算盘与电子计算机的区别。因此,发心要修习密法,首先要有接受上师灌顶的传承,有依止阿阇梨的“四皈依”。因为密法所执行的是自觉与觉他的加行修法。所以,对待密法行者的严格要求是,不了义中道,修密即邪。那就是说,修习密法者必须要了达中观。
法之“究竟”
我们可以先解读一下密法行者必熟知的《大日经》中的一段,即执金刚秘密主(亦称“金刚手菩萨”,他是大势至菩萨的化现)祈请毗卢遮那佛的问答。
执金刚秘密主:
“世尊,云何如来,应供,正遍知得一切智智?彼得一切智智,为无量众生,广演分布,随种种趣、种种性欲、种种方便道,宣说一切智智,或声闻乘道,或圆觉乘道,或大乘道,或五通智道,或愿生天,或生人中,及龙、夜叉、乾达婆,乃至说生摩罗睺伽法。若有众生应佛度者,即现佛身,或现声闻身,或现缘觉身,或菩萨身,或梵天身,或那罗延毗沙门身,乃至摩睺罗伽、人非人等身,各各同彼言音,住种种威仪。而此一切智智道一味,所谓如来解脱味。
世尊,譬如虚空界离一切分别、无分别、无无分别,如是一切智智离一切分别、无分别、无无分别,世尊,譬如大地,一切众生依,如是一切智智,天人阿修罗依。世尊,譬如火界烧一切薪无厌足,如是一切智智,烧一切无智薪无厌足。世尊,譬如风界除一切尘,如是一切智智,除去一切烦恼尘。世尊,喻如水界一切众生依之欢乐,如是一切智智,为诸天世人利乐。世尊,如是智智,以何为因?云何为根?云何究竟?”
如是说已,毗卢遮那佛告执金刚秘密主言:“善哉!善哉执金刚!善哉金刚手!汝问吾如是义,汝当谛听,极善作意,吾今说之。”
金刚手言:“如是世尊,愿乐欲闻。”
佛言:“菩提心为因,悲为根本,方便为究竟。秘密主,云何菩提?谓如实知自心?秘密主,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彼法少分无有可得。何以故?虚空相是菩提,无知解者,亦无开晓。何以故?菩提无相故。秘密主,诸法无相,谓虚空相。”
而时,金刚手复白(对)佛言:“世尊,谁寻求一切智?谁为菩提成正觉者?谁发起彼一切智智?”
佛言:“秘密主,自心寻求菩提及一切智。何以故?本性清净故。心不在内,不在外,及两中间,心不可得。秘密主,如来应正等觉,非青非黄,非赤非白,非红紫,非水精色,非长非短,非圆非方,非明非暗,非男非女,非不男女。秘密主,心非欲界同性,非色界同性,非无色界同性,非天龙、夜叉、乾达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趣同性。秘密主,心不住眼界,不住耳、鼻、舌、身、意界,非见非显现。何以故?虚空相心,离诸分别无分别。所以者何?性同虚空,即同于心,性同于心,即同菩提。
如是,秘密主,心、虚空界、菩提三种无二。此等悲为根本,方便波罗蜜满足。是故秘密主,我说诸法如是,令彼诸菩萨众,菩提心清净,知识其心。秘密主,若族性男,族性女,欲识知菩提,当如是识知其心。秘密主,云何自知心?谓若分段,或显色,或形色,或境界,若色若受、想、行、识,若我若我所,若能执若所执,若清净,若界若处,乃至一切分段中求不可得。秘密主,此菩萨净菩提心门,名初法明道。菩萨住此修学,不久勤苦,便得除一切盖障三昧。若得此者,则以诸佛菩萨同等住,当发五神通,获无量语言音陀罗尼,知众生心行,诸佛护持,虽处生死而无染著,为法界众生不辞劳倦,成就住无为界,离于邪见通达正见。
复次秘密主,住此除一切盖障菩萨,信解力故,不久勤修,满足一切佛法。秘密主,以要言之,是善男子,善女人,无量功德,皆得成就。”
此一段经文是在说,金刚手菩萨问佛:佛啊!你怎么这么有智慧啊?是无所不知啊!您为法界里的一切众生,无论他们是什么种性?存在什么欲趣?他们在什么地域体现的什么身份?或是什么种类?您都能根据他们的欢喜所需,去体现与他们共同的身心,以不违逆他们现有的感情,讲说他们能改变自己脱迷生觉的“无上甚深微妙法”。而且仍以如来的威仪,引导他们离苦得乐,究竟成佛。这是一种什么大智慧啊?
世尊啊!您又说,虚空界是没有分别的。不仅没有分别,连无分别与对分别和无分别的对立见解都没有。这就是断除一切分别见解与意识的智慧之智。世尊啊!您好比让我们赖以生存的大地,有了这给予我们生存的大地,不管是我们,天人,阿修罗等,都明了如何能改变自己的一切智慧。就是通过这些智慧,似乎让我们看到了,火因有薪才燃,直到燃尽薪火自灭。就好像以觉悟的道理把迷执破尽,觉悟才是真正的缘起。又如觉悟之风扫尽烦恼灰尘一样。于是,就好像以滋养众生生命的甘泉甜露一样,让众生,甚至是世人天人等,都产生了极大的欢喜!世尊啊!这种大智慧,是以什么为因而得此果?是以什么根能开此最殊妙的曼陀罗花呢?能给我们说个究竟吗?
佛说:好!很好!我现在就给你与大家说个究竟,你们要仔细的听好记好!
金刚手敬重的回答:感谢世尊,我们大家都在以无上欢喜之心,在敬闻您老人家布施法要。
佛说:这个智慧之因是觉悟,因为只有明白了道理才能讲出道理。这个觉悟怎么产生的呢?是因为来自诸佛菩萨们对众生身在苦海轮渡而不知如何解脱的大悲之心,因此,这个悲心,是诸佛菩萨立愿要不怕一切苦难也要度尽一切罪苦众生的根本。那么怎么救度呢?首先就要考虑依缘而入,就是说,要救度什么样的众生,就要现什么身,以结其缘而圆融其心,这就是方便。有了这个方便善巧,我们的心愿才能得以实现。所以方便是行愿的究竟。
佛又说:执金刚的秘密主啊!要想真正知道什么是菩提?就应该知道心是什么?因为诸法依心而造。无上正等正觉之心,大家都说此心是菩提。那么什么是无上正等正觉之心呢?其实,此心和虚空一样,是可知而不可得的。就是少分也不可得。那么如何解释它呢?实是无法解释,也没有可执的体现。为什么?因为菩提与虚空一样,是无相的。所以说诸法因缘而起,但缘起性空,因此是法皆无相(无我)。以无相识法,谓之识菩提。
此世金刚手又问:尊敬的世尊啊!既然是菩提无相犹如虚空,那么谁在寻找这种菩提的智慧呢?既然无相,又是如何(或者是谁)成就这菩提的正觉者呢?既然无相,谁又能发起这无相的觉悟呢?
佛说:秘密主!还是自己的“心”来寻找菩提的究竟智慧。而这个心,实质是清净的,它也是无相的。因此它不在内,也不在外,也不在内外之间。它是可用而不可得的。他就是如来的正觉佛性。它没有青黄赤白之分,它也不是有着明显的紫红,或像清净的透明水体。它也没有形之长短方圆,更没有明与暗的显现。它在男身非男,在女身非女,也不是非男非女。菩萨啊!此心虽在欲界缘起,但它不与欲界同性。也不与色界无色界同性。你也不要把它比作天龙、夜叉、乾达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或者说即人又非人等。执金刚的秘密主啊!这个“心”,也不以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之界际所识所得。因此,它不以感受和相现而可见可取。为什么?还是如前所说,此心如虚空(就因为如虚空才没有分别,才没有可取可见之可能)。如是可知:性同虚空,其性即心,故说它是菩提。
由此可见,金刚手菩萨啊,心与虚空和菩提,只是称名不一样,但质与性,它们是如一而无异的。也可以说,是法都没有我的个性可分别。那么说它以悲为本,是愿心缘起之“缘”。以方便来实践它,是以圆融来圆满它的智慧。所以我要和你说,诸法的缘起与实践都是这个样子。明白了这个道理,你们就会愿心净,菩提心净。无论是任何不同地域的种族世人或天人,都要明白这个道理。如果你要依著自己的痴执,真要以色以形,或各种境界的受想行识,以你自己的感觉去分别去见去取,哪怕你就是把它立在清净相里,你也是求不可得的。只不过是一种妄幻罢了。
金刚手菩萨!我向你们说明这个现实,只是体现了菩萨清净觉悟的一个初法明道。只有有了这个清净的认识,你们的修习,才会很快的消除一切盖障,得般若智慧三昧。能达到这个境界,你们就会和诸佛菩萨一样,具备五神通,得获无量的法界真言,善知众生心而得法界诸佛菩萨护持行愿。虽也已轮回生死相度迷众,无论怎样的劳苦,也不会染轮回之俗污而堕在生死道中。因为你们证得了无为的了义智慧,远离邪见通达正见。就因为如此,你们以佛法的满足,不管你们在行愿中现的是什么分别相,你们也是菩提之成就者。
诸位行者,通过这段《大日经》中毗卢遮那佛与执金刚秘密主菩萨的对话,我们就该了知诸法无相是实相,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才会得到真实的菩提道或菩提心。而说得,即无所得,只是一种借助方便开示而已。因为佛法之实质,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可见,“密法”,密无所密;显法,显无所显。只要入于破除一切盖障,就是证在了佛法禅定的般若智慧。
“觉”与“悟”
以上,我们以唠家常嗑的“戏论”形式,浅谈了什么是佛法和佛法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其实,只要我们真实的懂得了法印“ 诸法无我,诸行无常,寂净涅槃 ”的道理,自然就明白了佛法是浅的不能再深了。如果你要以修学佛法而执在其中,就会“深”的无法再浅了。因为道次的见地,在佛法三藏之数部里,是极为渊深的学识。但要知道,我们无论如何怎样的去探究佛法,其目的都是为了“解脱”,因为佛法是解脱的方法和手段。于是,我们明白了:学佛是为了乘船。但乘船不是为了旅游,是为了到达彼岸。
《心经》里指出:无有挂碍故,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这已说得再清楚不过了,就是让我们放下‘
有人会说,我们下有儿女,需要我们看护和帮助,上有老人,需要我们以孝道进行赡养,你让我们如何放下?
这话说的有理!
如果我们为了放下而求自己的解脱,这和前面所说的逃避没有什么差别。这就是人生中的两大无奈,即亲情无奈与事业无奈。
佛教所提倡的功德,是以人道的仁德为基础的,因此对家人负责是做人的本份。这样,就自然产生了心的“两大无奈”。
1, 亲情无奈。
我们只要来到人世间,首先面对的就是我们父母。我们从记
事起,就会感到父母的亲情是任何人都代替不了的。他们以无私的爱呵护我们由早到晚,以吃穿无尽的关怀与病中不辞辛苦的守护,紧紧的跟着我们的年龄。只要他们在,就会紧跟我们一生。这种唯独以父母才能给予我们相依为命的爱,我们能舍得了吗?
如果我们成了家,妻子与丈夫间的恩深相处,其互惠之情,仅次于自己的父母。尤其有了儿女之后,心,就更被牢牢的拴住了!感到人道的天伦之乐,更是蜜厚甜粘!于是,自觉的奉献自己来幸福这个家,是一个男人或一个女人不可怠懈的责任!如果此时让他或她来放下,有可能吗?尤其是见到隔辈人之后,心,就更产生了亲下的磁力相吸,这就是“亲情无奈”。
2, 事业无奈。
少小学习,是为了求自己一生得以自养的前途。当有了工作或自己所满意的事业之后,自己的心力就自然盈贯了自己的工作岗位。因不甘示弱的攀比心,养家心,与求名求利,求职位与自尊的上进心,是人一生中必然的意志。这种追求的执著,尤其进入了老板性的领导阶层,更是无法放下。这就是“事业无奈”。
可是,当我们已认识到轮回是迷苦的烦恼海,而且又是一种
无常的虚幻时,我们自然就会生起放下之心和要求。但在两个无奈中又如何放下?确实是一种难以解决的矛盾。
其实,根本就不存在要解决的矛盾。我们所以想不开,是身在无常中却忽视了“无常”,即三时心不可得!哈哈!是不是这样啊?
要知道,我们做任何事都在无常的时空中。我们可以负责于任何事,可负完责了,也就过去了。你就是不放下它也是不可得了,不可得就是不存在,那是不是放下呢?
我们之所以感到放不下,其实是我们的心在幻执中没放下,而实际客观,它已在无常中不存在了。所以我们受报的因果,皆是我们幻心所致。由此可知,我们的轮回,皆是幻心造幻缘。看一看,我们是不是很傻啊?以假心受假苦,却受得实实在在。
因此,随缘做事,随缘放下,就是清净。清净是功德,清净是解脱;所以清净者就是“佛”。
佛法就是让我们记住法印的道理,而学会随缘做事,随缘行愿,随缘放下。如此出于淤泥而不染!就是洁莲!
水流千遭归大海,终要百味一咸。
诸缘无常必无住,必然觉在一净。
所以,魔再狂亦幻!因为心幻,魔假,佛乃真!
于是,我们就自然了达究竟之理:邪不压正,迷不毁觉。
既然宇宙是佛法,那么大自然就是法印。于是我们就知道了,在无常本幻的末法期间,正法是常住的。因为人的智慧是必然会趋向解脱。而解脱,就是三界之“正法”。
以偈作解:
莫见关山沧桑事,心不炎凉四季平。
佛魔觉迷皆梦演,知醒仍在未醒中。
放下一切所执事,污水生出妙莲蓬。
佛所说法药医病,病去药无现妙明。
哈哈!又是一场戏论!
丹 真 彭 措
写于2014年11月28日 牡丹江市妙明灵宝精舍
诸位信众,菩萨们!
今天,我们就以唠家常的方式谈一谈什么是佛教?佛教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我们先探讨第一个问题:
什么是佛教
有人说,佛教就是一个宗教,这样回答是不确切的。现在,在中国,把除了对共产党信仰以外的信仰,都说成是宗教,那是不对的。
唯物主义是讲究辨证法的,可佛教就是依辨证法产生的教义,我们无妨以辨证的观点来看一看。
宗,这个字义是指一个姓氏或一个种族(民族),或者是一个国家的独有体系。而宗教,则是指这种独有体系的文化传统追求,或者说,是这个独有体系的生哲追求。只要有一个“宗”字,它必然会限制在一个“独有”的体系里。而佛教不是这个样子,它是讲宇宙自然存在和变化的道理的,因此它没有教的“我”相,也没有教主与徒众的上下区别。
佛教指出:众生皆有觉悟的必然,因为一切欲望都是虚幻的,自然界的一切有为的现象行为也都是无常的(仍是虚幻),所以只有放下了一切所执,就自然落在了清净的自在里。
自在,就是不以唯欲缠在生死的轮回里,不受一切形式上的制约,只有存在。这种现象,我们把它称作是解脱的“涅槃”。于是,它就自然体现了平等,因为是教义决定了。所以,佛教的法印是:“诸法无我,诸行无常,寂净涅槃”。
有人要问:“寂净,是不是就是断绝了思想意识?”
回答:“不是!”
思想意识是情欲产生的智慧,如果人要没有了思想意识又怎么会有看破无常而放下所执的见解呢?如果说有情众生,就因为有了欲情而错误,那么,是不是无情的植物众生才是成就的佛呢?如果是这样,我们还以有情度有情(金刚萨埵的作用)做什么呢?
一个思想意识,能以理性达到破除一切虚假,认识到一个究竟的真理,这就是“果位”,佛就是这样。
要想成“佛”,首先得懂得辨证法。用一分为二的辨证看事物的究竟实有实在是什么?在这个过程当中,最忌讳的是迷信和制约,就是以有色眼镜看世界!因此要破开不同国域或主义的政治及政策。只有我们站在一个没有分别所执的境界里,才能把宇宙和世界看透。
佛字是梵语的“觉”字。觉,是感性的认知。觉悟的“悟”,是透过感性以理性追求到“质”的认知。觉悟,就是我们通过了学习和探讨得到了究竟的真理。那么佛的认知是什么呢?就是佛教的法印。—— “诸法无我,诸行无常,寂净涅槃”。
这告诉我们,时空里一切事物现象,是没有一个独立的“我”的自性的。为什么?因为它既然能有呈现的生,就会有不住的灭。就因为如此,一切有生灭的事物都是无常的。犹如四季的炎凉反复,花开花落的重演,山水在时空里的变迁,都是在无常的体现中产生了生、住(暂时现象)、坏(随时的演变),因此,万物都没有刹那的住,所以最后落在一个“空”上。佛在“金刚经”里阐述“一切有为法,犹如幻泡影,亦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就是这个道理。
有为事物与有形物相,佛教里都把它们简称为“色”。这是因为我们用眼能看得到,用触能感知到,所以叫色。而这呈现万象事物的世界,我们称为“法界”。因为事物的生灭都是在遵循一种法则,所以叫“法界”。
那么,法界是怎么产生的呢?
法界与阿赖耶识的缘
如果说法界就是我们阿赖耶识所产生,肯定会有很多人不相信,因为在唯物主义看来,只有见到触到或以理的逻辑论到,才能承认或认知。但这不是坏事,起码避免了盲信和迷信。
但法界万物,确实是唯识所生,这也是确实的。因为唯识起缘,唯识生因果,法界就自然是唯识而生。只是我们看着这几千亿年的山山水水的大自然,和我们只有这不到百岁生命的自己,无法同步观察而认证罢了。但是,只要以辨证去推理,逻辑所趋,自然会找到大自然产生的真相。
佛教讲“缘”,什么是缘呢?就是多种因素所促成的事物产生,所以每件事物的体现都含有多种因素,而这多种因素首先是缘于我们的意识所起。客观世界皆没有独自的我性,而人的意识也没有独自的自性。主客二观世界都是相互依赖产生的,所以佛说,孤缘(根本就没有孤缘,只是假名代借而已)不起,独缘(也没有独缘,因为世界上根本就没有绝对的“一”)不生。既然缘是众“缘”和合而生,那么有无常之聚和,也必然会有分散之无常。于是,生的发展也就必然是“灭”。如是看法界,以唯识生法的逻辑就自然有道理了。既然万法皆在生灭无常中,那么缘的一次次兴起而又复灭,就自然看出“缘起性空”了。于是,佛教的法印:“诸法无我,诸行无常,寂净涅槃”,就自然是法界的根本道理。也是众生由此生起觉悟,求得解脱幻缘的归宿。
既然以这种逻辑认证法界是与众生欲“识”的和合产生,那么回头看佛(觉)教(育),看依佛法的修行,看众生的破迷,就自然会知道,佛教到底是不是“宗教”?或者说,它是不是人类与法界之间的真实而普遍的教育?
被人类认知为科学之父的爱因斯坦就这样说过:“完美的‘宗教’应该是宇宙性的,它超越了一个神化的人,放弃了死板的信条教义及主从观念,基于物质和精神的经验浑为一体,那只有佛教才能完全符合这些条件。”他又讲道:“如果有一个能够应付现代科学需求,又能与科学共依共存的‘宗教’,那就非佛教莫属。”
他这是在说明:宗教既然是人类的信仰,它就应该是真实的宇宙性在体现。因此,就没有必要以人为的去神化和做秀。更不能以违背客观真实的死板教条去强迫人们要有必须信从的主从观念!它应该把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的真实关系,与它实有的真实逻辑性作为经验和总结交代给人们。让人们能得以真实的认识宇宙,认识自己,而不误导于人们进入人为的迷信信仰之中。能做到这一点的,目前,我觉得只有佛教。所以,当人类探讨科学时,它不仅能应付所有的需求,而且以指路的方式还会给科学进行向导,因为佛教本身就是科学!因此他强调说:“如果有世界宗教,那就非佛教莫属!”
创造共产主义追求的鼻祖马克思,关于如何使用科学的辨证法问题,就这样说过:“辨证法在佛教徒那里已经达到比较精致的程度。”
恩格斯在他的《自然辨证法》一书中,也这样赞叹道:“佛教徒已处在理性思维的高级阶段。”
什么是理性思维?除了以科学的辨证法去认识世界和宇宙外,还有其它的理性科学行为可践显吗?
由此可见,佛教不是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域性的国家,而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而产生的教育,所以它不是“宗教”。
佛教是以“无我”的中观(不执任何有相的中立观点),揭露宇宙的本质与宇宙运化的实相,因此它的“法印”是人类所公认和认可的。
佛教对一切有情众生的好处
那么,我们知道了佛教的真实可靠性,目的是什么呢?它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呢?
这个福报可就大了!
首先,是通晓了宇宙大自然的规律,来解刨我们的生死来源。我们是怎样来到这个世界?为何要经历人生的各种不同的苦楚?为什么所有的众生(包括水陆畜道)来去是同样的,而经历却是相异的?甚至以同等的智慧却接受了不同等的遭遇?等等这一切的问题,到底是因为什么?这些都是人类追讨了多少世而不能解决甚至是很难找到答案的。
为什么?因为虽经历了昨天但不知会有过去世。我们知道会有明天,但不了解我们的未来世会是个什么样子?或者说,我们有没有未来世?于是,在等等的人生未知上,我们就茫然了。如果我们是积极的在寻找答案,我们就会遇到佛法。如果我们消极了,是过了今天不想明天的混吃等死,或者说因为文化或生存的条件无奈,我们想不到或放弃了对此的求知,我们就会随缘堕在于一世不如一世的轮回中。就是在争,也是在盲从的“造业”。因为我们不知道什么是“命”?什么是命的来去因缘,和不知道缘就是因果。这就是人生最苦的一面!
由于不懂万法皆由缘起,是缘即是因果,总以为善恶无报,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必然会在为了欲望而狂妄的无所顾忌的造业中,堕在了万劫难复的三恶道里。因此,世界上不同历史时期的战争贩子,及创作淫秽故事的作者,制造违背人伦道德的邪教教主等等,没有一个不在地狱与三恶道里遭受罪苦!这就是不了解佛教与不了解因果因缘的后果。
为了诠释佛教的世间意义,和需要彻悟什么才能使我们从反复生死轮回的烦恼与罪苦中解脱出来,我们就应该有系统与步骤的把我们轮回的因缘和我们如何能解脱出去?来以例题进行解释和阐述。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因缘,我们是如何堕入了轮回?
缘与缘起
缘,就是由我们意念的追求所产生的事物。唯识生法就是这个道理。
人道的人之欲念,基本都和生存有关。当人们都明白了过去、现在与未来都存在,就会欲求以已得到的感受或经验去追求未来会比现在更好,那么怎么能实现这个“更好”呢?就开始努力为这个“更好”去不辞辛苦的创造实现条件。
比如少年时的学习,是为完成那个更好的“学习”就是缘起,但缘起本身不是缘吗?是!可以说,动者,为者,皆是缘。
今天,我们不谈“缘起缘”,“次地缘”乃及“增上缘”等,因为这些都是对缘的科类认识。目前,我们只要认识什么是缘?就足可以认识三界,或者说法界的缘起。
佛法讲相待对住,就是对立的统一。有了这个认识,自然就进入了辨证。我们以辨证的观点来看待法界的“法(事物)”,我们自然会得到究竟的答案。因为辨证就是以分别来择取和筛选,使之透过现象而看到本质。于是,我们自然会看清法的真实质与貌的分别和统一性。
法,是有为的代称。法,也是缘的生命。它既然有缘起的生,就会有缘起的灭。那么法(缘)生与灭的缘起又是怎么产生的呢?
我们现在已知道,说(想)缘在缘中,止缘亦在缘中。因此我们就要依缘说缘,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就能不迷混于看着身外而忘了身内,或者说忘了脚下。这样,我们一下子就明白了法界本身就是个“大缘”。而我们在大缘中不断的缘起“缘”,都是我们的意念所生。
而我们的意念又是如何缘起的呢?我们马上就会想起,蛋在鸡中,鸡在蛋中的叠叠复生的相与原理。因为意念也是心由境(条件的现象)生,境由识现的叠叠复生复灭的。
有生即有灭,那么生与灭的“住”、“坏”是不是有一个链条式的过度呢?从现象看,缘的起(住),缘的灭(坏),在“相”上,有住也有坏的缘起可视。其实从质上看,不然。因为“生”的同时,灭也在缘起。如果缘起的缘有刹那住的空间,缘就杜绝了灭和无常。所以,佛说法没有刹那的住,而无常,又恰恰是它的有“常”,因为是它的逻辑。
那么,我们又要来探讨,缘的缘起,是否也是有偶和复数的过度过程呢?回答:没有!佛教说过,孤缘不起,独缘不生。犹要知道,说孤无孤,说独亦无独,只是为了说明所阐而假名安立而已。比如,我们取见火缘,火由何起?火由薪起,因无薪火不燃。薪既然能起火,何必用火来燃?是啊!那么火缘又如何生起?如果火能自身燃起何必还要用薪?回头再看,火不燃薪,薪不燃。那么火要没有自身燃,它又如何去燃薪?如果说,火的缘是“火种”(如火石等类),这样看,火种本身就有火,既然有,火种亦当自燃。可是不然。火种需要以摩擦起火染可燃物(薪)而燃。那么,摩擦里面有火吗?没有。而火种里的“火”亦非火,因为无缘不起。如此看,火的缘,乃及一切缘,都是诸缘和合而生。那么缘的灭呢?自然也是违于和合的散而灭。因此,缘的无常本性,体现了生于灭是同时存在的。所以,法印才无误的指出:“诸法(缘相)无我,诸行(缘为)无常,寂净(止)涅槃(本质)。”
涅槃的寂净,是法的自性。因为以寂净识涅槃,缘是空起的。就像我们擎起一个空饭碗,饭碗是干嘛的?是盛饭的。碗(比作缘的性)空了才能盛饭(比作缘),碗不空自然盛不了饭。以这个道理看,就自然明白了缘起性空才会有缘起。
明白了缘起性空,我们才会找到“涅槃”。找到了涅槃,我们才会识缘不执缘,以随缘行愿,以愿识缘,而载愿救苦不迷缘。这是指佛菩萨在行普门品的妙演而说。
那么,对于我们刚开始探讨佛教,来剖析佛法的缘中众生所说呢?则是为了了解法界宇宙的真实,而让我们能见到解脱生死的轮回缠缚之彼岸。
对立与不二
对立的统一,则是静与动,亮与暗,幻与实等。
既然是对立的为什么还要说有统一呢?因为它们是相对待住的。不对立是它的性(空),对立是它的缘起。凡所缘起皆是对立之互生。因为没有静,就不会有动,没有暗也不会有亮,没有幻,更不会显现实。这就是说,没有其中之“一”,对立之一,也不会存在。法界万所之缘,俱都是在对立中产生的——即二又不二,即一亦含二,这就是即互生又对立的“不二法门”。
如果没有不二法门的缘,就不会有辨证法。而辨证法也是不二法门。因为先以“一”观其相,再以辨证的分别查其不同(二,也是多的存在),才能准确的知其质实。
这里用最方便又浅显的例如来讲“矛盾论”,讲事物的产生原理,我们就会通晓人类与法界的真实性。也就证实了爱因斯坦所说的:“完美的‘宗教’应该是宇宙性的,它超越了一个神化的人,放弃了死板的信条教义及主从观念,基于物质和精神的经验浑为一体,那只有佛教才能完全符合这些条件。”
之所以能如此,因为佛法是客观,或者说佛教是在反映客观。
佛教与我们的关系
如果我们认识了这个客观,就会找到解脱自己的主观。因为我们是依照法界规律去寻找自己解脱的彼岸的。
那么。我们现在就要该认识,如何依照客观去准确的选择我们解脱的主观?这就是我们要认识的第二个问题。
现在大家已知道,轮回与解脱都是“识”造成的。那么,什么识会造成轮回?什么识会成为解脱呢?
佛说:“地狱因‘我’而造,无我地狱必空。”又说“轮回由欲生,寂净自解脱。”
这就是说,十二因缘的欲取(爱恨与求我所得的追求执着)心,是轮回缘的缘起。而无我利他离苦得乐的菩萨道心,虽然也是“欲”取,但此心无我,即不结地狱缘,亦不结其它恶道之缘,只结愿力于假借“生死船”为度苦海泅众之解脱缘。此缘是成佛的愿力,是大般余涅槃的愿力。这就是依“妄”止妄,以欲灭欲。因为起欲不执,是知欲乃幻。动“妄”不依,是晓得妄是假借。就像我们淘米洗菜切菜,不是为了淘与洗和切,而是为了做熟一顿可口的饭菜。包括其栽种,也都是为了成熟于饭菜的缘起。这就是说,手段不是目的,结果才是所求。
佛在“圆觉经”中,对金刚藏菩萨说过这样一段偈语:
“金刚藏当知,如来寂灭性,未曾有始终。若以轮回心,
思惟即旋复。但至轮回际,不能入佛海。譬如销金矿,
金非销故有。虽复本来金,终以销成就。一成真金体,
不复重为矿。生死与涅盘,凡夫及诸佛,同为空华相。
思惟犹幻化,何况诘虚妄。若能了此心,然后求圆觉。”
此意是在说:金刚藏你要知道,众生本来无动的佛本自性,是不存在有始有终的,它也不存在生灭、垢净、增减的分别。它是从来不动的。但是,若众生起了求欲的妄心,覆盖了成佛的自性,就会产生了生死轮回,是不能入佛的解脱自在道的。因为是以假(幻)追求了假(幻)。那么,要想解脱于究竟的自在,该怎样做呢?也要依欲而起,但这个“欲”只是求解脱的念头(手段),不是目的。犹如矿石中的黄金,如何取出来呢?我们需要以“销”的冶炼才能把纯粹的黄金完整的提取出来。但销不是黄金,也不是因为有销矿石中才有黄金的,不管你用销于否?矿石中的黄金仍不动的在存在。黄金之所以能完整取出来,是我们用了销提的缘故,销,就是一个提取黄金的借助材料。
销不是金,也不是因有销才有金。而黄金一旦被提取出来,它也不会再回到矿石里面了。
这就充分告诉我们,缠缚于生死轮回与成佛于解脱的欲望,都好比虚空中的幻花,只是个泡影,是幻而无实的。只有以究竟觉悟找到了我们不动的“自性”,即,先以分别识认识了虚与实,然后再放下了一切虚幻而不执,依理达到了寂净不动(意识立场),便进入了“涅槃”。如果能这样,就是达到了“圆觉”。
说到这里,大家就该明确,涅槃不是“死亡”,是心识的觉悟。人在活的运动中,如果有了正确的认识而不再迷惑(犹如金出不再回矿),就是涅槃的解脱。前面已再三强调:成为轮回的众生与佛,不是肉体的改变,是取决于心识的迷与觉!
《佛说大乘金刚经论》中有这样一段佛说:“佛由心成,道由心学,德由心积,功由心修,福由心作,祸由心为。心能作天堂,心能作地狱,心能作佛,心能作众生。是故心正成佛,心邪成魔。心慈是天人,心恶是罗刹。心是一切罪福种子。”
可见,我们的进退升堕,皆缘于心。
会有人问,既然心识是幻,依幻所成,会是真的吗?
哈哈!法说到这个时段,请问法界有绝对的“真”和“假”吗?前者已阐述,任何一色(物)一心(识),都是相对之缘的显现。如果我们只执着一个相去执求,即是邪见。可以这样讲:幻幻相对,对立缘一;二依一出,一即二体。佛说不二,性体圆融。正邪二法,是法非法。如此可见,依幻(心)见幻(法),故见所说,说是(法)非是(是法皆幻)。因此,佛在“金刚经”中讲道:“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这是在说,如来所说的法好比是医治众生患病的药。有病才有药。药到病除,病去药也无。故药与病都是相对而制约的幻。不是有“我”的住而实在的。如果说众生本无“迷”病,如来就先有“觉”药,这是不可能的,这分明是在谤医谤佛。药(法)是因病(法)而有,没有绝对独有的我性我体,以法说药,只不过是假借说名而已。所以佛又说道:“若以色(物相)见我(独有),以音声(声相)求我(常住),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究竟觉悟)。”
现在我们该明白了,我们都是在依幻(缘)说幻(法),如果要求个绝对的真和假,是不可能的。因为娑婆世间由识所生,以无常之有为为法,如此,就不可能有形而上学的“真”和“假”。法界一切见,皆是以心识明幻,以幻验心。虽然二者皆幻,确有明理或误迷之正邪分别见,而这个邪见,即是迷在轮回道里的众生。正见,则是佛说的“了义般若”,以此解脱成佛。
有人会问,佛在很多经典中,都讲“修道成佛”,而今天你在这里讲的似乎都是“悟道成佛”。到底是佛依修成?还是以悟成呢?
其实,前面讲的再清楚不过了。佛与众生都是因缘而成,而因缘法或者说因果法,都是无常之幻,佛把它们比作虚空中之幻华(花)。而我们为什么看不透这一点?这是因为我们在世间的生活中,是以“文凭”或职能“证件”来说明自己能力的。故习惯之见,总是把一个“果”当作实有的。而我们所闻的“修”,就是习。如:学习、修习、温习,目的都是为成一个“惯”,即习惯。以习惯成自然,我们就觉得到位了。
佛知道我们是以习惯来到位,所以就提倡以正确的“修”来改变我们的错误习惯。犹如念佛法门,要我们念佛、想佛、以心作佛,在行住坐卧中日日时时的念,就是以佛的形象和作佛的意念,来改变我们因情欲恩怨与喜恶之求或弃所产生的轮回习惯。这就叫“以妄止妄”。
那么悟呢?则是大智慧大善根基所成。因为他能因知而一下子放下。即放下假的捡起真的。所以我说:依妄解脱靠念佛,依理解脱明般若。依修解脱禅房坐,依悟解脱当下得。
依妄的假借,依理的觉醒,依行的实践,依悟的到位,皆是以明“了义”的“心行处灭”。哈哈!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识幻的“知”,是缘于“入灭出空”的“觉悟识”。这个觉悟识,是感知的“悟”。即:是妄亦非妄,是理亦非理。净觉俗垢出,洁莲淤污起。法无正邪性,无住无对立。言语道即断,心行处灭迹。
如是之见,我们那个“佛果”,是有相有标记的吗?如果没有,我们如何去追求?如果说我们追求的就是一个空,那么空依何见?不以见以识何以知空?回头再问,已知空的见与识还叫空吗?我们如何回答?是不是不可说啊?这就叫“言语道断”。可谓:法无正邪性,无住无对立。言语道即断,心行处灭迹。所以,是妄亦非妄,是理亦非理。故不可以执见法求法。因为,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如何以修改变自己
下面先探讨,学佛之修行,为什么要守戒的问题?
首先要承认,我们之所以学佛修行,因为我们是俗人。什么是俗人?就是放不下“五欲”,即放不下“财、色、名、食、睡”的人。
财,即钱财、与和生活有着密切相关的利益。
色,即物质(房产等生活设备)与人的两性相求。
名,即社会地位,身份或是人的名望与自尊。
食,则是食物与食物的五味(酸甜苦辣咸)。
睡,即是安养。
这五欲,是人们在生活中难以离开的,是对自己生养与趣味的追求。如我们的身体,是以吃喝拉撒代谢的肉体。
即不吃则饿,不喝则渴,吃喝后的消化还要代谢。而人在性成熟后的青春期还要有所求偶,来以繁殖延续后代。这一系列的过程,都是有着感受的,感受着舒服与痛苦。舒服是精神上的享乐,痛苦则是烦恼、疲累、忧虑、愁恐、疾病等的反应。于此,人们自然要对舒服的趣味去求去贪恋,对于造成的种种痛苦则要弃和远离。那么,在这一弃一求中就会产生无量的恩怨爱恨情仇,于是,就缠在了求报的轮回之中,难以看开放下的自缚之中。
佛菩萨载愿来到娑婆世界行“普门品”,就是要我们以舍己的心愿广泛和痛苦众生交朋友,以度什么人现什么身来施之行愿的方便善巧,以受的经历来揭示轮回苦的实质,同时要戳穿这个不住的无常虚幻,让大家以放下来解脱,这就是佛说的“苦、集、灭、道”四谛法。即,让大家以智慧找出所有苦的原因,和灭除它们的道理。
可是,有很多人明理却因有缘而放不下,而在落实欲望的缘中又很容易无知中造了很多欲业。尤要知道,欲业是轮回缘,所以,在随缘的修行中我们必须要有“戒律”法来约束自己,让自己禁止造恶,多行功德。因此说守戒可升天道,因为戒律是有为之善法。
佛在涅槃前,弟子阿难问佛:你老人家涅槃后,谁作我们的老师啊?佛说:依戒为师。这就是说,佛法戒律是控制众生免堕恶道遭受罪苦的法律。能控制自己向善,鞭策自己解脱,就是最实际的老师。而佛在世时所因缘讲的法,又何以不是善法戒律呢?
这样看,我们一切行者,该知守戒的必要性。但也要知道,戒律是为可能犯戒人制定的,如果你有佛的知见,不造恶,以三昧净定不生一丝欲念,必然道在究竟的佛果。因为四果阿罗汉就不用思念戒律,他无有一丝欲念可生,以一净涅槃在“杀贼”(欲)定中。由此可见,戒律与念佛,都是依妄止妄。
戒要守,佛要成,目的是解脱生死轮回。
那么怎么依守戒成佛呢?
首先要分析戒律两字的含义。
戒,就是止,即止恶不行。律,是戒的条款内容,即,为什么我们要行戒止恶?律中会告诉我们,是以多善不恶来成就解脱的功德道。因此,律就是行善。止恶是本份,行善是功德。所以有本份才会有功德。
有人说以慈悲正见无我利他,乃善莫大焉。这话说的对。
人当做到为了所有迷欲于罪苦轮回的众生解脱,奉献自己。甚至以无倦无悔无怨的,以度什么人现什么身的,不计个人所受的反复来去进行努力救苦,决心于“众生不度尽,我不成菩提”来行大誓愿,这就是佛的意志与胸怀。
我们已知道的是大愿地藏王菩萨发此誓愿。其实,所有的佛菩萨都是如是之愿。普看三界,不可数不可数的诸佛菩萨化身,可谓遍布法界六道云天山海。有的化身慈父慈母般的舍爱老人鼓励人们向善,有的化现魔众体现反面教材,以果报教训人们止恶,甚至以入地狱演受罪苦教育众生放下贪欲之屠刀。其所大爱,皆体现了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之妙演菩提上。“普门品”,是本师对行菩萨道的开示指教,而妙演普门品,则是一切菩萨成佛,或佛的倒驾慈航必然所行的大愿。因为这是正见正行正慈悲。
什么是正见?无我。
什么是正行?以求结果来实践无我利他。
什么是正慈悲?以无我布施一切大爱而无倦无怨无悔。
一个行者只要体现了正见正行正慈悲,就已是在佛道证佛果。所谓涅槃,就是无我。
我,是躲在欲中很难被发现的毁佛间谍。只要你不杜绝“利衰毁誉,称讥苦乐”邪八法,“我”,就会时常在你的欲海中浮出水面,而自己却无所觉知。
什么是“邪八法”呢?即,得利生喜,逢衰消沉,遇毁忧恼,受誉欢乐;被称惬意,遭讥气愤,临苦悲伤,有乐兴奋。这八种心里反应,皆是由我起缘。若杜绝了邪八法,“我”就自然在清净中涅槃了。
由此可见,无我利他的行菩萨道,是解脱唯一的成佛善巧。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要为解脱而解脱,必然会有“我”在萌生。因为是你的“我”,在追求逃出轮回,逃就是避。尤要知道,有我就不可能解脱轮回,因为轮回是我欲而缘起,是地狱之缘。如果无我利他,以不执我去解脱,解脱已自然缘起。因为解脱不是逃避,解脱是奉献的无我正行。所以,有很多带着我去念佛往生的居士众,难以往生,甚至以栽下善缘而来人道几世仍在持佛号修行,就是这个缘故。为什么?因为有个迷者众生的本质在压着她,心不清净,必染污泥中。所以我们要认真解读“阿弥陀经”里的每句佛说,念佛是以一念即心是佛,而不是二念以我成佛。佛在金刚经里强调过:“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那我们为什么还要以我去解脱轮回?以我去往生呢?这是自欺欺佛啊!我说过,阿弥陀佛不是外来者,你念佛以心即佛,就是你自己!所以我说:阿弥陀佛非是他(你自己),一朵莲花在自家(不动自性)。念佛念到开悟时(明白),菩提台上一化仨(法身,报身,化身)。
如果你非要把自己谦虚成迷者众生,那也没办法,因为一念即佛,一念即魔。心生法的实际道理,哪个佛菩萨都在讲,可你为什么就听不进去听不明白呢?非得要心外再找一个心?有道是:心到法到,心障法障。所以“心经”里说,“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我们天天念着心经念着佛说,为什么就不依佛说生信起行呢?其实,这就是执修的一个误区。
要知道,只要我们依戒奉行,住善止恶,以六度般若波罗蜜广行菩萨道,以知而放下“知”,依净而放下欲,你必然解脱成佛!
上面说了什么是佛教,和佛教对我们到底有什么好处?也辨别了几个因追求解脱成佛的误区。而下面,我们就该以佛的平等清净做标尺,量一量世间的一些“佛法现象”。
佛教门里的非佛行
现在很多寺庙收门票,售高价高香,尤其是一些地方政府,以保护文物为借口把寺庙作为旅游景点,利用佛教的神秘赚钱收利,这是典型的出佛身血!
我们现在已知道,佛教的宗旨是以奉献来启示大家,杜绝贪、嗔、痴,明了解脱的道理,使社会和谐与人类产生博爱,由此来接受大家的认可而得到生活供养。而现在呢?是披着袈裟伸手管信众要钱,以“舍一得万”理论为借口,曲解舍一得万的意义来骗取信众“舍求”。这也是出佛身血!
我们再看看寺院里兜售高香,宣传烧高香得大福报。甚至敲下鼓楼里的钟都要收上几万,其说法也是“钟响灭业”。那我们要问,你所宣传的佛还是佛吗?你所说的佛法还是佛法吗?如果佛不管你做恶多少,只因你烧了高香而会多福报的加被你,那佛是不是名利眼哪?如果非以固定的巨费而敲下古钟,为求“一声洪钟响,灭却无量业”。那佛教干嘛还要宣传“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啊?干脆就说:交钱多敲钟,罪业灭得清吧!
当然,佛曾开示过:古刹一声洪钟响,地狱众生身心松。
但是,你要利用佛说以敲钟收获信众财利,那就是心出有邪见,以贪出佛血。因为众生也是待觉的佛。
要知道,世间国政的改革开放是为强国富民,但不是让我们把佛法变成了“商法”!把道场变成了“市场”!
现在不是我对此有异见。而社会上只要懂一点佛法的人都对此都有愤愤不平。
有的居士为此给和尚提批评意见,有的和尚就说,“白衣批判和尚,批判寺院就是污蔑三宝,是要下地狱的。”
真是这样子吗?今天,我们就要依理来筛清筛清!
先依佛说认识一下什么是和尚?
和尚是佛法僧三宝中的一“僧宝”。
那什么才是和尚?什么才为僧宝呢?就让我们打开佛说真正的来认识一下,同时也认清什么是伪披袈裟的魔?
和尚一词,据《佛学大辞典》中译:“和尚,又曰和上,律家用上字,其余多用尚字。本为印度之俗语,呼吾师云乌社,至于阗国等则称和社,和闍等,和尚者其转讹也。罗什三藏翻为力生,以依师而弟子道力得生故也。”
摘此简译,一是和尚名之来源,二是和尚以“力生”之义说明乃依师之教示,凭道力所生故。既然依道力所生为和尚,和尚当以见道得称。什么道?自然是佛道了!
我们再认识一下和尚的统称为“僧”。
僧,是僧伽之略称,译为“和”或“众”。就是说,“僧”者,绝不是指个体。当最少以四人以上。《智度论》三曰:“僧伽,秦言众,多比丘一处和合,是名僧伽。”《佛学大辞典》中译:“僧,非可名一人之上。”“僧伽”略下曰:“若单曰僧,则四人以上。”“行事钞”曰:“四人以上,能御圣法办得前事名之为僧。僧以和合为义,言和合者有二义,一理和谓证择灭故。二事和,此别有六义:一,戒和同修;二,见和同解;三,身和同住;四,利和同均(均供养之利);五,口和无诤;六,意和同悦。”如此看来,僧不是指个体之人,乃四人以上,能承办正见圣法,依道理择灭求寂,依“六和”同持正行之僧众僧团也,所以才能称“宝”而不失其所称。
那么,再具体的认识一下对僧概括的“僧宝”!
《佛学大辞典》里引佛说译:“三宝之一,三乘圣众,即发真无漏者(无烦恼之寂净),为世所皈依之福田者,若举似宝,则宜悉取发心以上。”由此可见,僧宝乃是见道之出家众,因见道于佛教法印,才能以涅槃心达无漏智。非是“凡僧”(指人道至加行道之僧人)能据此僧宝之称,也就是说,凡所未见道之修学之出家人,都难以称为“僧宝”。因为“宝”,是见道而寂净僧。
那么,见道的僧宝会出现以求利的贪恋之心,行于出佛身血的“五逆”重罪吗?
我们再认识一下什么是伪披袈裟的魔?
伪披袈裟的魔,就是借助佛家衣钵,欺骗信众而谋取私利,不是发心为众生解脱,而是披袈裟行魔道,以拥和世人求利之欲心,邪说似道,惑众迷邪,冠冕谈佛,暗行淫秽,贪求利养,实行破戒,借寺拢财,毁佛教相,以法谋商,出佛身血之一切虽是出家人身,但实行已违背菩提之假僧假尼,皆为“伪披袈裟的魔”!
为了破除迷信,杜绝邪说似道,魔占佛坛的毁佛教相,佛又说了“四依四不依”,来正法护众。
何为“四依四不依”?
即:“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言”,“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依智不依识”。
“依法不依人”,即是要我们依佛法的原则(法印),去鉴别一个人的言行。不要依个人的感情去待人处事,更不要以迷信他人的身份、资历去盲从依信他的所说所论。
“依义不依言”。此义,是指佛说的中道了义。
世间法,是以人的唯生唯欲为哲学,基本是活的欲望追求。它执著了人生的现实,不求人生死后的缘源。所以它是断见不是究竟的。而佛法,则以揭示无常看破虚幻,以放下的不执一相而清净在见性解脱上。故,行菩提道要依究竟的中道了义,不要依人哲的言理。这样,我们可以避免邪说毁觉,不误解脱实道。
“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
“不了义经”,是讲众生在欲望轮回中的因果报。
为了避免以恶堕恶,佛讲了有行于缘和必报的因果法。为了不让众生轮堕恶道,佛又以戒律和功德善法,指出了入善绝恶的作法和前途。
如,对淫欲堕胎的女人,佛讲《佛说长寿灭罪护诸童子陀罗尼经》。对未步入家庭的青少年讲《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佛说盂兰盆经》等等。这些都是因缘说法,是要求众生在轮回道里认识因果,要懂得感恩报恩,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而好自为之。但不是见性的解脱法。
“了义经”,则是佛以破无常见缘空识妙有的究竟圆觉智慧观察镜中,以破除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来见性获究竟净涅解脱而说的法。如《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圆觉经》、《大方广佛华严经》、《维摩诘经》等。以世出世法让行者识了义而见性,可证在般余涅槃。
“依智不依识”。
此处所说智,是指佛说的般若了义智,即以“中观”见道的究竟圆觉智。而识,是依境所生。它往往与轮回里的现实哲理密切相融。当然,识也可以证映了义识,但此识即在了义智中。但诸法毕竟唯识所生,为避免进入轮回误区,我们当以智慧来鉴别了义与不了义之分别本质,确定对智与识的选择。所以我们“要依智不依识”。
以上四依四不依,是佛为我们能筛查真伪所讲的辨证法。有了这个智慧手段,我们就可以杜绝迷信,不受邪说似正的诱惑,不上伪披袈裟魔的当。佛教的标尺,就是“法印”,即“诸法无我,诸行无常,寂净涅槃。”只要我们牢记法印,就永远会道正法正。
记住:在法界的欲界里,因欲是缘,我们要有分别智慧的选择。但在见性上没有分别,因为性净法空。
下面,我们再讲几个学佛信众,所以会进入“误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和我们该敬畏与尊重的是什么?
识正辨邪
我们笃信佛教应该是因为了解了人生苦短,为了离开这反复于生死轮转的六道轮回而去解脱自己。如是这样,我们很容易就会认识到贪嗔痴的恶业缠故,而清净的放下一切欲趣,以涅槃境界得获解脱。
但另有一部份人,因不了解佛教的究竟意义,只兴趣于“有求必应”,“许愿即灵”的求上。于是依信于“舍一得万”的相上,来以舍身舍才舍精力的至诚去求,去膜拜,目的,是为了自己的欲望得以实现。这种人不是学佛,顶多是以信佛来迷佛。因为她不知道佛字是个觉字,她只以为是个“神”字,因此,也最容易上伪披袈裟魔的当。就是真有求必应了(如求子求健康),也是她供养的因果,但她没有得到真实的法宝,因为她还是求在爱欲的轮回里。学佛不求解脱,等于所食不为健康。可谓:虽以此世近佛法,不知下世流何途?进得宝山不识宝,空去空回穷壤中。
那么,什么是佛讲的舍得呢?
舍,是一种奉献。如我们把种子放在土壤里,是物舍,种子发芽出土后,我们要为其灌溉除草施肥,这是心力与智慧舍。秋天了,我们要收获了,以春天舍出的一粒种,通过两季的辛勤劳动,我们获得了千万颗种粒,这就是得;是舍一得万的“得”。
佛教的“舍一得万”,并不是你供养三宝一元,最后你会得报在招财一万元上。
如果你为了万元的招财而舍一,不是为了发挥弘法救苦而舍己,那你不仅以一报不来万余,而且还要以贪求堕入地狱,因为你这是以贪的方便善巧在出佛身血,是五逆重罪之首。请大家记住一句话,佛法是教人向善向公,绝不是向恶利私。如果你发心在:不管多少,能以自己微薄之力,供养三宝一元或几毛,以添柴加热之心,来资助弘法利生之力,你供养的奉献,真就会“舍一得万”!
佛教再三阐述:有我是恶,无我是觉;恶是魔为,觉是佛途。这个原则是金刚不变的!
谈佛教,离不了人在作为。因为没有人,没有人的思想,就不会有佛教。我在《成办正法佛教》一书里,说过这样的一句话:“虽然佛教具备众生解脱的道理与方法,但要众生了解它依信他,这要决定普及它的人在以身实践它的行为。”同时也要看到:“看一个修行佛法的人,不是看他的资历与身份,或是他有多高的学问与辩才。而是看他是否有依奉献自己来行菩萨道的慈悲心与智慧心?把自己一生,甚至多生多世,看作是为众生解脱而来而存在。”这就是佛的愿力!是大菩萨的追求!
我们今天谈什么是佛教?佛教对我们有什么好处?不仅是解决我们对佛教的认识,更重要的是,要解决破除迷信,以佛教觉知的辨证法来辨别真伪,剥魔伪装,以见佛真谛成就“佛果”。
佛法之“修”
修佛法不是为了求福报和享受福报,是要安贫乐道,净在无染。辽宁海城大悲古寺的行者们就是佛门四众的榜样!朴实的清修,引起世人赞叹,就是承佛衣钵的弟子!如果出家人还贪图福报安养,那还出家干什么?干脆穿上西服系上领带回到世俗里算了!不要依前世修来的福报于这世毁佛教相。因果不饶人,再轮堕在恶道里,何时可逢善缘解脱,那可不是可预料的事了。要知道,知佛法而毁佛法,是要下无间或金刚地狱的。
有人说末法魔多,在我看来,魔多魔少,不在于时空与界相的界限,而在于佛法的普及是否彻底?只要正法得兴,就没有正法、相法、末法的分别。佛说正法、相法、末法,是根据众生的欲幻所阐。因为是法皆为幻。
有人说,佛法虽无边,但大不过众生的业力。我说,众生的业力再大,也大不过菩萨的愿力!为什么?因为佛法是客观,是法界现实,不是地域或民族域的人哲。只要众生有理性智慧,自会依止佛教,笃信佛法。因为光阴无常始终在闪耀着佛法的智慧!一切有为如幻泡影,也一直在显示佛教的真谛!所以,大自然就决定了:邪不压正!迷不混觉!佛法必然兴盛!因为众生有理性逻辑,有辨别真伪的智慧。
世间,有很多寺院,也在年年不停的在山水丰足的地方建设庵院道观。但寺院必须有正修佛法的行者,寺院才是佛家道场。所以,以物普及佛法,更要以心了义佛法。要知道,寺院不是旅游景地,不是社会货币交易场所。更不是测算命运的道观,寺院就是布施正法教育的觉悟道场!这一点,必须向世人讲诉明白。只有世人明白了这个道理,一些伪披袈裟的魔,和以权投机钻营的邪众,才能无机可乘。
寺院的长老,都叫作“当家”的,当谁的家?可不是寺院的家,是佛教正法的家!当领一方信众依佛法教育解脱轮回的家!这个家当不好,肯定会堕入恶道!因为吃穿受着八方供养,不以得道来解惑众生,肯定要报在因果里!有道是:“供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
佛法之所以兴盛,久世不衰,就是它讲因果,这是因缘的真实。如果披着袈裟自欺欺人,炫耀佛法而步入污泥,因果已经在报了!有道是欺心即欺天,大限自提前。
现在,我们基本明白了什么是佛教,也明白了佛教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往下,我们就该如何利用佛教对我们的好处来解脱我们自己了。
首先,我们在认识到人的生活过程是因果过程,我们就该知道,现在所受,是过去所为,而未来之果,当由现在积因。这就是万法皆空,因果不空的道理,因为因果是逻辑。
法空是指缘的无常而性空,因果不空是指法缘的舍(栽种)得(收获)必然(逻辑)。但要智观法性还是空的,因为实是没有一个“我”的栽种与一个“我”的收获。皆是假名安立。
既然是这样,那我们要如何去修呢?因为修就是栽因,得就是解脱啊!因此,我们修的第一件事,就是守戒!
严守戒律,可以保我们不堕恶道,有了这个承载我们不堕恶道的船,我们才有依修航奔解脱彼岸可言。因为成就解脱同时也就成就了福慧具足,福慧皆由守戒而成。
那修什么呢?还是要在戒律上下功夫。因为戒是制约我们止恶。律是指导我们依善念善行积累功德。我们要在依欲生活的世间,不断的制止由于有我而造的欲业。再以明佛说,灭除我、人、众生、寿者的分别,这样才能达到入涅的清净。
如此做的最方便法是什么呢?就是念佛。
念佛思佛以心作佛,就是解脱的最好方便法。因为如此作,一是能改变自己的轮回情缘,二是应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而应缘往生。但在这里我们首先要注意的是,由于在人道间,我们是依肉身载心修法,而心的所受和躯壳有直接的传导关系,这样,就很容易误认为往生是躯壳的事。这样就大错特错了。所以要时刻提醒自己,念佛是谁?谁在念佛?由此而找到成佛的根本(自性),就是见性解脱。所以往生不是人身,是“心”!这样看来,往生也不是等“死”,是心的成佛到位。
西方极乐世界与阿弥陀佛不在外星系与外宇宙,就在我们心里。只要我们放下幻我,广行六度般若波罗蜜之菩萨道,就是花开见佛!至于多年以后放下肉体的“死”,那只是一个幻缘结束。除了能留下我们依正精进修持所化现的舍利外,我们的心识自然会脱离三界而化生于莲池佛界。在娑婆世界里讲,这就是究竟解脱。而在佛的境地里讲,便是无所谓究竟与解脱,因为本来就是,这就是了义观。
下面,在略微讲一下“密法”。
密法的“密”,不是密不可宣,如果密不克宣,还有“法”的意义了吗?
密,是指密在一定的法域里的规则。它好比我们一件衣服的面与里一样。我们可以常见衣服面而不常见衣服里。为什么?因为要想见衣服里,就得要解开或脱下衣服,这解开与脱下衣服的过程就是法的规则。但要知道,有衣服,必然就会有里有面,这也是佛法的对立统一,即不二法门。
有人会问,念佛既然是最方便的解脱法门,那就以一方便大家共乘岂不更好?何必还要修什么密呢?
在这里我必须告诉大家,行修密法者必须是发大心而不怕复苦的载愿大乘者。因为密法之“密”,是载托众生解脱的殊胜手段。就像我们以算盘的智慧是在算数,但以电子计算机的操作也是在算数,但其功能之差,就是算盘与电子计算机的区别。因此,发心要修习密法,首先要有接受上师灌顶的传承,有依止阿阇梨的“四皈依”。因为密法所执行的是自觉与觉他的加行修法。所以,对待密法行者的严格要求是,不了义中道,修密即邪。那就是说,修习密法者必须要了达中观。
法之“究竟”
我们可以先解读一下密法行者必熟知的《大日经》中的一段,即执金刚秘密主(亦称“金刚手菩萨”,他是大势至菩萨的化现)祈请毗卢遮那佛的问答。
执金刚秘密主:
“世尊,云何如来,应供,正遍知得一切智智?彼得一切智智,为无量众生,广演分布,随种种趣、种种性欲、种种方便道,宣说一切智智,或声闻乘道,或圆觉乘道,或大乘道,或五通智道,或愿生天,或生人中,及龙、夜叉、乾达婆,乃至说生摩罗睺伽法。若有众生应佛度者,即现佛身,或现声闻身,或现缘觉身,或菩萨身,或梵天身,或那罗延毗沙门身,乃至摩睺罗伽、人非人等身,各各同彼言音,住种种威仪。而此一切智智道一味,所谓如来解脱味。
世尊,譬如虚空界离一切分别、无分别、无无分别,如是一切智智离一切分别、无分别、无无分别,世尊,譬如大地,一切众生依,如是一切智智,天人阿修罗依。世尊,譬如火界烧一切薪无厌足,如是一切智智,烧一切无智薪无厌足。世尊,譬如风界除一切尘,如是一切智智,除去一切烦恼尘。世尊,喻如水界一切众生依之欢乐,如是一切智智,为诸天世人利乐。世尊,如是智智,以何为因?云何为根?云何究竟?”
如是说已,毗卢遮那佛告执金刚秘密主言:“善哉!善哉执金刚!善哉金刚手!汝问吾如是义,汝当谛听,极善作意,吾今说之。”
金刚手言:“如是世尊,愿乐欲闻。”
佛言:“菩提心为因,悲为根本,方便为究竟。秘密主,云何菩提?谓如实知自心?秘密主,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彼法少分无有可得。何以故?虚空相是菩提,无知解者,亦无开晓。何以故?菩提无相故。秘密主,诸法无相,谓虚空相。”
而时,金刚手复白(对)佛言:“世尊,谁寻求一切智?谁为菩提成正觉者?谁发起彼一切智智?”
佛言:“秘密主,自心寻求菩提及一切智。何以故?本性清净故。心不在内,不在外,及两中间,心不可得。秘密主,如来应正等觉,非青非黄,非赤非白,非红紫,非水精色,非长非短,非圆非方,非明非暗,非男非女,非不男女。秘密主,心非欲界同性,非色界同性,非无色界同性,非天龙、夜叉、乾达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趣同性。秘密主,心不住眼界,不住耳、鼻、舌、身、意界,非见非显现。何以故?虚空相心,离诸分别无分别。所以者何?性同虚空,即同于心,性同于心,即同菩提。
如是,秘密主,心、虚空界、菩提三种无二。此等悲为根本,方便波罗蜜满足。是故秘密主,我说诸法如是,令彼诸菩萨众,菩提心清净,知识其心。秘密主,若族性男,族性女,欲识知菩提,当如是识知其心。秘密主,云何自知心?谓若分段,或显色,或形色,或境界,若色若受、想、行、识,若我若我所,若能执若所执,若清净,若界若处,乃至一切分段中求不可得。秘密主,此菩萨净菩提心门,名初法明道。菩萨住此修学,不久勤苦,便得除一切盖障三昧。若得此者,则以诸佛菩萨同等住,当发五神通,获无量语言音陀罗尼,知众生心行,诸佛护持,虽处生死而无染著,为法界众生不辞劳倦,成就住无为界,离于邪见通达正见。
复次秘密主,住此除一切盖障菩萨,信解力故,不久勤修,满足一切佛法。秘密主,以要言之,是善男子,善女人,无量功德,皆得成就。”
此一段经文是在说,金刚手菩萨问佛:佛啊!你怎么这么有智慧啊?是无所不知啊!您为法界里的一切众生,无论他们是什么种性?存在什么欲趣?他们在什么地域体现的什么身份?或是什么种类?您都能根据他们的欢喜所需,去体现与他们共同的身心,以不违逆他们现有的感情,讲说他们能改变自己脱迷生觉的“无上甚深微妙法”。而且仍以如来的威仪,引导他们离苦得乐,究竟成佛。这是一种什么大智慧啊?
世尊啊!您又说,虚空界是没有分别的。不仅没有分别,连无分别与对分别和无分别的对立见解都没有。这就是断除一切分别见解与意识的智慧之智。世尊啊!您好比让我们赖以生存的大地,有了这给予我们生存的大地,不管是我们,天人,阿修罗等,都明了如何能改变自己的一切智慧。就是通过这些智慧,似乎让我们看到了,火因有薪才燃,直到燃尽薪火自灭。就好像以觉悟的道理把迷执破尽,觉悟才是真正的缘起。又如觉悟之风扫尽烦恼灰尘一样。于是,就好像以滋养众生生命的甘泉甜露一样,让众生,甚至是世人天人等,都产生了极大的欢喜!世尊啊!这种大智慧,是以什么为因而得此果?是以什么根能开此最殊妙的曼陀罗花呢?能给我们说个究竟吗?
佛说:好!很好!我现在就给你与大家说个究竟,你们要仔细的听好记好!
金刚手敬重的回答:感谢世尊,我们大家都在以无上欢喜之心,在敬闻您老人家布施法要。
佛说:这个智慧之因是觉悟,因为只有明白了道理才能讲出道理。这个觉悟怎么产生的呢?是因为来自诸佛菩萨们对众生身在苦海轮渡而不知如何解脱的大悲之心,因此,这个悲心,是诸佛菩萨立愿要不怕一切苦难也要度尽一切罪苦众生的根本。那么怎么救度呢?首先就要考虑依缘而入,就是说,要救度什么样的众生,就要现什么身,以结其缘而圆融其心,这就是方便。有了这个方便善巧,我们的心愿才能得以实现。所以方便是行愿的究竟。
佛又说:执金刚的秘密主啊!要想真正知道什么是菩提?就应该知道心是什么?因为诸法依心而造。无上正等正觉之心,大家都说此心是菩提。那么什么是无上正等正觉之心呢?其实,此心和虚空一样,是可知而不可得的。就是少分也不可得。那么如何解释它呢?实是无法解释,也没有可执的体现。为什么?因为菩提与虚空一样,是无相的。所以说诸法因缘而起,但缘起性空,因此是法皆无相(无我)。以无相识法,谓之识菩提。
此世金刚手又问:尊敬的世尊啊!既然是菩提无相犹如虚空,那么谁在寻找这种菩提的智慧呢?既然无相,又是如何(或者是谁)成就这菩提的正觉者呢?既然无相,谁又能发起这无相的觉悟呢?
佛说:秘密主!还是自己的“心”来寻找菩提的究竟智慧。而这个心,实质是清净的,它也是无相的。因此它不在内,也不在外,也不在内外之间。它是可用而不可得的。他就是如来的正觉佛性。它没有青黄赤白之分,它也不是有着明显的紫红,或像清净的透明水体。它也没有形之长短方圆,更没有明与暗的显现。它在男身非男,在女身非女,也不是非男非女。菩萨啊!此心虽在欲界缘起,但它不与欲界同性。也不与色界无色界同性。你也不要把它比作天龙、夜叉、乾达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或者说即人又非人等。执金刚的秘密主啊!这个“心”,也不以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之界际所识所得。因此,它不以感受和相现而可见可取。为什么?还是如前所说,此心如虚空(就因为如虚空才没有分别,才没有可取可见之可能)。如是可知:性同虚空,其性即心,故说它是菩提。
由此可见,金刚手菩萨啊,心与虚空和菩提,只是称名不一样,但质与性,它们是如一而无异的。也可以说,是法都没有我的个性可分别。那么说它以悲为本,是愿心缘起之“缘”。以方便来实践它,是以圆融来圆满它的智慧。所以我要和你说,诸法的缘起与实践都是这个样子。明白了这个道理,你们就会愿心净,菩提心净。无论是任何不同地域的种族世人或天人,都要明白这个道理。如果你要依著自己的痴执,真要以色以形,或各种境界的受想行识,以你自己的感觉去分别去见去取,哪怕你就是把它立在清净相里,你也是求不可得的。只不过是一种妄幻罢了。
金刚手菩萨!我向你们说明这个现实,只是体现了菩萨清净觉悟的一个初法明道。只有有了这个清净的认识,你们的修习,才会很快的消除一切盖障,得般若智慧三昧。能达到这个境界,你们就会和诸佛菩萨一样,具备五神通,得获无量的法界真言,善知众生心而得法界诸佛菩萨护持行愿。虽也已轮回生死相度迷众,无论怎样的劳苦,也不会染轮回之俗污而堕在生死道中。因为你们证得了无为的了义智慧,远离邪见通达正见。就因为如此,你们以佛法的满足,不管你们在行愿中现的是什么分别相,你们也是菩提之成就者。
诸位行者,通过这段《大日经》中毗卢遮那佛与执金刚秘密主菩萨的对话,我们就该了知诸法无相是实相,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才会得到真实的菩提道或菩提心。而说得,即无所得,只是一种借助方便开示而已。因为佛法之实质,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可见,“密法”,密无所密;显法,显无所显。只要入于破除一切盖障,就是证在了佛法禅定的般若智慧。
“觉”与“悟”
以上,我们以唠家常嗑的“戏论”形式,浅谈了什么是佛法和佛法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其实,只要我们真实的懂得了法印“ 诸法无我,诸行无常,寂净涅槃 ”的道理,自然就明白了佛法是浅的不能再深了。如果你要以修学佛法而执在其中,就会“深”的无法再浅了。因为道次的见地,在佛法三藏之数部里,是极为渊深的学识。但要知道,我们无论如何怎样的去探究佛法,其目的都是为了“解脱”,因为佛法是解脱的方法和手段。于是,我们明白了:学佛是为了乘船。但乘船不是为了旅游,是为了到达彼岸。
《心经》里指出:无有挂碍故,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这已说得再清楚不过了,就是让我们放下‘
有人会说,我们下有儿女,需要我们看护和帮助,上有老人,需要我们以孝道进行赡养,你让我们如何放下?
这话说的有理!
如果我们为了放下而求自己的解脱,这和前面所说的逃避没有什么差别。这就是人生中的两大无奈,即亲情无奈与事业无奈。
佛教所提倡的功德,是以人道的仁德为基础的,因此对家人负责是做人的本份。这样,就自然产生了心的“两大无奈”。
1, 亲情无奈。
我们只要来到人世间,首先面对的就是我们父母。我们从记
事起,就会感到父母的亲情是任何人都代替不了的。他们以无私的爱呵护我们由早到晚,以吃穿无尽的关怀与病中不辞辛苦的守护,紧紧的跟着我们的年龄。只要他们在,就会紧跟我们一生。这种唯独以父母才能给予我们相依为命的爱,我们能舍得了吗?
如果我们成了家,妻子与丈夫间的恩深相处,其互惠之情,仅次于自己的父母。尤其有了儿女之后,心,就更被牢牢的拴住了!感到人道的天伦之乐,更是蜜厚甜粘!于是,自觉的奉献自己来幸福这个家,是一个男人或一个女人不可怠懈的责任!如果此时让他或她来放下,有可能吗?尤其是见到隔辈人之后,心,就更产生了亲下的磁力相吸,这就是“亲情无奈”。
2, 事业无奈。
少小学习,是为了求自己一生得以自养的前途。当有了工作或自己所满意的事业之后,自己的心力就自然盈贯了自己的工作岗位。因不甘示弱的攀比心,养家心,与求名求利,求职位与自尊的上进心,是人一生中必然的意志。这种追求的执著,尤其进入了老板性的领导阶层,更是无法放下。这就是“事业无奈”。
可是,当我们已认识到轮回是迷苦的烦恼海,而且又是一种
无常的虚幻时,我们自然就会生起放下之心和要求。但在两个无奈中又如何放下?确实是一种难以解决的矛盾。
其实,根本就不存在要解决的矛盾。我们所以想不开,是身在无常中却忽视了“无常”,即三时心不可得!哈哈!是不是这样啊?
要知道,我们做任何事都在无常的时空中。我们可以负责于任何事,可负完责了,也就过去了。你就是不放下它也是不可得了,不可得就是不存在,那是不是放下呢?
我们之所以感到放不下,其实是我们的心在幻执中没放下,而实际客观,它已在无常中不存在了。所以我们受报的因果,皆是我们幻心所致。由此可知,我们的轮回,皆是幻心造幻缘。看一看,我们是不是很傻啊?以假心受假苦,却受得实实在在。
因此,随缘做事,随缘放下,就是清净。清净是功德,清净是解脱;所以清净者就是“佛”。
佛法就是让我们记住法印的道理,而学会随缘做事,随缘行愿,随缘放下。如此出于淤泥而不染!就是洁莲!
水流千遭归大海,终要百味一咸。
诸缘无常必无住,必然觉在一净。
所以,魔再狂亦幻!因为心幻,魔假,佛乃真!
于是,我们就自然了达究竟之理:邪不压正,迷不毁觉。
既然宇宙是佛法,那么大自然就是法印。于是我们就知道了,在无常本幻的末法期间,正法是常住的。因为人的智慧是必然会趋向解脱。而解脱,就是三界之“正法”。
以偈作解:
莫见关山沧桑事,心不炎凉四季平。
佛魔觉迷皆梦演,知醒仍在未醒中。
放下一切所执事,污水生出妙莲蓬。
佛所说法药医病,病去药无现妙明。
哈哈!又是一场戏论!
丹 真 彭 措
写于2014年11月28日 牡丹江市妙明灵宝精舍
文章评论
微笑 [smile]
@{uin:2545793382,nick:暖冰,who:1} [em]e100[/em][em]e160[/em][em]e179[/em]请您多读几遍这篇文章,从中会有很大的收获。
微笑 [smile]
[em]e1000058[/em]